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壮族135例非综合征性聋常见致病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刘闽 刘水霞 +8 位作者 胥亮 史敏 唐凤珠 瞿申红 梁建平 陆秋天 彭璐 景艳 李凤提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4-659,共6页
目的分析研究广西地区壮族人群135例非综合征性聋常见致聋基因的突变特点,为防聋治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试剂盒对广西地区壮族人群135例以及汉族人群44例非综合征性聋患者基因组DNA的4个常见致聋基因的15个突变... 目的分析研究广西地区壮族人群135例非综合征性聋常见致聋基因的突变特点,为防聋治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试剂盒对广西地区壮族人群135例以及汉族人群44例非综合征性聋患者基因组DNA的4个常见致聋基因的15个突变位点进行检测,比较壮、汉族人群常见耳聋基因突变率的差异性。结果 135例壮族人群非综合征性聋患者常见致聋基因突变率为11.11%(15/135);其中GJB2 235del C纯合突变4例(2.96%),单杂合突变3例(2.22%);GJB2 235del C/109 A>G复合杂合突变2例(1.48%);SLC26A4 IVS7-2 A>G杂合突变1例(0.74%),IVS7-2A>G/IVS11+47T﹥C/1548ins C复合杂合突变2例(1.48%);GJB3 538C>T单杂合突变1例(0.74%),线粒体12S r RNA 1555 A>G异质突变1例(0.74%),GJB2 235 del C杂合突变合并SLC26A4 1226 G>A杂合突变1例(0.74%)。44例汉族非综合征性聋患者常见致聋基因突变率为15.90%(7/44),其中GJB2 235 del C杂合突变3例(6.82%),GJB2 35 del G杂合突变1例(2.27%);SLC26A4 1229C>T纯合突变2例(4.55%),SLC26A4 IVS7-2 A>G杂合突变1例(2.27%)。壮、汉族间耳聋基因突变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JB2和SLC26A4是广西地区壮族人群非综合征性聋患者最常见的突变基因,GJB2的4个突变位点及SLC26A4的8个突变位点突变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SLC26A4 IVS11+47T﹥C、1548ins C和GJB2 109 A>G是3个新发现的突变位点。本地区壮汉族之间的耳聋基因突变率无明显的差异性。广西地区壮族人群非综合征性聋患者可能存在罕见的致聋基因或罕见的突变位点,需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综合征性聋 基因突变
下载PDF
新疆地区非综合征性聋患者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位点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侯小娟 丁伟 +1 位作者 张伦 唐亮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0年第5期256-258,共3页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非综合征性聋患者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2012~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诊疗中心就诊794例非综合征性聋患者和623名听力正常母系家庭成员样本。所有患者进行听力学相关测试,同时采集非综...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非综合征性聋患者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2012~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诊疗中心就诊794例非综合征性聋患者和623名听力正常母系家庭成员样本。所有患者进行听力学相关测试,同时采集非综合征性聋患者及部分正常母系家庭成员口腔黏膜组织,将样本送至中优细胞分子遗传学检测中心进行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分析共发现17个突变位点,已知A1555G、C1494T、961DelT/InsC和T1095C突变在非综合征性聋患者中检出率分别为1.01%、0.13%、0.76%和0.25%,其他突变均为多态性位点。A1555G和961DelT/InsC突变在汉族非综合征性聋患者检出率显著高于维吾尔族(P=0.001)。C1494T突变在维吾尔族非综合征性聋患者检出率仍然为0,T1095C在两个民族非综合征性聋患者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此次新疆地区线粒体12S rRNA A1555G突变在聋病人群检出率有所降低,与耳毒性药物使用量降低有关。线粒体12S rRNA A1555G和961DelT/InsC在汉族中携带率显著高于维吾尔族,维吾尔族中可能存在其他相关的热点突变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障碍 基因 突变筛查 氨基糖苷类 综合征性聋 新疆地区
下载PDF
