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7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关于绿色生活方式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理论蕴涵及时代价值
1
作者 燕芳敏 王淑娜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2期23-29,共7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绿色生活方式提出了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科学系统的关于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论述。这一论述的生成,源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批判思考,传承于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等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于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绿色生活方式提出了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科学系统的关于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论述。这一论述的生成,源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批判思考,传承于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等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于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优良作风,植根于习近平领导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这一论述深刻阐明了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的科学内涵、重大意义与实践要求,具有时代性、科学性、人民性、民族性和实践性等理论特征。这一论述不仅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绿色生活理念,而且为新时代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提供了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为全球生活方式绿色化转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绿色生活方式 生成逻辑 理论蕴涵 时代价值
下载PDF
中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统计测度及时空演进分析
2
作者 陈黎明 李恬曦 张智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2-142,共11页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战略要求,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时代命题。评估中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进程,对于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熵权法,选取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区...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战略要求,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时代命题。评估中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进程,对于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熵权法,选取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各省(区、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水平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和地区差异。研究发现:(1)中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进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东部地区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程度最高;(2)东部地区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的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水平差异显著,其中东部地区与东北地区的差异最大;(3)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一个渐进式过程,存在稳定的β收敛特征。研究结论对于缩小地区间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差异、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进程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时空演变特征 地区差异 收敛特征 熵值法 价值观念 绿色生产
下载PDF
“双碳”目标赋能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机理、路径及保障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帅 黄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29-135,共7页
“双碳”目标是国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必将持续赋能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双碳”目标通过突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节能减碳内涵,倒逼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促使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协同减碳,促使绿色生产生活... “双碳”目标是国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必将持续赋能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双碳”目标通过突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节能减碳内涵,倒逼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促使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协同减碳,促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全球潮流的机理赋能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双碳”目标通过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绿色转型、促进消费结构低碳发展、强化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等路径,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和发展。要建立宣传教育机制、制度保障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协同转变机制等保障机制,确保“双碳”目标赋能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路径顺利推进,为实现“双碳”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下载PDF
