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旱灾综合风险防范凝聚力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江耀 吴瑶瑶 +2 位作者 郭浩 张国明 王静爱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4期410-417,共8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不断加快,农业干旱风险不断加剧,给全球粮食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农业旱灾综合风险防范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凝聚力的本质是"综合",具体表现为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协同,可以较好地刻画综合风险防范水平...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不断加快,农业干旱风险不断加剧,给全球粮食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农业旱灾综合风险防范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凝聚力的本质是"综合",具体表现为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协同,可以较好地刻画综合风险防范水平.从参数定量、实践应用和精神力评价的角度对农业旱灾综合风险防范凝聚力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结果表明:1)农业旱灾综合风险防范凝聚力关键参数定量方法可以进一步挖掘参数的效益与动态化问题;2)凝聚力理论在农业旱灾综合风险防范的实际应用还有待加强,灾害备灾、应急、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各主体风险防范的感知以及抗灾资源配置情况需要进行深入研究;3)精神力与凝聚力互相联系而又彼此不同,还需进一步研究其属性内涵,可从"凝神聚气→凝心聚力"的方向进一步将两者进行整合.通过文献综述,以期能够更加系统、全面地理解凝聚力,从而满足灾害系统复杂性研究需求,为风险定量评价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旱灾 综合风险防范 凝聚力 精神力 旱灾过程
下载PDF
新时期我国农业综合风险防范及提升路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小亚 孔锋 刘秋荣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0,共10页
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理念下,乡村振兴战略本质上要求农业风险可控。因此,全面了解我国农业综合风险及其防范的总体特征,对于化解农业系统性风险意义重大。基于此,首先从自然和人文层面分析了新时期我国农业综合风险的七个方面特征,即农业... 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理念下,乡村振兴战略本质上要求农业风险可控。因此,全面了解我国农业综合风险及其防范的总体特征,对于化解农业系统性风险意义重大。基于此,首先从自然和人文层面分析了新时期我国农业综合风险的七个方面特征,即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约束风险增强、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多发频发重发、农业生物安全风险加剧、农业市场风险影响加剧、农业科技推广风险趋升、农业突发公共事件增多影响增强、农业政策沟通和执行偏差风险屡发。然后分析了我国农业综合风险防范的主要措施及成效。再次,分析了我国农业综合风险防范面临的四方面挑战,即农业综合风险防范体系不健全、农业综合风险防范措施不系统、农业综合风险防范科技支撑不深入、农业综合风险防范的“政企社”作用不完善。最后提出了提升我国农业综合风险防范的对策,即大力深化对农业综合风险防范的认识、科学推进农业综合风险防范的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农业综合风险防范的科技支撑、不断完善多元化的农业综合风险管理措施、优化农业贸易格局和政策、统筹优化农业风险管理法律法规标准政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风险防范 农村灾害管理 气候变化风险 乡村治理 安全与发展
下载PDF
交叉学科视角下的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模式与优化路径
3
作者 孔锋 康欣蕊 王一飞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模式是凝聚力在应急管理领域的应用,在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对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模式的研究既是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需求,也是总结和优化中国综合减灾模式的需求。该文综述了不同... 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模式是凝聚力在应急管理领域的应用,在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对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模式的研究既是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需求,也是总结和优化中国综合减灾模式的需求。该文综述了不同领域凝聚力的研究特征,梳理了不同领域凝聚力的作用机制和逻辑关系,阐述了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运作的中国实践。研究发现:①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模式运行受到灾害经济学、政府治理体制机制和社会网络的影响。②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模式与灾害韧性和应急管理能力在主体特征、运作逻辑和灾前、灾中、灾后三阶段的任务有明显区别。③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模式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多元主体的利益取向、主体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和规章制度的完善程度等。提高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模式运作效率的路径包括增加多元主体参与渠道和完善非政府主体参与的奖励机制、提高资源分配公平度、适当放权和完善监督机制、加强防灾减灾常态化建设、推动综合减灾的“举民体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灾害风险防范 凝聚力模式 防灾减灾 气候变化 复杂灾害 自然灾害防治