COCH基因与非综合征性聋的遗传学研究
3
作者 袁虎 赵亚丽 王秋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47-149,共3页
关键词 综合征性聋 COCH基因 遗传学研究 HEATING 基因 遗传异质 交流障碍 遗传因素 遗传学家 生物学家
下载PDF
线粒体DNAl555位点突变、非综合征性聋与氨基甙类抗生素研究
4
作者 王宇澄 王正敏 沈雁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1年第2期116-119,共4页
关键词 线粒体DNA l555位点 基因突变 综合征性聋 氨基甙类抗生素
下载PDF
线粒体基因组A1555G突变致非综合征性聋患者的临床表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丁立才 刘玉和 +3 位作者 马楠 钟贞 戚豫 柯肖枚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08年第3期30-32,共3页
目的评估线粒体基因组(mitochondrial DNA,mtDNA)A1555G突变致非综合征性聋患者的临床表型及听力学特点。方法对经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酶解法证实携带线粒体基因组A1555G突变的96例母系成员,进行病史调查和纯音听阈测试,并对性别... 目的评估线粒体基因组(mitochondrial DNA,mtDNA)A1555G突变致非综合征性聋患者的临床表型及听力学特点。方法对经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酶解法证实携带线粒体基因组A1555G突变的96例母系成员,进行病史调查和纯音听阈测试,并对性别、应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史、发病年龄等与耳聋程度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6例研究对象中耳聋患者与正常个体的性别分布均衡,34例有明确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用药史,67例耳聋患者中33例由氨基糖甙类药物耳毒性引起,26例用药后一周内发生耳聋,7例迟发。10个家系的平均耳聋外显率为68.8%。耳聋患者的临床表型多样,耳聋程度与应用氨基糖甙类药物时的年龄以及发病年龄相关,年龄越小,发生耳聋的程度越重;研究对象中年龄大于60岁的9例均为耳聋患者,但耳聋程度相对较轻。结论mtDNA A1555G突变本身不足以引起临床症状,氨基糖甙类药物和核基因在mtDNA A1555G突变的发病机制上起重要作用。携带mtDNA A1555G突变的成员年龄越小,越易出现听力下降,而且耳聋的程度越重。本组资料对耳毒性药物的风险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提高氨基糖甙类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最终降低耳聋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性聋 线粒体基因组A1555G突变 纯音测听
下载PDF
OTOF基因突变在非综合征性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白雪晶 冯磊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78-981,共4页
OTOF基因是一种常见的非综合征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编码Otoferlin,在胚胎不同时期分别在内毛细胞、外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细胞中表达,Otoferlin的表达与神经元突触传递密切相关,OTOF基因突变引起的Otoferlin的表达异常会引起听神经... OTOF基因是一种常见的非综合征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编码Otoferlin,在胚胎不同时期分别在内毛细胞、外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细胞中表达,Otoferlin的表达与神经元突触传递密切相关,OTOF基因突变引起的Otoferlin的表达异常会引起听神经病。对该基因的结构及功能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人类听觉神经系统的发育,筛查突变位点有助于发现该基因的常见突变位点,对于了解听神经病的发病原因以及研究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性聋 OTOF基因 毛细胞 听神经病
下载PDF
陕西省及周边地区非综合征性聋常见致聋基因突变频率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剑 梁鹏飞 +1 位作者 王淑娟 邱建华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5年第2期67-70,共4页
