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LUS和InVEST模型的合肥市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智菲 周振宏 +1 位作者 赵铭 王诗琪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5-215,共11页
[目的]为寻求“双碳”目标导向下的合肥市城市发展新方案。[方法]依据合肥市2000-2020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在合肥市国土空间规划指引下,运用PLUS模型模拟得到2035年合肥市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规律,耦合InVEST模型探究多情景下合肥市碳储量... [目的]为寻求“双碳”目标导向下的合肥市城市发展新方案。[方法]依据合肥市2000-2020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在合肥市国土空间规划指引下,运用PLUS模型模拟得到2035年合肥市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规律,耦合InVEST模型探究多情景下合肥市碳储量时空变化特征,并进一步挖掘土地综合利用程度对碳储量的影响。[结果](1)2000-2020年合肥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耕地、林地减少,其中耕地为建设用地扩增主要来源。自然发展和农田资源保护情景的土地变化规律大致相同,主要表现为耕地、林地、水体减少;绿色汇增城市发展情景下,林地相比其余2个情景面积由减少转为增加。(2)2000-2020年合肥市碳储量逐年递减,其中2005-2010年碳损失最为剧烈。到2035年,自然发展情景、农田资源保护情景、绿色汇增城市发展情景碳储量分别为138.96×10^(6),140.13×10^(6),139.81×10^(6) t。农田资源保护情景下,碳储量明显增加区域最低,建设用地扩张减缓;绿色汇增城市发展情景下,林地由碳损失转为碳固持,是最具固碳潜力的发展趋势。(3)绿色汇增城市发展情景土地利用率最高,可有效降低土地综合利用程度对碳储量流失的威胁。[结论]农田资源保护情景与绿色汇增城市发展情景均有助于城市固碳发展,实施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并行政策,调整土地综合利用模式有助于改善城市碳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模型 PLUS模型 碳储量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
下载PDF
煤矿待采孤立块段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评价
2
作者 汪伟民 张红梅 +1 位作者 吴基文 顾承串 《中国煤炭地质》 2024年第6期1-6,17,共7页
煤矿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是煤矿安全生产时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结合已采区探采对比结果和前期生产的经验,对比待采块段与已采采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可以用于指导待采块段后期的补勘设计、采掘设计、采煤方法选择,以及煤矿水害防治和瓦... 煤矿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是煤矿安全生产时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结合已采区探采对比结果和前期生产的经验,对比待采块段与已采采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可以用于指导待采块段后期的补勘设计、采掘设计、采煤方法选择,以及煤矿水害防治和瓦斯治理等。为构建煤矿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的定量评价模型,采用“滑动窗口法”统计各评价单元指标数据,采用AHP-熵权主客观确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继而栅格加权叠加计算,完成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综合指数图,对煤矿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进行了等级划分与评价。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比已采区和西一采区—东一采区间待采孤立块段范围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评价结果,得出待采块段以极复杂型构造为主。最终评价结果表明,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总体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构造复杂程度 待采孤立块段 AHP-熵权主客观法 综合指数模型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程度的北京城市扩展特征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雪瑞 王秀兰 冯仲科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8-402,共5页
准确判别城市扩展规律,剖析演化过程,对于预测城市未来演化趋势,制定合理的调控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城市扩展变化数据,成为城市扩展监测的主要手段。本文以1988、1996、2004年TM遥感影像为依据,应用遥... 准确判别城市扩展规律,剖析演化过程,对于预测城市未来演化趋势,制定合理的调控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城市扩展变化数据,成为城市扩展监测的主要手段。本文以1988、1996、2004年TM遥感影像为依据,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并首次采用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提取了北京市城市实体边界,分析了北京市1988-2004年间城市扩展的面积、方向、扩展类型以及城市扩展的导向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近20年一直处于城市扩展的快速发展阶段,并受地形、环境、卫星城、交通干线及政府等方面导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实体 城市扩展 遥感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 北京
下载PDF
中国土地利用程度的区域分异模型研究 被引量:655
4
作者 庄大方 刘纪远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5-111,共7页