下载PDF
防灾减灾新形势下中国高风险地区综合气候变化风险防范战略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孔锋 王一飞 +2 位作者 辛源 林霖 吕丽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1期165-168,193,共5页
从综合气候变化风险防范的紧迫性入手,简要阐述气候变化导致了自然灾害风险加剧,提出中国高风险区的综合气候变化风险防范的工程与非工程性措施,并就东中西部综合风险防范提出建议。
关键词 风险 气候变化 综合风险防范 区域差异 防灾减灾新形势
下载PDF
论综合风险防范体系中的保险功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史培军 《保险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12,共6页
本文针对国际综合风险防范发展态势,就如何发挥保险的功能与作用进行了阐述。一是要大力开发非传统风险的保险产品;二是发挥保险在综合环境(灾害)风险防范体系中的风险转移与灾后恢复和重建作用;三是完善"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协... 本文针对国际综合风险防范发展态势,就如何发挥保险的功能与作用进行了阐述。一是要大力开发非传统风险的保险产品;二是发挥保险在综合环境(灾害)风险防范体系中的风险转移与灾后恢复和重建作用;三是完善"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协同推进"的灾害保险模式。以此三个方面,全面提高保险在综合风险防范体系中的功能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传统风险 综合风险防范体系 灾害保险模式
原文传递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防范信息服务技术体系构建及展望 被引量:2
6
作者 廖永丰 吴玮 +2 位作者 杨赛霓 胡卓玮 阿多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282-2296,共15页
构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防范信息服务业务技术体系是支撑新时代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必然要求。文章聚焦全链条、多主体、多灾种综合风险防范信息服务需求,建立了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防范信息服务的技术体系框架,构建了涵盖常态减灾和灾前预防... 构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防范信息服务业务技术体系是支撑新时代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必然要求。文章聚焦全链条、多主体、多灾种综合风险防范信息服务需求,建立了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防范信息服务的技术体系框架,构建了涵盖常态减灾和灾前预防、灾中救援、灾后恢复重建等非常态救灾全过程的综合风险防范信息服务产品体系,建立了信息产品开发、行业数据协同、网络大数据挖掘、信息服务平台集成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其中,信息产品体系构建从灾害管理过程、主要业务类型和工作任务方面进行三级分类。信息产品开发方面研发了基于致灾、灾情、救灾3类标准灾害信息要素的灾害信息产品制作、表达和动态定制技术;行业数据协同方面研发了双向自适应的部门微服务数据共享新机制及多部门多源异构数据接入、融合处理技术;网络大数据挖掘领域研发了基于网页、移动通信、社交网络、物联网等网络大数据的致灾、灾情、救灾要素信息挖掘与融合分析技术;信息服务集成平台搭建领域研发了基于云服务架构的时空分布式大数据管理、业务工具模型集成、“云+端”多渠道信息服务技术。该技术体系解决灾害信息服务时效性不高、完备性不足等问题,为开辟与政府部门统计并行的灾害信息数据获取新途径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综合风险防范 数据协同 网络大数据 信息服务 信息平台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建设的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及其战略对策 被引量:13
7
作者 孔锋 吕丽莉 +2 位作者 王一飞 林霖 辛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2期214-216,230,共4页
综合地质地理和大气环境因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属于重大自然灾害频发区域,这不仅制约相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也制约"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也关系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成败。通过灾害识别... 综合地质地理和大气环境因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属于重大自然灾害频发区域,这不仅制约相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也制约"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也关系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成败。通过灾害识别与防范,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确保"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相关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安全,是顺利推进战略实施推进的关键,也是保障沿线国家民生的重大需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防灾减灾工作总体上比较薄弱,亟待通过推动"一带一路"区域的防灾减灾合作,整体提高灾害设防水平;提高灾害风险的投保范围和投保水平;加强自然灾害监测和预警能力的建设;加强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经济、产业、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建立"一带一路"综合减灾论坛,将有关内容纳入"一带一路"系列高端论坛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防灾减灾 巨灾 战略对策 综合灾害风险防范