目的分析陕西省各地区及周边省非综合征性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突变方式及频率。方法采集陕西、甘肃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共986例非综合征性聋患者外周血,提取血液基因组DNA,对GJB2基因、SLC26A4基因以及线粒体12S r RNA 1494以及1555位点进... 目的分析陕西省各地区及周边省非综合征性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突变方式及频率。方法采集陕西、甘肃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共986例非综合征性聋患者外周血,提取血液基因组DNA,对GJB2基因、SLC26A4基因以及线粒体12S r RNA 1494以及1555位点进行直接测序,序列与NCBI网站标准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本研究非综合征性聋患者包括陕西省821例,甘肃省111例,宁夏回族自治区54例。其中GJB2基因双等位基因突变检出率陕西省19.85%(163例),甘肃省18.92%(21例),宁夏回族自治区20.37%(11例)。GJB2基因最常见突变方式235del C检出率陕西省13.46%,甘肃省13.51%,宁夏回族自治区11.11%。SLC26A4基因双等位基因突变检出率陕西省14.74%,甘肃省11.71%,宁夏回族自治区7.41%。SLC26A4基因最常见突变方式IVS7-2检出率陕西省7.31%,甘肃省9.46%,宁夏回族自治区0.93%。陕西省共15例携带线粒体均质性突变(1.83%),甘肃省6例携带线粒体均质性突变(5.41%),宁夏回族自治区1例携带线粒体均质性突变(1.85%)。结论 GJB2基因及SLC26A4基因的致病率及携带率与西北地区平均水平较为一致,高于既往数据水平,线粒体基因突变的携带率整体偏低。本研究将为陕西及西部地区开展聋病基因筛查、早期诊断以及遗传咨询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障碍 基因 突变筛查 氨基糖苷类 综合征性聋 中国西北地区
下载PDF
广西地区127例非综合征性聋患者常见致聋基因突变位点的筛查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刘水霞 胥亮 +9 位作者 陈柏文 刘闽 瞿申红 梁建平 唐凤珠 史敏 彭璐 景艳 李凤提 梁有琼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954-1958,共5页
目的:分析广西地区127例非综合征性聋患者常见致聋基因的突变特点。方法:采用遗传性聋基因芯片试剂盒对广西地区127例非综合征性聋患者基因组DNA的4个常见致聋基因的15个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对未确诊的阳性结果进行基因全序列分析进一步... 目的:分析广西地区127例非综合征性聋患者常见致聋基因的突变特点。方法:采用遗传性聋基因芯片试剂盒对广西地区127例非综合征性聋患者基因组DNA的4个常见致聋基因的15个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对未确诊的阳性结果进行基因全序列分析进一步明确病因。结果:127例非综合征性聋患者致聋基因突变率为8.66%(11/127);其中GJB2 235delC纯合突变3例(2.36%),单杂合突变2例(1.57%);GJB2 235delC/109A>G复合杂合突变2例(1.57%);SLC26A4 1229C>T纯合突变1例(0.79%),IVS7-2A>G/IVS11+47T>C/1548insC复合杂合突变2例(1.57%);GJB3 538C>T单杂合突变1例(0.79%),未检出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结论:GJB2和SLC26A4是本组非综合征性聋患者最常见的突变基因,突变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SLC26A4IVS11+47T>C、1548insC和GJB2 109A>G是3个新发现的突变位点,广西地区可能存在罕见的致聋基因突变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性聋 基因突变 基因芯片
原文传递
新型多基因检测技术对内蒙古自治区355例非综合征性聋患者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张迪 段宏 +1 位作者 袁慧军 韩东一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941-1946,共6页
目的:利用新型快速多基因检测技术对内蒙古自治区355例非综合征性聋患者进行分子病因筛查,了解这些非综合征性聋患者的分子病因,对新型多基因检测技术进行验证。方法:受检人群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多地的特殊教育学校和聋儿康复中心的重度... 目的:利用新型快速多基因检测技术对内蒙古自治区355例非综合征性聋患者进行分子病因筛查,了解这些非综合征性聋患者的分子病因,对新型多基因检测技术进行验证。方法:受检人群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多地的特殊教育学校和聋儿康复中心的重度非综合征性聋患者,共355例。利用SNPscan技术对GJB2、SLC26A4、MT-12SrRNA这3个基因的115个位点进行检测。结果:在355例非综合征性聋患者中共找到明确基因致聋的患者89例(25.07%)。其中明确GJB2基因突变致病的患者人数为53例(14.93%),纯合突变24例(6.76%),复合杂合突变29例(8.17%)。除此之外,还发现携带GJB2基因的单杂合突变者3例(0.85%)。明确SLC26A4突变致病的患者33例(9.30%),其中纯合突变15例(4.23%),复合杂合突变18例(5.07%)。除此之外,还发现SLC26A4基因的单杂合突变携带者5例(1.41%)。线粒体DNA12SrRNA A1555G突变6例(1.69%),未发现mtDNA12SrRNA 1494C>T突变。结论:应用SNPscan聋基因诊断技术可以在聋患者病因调查中进行准确、快速和经济有效的诊断筛查。SNPscan检测技术为大规模遗传性聋基因检测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诊断工具,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Pscan GJB2 SLC26A4 线粒体突变 综合征性聋