本项研究工作直接应用“国家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项目和“中国资源环境数据库”取得的最新数据和资料,研究并提出了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计算方法和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影响中国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的自然环境... 本项研究工作直接应用“国家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项目和“中国资源环境数据库”取得的最新数据和资料,研究并提出了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计算方法和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影响中国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的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分析了中国土地利用程度的区域分异规律,提出了中国土地利用程度的“极地”模式,并建立了中国土地利用程度的经度、高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程度 综合指数 区域分异模型 土地利用
下载PDF
基于熵权的综合指数法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鉴 束龙仓 +3 位作者 张琛 李娴 季叶飞 马超群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0-32,共3页
针对地下水水质评价中各指标对水质评价结果影响程度的不同,将熵值理论与综合指数法相结合构建了基于熵权的综合指数模型,利用信息熵反映数据自身的效用值确定权重系数,实现权重随指标影响程度的动态变化,以实例分析并与综合指数法、模... 针对地下水水质评价中各指标对水质评价结果影响程度的不同,将熵值理论与综合指数法相结合构建了基于熵权的综合指数模型,利用信息熵反映数据自身的效用值确定权重系数,实现权重随指标影响程度的动态变化,以实例分析并与综合指数法、模糊数学法做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评价客观、可靠,可适用于水质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权 综合指数 地下水水质评价 Quality Evaluation Based 影响程度 综合指数模型 模糊数学法 指标对 实例分析 权重系数 评价结果 模型评价 动态变化 信息熵 效用值 数据 熵值 理论 客观
下载PDF
小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时空分异研究——以佛山顺德区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廖琪 陈玲 +1 位作者 周艺霖 蒋雪冰 《南方农机》 2023年第12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珠三角地区小城镇建设用地发展情况,以期为研究经济高速发展和快速城镇化地区的土地变化提供参考。【方法】课题组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为研究对象,获取1991年、1994年、1997年、2000年、2003年、2006年、2009年和2012年共8... 【目的】探讨珠三角地区小城镇建设用地发展情况,以期为研究经济高速发展和快速城镇化地区的土地变化提供参考。【方法】课题组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为研究对象,获取1991年、1994年、1997年、2000年、2003年、2006年、2009年和2012年共8期TM遥感影像,利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由建设用地扩展指标构建的综合扩展程度指数模型,定量分析了研究区1991—2012年7个时段建设用地扩展总体特征以及3个不同扩展类型期各街道(镇)的建设用地扩展时空分异特征。【结果】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扩展明显,1991—2012年共增加建设用地147.9 km2;其中,2003—2006年建设用地扩展速度最快,扩展面积、扩展贡献率以及扩展强度均最大;2003—2006年、2006—2009年以及2009—2012年的建设用地扩展面积均超过了30 km2,其各项扩展指标均大于其他4个时间段;1991—2003年,扩展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这之后建设用地扩展较均衡。【结论】总体上,在研究时段内研究区建设用地扩展呈现出由无序扩展向精明扩展的发展趋势,对新型城镇化下小城镇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德区 建设用地 综合扩展程度指数 时空分异
下载PDF
江苏省城市建设用地扩展时空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赵玉岩 栾维新 +1 位作者 片峰 马瑜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850-1855,共6页
针对区域不均衡发展问题,选取江苏省13个地级市建成区为研究对象,借助GIS空间分析对1990—2010年建设用地遥感解译数据进行处理,结合现有扩展指标,构建综合扩展程度指数模型,定量分析了研究区城市扩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并利用多元线性回... 针对区域不均衡发展问题,选取江苏省13个地级市建成区为研究对象,借助GIS空间分析对1990—2010年建设用地遥感解译数据进行处理,结合现有扩展指标,构建综合扩展程度指数模型,定量分析了研究区城市扩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扩展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90—2010年,江苏省经历了快速扩展—缓慢扩展—再快速扩展的过程,各地差异明显;空间上体现了"苏南—苏北"扩展综合程度强弱梯度变化,扩展重心有从沿江向沿海和苏北转移的趋势;区域扩展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建设用地密集程度和交通区位正向关系显著,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是根本因素,建设用地密集程度是直接原因,交通区位条件对扩展格局的形成产生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用地 扩展时空变化 区域不均衡发展 GIS空间分析 综合扩展程度指数模型 城市扩展时空特征 地理信息系统 多元线性回归方法 驱动力 江苏省
下载PDF
“新农村”试点地区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分析——以重庆市白市驿镇为例 被引量:10
8
作者 魏薇 邱道持 +3 位作者 郎义华 姜廷宪 周林 谭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75-179,共5页
针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地区,尤其是新农村试点地区的土地利用实际情况,提出了微观土地利用程度综合评价模型,以重庆市白市驿镇为例,定量分析十年来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状况.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揭示了该地区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的驱动力.