下载PDF
论政府综合灾害风险防范的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武宾霞 宋昕沂 +2 位作者 叶涛 史培军 李曼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34-36,共3页
如何有效防范日益严峻的自然灾害风险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而政府在综合灾害风险防范体系中的作用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焦点。本文着眼于综合灾害风险防范体系中政府财政投资优化问题,并结合我国综合防灾减灾体系的现状,对进一步开展政府... 如何有效防范日益严峻的自然灾害风险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而政府在综合灾害风险防范体系中的作用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焦点。本文着眼于综合灾害风险防范体系中政府财政投资优化问题,并结合我国综合防灾减灾体系的现状,对进一步开展政府防范投资优化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灾害风险防范 政府投资优化 效益成本分析
下载PDF
绿色发展与综合灾害风险防范暨联合国减灾三十年回顾国际研讨会成功召开
9
作者 杨帅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9年第10期F0004-F0004,共1页
2019年是联合国减灾活动三十周年,借2019年国际减灾日(10月13日)之际,2019-10-13至10-14,由北京师范大学、深圳市前海管理局、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和达沃斯全球风险论坛联合主办,深圳市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 2019年是联合国减灾活动三十周年,借2019年国际减灾日(10月13日)之际,2019-10-13至10-14,由北京师范大学、深圳市前海管理局、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和达沃斯全球风险论坛联合主办,深圳市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地学与绿色发展国际科学中心等承办的绿色发展与综合灾害风险防范暨联合国减灾三十年回顾国际研讨会在深圳五洲宾馆成功召开。此次会议还受到了联合国减灾办公室、教育部、科技部、应急管理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沃斯 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际减灾日 综合灾害风险防范 三十年回顾 北京师范大学 金融控股 减灾
下载PDF
绿色发展与综合灾害风险防范
10
作者 叶谦 《国际学术动态》 2020年第6期36-40,共5页
会议概况,2019年10月13~14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前海管理局”)、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和达沃斯全球风险论坛联合主办的2019年“绿色发展与综合灾害风险防范暨联合国减灾三十年回顾国际研讨... 会议概况,2019年10月13~14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前海管理局”)、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和达沃斯全球风险论坛联合主办的2019年“绿色发展与综合灾害风险防范暨联合国减灾三十年回顾国际研讨会”在深圳举行。联合国减灾署水鸟真美主任、国家应急管理部郑国光副部长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王守军副校长代表程建平书记分别向大会致开幕辞。国内外8名院士出席,来自全球十余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共300多人分享研讨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共同探讨全球化的减灾、防灾与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 达沃斯 科研成果 开幕辞 副校长 北京师范大学 综合灾害风险防范 会议概况
下载PDF
互联互通背景下气候巨灾风险防范的全球机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孔锋 王一飞 孙劭 《环境保护》 CAS CSSCI 2021年第8期25-28,共4页
气候巨灾风险具有全球性、系统性和复杂性特征,仅靠单个国家和地区难以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危机。气候巨灾风险防范对全球反饥饿、反贫困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梳理近40年来的全球气候巨灾,发现其呈现快速且剧烈的... 气候巨灾风险具有全球性、系统性和复杂性特征,仅靠单个国家和地区难以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危机。气候巨灾风险防范对全球反饥饿、反贫困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梳理近40年来的全球气候巨灾,发现其呈现快速且剧烈的增加态势。近十余年来,气候巨灾风险的影响在全球风险格局中不断上升,已成为影响人类最为重要的风险因素。面对当前气候巨灾的风险特征,本文从物理防御能力、社会防御能力和人文防御能力三个方面对当前的气候巨灾防御能力建设的特征和不足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五个方面给出了打造气候巨灾风险防范的全球机制的政策建议:一是建立应对气候巨灾风险的全球长效监测、预警、响应和学习机制;二是建立并完善气候巨灾风险防范的资金保障机制;三是建立并完善保险业的气候巨灾风险防范的参与机制;四是建立全球气候巨灾风险教育科研网络平台;五是建立气候巨灾风险应对能力评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巨灾风险 气候变化 综合灾害风险防范 灾害防御能力 全球机制
下载PDF
透视中国综合防灾减灾的主要进展及其挑战和战略对策 被引量:18
12
作者 孔锋 吕丽莉 王一飞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2-51,共10页
