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群综合承灾能力评价的RAGA-PP模型
1
作者 夏陈红 翟国方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7-193,共7页
为解决已有模型普遍存在的难以动态评价非线性寻优的现实问题,引入投影寻踪(PP)模型进行城市群综合承灾能力评价,并运用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RAGA)优化辅助多维数据空间拓扑结构的投影方向,对长三角城市群(YRDUA)地区进行实证研... 为解决已有模型普遍存在的难以动态评价非线性寻优的现实问题,引入投影寻踪(PP)模型进行城市群综合承灾能力评价,并运用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RAGA)优化辅助多维数据空间拓扑结构的投影方向,对长三角城市群(YRDUA)地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RAGA-PP模型与典型的熵权法(EWM)、灰色关联分析法(GRA)评价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且RAGA-PP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表明RAGA-PP模型具有较强的精确性、稳健性和抗干扰性,不仅能够聚焦于优秀个体的取值区间来实现全局搜索和加速评估,也在较大程度上避免传统方法长期存在的权重设置主观性较强、高维数据不易处理的现实问题;另外,各子系统维度的目标投影值平均水平排序为:抗灾维度>防灾维度>救灾维度>恢复维度,表明抗灾维度指标对综合承灾力影响程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承灾能力 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RAGA) 投影寻踪(PP)模型 投影方向 长三角城市群(YRDUA)
下载PDF
基于灾害多级联动模型的城市综合承灾能力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郭海湘 李亚楠 +1 位作者 黎金玲 尹朋珍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2014年第1期91-103,110,共14页
基于城市遭遇的自然、环境、人文3大类灾害,提出了灾害多级联动概念。通过分析灾害多级联动的模式,构建了计算城市综合承灾能力的灾害多级联动线性模型,主要包括同类型灾害多级联动模型和不同类型灾害多级联动模型。其中,同类型灾害多... 基于城市遭遇的自然、环境、人文3大类灾害,提出了灾害多级联动概念。通过分析灾害多级联动的模式,构建了计算城市综合承灾能力的灾害多级联动线性模型,主要包括同类型灾害多级联动模型和不同类型灾害多级联动模型。其中,同类型灾害多级联动模型可分为自然灾害间的多级联动、环境灾害间的多级联动,以及人文灾害间的多级联动。不同类型灾害多级联动模型包括原生自然灾害与次生环境灾害、次生人文灾害的多级联动、原生环境灾害与次生人文灾害的多级联动、原生人文灾害与次生环境灾害的多级联动3种。在此基础上,选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城市为样本,根据建立的城市综合承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收集4所城市2008与2009年的数据,分别计算不同灾害联动模式下4所城市2年的综合承灾能力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同类型灾害多级联动模型及不同类型灾害多级联动模型下,4个城市在2008及2009年的承灾能力评价结果排名情况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害多级联动 线性模型 城市综合承灾能力
下载PDF
陕西省自然灾害综合承灾能力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彬 文彦君 +2 位作者 李晓宇 耿硕璘 王天英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5期50-58,66,共10页
构建陕西省自然灾害综合承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综合评价模型对承灾能力进行测算和分析,应用时间序列与ArcGIS空间制图方法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9年陕西省自然灾害综合承灾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变化速率渐趋... 构建陕西省自然灾害综合承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综合评价模型对承灾能力进行测算和分析,应用时间序列与ArcGIS空间制图方法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9年陕西省自然灾害综合承灾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变化速率渐趋稳定,区域差异逐渐缩小,从低承灾水平步入较高承灾水平,应对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有了较大提升;研究期间陕西省抗灾能力和防灾能力的变化特征基本保持一致,救灾能力的动态演化过程较复杂波动较大,恢复能力整体态势呈平稳上升,但提升幅度低于其他分项能力,各分区及分项承灾能力发展态势与陕西省总体发展态势基本一致;陕西省人口空间格局变化与自然灾害综合承灾能力空间变化具有一定的耦合度,陕西省承灾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基本适应了研究期与人口变化相关的自然灾害暴露度的新空间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综合承灾能力 熵权法 时空变化 陕西省
下载PDF
县域尺度下陕西省综合承灾能力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耿硕璘 文彦君 +2 位作者 李晓宇 徐彬 王天英 《河南科学》 2022年第7期1189-1196,共8页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基于客观赋权的熵权法,建立了陕西省综合承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GIS空间制图、K-means聚类、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陕西省107个区县的综合承灾能力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陕西省综合承灾能力...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基于客观赋权的熵权法,建立了陕西省综合承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GIS空间制图、K-means聚类、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陕西省107个区县的综合承灾能力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陕西省综合承灾能力水平整体偏低,综合承灾能力水平较高的区县主要集中在陕北北部、关中中部和陕南东部的部分区域,综合承灾能力为中等或低等的区县数量较多且呈连片分布.(2)通过K-means聚类分析将陕西省107个区县的综合承灾能力分为“综合型”“防灾型”“抗灾型”“救灾型”“恢复型”和“后进型”6类.陕西省部分地级市市辖区和县级市表现出单一分项能力较强的现象.(3)陕西省综合承灾能力及各分项能力的“集群化”空间分异特征显著,并出现以省会城市为核心的高综合承灾能力集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尺度 综合承灾能力 熵权法 空间自相关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基于熵权法模型的陕西省自然灾害综合承灾能力评估与分析