关键词 土地利用程度 综合指数模型 驱动力 新农村
下载PDF
二阶加权模糊评价模型在煤矿地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麻兴斌 唐林炜 +2 位作者 刁柏青 张来亮 高国成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22-26,共5页
将地质因素的理想状态作为模糊空间,以实际的地质状况对理想状态的贴近度为综合评价指数构造数学模型。引入层次分析法和权值解决地质因素复杂并且对开采影响程度不同的问题,使模型更具有实用性。
关键词 模糊评价模型 理想状态 综合评价指数 层次分析法 状况 问题 程度 煤矿地质 地质因素 开采影响
下载PDF
西部地区主要矿产资源优劣及保障程度:以攀西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建伟 郭科 +1 位作者 刘红军 安锦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3-148,共6页
以地质调查评价的成果为评价基础,对攀西地区的矿产资源进行了进一步分析。选取了钒钛磁铁矿、富铁矿(赤铁矿和磁铁矿)、铜矿、铅锌矿、镍铂矿、锰矿、金矿、稀土矿、煤炭、石墨和磷矿等11类矿种作为主要评价对象,并在省市(州)第二轮矿... 以地质调查评价的成果为评价基础,对攀西地区的矿产资源进行了进一步分析。选取了钒钛磁铁矿、富铁矿(赤铁矿和磁铁矿)、铜矿、铅锌矿、镍铂矿、锰矿、金矿、稀土矿、煤炭、石墨和磷矿等11类矿种作为主要评价对象,并在省市(州)第二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划分了19个调查评价区进行综合评价,分矿种分评价区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得出各矿种各评价区的优劣及保障情况,最终为全国新一轮矿产资源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调查评价 优劣及保障程度 攀西地区 综合指数模型
下载PDF
2035年共同富裕阶段目标实现指数监测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吕光明 陈欣悦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20,共18页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的总体奋斗目标和“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具体实现建议。在此背景下,监测2035年共同富裕实质性进展阶段目标的实现过...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的总体奋斗目标和“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具体实现建议。在此背景下,监测2035年共同富裕实质性进展阶段目标的实现过程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现有研究达成的富裕水平和共享程度两个维度共识的基础上,分别从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统计司、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五大国际组织的国家发展分类变化和中国收入分配近期变动特征的剖析出发,分别探讨两大维度监测的重点问题。在此基础上,借鉴UNDP的经不平等调整的人类发展指数(IHDI)做法,尝试给出2035年阶段目标实现的综合指数模型框架,并进行相关的收入富裕水平实现指数、其他富裕水平匹配指数、收入共享程度指数和公共服务共享程度指数设计。初步的测算分析结果表明,该综合指数模型基本能够满足2035年阶段目标实现的政策监测需求,但仍有一定的扩充改进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中等发达国家 共享程度 综合指数模型
下载PDF
基于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匹配的渭北旱塬秦庄沟小流域综合治理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见影 常占怀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103-108,共6页
提出了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匹配这一概念。以渭北旱塬秦庄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为例,筛选出21个可体现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要素禀赋,应用PGMP(problem-goal-measure-project)模型分析法,分析了这些要素禀赋与生态文明目标标准... 提出了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匹配这一概念。以渭北旱塬秦庄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为例,筛选出21个可体现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要素禀赋,应用PGMP(problem-goal-measure-project)模型分析法,分析了这些要素禀赋与生态文明目标标准值SV(Standard Value)间的匹配程度指数MDI(Matching Degree Index)。研究结果表明:与生态文明建设极不匹配(MDI=0)的要素禀赋共有11个;表现与生态文明建设极匹配(MDI=1)的要素禀赋是水保林和草地。有针对性地提出今后秦庄沟流域综合治理应采取水土保持模式、生态农业模式、改善人居环境模式、灌溉设施农业模式、满足生计需求模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GMP模型 秦庄沟流域 匹配程度指数 综合治理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平均气道压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蹇华胜 于长青 +4 位作者 沈康强 朱在勇 毕敏 陈淑芳 蒋耀光 《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 2005年第4期795-796,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平均气道峰压(MAP)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油酸型犬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动态观察平均气道峰压的动态变化及与氧合指数的关系。