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整车物流供应商绿色能力自评
1
作者 夏彬 廖奕 《科技资讯》 2017年第25期121-123,共3页
在我们对环境问题日益重视的当下,各界对整车物流供应商的相关研究已经甚嚣尘上,如何实现效益和环保的共赢是对于整车物流供应商的考验。本文主要针对整车物流供应商如何进行绿色能力自我评测,实现节能减排,达到环保与效益共赢展开研究。
关键词 整车物流供应商 绿色能力 自我评测
下载PDF
逐绿前行,绿浪迭起:制造业企业绿色动态能力的构建机制研究——基于德龙钢铁的纵向单案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许晖 杨金东 王泽鹏 《南开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72,I0012,I0013,共15页
制造业企业因其高污染、高耗能的生产方式,成为实现碳排放目标和绿色发展的关键。然而,面对绿色转型的时间和成本压力,制造业企业往往表现为“被动接受”,甚至是“漂绿”现象,如何采取主动环境战略实现绿色发展,仍未得到充分的理论解释... 制造业企业因其高污染、高耗能的生产方式,成为实现碳排放目标和绿色发展的关键。然而,面对绿色转型的时间和成本压力,制造业企业往往表现为“被动接受”,甚至是“漂绿”现象,如何采取主动环境战略实现绿色发展,仍未得到充分的理论解释。本文基于德龙钢铁2000-2023年的绿色转型实践,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探讨制造业企业通过构建绿色动态能力实现绿色转型的过程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制造业企业在绿色转型中存在“机会警觉—资产编排—绿色动态能力”的能力构建机制,并在不同阶段呈现出“即时性—适应性—前瞻性”的能力跃迁路径;第二,制造业企业绿色机会的识别范式表现为对制度、技术、市场机会的警觉,进而主动识别动态环境中潜在的绿色机会;第三,制造业企业绿色机会的捕获策略包括内部资产协调、外部资产链接、通用资产激活、专用资产部署,通过不同资产的组合编排捕获动态环境中的绿色机会。第四,绿色动态能力可以解构为绿色价值感知、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数字赋能、绿色产业耦合,并在不同阶段呈现出差异化特征。本文形成的理论框架对理解制造业企业环境战略和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企业 绿色转型 绿色动态能力 机会警觉 资产编排
下载PDF
ESG表现、绿色创新能力与制造业企业融资成本
3
作者 张志彬 熊杰 《华北金融》 2024年第8期61-72,共12页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和结构调整阵痛期,制造业企业如何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增强融资能力和提升公司价值,是亟待研究的实践问题。基于2012—2021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发现:良好的ESG表现有助于降低制造...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和结构调整阵痛期,制造业企业如何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增强融资能力和提升公司价值,是亟待研究的实践问题。基于2012—2021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发现:良好的ESG表现有助于降低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成本,包括债务融资成本和权益融资成本,这一结论在通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并且绿色创新能力在这一机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内,由于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更为丰富,制造业企业提高ESG表现对降低债务融资成本比降低权益融资成本更为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论证了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提高绿色创新能力和降低融资成本等方面取得平衡的可能性,为实施靶向性政策提供了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表现 债务融资成本 权益融资成本 绿色创新能力
下载PDF
绿色城市建设试点下青岛市绿色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4
作者 王小洁 史书琦 谢方晓 《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2024年第4期23-33,共11页
青岛市是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城市。在构建城市绿色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结合青岛市2012-2021年具体数据,从绿色创新投入、绿色创新产出、绿色创新环境、绿色创新转化4个层面,运用熵权法评价其绿色创新能力。结果发现,青岛... 青岛市是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城市。在构建城市绿色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结合青岛市2012-2021年具体数据,从绿色创新投入、绿色创新产出、绿色创新环境、绿色创新转化4个层面,运用熵权法评价其绿色创新能力。结果发现,青岛市绿色创新能力在波动中呈现上升态势。基于此,从提高环境友好能力、保障知识产出、增加绿色创新投入和完善绿色创新服务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创新 绿色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评价 熵权法 绿色城市 青岛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绿色铁路建造能力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青娥 潘阿敏 +1 位作者 郭珍旭 潘丽鹦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3-1221,共9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驱动下,铁路的绿色转型势在必行,然而目前铁路工程企业绿色铁路建造能力尚显不足,究其原因是由于绿色铁路建造能力建设目标不明确、依据不充分。首先,通过文献分析归纳出绿色铁路建造能力的4个构成维度,筛选... 在“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驱动下,铁路的绿色转型势在必行,然而目前铁路工程企业绿色铁路建造能力尚显不足,究其原因是由于绿色铁路建造能力建设目标不明确、依据不充分。首先,通过文献分析归纳出绿色铁路建造能力的4个构成维度,筛选识别出5类影响因素和23个影响因素指标。其次,根据绿色铁路建造领域相关研究成果提出影响因素作用的研究假设,建立结构方程概念模型。最后,通过调查问卷进行数据收集,进行理论模型的拟合和检验,再基于拟合结果分析揭示各影响因素对企业绿色铁路建造能力的作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技术发展及人才建设水平、行业发展水平、企业内部绿色发展水平、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和政府推力对绿色铁路建造能力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效应依次递减;政府推力和行业发展水平仅对绿色铁路建造能力产生间接影响,企业内部绿色发展水平、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和企业技术发展及人才建设水平仅起直接作用。研究揭示了绿色铁路建造能力的形成机理,为提高企业绿色铁路建造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提高铁路工程企业对绿色铁路建造能力的认知水平,帮助其快速实现绿色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铁路 绿色建造能力 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形成机理
