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矿综放回采含水顶板工作面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梁连峰 《能源与环保》 2023年第8期303-311,共9页
以某煤矿综放回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基于工作面实际情况,分析当前综放回采工作面支护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某煤矿综放回采工作面巷道支护技术方案。根据含水巷道特点,对含水巷道不等强加固支护技术与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并结合数... 以某煤矿综放回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基于工作面实际情况,分析当前综放回采工作面支护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某煤矿综放回采工作面巷道支护技术方案。根据含水巷道特点,对含水巷道不等强加固支护技术与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并结合数值模拟分析方法总结煤矿综放回采工作面围岩应力分布规律与变形规律,针对某煤矿综放回采工作面原有支护加固方案的不足提出改进方向,根据某煤矿综放回采工作面新掘巷道特点,提出顶板支护、巷帮支护等新掘巷道支护技术方案。最后,为验证新掘巷道加固控制技术方案的应用价值,在煤矿综放回采工作面中开展工程实践,分析了巷道支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综放回采工作面 巷道支护 含水巷道
下载PDF
复杂地质条件下综放工作面回采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张铄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2年第7期149-152,共4页
尽管科学技术在进步,煤炭开采的技术水平也在日益进步。然而近来,随着煤炭资源的减少,煤炭开采和开采条件变得越来越复杂。在这些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如果没有合适的开采技术,矿工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同时煤炭储量的很大一部分将永远流失。... 尽管科学技术在进步,煤炭开采的技术水平也在日益进步。然而近来,随着煤炭资源的减少,煤炭开采和开采条件变得越来越复杂。在这些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如果没有合适的开采技术,矿工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同时煤炭储量的很大一部分将永远流失。近年来,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如果煤矿能够在多种地质条件下成功恢复,也将给经济带来巨大收益。这是多地质条件下综放采石场的重大变革。本文简要介绍了在复杂的煤层地质条件下,综放前的部分开采、主要开采技术和需要考虑的问题。针对复杂地质条件对综放的影响,介绍了不同综放技术的开采结果和具体开采方法。本文将结合实际,浅谈复杂地质条件下综放工作面回采影响因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质 工作面回采 影响因素 分析
下载PDF
提高综放工作面回采率的途径
3
作者 孟庆浩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07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研究了综放工作面丢煤的构成和提高综放工作面回采率的途径。通过综放生产实践分析,指出了综放工作面丢煤的主要构成。针对综放工作面丢煤的构成,提出了提高综放工作面回采率的途径。
关键词 工作面回采 丢煤构成 煤工艺、层位、采高、推进度.
下载PDF
寸草塔二矿综采工作面回采工艺的实践
4
作者 彭相生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09年第5期57-59,共3页
通过介绍寸草塔二矿3107综采工作面回采工艺,为类似条件工作面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工作面回采工艺 预防支架倒架的分析 溜子上下蹿的预防
下载PDF
石圪节矿回采工作面煤柱沿空留巷技术 被引量:3
5
作者 孙玉福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0-32,共3页
运用采场岩层控制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工作面空巷围岩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对其矿压显现规律进行分析,揭示了工作面空巷大变形特征的产生机理;分析了基本顶岩层结构的回转变形机理及其与工作面支架及空巷围岩受力、变形相关性。提出了放顶煤... 运用采场岩层控制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工作面空巷围岩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对其矿压显现规律进行分析,揭示了工作面空巷大变形特征的产生机理;分析了基本顶岩层结构的回转变形机理及其与工作面支架及空巷围岩受力、变形相关性。提出了放顶煤控制、工作面调斜、空巷支护等一系列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煤柱回采沿空巷留巷的主要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留煤柱 综放回采工作面 沿空留巷
下载PDF
大采深厚煤层综放工作面过斜交断层技术
6
作者 魏茂生 《山东煤炭科技》 2011年第3期2-3,共2页
古城煤矿根据两顺槽实际揭露的断层走向,合理地确定出两条新顺槽的位置和方位,利用综放液压支架的侧护板可调节特性,采用加刀转向回采的推进方式,顺利地推过两条斜交断层,比采用原有的开采方案多采出原煤31.6万多吨,提高了矿井资源回收... 古城煤矿根据两顺槽实际揭露的断层走向,合理地确定出两条新顺槽的位置和方位,利用综放液压支架的侧护板可调节特性,采用加刀转向回采的推进方式,顺利地推过两条斜交断层,比采用原有的开采方案多采出原煤31.6万多吨,提高了矿井资源回收率,保证了矿井均衡有序生产地生产。为该类工作面过斜交断层提供了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面过斜交断层技术加刀转向回采
下载PDF
CO emission in the air return corner of the working face in shallow burial mining areas 被引量:1
7
作者 Botao Qin Yi Lu Yuwei J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4年第5期617-623,共7页
In shallow burial mining areas, abnormal CO emission and the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coal are great threats to safety production at a fully-mechanised working face.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CO concentration in the ai... In shallow burial mining areas, abnormal CO emission and the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coal are great threats to safety production at a fully-mechanised working face.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CO concentration in the air return corner from exceeding the critical limit, the paper studied the CO emission regularity and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heoretical analysis, experimental research and field observ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sources of CO emission were the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coal in the goaf and the exhaust emissions coming from underground motorised vehicles. The effect factors of CO emission were also investigated, such as seasonal climate changes, the advancing distance and advancing speed of the working face, the number of underground motorised vehicles and some other factors. In addition to these basic analyses,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each influence factor was also summarised theoretically. Finally, this study researched the distribution and change law of CO concentration in the fully-mechanised working face in two aspects: controlling the change of monitoring points and time respectively. 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eventing the CO concentration from exceeding the critical limit in the air return corner and reducing the possibility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coal. Additionally, the results also provide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elines for protecting miners' health in modern mines featuring high production and high efficiency all over th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llow burial mining area CO Emission regularity Air return corne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