结果平均气道峰压在模型复制成功后各时相点均显著增加(P<0....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平均气道峰压(MAP)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油酸型犬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动态观察平均气道峰压的动态变化及与氧合指数的关系。结果平均气道峰压在模型复制成功后各时相点均显著增加(P<0.01),氧指数明显下降(P<0.01>。结论平均气道压增加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重要特征,并与ARDS的严重程度有关。平均气道压也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动力学诊断指标之一.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气道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气道峰压 临床意义 动态变化 呼吸动力学 方法应用 氧合指数 动态观察 严重程度 诊断指标 油酸型 模型
下载PDF
8类重症评分预测ICU心脏骤停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14
作者 李祥 邢家瑜 +3 位作者 杜欣欣 王毅 于湘友 杨春波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929-936,共8页
目的探讨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心脏骤停(CA)患者的基本特征及入ICU首日8类重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常用评分对28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提取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Ⅳ2.0(MIMIC-Ⅳ2.0)中2008至2019年重症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严... 目的探讨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心脏骤停(CA)患者的基本特征及入ICU首日8类重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常用评分对28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提取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Ⅳ2.0(MIMIC-Ⅳ2.0)中2008至2019年重症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严重程度评分[急性生理学评分Ⅲ(APSⅢ)、牛津急性疾病严重程度评分(OASIS)、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Logistic器官功能障碍评分(LODS)、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系统(MELD)]及预后等指标。绘制8类重症评分预测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使用最大约登指数定义最佳临界值,采用Delong法对各类评分的AUC进行两两验证。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376例患者,其中生存组875例,早期死亡(28 d内)组873例,晚期死亡(>28 d)组628例。早期[70.75(57.63,81.83)岁]及晚期死亡组[70.10(60.32,79.30)岁]年龄明显高于生存组[63.67(52.88,72.9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第1天内实验室指标如血肌酐、尿素氮、血白细胞计数、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碱性磷酸酶(AL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及血乳酸(La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晚期死亡组APTT、LDH、血Lac与生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心力衰竭史、脑血管疾病史、糖尿病有并发症、糖尿病无并发症、轻度肝脏疾病史、重度肝脏疾病史、肾脏疾病史、恶性肿瘤史、急性肾衰竭及脓毒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存组与晚期死亡组心力衰竭史、脑血管疾病史、轻度肝脏疾病史及脓毒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早期死亡组及晚期死亡组第1天内APSⅢ、CCI、LODS、MELD、SAPSⅡ评分系统两两比较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及晚期死亡组上述5类评分均明显高于生存组,但晚期死亡组上述评分低于早期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CCI、SIRS评分对CA早期死亡预测价值的AUC较弱外[0.61(0.59~0.64)、0.64(0.61~0.66)],其余6类评分对入住ICU的CA患者预测能力均较好(AUC均≥0.70)。以SAPSⅡ评分的AUC最大,为0.78(0.76~0.80),但与APSⅢ、LODS[AUC及95%可信区间(95%CI)0.77(0.75~0.80)、0.75(0.73~0.