系统总结中国自然灾害风险主要特点和综合防灾减灾工作的现状特征,全面梳理综合防灾减灾工作的发展趋势,分析综合防灾减灾面临的三大挑战,提出有针对性和可实施性的五大战略对策。一方面,未来100年中国的气候变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极端... 系统总结中国自然灾害风险主要特点和综合防灾减灾工作的现状特征,全面梳理综合防灾减灾工作的发展趋势,分析综合防灾减灾面临的三大挑战,提出有针对性和可实施性的五大战略对策。一方面,未来100年中国的气候变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将增大,荒漠化、海平面上升、冰川退缩趋势将进一步加重,全球气候变化所引发的各类巨灾和由此触发的各类自然灾害的突发性、并发性、群发性、异常性日益凸显。另一方面,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同时是世界上进口石油资源的大国,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未来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还将持续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适应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各类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国应全面提高监测预警水平,建立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全面提高应对突发灾害和巨灾的应急能力;推动建立区域综合防灾减灾范式,系统实施绿色经济战略,大力推进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灾 区域发展 综合风险防范 气候变化 可持续发展 中国
下载PDF
关注丝路自然灾害风险共建安全'一带一路'建设
13
作者 孔锋 吕丽莉 +1 位作者 王志强 王一飞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7-22,共6页
综合地质地理和大气环境因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隶属重大自然灾害频发区域,这不仅制约着相关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制约着'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效果,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关系着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成败.通过自然灾... 综合地质地理和大气环境因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隶属重大自然灾害频发区域,这不仅制约着相关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制约着'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效果,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关系着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成败.通过自然灾害识别与防范,加强防灾减灾国际合作,确保'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相关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安全,是顺利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关键,也是保障沿线国家民生的重大需求.'一带一路'域内国家防灾减灾工作总体上比较薄弱,亟待通过推动'一带一路'区域的防灾减灾合作,整体提高灾害设防水平;提高灾害风险的投保范围和投保水平;加强在灾害监测和预警能力的建设;加强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经济、产业、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建立'一带一路'综合减灾论坛,将有关内容纳入'一带一路'系列高端论坛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自然灾害 综合风险防范 气候变化 国际合作
下载PDF
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估与防范的理论认知:风险防范“五维”范式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军 李梦雅 吴绍洪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53-563,共11页
在气候变化、经济全球化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多灾种巨灾风险不断增加。综合风险防范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是国家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在系统梳理世界综合减灾与风险防... 在气候变化、经济全球化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多灾种巨灾风险不断增加。综合风险防范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是国家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在系统梳理世界综合减灾与风险防范行动经验的基础上,客观审视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实际国情出发,提出构建中国综合灾害风险防范"五维"范式,即:理论建构引领实践探索、统筹谋划健全"一案三制"、综合思维优化管理模式、有的放矢制定应对策略和多措并举提升防范能力。面对日益复杂严峻的多灾种巨灾风险形势,需不断加强风险形成机制及其多维影响研究和风险普查、评估与监测预警工作,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法律保障和应急预案体系,打造政府主导、社会共治管理模式,依托现代科技实现风险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转型,为扎实提升我国综合灾害风险防范能力、实现安全与发展的有机统筹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全方位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灾种 综合风险防范 “五维”范式
原文传递