原文传递
94例非综合征性耳聋患儿基因突变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肖彩霞 陈亚秋 +2 位作者 刘爽 王洪月 丁怡冰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56,共6页
目的分析非综合征性听力障碍儿童耳聋基因突变情况,从分子水平探究该人群聋病的遗传病因和特点,为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先天性和遗传性耳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对天津市儿童听... 目的分析非综合征性听力障碍儿童耳聋基因突变情况,从分子水平探究该人群聋病的遗传病因和特点,为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先天性和遗传性耳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对天津市儿童听力障碍诊治中心诊断的94例非综合征性听力障碍儿童进行常见耳聋基因(GJB2、GJB3、SLC26A4、线粒体12Sr RNA)共20个突变位点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及听力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4例研究对象皆为中度、重度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其中双侧听力下降组73例,单侧听力下降组21例。94例患儿中31例(32.98%,31/94)检出携带耳聋易感基因突变,单基因纯合突变13例,单基因复合杂合突变9例,单杂合突变9例,其中双侧听力下降组耳聋基因阳性率(42.47%)明显高于单侧听力下降组(0.00%)(χ~2=13.31,P<0.01)。GJB2基因、SLC26A4基因、GJB3基因及12Sr RNA的突变检出率分别为17.02%、15.96%、0.00%和0.00%。GJB2阳性例数16例,皆位于双侧听力下降组,其中纯合突变8例,复合杂合突变5例,杂合突变3例。SLC26A4(PDS)基因阳性例数15例,皆位于双侧听力下降组,其中纯合突变者5例(皆位于IVS7-2A>G位点),复合杂合突变者4例,杂合突变者6例。双耳听力下降组的GJB2基因阳性检出率(21.92%)高于单耳听力下降组(0.00%)(P<0.05);SLC26A4基因阳性检出率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别(20.55%,0.00%)(P>0.05)。结论遗传因素在非综合征性耳聋的致聋病因中所占比例较高,双侧聋遗传性高于单侧聋,对于双侧耳聋及耳聋基因阳性患儿定期进行听力学随访意义重大,耳聋基因筛查是对常规听力学筛查的有效补充,可为降低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性聋 GJB2 SLC26A4 基因突变
下载PDF
非综合征性聋突变热点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7
11
作者 李海波 李琼 +1 位作者 李红 陈瑛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589-594,共6页
目的:了解耳聋基因突变热点在中国患者中的分布特征,以建立针对突变热点的区域性基因筛查方案。方法:运用万方和Pubmed等检索2006-2011年上半年国内报道的中国各地区人群耳聋相关基因GJB2、SLC26A4、mtDNA突变流行病学文献,对文献中的... 目的:了解耳聋基因突变热点在中国患者中的分布特征,以建立针对突变热点的区域性基因筛查方案。方法:运用万方和Pubmed等检索2006-2011年上半年国内报道的中国各地区人群耳聋相关基因GJB2、SLC26A4、mtDNA突变流行病学文献,对文献中的样本量、样本特征、地域分布、突变频率等多个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索到相关文献46篇,纳入该统计分析42篇,研究区域涉及中国20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调查人群均为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样本总量18 094例,GJB2 235delC突变频率为16.34%,GJB2299-300delAT突变频率为4.75%;SLC26A4IVS7-2A>G突变频率为12.60%,SLC26A4 2168A>G突变频率为2.32%;mtDNA 1555A>G突变频率为5.21%,mtDNA 1494C>T突变频率为1.11%。6个耳聋基因突变热点在非综合征性聋中总的突变频率约为42.00%,不同区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耳聋突变频率的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显示上述6个位点为中国人群非综合征性聋突变热点,可根据各地区具体突变特点从中选择适合的位点进行基因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 流行病学 GJB2基因 SLC26A4基因 线粒体DNA