下载PDF
基于ISM-MICMAC的绿色铁路建造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6
作者 王青娥 唐润西 +1 位作者 潘丽鹦 王孟钧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123,共7页
研究目的:随着“双碳”战略的逐步落地,铁路行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于铁路工程企业而言,绿色铁路建造能力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能力。本研究结合绿色铁路相关政策文件,基于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筛选总结出绿色铁路建造... 研究目的:随着“双碳”战略的逐步落地,铁路行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于铁路工程企业而言,绿色铁路建造能力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能力。本研究结合绿色铁路相关政策文件,基于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筛选总结出绿色铁路建造能力的4类20个影响因素;对最终确定的绿色铁路建造能力影响因素,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和改进的MICMAC方法分析各因素的作用机理;基于ISM将绿色铁路建造能力影响因素分为5个层级,并构建其多级递阶结构图,在此基础上运用改进的MICMAC方法根据可达矩阵得到各影响因素驱动力和依赖度的大小及其比值,并绘制象限图。研究结论:(1)企业社会责任感和绿色建造扶持政策的驱动力与依赖度比值相对较大,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他因素,两者位于多级递阶结构图的底层,是绿色铁路建造能力的根本因素;(2)绿色发展形象、绿色制度完善程度、绿色技术研发投入、绿色技术人才培养、绿色技术应用程度和绿色数智化程度的驱动力与依赖度比值相对较小,均属于结果因素,除绿色技术研发投入外均可对绿色铁路建造能力产生直接影响;(3)本文研究可完善绿色铁路领域的理论基础,进而促进绿色铁路建造能力的提升,加快铁路行业朝节能环保方向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铁路 影响因素 绿色建造能力 ISM MICMAC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中国绿色创新能力评价——基于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绿色技术创新辐射力和绿色创新制度支撑力的“三力”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博文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4-56,共13页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加快提升绿色创新能力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绿色创新兼具绿色技术和绿色制度创新的双重内涵,为绿色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技术支撑与制度保障,深刻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属性。论文创...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加快提升绿色创新能力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绿色创新兼具绿色技术和绿色制度创新的双重内涵,为绿色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技术支撑与制度保障,深刻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属性。论文创新构建了一个包含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绿色技术创新辐射力、绿色创新制度支撑力等在内的中国绿色创新能力“三力”评价体系,并选择中国2006—2021年的绿色专利头部百城开展特征分析。研究发现,各城市绿色创新水平普遍提升,绿色创新指数呈现从“中心—外围”向均衡发展格局演变趋势。主要构成指标呈现一些典型特征,如创新结构的绿色化转型深入推进,绿色创新逐步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等。最后,从提升绿色技术研发投入水平、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构建绿色技术协同创新机制、积极培育绿色技术交易市场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绿色创新能力 绿色技术创新能力 绿色技术创新辐射力 绿色创新制度支撑力 评价
下载PDF
产业协同集聚与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理论机制与空间经验证据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华一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68,共7页
选取2008—2021年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能够促进区域绿色创新能力提升,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空间效应分析发现,我国产业协同集聚... 选取2008—2021年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能够促进区域绿色创新能力提升,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空间效应分析发现,我国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中介效应显示,资源配置效率是产业协同集聚影响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重要传导机制。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东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促进效应显著强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由此,提出加大绿色创新研发力度、构建差异化产业协同体系、专业化重塑资源配置格局的建议,以期为推动区域绿色创新发展提供有效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同集聚 区域绿色创新能力 资源配置
下载PDF
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绿色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9