长江经济带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价与防范的思考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军 江琴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16-825,共10页
建设长江经济带是现阶段、新常态下推进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大战略举措之一。全面提高长江经济带应对多灾害风险的水平,是保障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的前提。基于多灾害综合风险理论,对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上海、武汉和重庆)主要灾... 建设长江经济带是现阶段、新常态下推进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大战略举措之一。全面提高长江经济带应对多灾害风险的水平,是保障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的前提。基于多灾害综合风险理论,对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上海、武汉和重庆)主要灾害风险以及重大灾害风险——地震灾害链进行深入剖析,阐述了长江经济带多灾种综合风险防范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主要问题包括:多灾种综合风险形成机制认识不足、设防水平较低、区域协同联动机制不健全、保险与再保险在风险转移中的作用发挥不够等。最终提出:加强综合风险形成机制研究和防范能力测评、提升多灾种综合风险防范的设防水平、建立多灾种多方联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强化重大灾害风险管理及避难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基于多灾种综合风险的巨灾保险制度等提升策略,以期为长江经济带多灾种重大灾害风险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灾种 风险评价 综合风险防范 策略 长江经济带
原文传递
北京师范大学灾害风险科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16
作者 史培军 刘连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8-464,共7页
回顾了北京师范大学灾害风险科学研究团队33年来开展灾害风险科学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分析了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展望了未来研究与学科建设的重点.灾害风险科学研究团队先后在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理论、综合减灾、灾害风险防范研究,重... 回顾了北京师范大学灾害风险科学研究团队33年来开展灾害风险科学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分析了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展望了未来研究与学科建设的重点.灾害风险科学研究团队先后在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理论、综合减灾、灾害风险防范研究,重大自然灾害评估与国家减灾规划编制,以及发起并组织国际“综合风险防范”核心科学计划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面对学科体系不完善、学术带头人不足、研究团队规模较小以及实验平台整合不力等挑战,亟需面向全球和国家防灾减灾、综合风险防范、绿色发展以及可持续性需求,在区域致灾-成害机制与动力学模拟、全球变化人口与经济系统风险精准评估、综合灾害(特别是碳排放)风险防范模式等领域争取重大突破,从而引领全球灾害风险科学,为建设地理学世界一流学科做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风险 区域规律 致灾成害机制 综合灾害风险防范 全球变化
下载PDF
超常规极端暴雨洪涝灾害应对的国际比较研究:以2021年中美德暴雨洪涝灾害为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海凤 孔锋 方建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3,共13页
【目的】分析国际上不同地区暴雨洪涝灾害的多主体应对措施,对提高全球暴雨洪涝灾害治理能力具有重要价值。【方法】运用多要素比较分析的方法,以2021年发生超常规极端暴雨洪涝灾害的中、美、德三国为例,分析了各国社会多主体综合应对... 【目的】分析国际上不同地区暴雨洪涝灾害的多主体应对措施,对提高全球暴雨洪涝灾害治理能力具有重要价值。【方法】运用多要素比较分析的方法,以2021年发生超常规极端暴雨洪涝灾害的中、美、德三国为例,分析了各国社会多主体综合应对灾害的能力。首先从政府的一体化管理、全过程管理和央地协作管理三个层面分析了中美德政府在面对暴雨洪涝灾害时的应急反应特征与效果。其次分析了社会公众、企业和非营利组织面对暴雨洪涝灾害的应急反应,重点分析了保险企业在灾害管理中的作用。最后探究了中美德暴雨洪涝灾害治理中的有效做法和反应失灵的共性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综合治理的措施。【结果】研究发现:(1)在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应急反应上,三国政府应急管理模式不尽相同,产生的减灾效果也有差异,但社会公众在灾害风险管理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中美德三国面对洪涝灾害的应急反应各有其有效做法,治理措施失灵背后也有相似的共性原因。三国政府在应对暴雨洪涝灾害中都出现了预报预警精度不够、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城市基础设施老旧、城市防御能力减弱,主体间协同不足、信息共享平台欠缺等问题。【结论】我国应不断完善触发自然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推动完善多主体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完善城市应急预案和建设方案,提高对不实信息的舆论管理能力和建立中国特色的巨灾保险体制,提高我国应对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和风险治理水平。研究结果对于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和制定防灾减灾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能够为政府有效应对暴雨洪涝灾害和提高灾害风险治理水平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洪涝 自然灾害 灾害风险 综合灾害风险防范 应急管理 气候变化风险 巨灾风险治理 降雨