原文传递
非综合征性学语前聋患者肌球蛋白7a基因部分外显子突变的检测
12
作者 胡鹏 谢鼎华 +4 位作者 肖自安 伍伟景 葛圣雷 胡正茂 夏昆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38-542,共5页
目的 探讨中国人非综合征性学语前聋患者肌球蛋白 7a基因的突变频率和特性。方法 收集非综合征性学语前聋家系 34个 ,大部分来自湖南地区 ,共计 6 5例 ;散发患者 31例 ;健康对照组 10 0例。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肌球蛋白 7a基因的部分外显... 目的 探讨中国人非综合征性学语前聋患者肌球蛋白 7a基因的突变频率和特性。方法 收集非综合征性学语前聋家系 34个 ,大部分来自湖南地区 ,共计 6 5例 ;散发患者 31例 ;健康对照组 10 0例。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肌球蛋白 7a基因的部分外显子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初筛可疑突变者 ,发现异常构象带后再行DNA测序确定是否突变。结果 在 2个患者中检测出肌球蛋白 7a基因 7号外显子的 6 17号核苷酸G→A杂合突变 ,在同一家族的正常人中未发现该突变。该突变发生在肌球蛋白 7a分子的一个保守区段 ,可导致 2 0 6位上的精氨酸改变为谷氨酰胺 (R2 0 6Q )。结论 肌球蛋白 7a基因的R2 0 6Q突变很可能是导致非综合征性学语前聋的一个新突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学语前 肌球蛋白7a 基因突变 检测 基因7号外显子
下载PDF
两个非综合征性聋家系突变分析及孕早期产前诊断
13
作者 郭芬芬 程璐 +3 位作者 徐盈 张建芳 李春艳 郑娇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572-1574,1593,共4页
目的:明确2个非综合征性聋家系的致病基因,为有再生育需求的家庭提供准确的遗传咨询和孕早期产前诊断服务,明确胎儿的基因型,进行早诊断早干预,预防聋儿的出生。方法:选取2个均生育过1个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的家庭,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 目的:明确2个非综合征性聋家系的致病基因,为有再生育需求的家庭提供准确的遗传咨询和孕早期产前诊断服务,明确胎儿的基因型,进行早诊断早干预,预防聋儿的出生。方法:选取2个均生育过1个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的家庭,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提取DNA,采用遗传性聋检测试剂盒(PCR-反向杂交法)和一代测序技术,明确受检者基因型后,对有再生育需求的家庭,在母亲孕10~12周抽取绒毛检测胎儿基因型并进行出生后随访。结果:2个家庭中,1号家庭先证者为SLC26A4基因IVS7-2A>G/c.2177insCTAT复合杂合突变,父母双方均为SLC26A4基因杂合突变携带者;2号家庭先证者为GJB2基因c.605ins46/c.512insAACG复合杂合突变,父母双方均为GJB2基因杂合突变携带者;产前诊断结果表明,1号家庭胎儿基因型为SLC26A4基因IVS7-2A>G/c.2177insCTAT复合杂合突变,与其先证者基因型一致,随访胎儿未出生。2号家庭胎儿GJB2基因序列未见异常,随访新生儿听力正常。结论:遗传性聋基因检测技术结合产前诊断对有再生育需求的耳聋家庭起到显著的指导作用,尤其是早孕期的产前诊断,能做到早诊断、早发现、早干预,有效降低了耳聋患儿的出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性聋 绒毛 产前诊断 GJB2 SLC26A4
原文传递
大同市特教学校非综合征性聋分子病因学分析-GJB2 235delC突变和线粒体DNA 12SrRNA A1555G突变筛查报告
14
作者 孙栓柱 杨淑芝 +8 位作者 戴朴 刘新 于飞 孙勍 袁永一 朱庆文 徐延军 刘丽贤 袁慧军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06年第3期187-187,共1页
目的:进行山西省大同地区重度耳聋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山西省大同市特殊教育学校152名耳聋学生进行遗传性耳聋问卷调查、全面的体格检查、耳鼻咽喉专科检查以及包括纯音测听和声导抗在内的听力学评估。对148名非综合征型感音... 目的:进行山西省大同地区重度耳聋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山西省大同市特殊教育学校152名耳聋学生进行遗传性耳聋问卷调查、全面的体格检查、耳鼻咽喉专科检查以及包括纯音测听和声导抗在内的听力学评估。对148名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陛耳聋患者分别进行线粒体DNA 12SrRNA基因A1555G点突变和GJB2基因235delC突变的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结果:3例(2.03%)存在线粒体DNA 12SrRNA基因A1555G点突变,16例(10.81%)存在GJB2基因235delC纯合突变,21例(14.19%)存在GJB2基因235delC杂合突变,能够明确进行基因诊断者占27.03%。