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研究
1
作者 齐欣 李鹏基 杨膨宇 《陇东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5-39,共5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区域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经济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城市是资源配置、环境保护、人口流动的集中区域,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故此研究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具有一定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区域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经济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城市是资源配置、环境保护、人口流动的集中区域,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故此研究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运用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12个市州的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现状展开讨论,评价甘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在此基础上分析甘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提升策略,据此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城市 综合承载能力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关于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若干理论问题的认识 被引量:36
2
作者 谭文垦 石忆邵 孙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1期40-44,共5页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概念提出较新,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认识。本文总结了承载力及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概念的起源与发展,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针对其理论的缺陷,基于Verhulst-Pearl logistic方程创新性的构筑了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基本模型...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概念提出较新,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认识。本文总结了承载力及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概念的起源与发展,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针对其理论的缺陷,基于Verhulst-Pearl logistic方程创新性的构筑了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基本模型,同时基于生态承载递阶原理,建立了城市承载递阶模型。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给出了一个现实城市系统承载能力的划分。最后指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承载递阶原理 Verhulst-Pearllogistic方程
下载PDF
江苏土地综合承载能力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韩书成 濮励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6-150,共5页
土地承载力是资源承载力研究的重要方面,是评价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参考依据。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而人地矛盾突出的江苏省为研究区域,从水土资源支撑系统、经济技术支撑系统、社会支撑系统和生态环境支撑系统4个方面建立了江... 土地承载力是资源承载力研究的重要方面,是评价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参考依据。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而人地矛盾突出的江苏省为研究区域,从水土资源支撑系统、经济技术支撑系统、社会支撑系统和生态环境支撑系统4个方面建立了江苏省土地综合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加权综合评价法对各县(市)进行土地综合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全省分成高承载能力区、中承载能力区和低承载能力区,整体表现出从东南部—中西部—北部和沿海承载能力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综合承载能力 空间分异 江苏省
下载PDF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背景下郑州市综合承载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元亮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4-117,154,共5页
文章在系统分析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评价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构建了郑州市综合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仿真模型。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系统动力学分析了2003—2025年郑州市综合承载能力。结果显示:2003—2016年,郑州市... 文章在系统分析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评价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构建了郑州市综合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仿真模型。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系统动力学分析了2003—2025年郑州市综合承载能力。结果显示:2003—2016年,郑州市综合承载能力指数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总体趋势,到2016年处在略微盈余状态。2017—2025年,设定的4种方案中,协调发展型发展方案基本能够满足郑州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主要指标的需要,但同时必须兼顾环境保护型发展方案以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实现郑州市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提出转变城市发展模式、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等郑州市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系统动力学 仿真预测 郑州市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承强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3-18,共6页
在分析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界定了新型城镇化和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的内涵。分析得出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的基本框架即包括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和社会承载力,在此基础上,遵循既定的指标选取原则,构建... 在分析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界定了新型城镇化和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的内涵。分析得出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的基本框架即包括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和社会承载力,在此基础上,遵循既定的指标选取原则,构建了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这对于评价和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指标体系
下载PDF
基于PCA算法的安徽省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评价研究
6
作者 何刚 杨黎 +1 位作者 张宏 乔国通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9-24,共6页