下载PDF
中国地震灾害管理政策的演变——基于1949-2018年法律法规文件的计量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玲 黄庆旭 +3 位作者 任强 何春阳 刘吉夫 白岩松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23,共13页
中国地震频发且常遭受严重的灾害损失。随着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的成立,及时梳理地震灾害管理政策法规的演变和总结经验教训对降低地震风险有积极意义。本文收集了1949年来511份国家层面的地震灾害管理政策文件,结合政策文... 中国地震频发且常遭受严重的灾害损失。随着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的成立,及时梳理地震灾害管理政策法规的演变和总结经验教训对降低地震风险有积极意义。本文收集了1949年来511份国家层面的地震灾害管理政策文件,结合政策文献计量和定性分析方法,总结了中国地震灾害政策的阶段性特征。结果表明,以1976年的唐山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地震为时间节点,中国的地震灾害管理政策可以分为空白阶段(1949-1976)、萌芽阶段(1977-2007)和发展阶段(2008-2018)。从政策发文部门看,2018年应急管理部成立前,中国地震应对工作呈现出临时性和政策发布零碎化的特点。从议题上看,萌芽阶段侧重震前的地震科学技术,而发展阶段更注重震时的应急管理和震后的重建,但尚未形成"震前-震时-震后"的应急管理全过程机制。未来,中国地震灾害管理应向综合风险防范转变,借应急管理部成立的契机提高防范和应对地震风险的能力,以实现防灾减灾和可持续发展并重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管理政策 文本计量 灾害风险管理 综合风险防范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地表过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19
作者 效存德 史培军 +15 位作者 李小雁 张光辉 何春阳 陈晋 丑洁明 亢力强 刘宝元 延晓冬 杨晓帆 于德永 赵传峰 赵文武 张春来 张大勇 张强 张文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6-490,共15页
自2007年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批准建设以来,围绕地表多要素、多尺度和多过程及其资源生态效应,开展了基础性和面向国家需求的系统研究.总结实验室15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地表过程监测与研究,包括风沙过... 自2007年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批准建设以来,围绕地表多要素、多尺度和多过程及其资源生态效应,开展了基础性和面向国家需求的系统研究.总结实验室15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地表过程监测与研究,包括风沙过程、土壤侵蚀过程和生态水文过程等的观测系统与大型模拟设施建设,以及理论突破与应用;2)资源生态研究,包括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植被-环境系统互馈及生态参数测量、景观生态与服务等方面的理论与应用实践;3)人-地系统动力学研究,包括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人-地系统动力学模型与模拟2方面的探索;4)区域可持续发展范式,包括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和综合自然灾害风险2个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面对国家重点实验改革与重组,展望未来,将围绕地表过程与可持续发展,开展更加有组织的、面向系统性解决方案的科学探究,核心目标是研究生态脆弱区和灾害高风险区人-地系统耦合理论与区域高质量发展路径.主要任务:1)通过构建天空地网一体化观测体系,系统开展从“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等要素过程到生命共同体的综合研究;2)通过研发实验和模拟装置,揭示水土气生人相互作用的机制与动力学过程,构建多要素、多过程、多尺度的地表动态模型体系,揭示人地系统耦合机制与过程;3)以承接系统性国家级科研任务,解析人与自然系统互馈机制和关联效应,建立区域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服务于制定区域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过程 资源生态 人地系统动力学 综合风险防范 区域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多灾种风险评估方法述评——基于5份国际权威报告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宁嘉辰 吴吉东 +2 位作者 唐茹玫 陈笑娟 许映军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7-208,共12页
多灾种风险评估是制定综合风险防范战略的基础工作之一,而目前尚缺乏一套通用的多灾种风险评估方法。论文选取全球减少灾害风险评估报告、全球气候风险指数报告、世界风险管理指数报告、世界风险指数和世界自然灾害风险地图集等5份国际... 多灾种风险评估是制定综合风险防范战略的基础工作之一,而目前尚缺乏一套通用的多灾种风险评估方法。论文选取全球减少灾害风险评估报告、全球气候风险指数报告、世界风险管理指数报告、世界风险指数和世界自然灾害风险地图集等5份国际权威风险评估报告,从评估目的、评估内容、模型方法、评估结果等方面对比分析可知:①5份报告评估目的各有侧重,其中4份评估报告构建了动态风险评估机制,能够实现评估报告的定期更新发布;②以风险要素的综合为表征的多灾种风险评估方法易于推广应用,但需要进一步提升指标可用性,并且采取更直观、易于理解的风险表征方式;③5份报告评估结果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风险水平略高于全球水平,是全球灾害风险防范的重点;④综合来看,5份报告各有自身的优缺点,未来可以结合“多灾种叠加损失”“灾害链损失”等概念丰富多灾种风险评估的模型方法、指标体系与结果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 多灾种 风险评估模型 综合风险防范 风险评估报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