结论:山西省大同地区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存在较高的GJB2基因235delC突变发生率,而线粒体DNA 12SrRNA基因A1555G突变发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SRRNA基因 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线粒体DNA G突变 综合征性聋 大同市 病因学分析 筛查报告 学校 GJB2基因
原文传递
云南省10个非综合征性聋家系mtDNA 12S rRNA A1555G突变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涛 薛希均 +5 位作者 戴朴 曹现宝 池君 邓嘉红 庞康 刘为民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581-585,共5页
目的:探讨云南省10个非综合征性感音神经性聋家系的mtDNA 12SrRNA A1555G突变筛查、流行状况、遗传规律及对于特定药物干预预防的意义。方法:对10个家系以现场问卷方式调查母系家族耳聋的发病情况并绘制出详细的母系家系图,然后对自愿... 目的:探讨云南省10个非综合征性感音神经性聋家系的mtDNA 12SrRNA A1555G突变筛查、流行状况、遗传规律及对于特定药物干预预防的意义。方法:对10个家系以现场问卷方式调查母系家族耳聋的发病情况并绘制出详细的母系家系图,然后对自愿参与检测的母系成员采外周静脉血提取DNA,PCR扩增目的片段、限制性酶切检测A1555G突变阳性个体。结果:10个家系中参与采血者共96例,其中听力正常36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60例;经过筛查,4例无A1555G位点突变,92例(95.8%)有A1555G位点突变,其中7例为异质性表现,85例为均质性突变;73例有明确氨基苷类抗生素用药史,其余抗生素用药史不明确。结论:云南省药物性聋患者的比例较大,并且mtDNA 12SrRNA A1555G突变率高,对该地区进行mtDNA 12SrRNA A1555G突变筛查及药物干预预防宣教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 遗传 线粒体DNA突变
原文传递
携带线粒体基因突变非综合征型聋患者听力学和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初琴 陈波蓓 +2 位作者 郑斌娇 管敏鑫 伊松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9年第11期599-603,共5页
目的探讨修饰因子对线粒体A1555G突变相关非综合征型聋的影响。方法对携带线粒体A1555G突变的27个家系69例非综合征型聋患者进行听力学和分子遗传学评估。结果 27个家系平均听力损失患者发病年龄11.96岁,排除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接触史者,... 目的探讨修饰因子对线粒体A1555G突变相关非综合征型聋的影响。方法对携带线粒体A1555G突变的27个家系69例非综合征型聋患者进行听力学和分子遗传学评估。结果 27个家系平均听力损失患者发病年龄11.96岁,排除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接触史者,年龄上升为15.21岁;家系3代内平均听力损失外显率40.96%,排除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接触史者,外显率降至33.45%。27个家系分属8种不同单倍型,并携带tRNAIleA4317G、tRNAGlnC4387T、tRNASer(UCN)T7492C和tRNAThrC15910T四个继发突变。检测到2例GJB2 235 delC纯和突变,1例GJB2 235 delC杂合突变。此外,患者主要表现为轻、中度高频听力损失类型,多为语后聋。结论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线粒体单倍型及继发突变、GJB2和发病年龄等因素可能参与了携带线粒体A1555G突变者的表型修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障碍 基因 突变 氨基糖苷类 细胞遗传学分析 综合征性聋
下载PDF
一个遗传性耳聋家系LHFPL5基因突变的鉴定及遗传性分析
17
作者 白雪晶 吴孟娜 +3 位作者 骆贝贝 张秀琴 杨宇溪 徐文波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6期451-454,共4页