基于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要求,选取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等4个层面的28项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建立评价体系,分析评价安徽省16个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结果显示,城市的经济承载能力对其综合承载能力有主要的影响,但与资源、环境... 基于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要求,选取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等4个层面的28项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建立评价体系,分析评价安徽省16个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结果显示,城市的经济承载能力对其综合承载能力有主要的影响,但与资源、环境和社会承载能力几乎成反比。然而,要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我们不仅要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也要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绿色能源的使用,以保证经济的绿色发展。因此,只有让经济、资源、环境、社会建设协同发展,共同推进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城镇化质量。此研究结果还可以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评价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承载能力 评价指标 主成分分析法
下载PDF
河南省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研究
7
作者 贾美芹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第11期26-28,共3页
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现代,城市规模逐年扩大,相应的对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环境和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本文根据河南省城市发展现状,研究如何提高河南省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分别从空间发展,人口、资源与环境,... 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现代,城市规模逐年扩大,相应的对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环境和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本文根据河南省城市发展现状,研究如何提高河南省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分别从空间发展,人口、资源与环境,城市建设等角度提出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综合承载能力 对策研究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与城市边界研究——以四川省为例[1] 被引量:1
8
作者 揭筱纹 尹超 《决策咨询》 2014年第1期48-51,共4页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城镇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四川省急需通过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实现城镇的更好、更快发展。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对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正确评估及合理确定城市边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及城...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城镇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四川省急需通过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实现城镇的更好、更快发展。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对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正确评估及合理确定城市边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及城市边界的研究,提出了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及合理确定城市边界的对策建议,为四川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城市边界 四川省
下载PDF
加快城市综合管廊建设 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被引量:1
9
作者 邓凤琴 《工程建设标准化》 2018年第5期12-13,共2页
综合管廊(日本称"共同沟"、台湾称"共同管道"),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 综合管廊(日本称"共同沟"、台湾称"共同管道"),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管道 综合承载能力 管廊 工程管线 监测系统 统一规划 统一设计 基础设施
下载PDF
建设部城市规划要研究综合承载能力
10
《中国市场》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共1页
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要重视和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前期研究和论证工作.着重研究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各地在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前.要对原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认真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新情况.着眼城市的发展目标和... 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要重视和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前期研究和论证工作.着重研究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各地在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前.要对原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认真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新情况.着眼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可能.从土地、水、能源和环境等城市长远的发展保障出发.组织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前瞻性地研究城市的定位和空间布局等战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部 中国 城市总体规划 综合承载能力 城市建设 空间布局
下载PDF
着力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11
《小城镇建设》 2012年第2期12-13,共2页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完善城镇功能分区,合理配置产业用地,规划建设各类开发区、产业集中示范同区和产业集群专业镇,引导产业向开发区、园区集中。每个市重点培育3个以上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每个县培育2个以上特色产业,每个镇...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完善城镇功能分区,合理配置产业用地,规划建设各类开发区、产业集中示范同区和产业集群专业镇,引导产业向开发区、园区集中。每个市重点培育3个以上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每个县培育2个以上特色产业,每个镇培育1个以上品牌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承载能力 城镇 产业优化 功能分区 合理配置 产业集群 支柱产业 新兴产业
下载PDF
提高中心城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思考与建议
12
作者 魏慧娟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9年第4期25-26,29,共3页