5
作者 李晓宇 文彦君 +2 位作者 耿硕璘 徐彬 王天英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131-138,共8页
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人口等因素,构建了陕西省自然灾害的综合承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和熵权法,建立了自然灾害综合承灾能力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出陕西省各地市的自然灾害综合承灾能力指数,分析其空间分布... 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人口等因素,构建了陕西省自然灾害的综合承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和熵权法,建立了自然灾害综合承灾能力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出陕西省各地市的自然灾害综合承灾能力指数,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其与自然灾害危险性的空间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陕西省自然灾害的综合承灾能力指数值中最强的为西安市,最弱的为商洛市;综合承灾能力主要影响因素有绿地面积占比、人均医疗床位数、人均GDP等;(2)西安市的防灾、救灾及恢复能力最强,抗灾能力最强的为杨凌高新示范区;而防灾能力最弱的为商洛市,渭南市抗灾能力最弱,安康市救灾能力与恢复能力均为最弱;(3)陕西省综合承灾能力的空间分布与自然灾害危险性表现基本一致,但作为重灾害区的安康、商洛市,其自然灾害综合承灾能力弱,难以满足区域防灾减灾的现实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综合承灾能力 熵权法 陕西省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自然灾害综合承灾能力评价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钧 宫清华 +3 位作者 宇岩 袁少雄 陈军 黄光庆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189-2199,共11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城市自然灾害日益频繁,城市综合承灾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基于城市人口、社会、经济、环境、交通等承灾体特征,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自然灾害综合承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客观赋权的信息熵法,建立城市综合承灾能...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城市自然灾害日益频繁,城市综合承灾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基于城市人口、社会、经济、环境、交通等承灾体特征,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自然灾害综合承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客观赋权的信息熵法,建立城市综合承灾能力定量分析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综合承灾能力指数,分析各城市自然灾害综合承灾能力水平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综合承灾能力指数变化范围为0.1886~0.6615,广州和深圳相对较高,肇庆和惠州相对较低,各城市自然灾害的承灾能力和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造成大湾区城市群整体承灾能力的短板效应,需要进一步加强城市综合承灾能力建设,从整体上提升大湾区城市综合承灾能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综合承灾能力 信息熵模型 城市防
原文传递
基于证据推理法的城镇综合承灾能力网格化评价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陈涛 陈智超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70-575,共6页
目前针对区域综合承灾能力的研究大多仍基于城市尺度,少有针对城镇尺度的研究,且针对区域综合承灾能力的研究大多以行政单元为评价单元,精度稍显粗糙。该文根据华东某县级市实际城镇特色建立城镇综合承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证据推理... 目前针对区域综合承灾能力的研究大多仍基于城市尺度,少有针对城镇尺度的研究,且针对区域综合承灾能力的研究大多以行政单元为评价单元,精度稍显粗糙。该文根据华东某县级市实际城镇特色建立城镇综合承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证据推理法结合层次分析法,以1km×1km的网格为基本评价单元,从定性、定量数据两方面完成对该市综合承灾能力的评估。该文主要探索了高精度的城镇综合承灾能力评价方法,得到网格化的高精度评价结果,发现“抗灾能力→空间布局因素→重大危险源”这一指标在整体评价中具有突出重要作用,评价结果与该地区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该评价方法对城镇级别应急管理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对提升城镇区域减灾防灾能力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承灾能力 证据推理法 层次分析法 网格化 城镇化
原文传递
城市灾害相对承载力分析与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明媛 袁永博 周晶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6-141,共6页
如何评价城市系统综合承灾能力,这一直是被普遍关注也是较难解决的问题。在综合型可持续发展度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的城市系统灾害相对承载力评价模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对城市复杂功能系统中社会子系统、经济子系统... 如何评价城市系统综合承灾能力,这一直是被普遍关注也是较难解决的问题。在综合型可持续发展度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的城市系统灾害相对承载力评价模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对城市复杂功能系统中社会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的划分及其相互影响分析,找出各子系统中对承灾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加权整合后分别得出社会安全指数、经济"软"指数、环境指数和基础设施指数,应用这些承灾能力指数建立了灾害相对承载力模型。建模计算过程中发现因素量化方式的选取和权重的确定是比较重要的,会影响灾害相对承载力的合理取值,因此以经济"软"指数为例,提出了用协调度系数乘积代替原计算式值以使其取值范围在合理区间内的解决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承灾能力 可持续发展 功能系统 能力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