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基础疾病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后结果也提示,8类重症评分均与ICU的CA患者28 d内死亡明显相关(P均<0.001,OR均>1)。结论APSⅢ、LODS、MELD、OASIS、SAPSⅡ及SOFA评分均具有对ICU内CA患者早期死亡的良好预测能力,但SAPSⅡ、APSⅢ及LODS评分可能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 心脏骤停(CA) 急性生理学评分系统Ⅲ(APSⅢ) 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 牛津急性疾病严重程度评分(OASIS) 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 Logistic器官功能障碍评分(LODS)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系统(MELD) 28 d预后
下载PDF
苏南地区典型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时空分异 被引量:17
15
作者 周锐 李月辉 +2 位作者 胡远满 苏海龙 王晋年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77-584,共8页
选择江苏省常熟市南部的辛庄镇为研究区,采用该区1980、1991、2001和2009年4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利用GIS技术,结合现有的建设用地扩展指标构建了综合扩展程度指数模型,定量分析了研究区1980-2009年间3个时段建设用地扩展的总体特征和时... 选择江苏省常熟市南部的辛庄镇为研究区,采用该区1980、1991、2001和2009年4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利用GIS技术,结合现有的建设用地扩展指标构建了综合扩展程度指数模型,定量分析了研究区1980-2009年间3个时段建设用地扩展的总体特征和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辛庄镇建设用地显著扩展,1980-2009年间共增加19.24 km2,其中,2001-2009年该区建设用地进入高速扩展期,扩展面积、扩展贡献率和扩展强度均最大.研究区建设用地扩展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1980-1991年,新增建设用地主要集中于镇区所在村域,1991年后,辛庄镇建设重心逐渐向工业发达的村庄转移.研究期间,辛庄镇的新增建设用地主要源于水田和旱地,二者共占建设用地总增加面积的88.1%,其余土地类型对建设用地的转入贡献率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 建设用地 综合扩展程度指数 空间分异
原文传递
贵州省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7
16
作者 周志明 李阳兵 +1 位作者 罗光杰 谢静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96-701,共6页
选择贵州省的85个城镇为研究区,运用1973年1∶5万地形图,1986、1995、2000和2007年4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选取城镇扩展动态度指数、城镇扩展贡献率指数和城镇扩展强度指数3个指标,构建城镇综合扩展程度指数模型,定量分析了1973—2007年4... 选择贵州省的85个城镇为研究区,运用1973年1∶5万地形图,1986、1995、2000和2007年4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选取城镇扩展动态度指数、城镇扩展贡献率指数和城镇扩展强度指数3个指标,构建城镇综合扩展程度指数模型,定量分析了1973—2007年4个时期贵州省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总体特征和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从1973—2007年,贵州省城镇建设用地呈持续增长态势,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共增加17550.8915hm2,其中2000—2007年贵州省城镇建设用地扩展面积最大,动态度、贡献率和强度指数均最大;研究区建设用地扩展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1973—1986年,城镇建设用地扩展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贵阳市,1986—1995年,地级城市所在城镇扩展面积和强度快速提高,1995—2000年,交通沿线城镇扩展速度加快,2000—2007年,贵州省城镇扩展强度和综合扩展程度不仅在贵阳市和地级城市较快,而且在区位和自然条件良好的县级城镇也迅速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建设用地 综合扩展程度指数 时空演变
原文传递
基于DEM的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覆被研究——以青海湖流域为例 被引量:62
17
作者 崔步礼 李小雁 +2 位作者 姜广辉 张思毅 黄央奎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71-880,共10页