中心城区作为城市发展的主体,其经济状况、环境状况、资源利用状况、市民生活状况等均能够体现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作为评判城市发展水平的标准又能够较好地体现城市发展现状.因此本文通过对提高中心城区城市综合承... 中心城区作为城市发展的主体,其经济状况、环境状况、资源利用状况、市民生活状况等均能够体现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作为评判城市发展水平的标准又能够较好地体现城市发展现状.因此本文通过对提高中心城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意义进行研究、对提高中心城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阐述,表明为拉动经济增长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来提高中心城区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进而提出一些具有借鉴意义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区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城市发展
下载PDF
提升河南省城镇基础设施 综合承载能力的初步思考
13
作者 赵书茂 《中国工程咨询》 2015年第11期28-30,共3页
中共河南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的《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强调,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是“牵一发动全身”、关乎全局的战略性任务。
关键词 综合承载能力 城镇基础设施 河南省 小康社会 现代化 城镇化
下载PDF
发展改革委: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14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10年第3期25-25,共1页
会议精神:要加快城镇化步伐,拓展农民外出就业空间,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城镇化 综合承载能力 改革 就业空间
下载PDF
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 更好适应春运自驾出行的发展趋势——基于对重庆市A县春运长途自驾回家群体的调研
15
作者 黄柏钧 《中国经贸导刊》 2024年第3期68-70,共3页
根据交通运输部估计,2024年春运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到90亿人次,传统营业性运输包括铁路、公路、民航、水运客运出行人次约18亿人次,自驾车出行或达72亿人次,自驾出行成为了出行主力。笔者通过访谈重庆市A县春运长途自驾回家的部分群... 根据交通运输部估计,2024年春运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到90亿人次,传统营业性运输包括铁路、公路、民航、水运客运出行人次约18亿人次,自驾车出行或达72亿人次,自驾出行成为了出行主力。笔者通过访谈重庆市A县春运长途自驾回家的部分群体,探寻这一变化发生的原因以及对县城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调研发现,春运出行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公共交通资源紧张,自驾出行更经济、方便假期游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运 经济和社会发展 营业性运输 综合承载能力 流动量 发生的原因 跨区域 出行
原文传递
提高城镇品质 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访全国人大代表、至致公党贵州省委会副主委、贵州财经大学城镇经济与发展研究院院长赵子铱
16
作者 吕跃(文/图) 王敏(文/图) 《人大论坛》 2023年第4期30-31,共2页
城镇一头连着广大农村,一头连着中心城市,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 城镇一头连着广大农村,一头连着中心城市,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核心 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建设 城市协调发展 都市圈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城市群
原文传递
增强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的政府合作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臧锐 杨青山 +1 位作者 杨晓楠 张鹏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99-1303,共5页
在明确增强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的内涵与标志的基础上,基于机制设计理论,以增强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为目标,以城市群内各地方政府为参与主体,按照"资源有效配置、信息有效利用、激励相容"三个机制设计标准进行了增强城市群综合... 在明确增强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的内涵与标志的基础上,基于机制设计理论,以增强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为目标,以城市群内各地方政府为参与主体,按照"资源有效配置、信息有效利用、激励相容"三个机制设计标准进行了增强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的政府合作机制设计,并构建了政府合作增强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的理论分析模型,为以政府合作的方式增强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提供了对策建议和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 政府合作 机制设计 理论分析模型
原文传递
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金英 杨青山 马中华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8-72,85,共6页
在定义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内涵的基础上,强调承载体对承载能力的影响并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以处于成熟阶段的长三角城市群和初始发育阶段的吉林中部城市群为例,运用状态空间法来定量描述2005—2009年两个城市群的现实承载情况,进而从各... 在定义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内涵的基础上,强调承载体对承载能力的影响并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以处于成熟阶段的长三角城市群和初始发育阶段的吉林中部城市群为例,运用状态空间法来定量描述2005—2009年两个城市群的现实承载情况,进而从各承载体的角度分析其对综合承载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地紧缺是两个城市群共同存在的问题,且超载情况不断恶化;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约束型承载体的优化是长三角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可变型承载体建设是吉林中部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提升的重点方向。研究认为,要增强城市群的综合承载能力,成熟型城市群应以修复和改善约束型承载体为主,辅之以可变型承载体的提升;发育型城市群应重点完善可变型承载体的建设,同时加强对约束型承载体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 约束型承载 可变型承载 长三角城市群 吉林中部城市群
原文传递
自贸区建设背景下关于海南大型娱乐主题公园综合承载能力的思考
19
作者 吴晓亮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9年第8期80-81,共2页
整体来看,海南省内大型娱乐主题公园的数量和规模相对较小,其中,大部分是依托海南优良的自然资源而建,以休闲观光为主,娱乐互动较少,在管理方面,其接待能力,特别是持续的较高层次的服务能力还需提升,这些反映了该地综合承载能力比较弱,... 整体来看,海南省内大型娱乐主题公园的数量和规模相对较小,其中,大部分是依托海南优良的自然资源而建,以休闲观光为主,娱乐互动较少,在管理方面,其接待能力,特别是持续的较高层次的服务能力还需提升,这些反映了该地综合承载能力比较弱,也是在自由贸易区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构建大背景下,海南娱乐型主题公园发展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公园 综合承载能力 旅游者
原文传递
增强城市群都市圈综合承载能力 培育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 被引量:11
20
作者 高国力 《宏观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17,20,共4页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分类引导大中小城市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进一步增强城市群和都市圈综合承载能...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分类引导大中小城市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进一步增强城市群和都市圈综合承载能力,率先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对于持续稳定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和扩大内需、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长极 扩大内需 都市圈 分工协作 城市群 综合承载能力 动力源 疏密有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