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绿灰蓝基础设施融合的城市洪涝灾害调控 被引量:4
1
作者 黄国如 杨格 +2 位作者 曾博威 吕永鹏 任心欣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21,74,共9页
随着城市面临的内涝形势日益严峻,依靠雨水管网等基础设施进行末端快排的雨水管理思想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内涝问题,而将绿灰蓝基础设施3者有机结合,能在确保城市洪涝灾害得到有效解决的基础上,系统解决多尺度下的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 随着城市面临的内涝形势日益严峻,依靠雨水管网等基础设施进行末端快排的雨水管理思想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内涝问题,而将绿灰蓝基础设施3者有机结合,能在确保城市洪涝灾害得到有效解决的基础上,系统解决多尺度下的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基于绿灰蓝基础设施融合的理念,从城市雨水系统现状的综合评价、城市雨水系统的优化、城市防洪排涝调度等方面展开评述。在城市雨水系统评估方面,综述了以绿色基础设施为主体的低影响开发系统性能评估和以灰色基础设施为主体的城市雨水管网系统性能评估研究;在城市雨水系统优化方面,综述了绿色基础设施的设计参数优化及布局优化、管网等灰色基础设施的平面布局优化及管径埋深优化研究;在城市防洪排涝调度方面,综述了城市防洪排涝调度方法及城市防洪排涝调度系统的研究。旨在为构建集评估、优化、调度为一体的,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城市洪涝灾害调控方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灰蓝基础设施 布局优化 代理模型 防洪排涝调度
下载PDF
上海市排水防涝“蓝-绿-灰”海绵空间融合探索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学峰 赵敏华 林发永 《中国防汛抗旱》 2023年第5期14-18,共5页
排水防涝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超大城市开发强度大、土地空间资源紧缺,而内涝损失大、排水提标要求高。以上海为例,汲取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经验,探索如何融合“蓝-绿-灰”海绵空间,如何推进超大城市排水防涝空间综合规... 排水防涝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超大城市开发强度大、土地空间资源紧缺,而内涝损失大、排水提标要求高。以上海为例,汲取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经验,探索如何融合“蓝-绿-灰”海绵空间,如何推进超大城市排水防涝空间综合规划,研究采用“蓄、滞、排、管”系统治理方法,进一步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城市面对极端暴雨的韧性,逐步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防涝 海绵空间 -绿-”融合 空间规划
下载PDF
极端暴雨下绿-灰-蓝基础设施防洪排涝效果评估——以东沙湖流域为例
3
作者 刘玥 张翔 +2 位作者 刘洁 龚莉 桂海娇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0-753,共14页
针对当前城市洪涝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的绿色、灰色基础设施或绿-灰色基础设施的不足,基于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对武汉市东沙湖流域进行建模,采用武汉市暴雨经验式并移植郑州“7·20”暴雨生成重现期1~1000a的极端暴雨情景,分析极端暴... 针对当前城市洪涝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的绿色、灰色基础设施或绿-灰色基础设施的不足,基于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对武汉市东沙湖流域进行建模,采用武汉市暴雨经验式并移植郑州“7·20”暴雨生成重现期1~1000a的极端暴雨情景,分析极端暴雨下绿-灰-蓝色基础设施的雨洪控制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绿色基础设施主要应对5a一遇以内的降雨,且有一定的削峰和峰值延缓效果;灰色基础设施排水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城市应对极端暴雨,且雨强越大其发挥效果越明显,但存在增大峰值和提前峰现时刻的负面作用;蓝色基础设施具有极大的雨洪调蓄潜力,可为应对极端暴雨提供保障,但需考虑其综合效益并制定多级水位调控方案;绿-灰-蓝色基础设施应综合起来优化评估,蓝色基础设施的顶托效应反映了其水力联系和耦合关系.以期该研究为城市内涝灾害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绿灰蓝 城市水系统 海绵城市 极端暴雨 低影响开发
原文传递
镇江虹桥港区灰-绿-蓝设施组合构建海绵系统 被引量:2
4
作者 胡坚 王红武 +3 位作者 赵宝康 翟月娇 戴晓虎 王燕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8,共4页
我国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缺乏系统性的思考,仅在源头建设LID设施不能达到建设目标,应与灰色设施、绿色设施相结合。三种设施组合方式需要结合模型技术进行设计优化,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的多重目标。镇江市作为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从2007... 我国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缺乏系统性的思考,仅在源头建设LID设施不能达到建设目标,应与灰色设施、绿色设施相结合。三种设施组合方式需要结合模型技术进行设计优化,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的多重目标。镇江市作为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从2007年开始进行雨洪管理的探索,建设过程中采用"灰色"、"绿色"和"蓝色"基础设施的组合优化措施是具有代表性的方法之一,在内涝控制和水环境治理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镇江市虹桥港试点区的具体工程案例介绍了这一方法,模拟计算表明采用该方法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其系统性方案可为其他城市海绵建设提供参考,可推广至其他高密度城市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系统 雨洪管理 -绿-组合 径流控制 面源污染
原文传递
西安市小寨区域城市雨洪综合模拟与解析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薛树红 高徐军 +3 位作者 刘园 康抗 吴巍 翟敏婷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2-36,42,共6页
