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利用舟山地区的雷暴观测资料、闪电定位资料、MICAPS(meteorology informati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process system)常规气象资料等,对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地区2017—2021年雷暴天气时空分布特征及分类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文利用舟山地区的雷暴观测资料、闪电定位资料、MICAPS(meteorology informati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process system)常规气象资料等,对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地区2017—2021年雷暴天气时空分布特征及分类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17—2021年该地区年均地闪密度约为1.9~2.1次/km^(2)·a;雷暴天气在2019年后逐年增加。月雷暴分布呈双峰型,8月雷暴最多,月均雷暴日为7.2 d。5年内夏季发生雷暴的次数占全年的58%。从热动力学结构特征将该地区的雷暴天气分为5类:准正压类、斜压锋生类、暖平流强迫类、冷平流强迫类和高架雷暴类,依次占比51%、19%、16%、10%和4%;夏季以准正压类占主导,春季多为斜压锋生类。通过对NCEP 1°×1°物理量再分析场对雷暴过程的指示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CAPE、K指数、LI指数、PWAT是判断夏、秋两季出现强对流的敏感性指标,而春季仅有K指数有较好的指示意义;T(850~500 hPa)在23~24℃,是判断是否出现雷暴的有利指标;高低空垂直风切变(春季:14.61 s^(-1)、夏季:6.89 s^(-1)、秋季:8.30 s^(-1))是指导不同季节是否发生雷暴最有区分度的判据。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