研究地形对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对探讨不同地貌部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在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青海湖流域为例,对比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投影面积与地表真实面积的差异,并从地形(高程、坡度、坡向)角度... 研究地形对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对探讨不同地貌部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在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青海湖流域为例,对比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投影面积与地表真实面积的差异,并从地形(高程、坡度、坡向)角度分析了流域内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流域投影面积与地表真实面积相差754.79 km2。耕地、居民地、水域、沙地主要分布在3 500 m以下,且坡度小于2°的平地上,耕地和居民地多分布在南坡和西南坡上;林地主要分布在3 500~4 000 m且坡度多在6~25°的缓地和斜坡上,各坡向分布较均匀;草地主要分布在4 500 m以下且坡度小于25°的坡地上;沼泽多分布在3 500~4 500 m且坡度小于25°的河源地区,多分布在北坡和东北坡上;其它用地主要分布在4 000~4 500 m的坡度较大的斜坡或陡坡上。随高度、坡度增加,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呈下降趋势;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在坡向上呈现:平地〉阳坡〉阴坡。说明地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海湖流域的土地利用分布,且这种影响比较符合当地的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 数字高程模型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 山地丘陵区 青海湖流域
原文传递
重庆市不同空间尺度建设用地演进特征与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崔王平 李阳兵 +1 位作者 郭辉 陈萌萌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5-46,共12页
研究不同空间尺度下城市土地利用的演变过程和变化特征,有助于深入了解和揭示城市土地利用演变时空差异和内在影响机制。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基于研究区1978~2013年多时序的MSS和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数据,利用Arc GIS技术和景观格... 研究不同空间尺度下城市土地利用的演变过程和变化特征,有助于深入了解和揭示城市土地利用演变时空差异和内在影响机制。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基于研究区1978~2013年多时序的MSS和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数据,利用Arc GIS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理论,从研究区整体尺度、区域尺度和各区尺度等3种空间尺度对研究区建设用地演进特征和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78~2013年研究区不同空间尺度建设用地面积变化趋势基本相似,综合扩展程度指数变化特征也存在一定的规律。在2001年之后研究区建设用地演进过程由低缓发展向高速递增阶段过渡,各区尺度建设用地扩展深受地貌、经济、政策、交通等影响因素的干扰;(2)在不同空间尺度新增斑块数目对比中,边缘扩展模式与跳跃扩展模式的主导优势先后发生3次转换,而在新增斑块面积比对比中边缘扩展模式始终保持绝对优势,填充扩展模式分别在新增斑块数目和面积比的比较中均处于弱势;(3)随着时间的变化,就整体尺度上景观指数变化而言,景观破碎度和景观多样性明显增加,斑块形状趋于简单和规则化,斑块之间连通性不断提高,与城市化进程趋于吻合。但区域尺度和各区尺度深受国家政策环境的影响,景观指数变化则相对复杂。研究结论有助于从空间尺度对城市扩展信息进行挖掘和理解,为其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尺度 城市扩展模式 综合扩展程度指数 重庆市
原文传递
中国MELT的测算与分析
19
作者 李朝前 刘楠 温玉卓 《金融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2-115,118,共15页
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框架下,本文充分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和货币价值理论,通过构建MELT模型,剔除了“信用货币”对现代经济的影响,从而在现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内实现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本文采用2004至2016年国民经济有关... 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框架下,本文充分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和货币价值理论,通过构建MELT模型,剔除了“信用货币”对现代经济的影响,从而在现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内实现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本文采用2004至2016年国民经济有关统计数据,根据构建的MELT模型,测算出我国2004至2016年的MELT有关数值。研究发现,我国MELT数值由科技水平和生产力水平所决定,并与其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采用RDLV指标对我国社会财富积累率进行测算评估,显示我国现行收入分配体系科学合理,高效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T模型 社会劳动力综合 中国创新指数 劳动力价值实现程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