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与“综合创新”文化观
1
作者 杨学功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自从近代中西文化相遇并发生剧烈碰撞与交融以来,中国思想界和知识界所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或焦点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问题。为此,中国思想家们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案,历史上形成和现实中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中体西用论”“综... 自从近代中西文化相遇并发生剧烈碰撞与交融以来,中国思想界和知识界所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或焦点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问题。为此,中国思想家们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案,历史上形成和现实中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中体西用论”“综合创新论”“中国本位论”“全盘西化论”“中西古今论”“西体中用论”“河东河西论”“中国模式论”等。在这些方案中,“综合创新论”无论在方法论上还是在文化实践上都更具有合理性和优越性。“综合创新”文化观自20世纪30年代被提出以来不断传承发展,经历了张申府、张岱年的“三流合一”论,方克立的“马魂中体西用”论,以及第三期发展的历史进程。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今天,“综合创新”文化观具有无可置疑的当代价值,它也应该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时代主题而得到提升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中西之争” 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综合创新”文化观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毛泽东综合创新文化观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安雪玲 杜运辉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66-72,共7页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文化观反映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正确阐明了经济、政治与文化的辩证关系,解决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性质和发展前途、文化主体和文化理想、文化方法和文化模式等重大问题,揭示了个性解放...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文化观反映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正确阐明了经济、政治与文化的辩证关系,解决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性质和发展前途、文化主体和文化理想、文化方法和文化模式等重大问题,揭示了个性解放和个性发展对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根本意义,主张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正确解决中、西、马三种文化资源的关系。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仍然要继续高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文化观的旗帜,以"实事求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经济、政治、文化)相结合,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都达到社会主义原则和民族特点的高度统一,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崇高目标而贡献其智慧和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综合创新文化观 理论价值 现实意义
下载PDF
近20年来“综合创新”文化观研究述评 被引量:2
3
作者 于惠玲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3-116,共4页
20世纪80年代,张岱年先生明确提出了“综合创新”文化观。近20年来,关于“综合创新”文化观的研究,成绩有目共睹。“综合创新”文化观,在当今中国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然而,从总体上来看,“综合创新”文化观的研究,和人们的需要与期待... 20世纪80年代,张岱年先生明确提出了“综合创新”文化观。近20年来,关于“综合创新”文化观的研究,成绩有目共睹。“综合创新”文化观,在当今中国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然而,从总体上来看,“综合创新”文化观的研究,和人们的需要与期待还有距离,必须切实加强和深化拓展。只有真正进行具体而实际的综合创新,才能更加有力地推动中国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岱年 综合创新”文化观 中国文化
下载PDF
“综合创新”文化观的源流及其方法论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振江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2-126,共5页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中,如何处理好古今中西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张岱年提出了综合创新文化观。这一文化观既是对思想文化发展规律的一种揭示,又是对先进文化建设的...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中,如何处理好古今中西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张岱年提出了综合创新文化观。这一文化观既是对思想文化发展规律的一种揭示,又是对先进文化建设的一种战略构想。在简要梳理"综合创新"文化观的渊源与流变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分析法阐述"综合创新"文化观的理论内涵和主要特征,可以进一步探讨这一文化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法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创新”文化观 逻辑分析法 辩证法
下载PDF
批判继承 综合创新——论方克立教授对综合创新文化观的阐扬与发展 被引量:3
5
作者 于惠玲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2004年第5期76-82,共7页
方克立先生不但在现代新儒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而且还在得到广泛认同的综合创新文化观的发展与研究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正是由于他的大力支持与阐扬发挥,使得综合创新文化观由张岱年先生个人的观点,上升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综合创... 方克立先生不但在现代新儒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而且还在得到广泛认同的综合创新文化观的发展与研究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正是由于他的大力支持与阐扬发挥,使得综合创新文化观由张岱年先生个人的观点,上升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派的基本文化主张,并与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当代中国的一种主流的文化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克立 综合创新文化观 儒学 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先进文化 精神文明
原文传递
论民国时期方志编修观的变革 被引量:4
6
作者 许卫平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63-66,共4页
民国时期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形成和相沿的传统的旧方志编修观被重新审视并受到批判 ,修志宗旨的创新、方志编修中进化史观的倡导、民史观的推行、综合文化观的阐扬 ,使民国时期的方志编修观发生变革 ,促进了民国新方志的编修 ,并为今日... 民国时期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形成和相沿的传统的旧方志编修观被重新审视并受到批判 ,修志宗旨的创新、方志编修中进化史观的倡导、民史观的推行、综合文化观的阐扬 ,使民国时期的方志编修观发生变革 ,促进了民国新方志的编修 ,并为今日全新的方志编修观的构创和方志的编纂提供了借鉴与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方志编修观 修志宗旨 地方志 创新 综合文化观 民史观 进化史观
下载PDF
张岱年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
7
作者 杜运辉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0-126,共7页
在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文化观指导下,张岱年20世纪20—40年代创立了第一个系统化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体系,为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现代转化和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的中国化探索了一条新路。加强张岱年人生哲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 在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文化观指导下,张岱年20世纪20—40年代创立了第一个系统化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体系,为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现代转化和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的中国化探索了一条新路。加强张岱年人生哲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审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壮丽图景,也有助于我们完整理解张岱年哲学体系的真实内涵,实事求是地评估张岱年对建立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的理论贡献,并为当代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人生哲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岱年 人生哲学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 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文化观
下载PDF
“马魂、中体、西用”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杜运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24,共11页
方克立先生首倡的"马魂、中体、西用"论是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文化观的第三个发展阶段,从多个方面实现了对综合创新文化观的发展和深化。它准确界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地位和相... 方克立先生首倡的"马魂、中体、西用"论是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文化观的第三个发展阶段,从多个方面实现了对综合创新文化观的发展和深化。它准确界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体现了当代中国文化之主导性、主体性和开放性的高度统一。它以"魂、体、用"三元模式超越了传统的"体用"二元模式,是哲学思维范式的一个重大创新。它以富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方式,指出了一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坚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和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相结合的中国文化的综合创新之路,完全契合我们党的文化建设指导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创新文化观 “马魂、中体、西用”论 方克立
原文传递
从“三大思潮对立互动”说到“马魂中体西用”论——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方克立教授 被引量:12
9
作者 杜运辉 方克立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2018年第2期3-17,共15页
三十多年来,方克立教授致力于中国哲学与文化、现代新儒学、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文化观和“马魂中体西用”论的研究,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学者,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笔者最近专访了方先生,就他的有关学术思想进... 三十多年来,方克立教授致力于中国哲学与文化、现代新儒学、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文化观和“马魂中体西用”论的研究,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学者,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笔者最近专访了方先生,就他的有关学术思想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交谈,这些谈话对于我们正确把握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本质都有重要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体西用 张岱年 西体中用 综合创新”文化观 马克思主义派 当代新儒家 方克立 学部委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