作者 余佳雪 韩明华 《科技管理学报》 2024年第3期95-106,共12页
面对日益凸显的环境问题和绿色转型的压力,作为强国之基的制造业,其绿色创新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明晰制造大省浙江省制造企业绿色创新能力如何,通过采用熵权CRITIC-EDAS评价模型对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绿色... 面对日益凸显的环境问题和绿色转型的压力,作为强国之基的制造业,其绿色创新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明晰制造大省浙江省制造企业绿色创新能力如何,通过采用熵权CRITIC-EDAS评价模型对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绿色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预测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废气排放量、固体废物产生量、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是制约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其中技术改造经费支出是首要制约因素;2011—2019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总体来说呈现上升趋势,但在2013—2017年间出现了波动下降;2020年疫情以来,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绿色创新发展虽有所受限,但整体呈现出稳步上升趋势。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提升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为浙江及其他省市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绿色创新能力 熵权CRITIC-EDAS
下载PDF
企业跨国并购对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10
作者 张倩怡 罗启烨 冯思佳 《中国商论》 2024年第12期80-84,共5页
在双碳目标和双循环发展格局下,企业绿色转型是必然趋势,而绿色创新能力是实现绿色转型的关键要素。本文基于2010—2022年跨国并购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实证检验了跨国并购对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并通过企业社会责任表现探究其影响... 在双碳目标和双循环发展格局下,企业绿色转型是必然趋势,而绿色创新能力是实现绿色转型的关键要素。本文基于2010—2022年跨国并购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实证检验了跨国并购对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并通过企业社会责任表现探究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第一,跨国并购显著提高了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第二,机制分析显示,跨国并购能通过加强企业社会责任表现来促进绿色创新能力的增长;第三,相比非国有企业,跨国并购更能提升国有企业的绿色创新能力;跨国并购显著提高制造业企业的绿色创新能力,但对于非制造业企业不显著。该结论进一步完善了跨国并购对绿色创新能力的机制研究,为中国上市公司利用跨国并购实现绿色转型提供了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并购 绿色创新能力 企业社会责任 可持续发展 企业绿色转型
下载PDF
绿色金融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
11
作者 李星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68-174,共7页
探究绿色金融通过技术进步提升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程度。采用2009-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考察绿色金融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既能直接促进区域绿色创新能力提升... 探究绿色金融通过技术进步提升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程度。采用2009-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考察绿色金融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既能直接促进区域绿色创新能力提升,也能通过提高技术进步水平显著地促进区域绿色创新能力提升;绿色金融、技术进步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均存在单一门槛效应。据此,提出合理发展绿色金融、鼓励使用绿色金融产品、提升技术进步水平等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提升区域绿色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区域绿色创新能力 技术进步 中介效应模型 门槛效应模型
下载PDF
产学研合作、绿色创新能力与企业价值——基于重污染行业数据
12
作者 骆玉竹 《商业观察》 2024年第5期98-102,共5页
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发展是我国当前的重要任务,为此政府引导、鼓励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强调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意义,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系、加入产学研合作在我国已经成为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对于企业而言,进行低碳技术创新... 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发展是我国当前的重要任务,为此政府引导、鼓励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强调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意义,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系、加入产学研合作在我国已经成为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对于企业而言,进行低碳技术创新,推动低碳发展,才是在未来持续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文章使用2017—2021年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价值的路径探究,实证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对企业价值产生了正向影响,并通过影响企业的绿色创新能力影响企业的价值,为产学研合作影响企业价值的效果和路径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 绿色创新能力 企业价值 重污染行业
下载PDF