为有效评估城市雨洪管理效果,以西安市小寨区域为例,搭建耦合管网模型和地表漫流模型的绿-灰-蓝雨洪系统综合模拟模型,从径流控制、管网排水与城市防涝等方面解析城市雨洪管理现状。研究表明:小寨海绵城市改造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基本可... 为有效评估城市雨洪管理效果,以西安市小寨区域为例,搭建耦合管网模型和地表漫流模型的绿-灰-蓝雨洪系统综合模拟模型,从径流控制、管网排水与城市防涝等方面解析城市雨洪管理现状。研究表明:小寨海绵城市改造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基本可满足要求;2 a一遇、3 a一遇降雨排水瓶颈的管网长度分别为145.02、181.91 km;20~50 a一遇暴雨条件下,海绵城市改造区无明显积水,大环河北岸、南三环中段和雁展路局部积水深度大于15 cm。该模型能够直观表现地表雨水漫流和管道水流运动过程,科学评估城市排水防涝与生态海绵城市建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雨洪 综合模拟 绿-- 西安市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韧性测度——以长三角城市应对雨洪风险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林陈贞 郑艳 孙劭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4,共7页
选取长三角城市群2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城市韧性测度研究。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将城市韧性界定为一般韧性和特指韧性,构建城市应对雨洪风险的“雨洪致灾危险性—城市韧性”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客观赋权方法,选择“十二五”和“... 选取长三角城市群2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城市韧性测度研究。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将城市韧性界定为一般韧性和特指韧性,构建城市应对雨洪风险的“雨洪致灾危险性—城市韧性”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客观赋权方法,选择“十二五”和“十三五”两个规划期,对长三角中心城市开展雨洪韧性评估。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的雨洪韧性主要受到城市发展因子、社会保障和外来人口因子、灰—蓝基础设施因子、交通设施因子、绿色基础设施因子的影响。通过比较致灾危险性指数与城市雨洪韧性指数的关系,得到4类典型城市:脆弱型城市15个,高风险城市6个,低风险城市6个,韧性城市缺失。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能力的提升是增强城市一般韧性和特指韧性的重要基础,海绵城市建设有助于提升雨洪基础设施等特指韧性,处于不同韧性类别的城市应采取发展型、增量型等不同适应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城市韧性测度 绿基础设施 气候适应
下载PDF
The Analysis of Water Footprint of Production and Water Stress in China 被引量:9
7
作者 盖力强 谢高地 +2 位作者 李士美 程彦培 罗志海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6年第5期334-341,共8页
Water footprint of production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pressure on national or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generated by production activities. Water stress is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water us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r... Water footprint of production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pressure on national or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generated by production activities. Water stress is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water us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re- gional water footprint of production and a green water footprint) to renewable water resources available in a country or region. Water stress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pressure on national or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generated by production activities. This paper estimates the water footprint of production and the water stress in China during the years 1985-2009. The result shows that China's water footprint of production increased from 781.58×109 m^3 in 1985 to 1109.76 × 10^9 m^3 in 2009. Mega-cities and regions with less agriculture production due to local climatic conditions (Tibet and Qinghai) had lower water footprint of production, while the provinces (Henan, Shandong) with higher agriculture production had higher footprint. Provinces with severe water stress increased from 6 in 1985 to 9 in 2009. High to severe water stress exists mainly in mega-cities and agricultural areas located in the downstream areas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the Yangtze River in North and Central China. The outlook for water resources pressure in China is not optimistic, with areas of stress expanding from northern to southern of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footprint of production green water footprint blue water footprint grey water footprint WATERSTRESS Chi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