建设农业强国背景下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宇晗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0-231,共2页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将进一步增强供给保障作为重要发展目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结构优化、动能培育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统一,是实现农业强国目标的必要环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丰富的内涵,其核心内...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将进一步增强供给保障作为重要发展目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结构优化、动能培育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统一,是实现农业强国目标的必要环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丰富的内涵,其核心内容是通过改革优化农业生产者、生产要素和产业的结构。因此,发展绿色生产方式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向,且在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和人民生态需要提升的背景下具有特殊意义。当前学界关于绿色生产方式发展问题已产生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学者多从传统生产方式绿色化和绿色要素生产力化等角度对绿色生产方式发展进行了界定,并从提高生态承载能力、增强科技支撑和促进产品生态化等角度提出了发展绿色生产方式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央一号文件 绿色生产方式 资源环境约束 农业强国 农业生产者 传统生产方式 改革优化
下载PDF
新时代绿色生活方式的建构研究——以生态现代化为视角
5
作者 潘喜莲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5-21,共7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生态现代化和绿色生活方式从核心概念、对现实问题的回应以及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必然要求三个方面逐渐走向契合,趋于从深度结合到有机融合发展,呈现出多重耦合性,并形成互动互推的助力。以...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生态现代化和绿色生活方式从核心概念、对现实问题的回应以及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必然要求三个方面逐渐走向契合,趋于从深度结合到有机融合发展,呈现出多重耦合性,并形成互动互推的助力。以生态现代化促进绿色生活方式的全面形成,不仅要求其发展目标、发展阶段、建构内容必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致;更需要从物质供给、价值理念、社会关系、政策和法制、制度保障、宣传机制等多维度协同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现代化 绿色生活方式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下载PDF
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研究
6
作者 刘星辰 《低碳世界》 2024年第5期19-21,共3页
绿色生活方式是指行为主体秉持绿色生活理念进行环保且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学生人数众多,是引领社会生活方式转变、促进绿色生活方式发展的重要群体。阐述绿色生活方式的内涵和主要内容,分析大学生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 绿色生活方式是指行为主体秉持绿色生活理念进行环保且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学生人数众多,是引领社会生活方式转变、促进绿色生活方式发展的重要群体。阐述绿色生活方式的内涵和主要内容,分析大学生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问题的原因,从高校、社会和大学生自身3个层面给出解决对策,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生活方式 大学生 绿色行为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大学生群体绿色生活方式转型探究
7
作者 刘冬 《黑河学刊》 2024年第3期115-121,共7页
大学生群体是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更是推进“双碳”目标的重要宣传者和践行者,然而目前,大学生群体对于“双碳”目标的理解存在误区,需要通过对“双碳”目标潜在的培育示范机制、供需联动机制、倒逼约束机制和国... 大学生群体是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更是推进“双碳”目标的重要宣传者和践行者,然而目前,大学生群体对于“双碳”目标的理解存在误区,需要通过对“双碳”目标潜在的培育示范机制、供需联动机制、倒逼约束机制和国际监督机制的剖析,追寻破解大学生群体绿色生活方式转型中存在的现实困境。真正做到强化绿色低碳化理念,激发绿色低碳行动热情,提升绿色低碳消费意识,建立协同绿色低碳教育体系,构建绿色低碳美好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大学生群体 绿色生活方式 绿色低碳化
下载PDF
大学生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培育路径研究
8
作者 张驰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28-133,共6页
大学生是具有专业理论知识、较高文明素养的重要群体之一,在全社会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的进程中,大学生应是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引领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当前,大学生比较关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但还存在着认知不足、参与度... 大学生是具有专业理论知识、较高文明素养的重要群体之一,在全社会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的进程中,大学生应是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引领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当前,大学生比较关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但还存在着认知不足、参与度不高、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尚未形成等问题。为此,高校要履行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重要使命,积极拓展教育教学渠道和载体,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和培养,培育大学生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为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家作出高校的特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培育
下载PDF
环境行为视阈下的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设计研究
9
作者 康萌萌 《佛山陶瓷》 CAS 2024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现已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环境行为学视角,从人—行为—环境为切入研究点,深入探究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设计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通过案例调研、要素分析,阐述环境设计中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现已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环境行为学视角,从人—行为—环境为切入研究点,深入探究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设计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通过案例调研、要素分析,阐述环境设计中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形成的要素,并构建设计维度点,最终提出设计原则与方法。旨在通过环境设计改变个体和群体的行为方式,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广泛普及和深入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行为学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环境设计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大学生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培育研究
10
作者 张晓曼 《时代人物》 2024年第5期251-253,共3页