目的对一个非综合征LHFPL5基因新突变的耳聋家系进行遗传学特征、临床表现及听力学特征分析。方法选取云南省某特殊教育学校的131名耳聋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阵列芯片试剂盒对4种常见的耳聋相关基因(GJB2、GJB3、SLC26A4和mtDNA 12S r... 目的对一个非综合征LHFPL5基因新突变的耳聋家系进行遗传学特征、临床表现及听力学特征分析。方法选取云南省某特殊教育学校的131名耳聋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阵列芯片试剂盒对4种常见的耳聋相关基因(GJB2、GJB3、SLC26A4和mtDNA 12S rRNA)进行检测。选取芯片结果阴性但是有家族史的一个家系先证者行227个已知的人类耳聋基因测序,并对先证者家庭成员的突变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本次研究筛选出一个LHFPL5基因新突变引起的非综合征性耳聋家系。该耳聋家系可追踪的4代人中,耳聋患者4人,现存患者4人,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检测结果发现LHFPL5基因新突变位点c.187G>C(p.Gly63Arg)。结论这个非综合征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家系可能的致病原因是LHFPL5基因c.187G>C(p.Gly63Arg)的纯合突变,其临床主要表现是先天性耳聋。LHFPL5基因在非综合征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中属于罕见突变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HFPL5基因 综合征性聋 二代测序
下载PDF
CLPP基因新变异导致Perrault综合征的致病性鉴定
18
作者 周凯 卢宇 +5 位作者 袁慧军 瞿申红 陆秋天 黄兰诚 林钻平 唐凤珠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1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一个耳聋合并智力障碍的中国家系的致病原因。方法收集该家系的临床表型、听力学及影像学等资料,应用耳聋基因靶向测序和Sanger测序法检测先证者目标基因的变异,并在家系其他成员中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该家系内患病个体男... 目的探讨一个耳聋合并智力障碍的中国家系的致病原因。方法收集该家系的临床表型、听力学及影像学等资料,应用耳聋基因靶向测序和Sanger测序法检测先证者目标基因的变异,并在家系其他成员中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该家系内患病个体男性患者表现为耳聋合并癫痫,运动功能障碍;女性患者表现为耳聋合并智力障碍,四肢肌无力,共济失调以及乳房发育差、月经初潮推迟等生殖系统发育不良表现。测序结果显示该家系中两名同胞患者检出CLPP基因c.661G>T和c.328delA复合杂合变异,先证者父亲检出CLPP基因c.661G>T杂合变异,先证者母亲检出CLPP基因c.328delA杂合变异,CLPP基因c.661G>T和c.328delA变异均为截短突变,此前未见报道,判定为新的致病性变异。结论CLPP基因c.661G>T和c.328delA复合杂合变异为导致该家系Perrault综合征3型的致病原因,该变异的检出丰富了CLPP基因的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PP基因 综合征性聋 Perrault综合征 智力障碍
下载PDF
遗传性聋基因研究——进展和未来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自安 谢鼎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4-129,131,共7页
关键词 遗传 病原学 交流障碍 综合征性聋 综合征性聋 病因学 基因定位
下载PDF
新生儿耳聋防控体系建设的历程与现状(Ⅱ):遗传性聋的三级预防 被引量:9
20
作者 袁涛 曾祥丽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2-447,共6页
遗传性聋严重影响患儿的言语和认知发育,甚至严重影响患儿的智力发育,更会导致人际交往的严重障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随着遗传学的发展和分子诊断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耳聋基因被发现,耳聋基因检测在遗传性聋的诊断与预防中... 遗传性聋严重影响患儿的言语和认知发育,甚至严重影响患儿的智力发育,更会导致人际交往的严重障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随着遗传学的发展和分子诊断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耳聋基因被发现,耳聋基因检测在遗传性聋的诊断与预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基于耳聋基因检测的遗传性聋的三级预防,可有效地减少遗传性聋患儿的出生,对已出生的患儿也可早发现和干预。现对遗传性聋三级预防的现状和进展综述如下。先天性听力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感觉缺失,其发病率为1‰~3‰[1],其中50%~60%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2]。大约70%遗传性聋是非综合征性聋(non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NSHI),仅表现为听力损失,而无其他临床症状及体征[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 三级预防 基因 防控体系 新生儿 分子诊断技术 先天听力障碍 综合征性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