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是彰显我国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定力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当前,倡导和加强大学生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培育,对于助推“双碳”目标实现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因此,以习近... 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是彰显我国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定力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当前,倡导和加强大学生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培育,对于助推“双碳”目标实现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因此,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大学生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培育,高校把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培育融入教学内容,高校增设突出“绿色低碳”主题的校园生态文化,社会营造良好的绿色低碳氛围,多举并重,才能保证大学生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培育真正落到实处,才能更好地实现“双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大学生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下载PDF
发展方式绿色转型:逻辑必然、核心意涵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志斌 娄博华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3,F0003,共10页
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摆脱工业文明现代性危机的必由之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涵涉经济增长的绿色低碳化变革、资源利用的节约集约市场化转向和生产消费系统的超循环化链接。实现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摆脱工业文明现代性危机的必由之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涵涉经济增长的绿色低碳化变革、资源利用的节约集约市场化转向和生产消费系统的超循环化链接。实现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应以优化产业结构在其源头突破、以完善制度体系为其提供保障、以绿色技术创新对其注入动力,不断开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绿色发展 新发展理念 逻辑必然 核心意涵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绿色生产方式的测度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滨 石磊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4-104,共11页
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途径。基于绿色生产方式的内涵和外延,构建了涵盖绿色产业布局、绿色生产过程和绿色制造体系三个维度26个指标的长江经济带绿色生产方式指标体系,运用定基极差熵... 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途径。基于绿色生产方式的内涵和外延,构建了涵盖绿色产业布局、绿色生产过程和绿色制造体系三个维度26个指标的长江经济带绿色生产方式指标体系,运用定基极差熵权法测度2015—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产方式绿色化水平作为其绿色生产方式的量化指标,并采用核密度估计、空间可视化分析及耦合协调度分析,对其时空演化特征和协同效应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发现:2015—2020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生产方式绿色化水平实现了较快提升,整体上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但沿线省(市)间生产方式绿色化水平的差异逐渐扩大;长江经济带生产方式绿色化水平呈现空间正相关性,但这种空间相关性在2017—2020年逐渐减弱。长江经济带生产方式绿色化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呈现出“下游地区>中游地区>上游地区”的分布格局。长江经济带绿色生产方式中绿色产业布局、绿色生产过程和绿色制造体系三个维度的协同效应逐渐增强,但是整体协同水平依旧较低、地区差异明显,协同能力仍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生产方式 定基极差熵权法 核密度估计 耦合协调度模型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近50年来国外绿色生活方式研究回顾与展望
13
作者 王晓楠 《鄱阳湖学刊》 2023年第2期100-114,128,共16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绿色生活方式逐渐成为全球学者关注的重点和热点。国外学者基于不同学科视角对绿色生活方式进行研究,涵盖内容丰富,但因学科分散而难以达成共识。文章以1973—2022年在WOS期刊上公开发表的关于绿色生活方式研究的1702... 20世纪70年代以来,绿色生活方式逐渐成为全球学者关注的重点和热点。国外学者基于不同学科视角对绿色生活方式进行研究,涵盖内容丰富,但因学科分散而难以达成共识。文章以1973—2022年在WOS期刊上公开发表的关于绿色生活方式研究的1702篇论文为样本,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其进行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聚类、突现词等分析,纵向回顾绿色生活方式研究的发展历程,横向比较研究热点的迁移。研究发现:近50年来国外绿色生活方式研究呈现雏形期、突破期、转型期和发展期四个阶段,并在理论发展与整合、内涵与范畴拓展、热点转移以及方法提升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当前中国绿色生活方式研究刚刚起步,在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上存在不足,既需要借鉴和吸收国外优秀研究成果,又需要立足于中国实践,运用多学科视角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社会学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绿色生活方式研究 CITESPACE 生态文明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对绿色生活方式的价值意蕴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霞 张瀚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39-47,共9页
人的需要决定了人的生活方式。马克思主义认为,需要的结构和内涵根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发展,现实的需要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生活方式是人的需要的表现方式。需要视角下当代生活方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虚假需要的普遍、发展需要的缺失、生... 人的需要决定了人的生活方式。马克思主义认为,需要的结构和内涵根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发展,现实的需要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生活方式是人的需要的表现方式。需要视角下当代生活方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虚假需要的普遍、发展需要的缺失、生态需要的匮乏。需要维度绿色生活方式内涵包括:绿色生产方式是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前提、绿色消费方式是绿色生活方式的必要环节、绿色生态理念是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保障。基于人的发展的需要构建绿色生活方式,应当引导人的真实需要,崇尚绿色消费,普及人的生态需要,树立生态理念,突出人的发展需要,促进文明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 绿色生活方式 绿色消费方式
下载PDF
新时代绿色生活方式转型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嘉祺 刘雯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9-174,共6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生活方式是新时代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必然选择。由于绿色供给能力受到传统发展模式制约、绿色消费意识淡薄、绿色消费主体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生活方式是新时代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必然选择。由于绿色供给能力受到传统发展模式制约、绿色消费意识淡薄、绿色消费主体缺位以及法律监管和补偿支持不到位等原因,我国绿色生活方式转型面临供给侧、需求侧、主体培育和体制机制等四重困境。新时代推动我国绿色生活方式转型,应遵循政府进行顶层设计、企业主导供给改革、民众培养消费习惯、社会组织参与宣传监督、数字化融合赋能的协同推进路径,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绿色生活方式 高质量发展 绿色消费
下载PDF
绿色生产方式的理论变革与价值旨归 被引量:2
16
作者 于少青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0-19,共10页
绿色生产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在生产方式领域的根本体现,对于扬弃资本逻辑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生产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对绿色生产方式的研究需要跳出原有研究的全视域分析观,实现关注生产方式研究的主体转变,从而在批判全视域... 绿色生产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在生产方式领域的根本体现,对于扬弃资本逻辑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生产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对绿色生产方式的研究需要跳出原有研究的全视域分析观,实现关注生产方式研究的主体转变,从而在批判全视域分析观“见分不见合、见物不见人”的基础上,探索生产方式绿色化的内在理路。绿色生产方式在价值旨归上需要打破资本逻辑对生产方式的束缚,回归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理论中人的本质维度,彰显实现生态共同富裕的价值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生产方式 全视域分析观 绿色发展 资本逻辑 生态共同富裕
下载PDF
农户采用绿色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7
作者 余亮 卢瑜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92-99,共8页
厘清农户采用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方式的关键影响因素,有助于制定科学有效的政策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有机农业技术是当前全球一致认可的关键绿色农业生产方式之一。基于有机农业发展较好的湖南湘西地区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纳Logistic回归探析... 厘清农户采用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方式的关键影响因素,有助于制定科学有效的政策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有机农业技术是当前全球一致认可的关键绿色农业生产方式之一。基于有机农业发展较好的湖南湘西地区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纳Logistic回归探析方法对农户采用绿色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所属县区、合作组织、合作关系、销售方式、化学农药、农地面积等变量的回归系数较为显著,且均正向影响农户绿色农业生产方式的采用;(2)文化程度、家中是否有村干部、户主年龄、家庭年纯收入、农业收入占家庭年收入的比例等因素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对于农户绿色农业生产方式采用没有影响。因此,政府可通过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强合作社建设和建立完善的有机农产品销售体系等措施推进农户采用绿色农业生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农业生产方式 影响因素 有机农业 农户
下载PDF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18
《城乡建设》 2023年第19期75-75,共1页
绿色交通出行建设功能匹配、层次分明、互联互通的交通路网体系,缓解城区交通压力,方便群众出行,服务企业生产。不断完善绿色交通系统,建设轨道交通6号线,调整优化公交线路,结合共享单车,丰富居民出行选择。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绿色交通出行建设功能匹配、层次分明、互联互通的交通路网体系,缓解城区交通压力,方便群众出行,服务企业生产。不断完善绿色交通系统,建设轨道交通6号线,调整优化公交线路,结合共享单车,丰富居民出行选择。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新方式,鼓励居民使用“青碳行”碳普惠平台,记录选择地铁、公交等低碳方式出行的里程、频次,以区块链技术实现个人碳资产的全生命周期存证,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单车 绿色生活方式 区块链技术 绿色出行 碳资产 全生命周期 交通出行 公交线路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消费者绿色消费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19
作者 韩颖 赵春燕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6-66,共11页
绿色消费意愿是指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消费者愿意选择环保可持续的产品,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增强消费者生态意识,促进绿色消费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 绿色消费意愿是指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消费者愿意选择环保可持续的产品,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增强消费者生态意识,促进绿色消费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以中国18岁以上消费者为调查对象,设计消费者生态意识、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意愿的关系量表,通过模型验证假设,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探讨生态意识对绿色消费意愿的作用机制,并分析绿色生活方式的中介作用。文章利用SPSS统计软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和建立回归模型等方法对509份有效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生态意识可分为生态危机意识和生态认知两个维度,绿色生活方式可分为循环利用、节能和绿色出行三个维度。(2)生态意识对绿色消费意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3)生态意识通过绿色生活方式正向影响绿色消费意愿。基于结论,提出加强消费者环保宣传和教育、扩大绿色消费、企业增加绿色产品供应和销售力度、发展二手商品交易市场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意识 绿色生活方式 绿色消费意愿 探索性因子分析 回归分析
下载PDF
我国绿色生产方式已广泛推行——《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
20
作者 戴丽 《节能与环保》 2023年第2期22-24,共3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全面介绍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理念、实践与成效,分享中国绿色发展经验。白皮书介绍,我国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推动能源革命和资源节约集...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全面介绍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理念、实践与成效,分享中国绿色发展经验。白皮书介绍,我国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推动能源革命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系统推进清洁生产,统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约集约利用 绿色生产方式 生态环境保护 能源革命 协同增效 清洁生产 实践与成效 绿色发展理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