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石雨翔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 2024年第2期0126-0131,共6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按照中央的要求,实现绿色转型发展成为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城市韧性所体现的吸收外界扰动、快速恢复并动态调整,甚至突破发展的能力,成为实现城市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按照中央的要求,实现绿色转型发展成为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城市韧性所体现的吸收外界扰动、快速恢复并动态调整,甚至突破发展的能力,成为实现城市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源泉。文章基于2012—2022年22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系统分析了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且主要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绿色全要素生产等渠道发挥作用,最后依据实证结论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能力 城市经济韧性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下载PDF
企业绿色铁路建造能力影响因素仿真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峰 罗丽 古江林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95-1104,共10页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铁路行业的绿色化发展势在必行。铁路工程企业作为行业发展中的重要参与者,亟需深化对绿色铁路的认识和实践,加强自身绿色铁路建造能力建设。为此,基于文献研究,从企业绿色铁路建造能力的特点出...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铁路行业的绿色化发展势在必行。铁路工程企业作为行业发展中的重要参与者,亟需深化对绿色铁路的认识和实践,加强自身绿色铁路建造能力建设。为此,基于文献研究,从企业绿色铁路建造能力的特点出发,识别企业绿色铁路建造能力的影响因素,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企业绿色铁路建造能力仿真模型,对模型的关键变量进行敏感性测试,揭示影响因素对企业绿色铁路建造能力的作用规律。模型仿真结果与2015~2020年国家铁路单位综合能源消耗实际情况基本吻合,验证了本研究所构建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在模型仿真结果的指导下,针对性地提出企业绿色铁路建造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节能环保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力度和人才培养水平是企业绿色铁路建造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且从技术、制度、资源和文化4个方面对企业绿色铁路建造能力均产生较大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可帮助企业加强对绿色铁路建造能力的科学认识,为企业绿色铁路建造能力提升及方案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工程企业 绿色铁路 绿色建造能力 系统动力学 仿真
下载PDF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绿色动态能力与组织调节定向的中介及调节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姜忠辉 赵迪 +1 位作者 孟朝月 罗均梅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5-35,共11页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绿色技术创新逐渐成为实现“双碳”目标与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基于动态能力理论、调节定向理论,对绿色人力资源管理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影响机制进行深入探析,并重点考察...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绿色技术创新逐渐成为实现“双碳”目标与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基于动态能力理论、调节定向理论,对绿色人力资源管理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影响机制进行深入探析,并重点考察组织调节定向的边界效应。基于中国205家制造业企业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对不同类型绿色技术创新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绿色动态能力在绿色人力资源管理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组织调节定向在绿色动态能力对绿色产品创新的直接效应以及绿色动态能力的中介效应中发挥调节作用,在促进定向占主导的情境下,绿色动态能力对绿色产品创新的正向影响更强,绿色人力资源管理通过绿色动态能力对绿色产品创新的间接影响也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 绿色动态能力 绿色技术创新 组织调节定向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能否提升地区绿色创新能力——基于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被引量:3
16
作者 曾萍 肖静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104,共14页
绿色创新是绿色发展和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本文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8—2019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以及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政策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地区绿色创新能... 绿色创新是绿色发展和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本文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8—2019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以及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政策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地区绿色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这一基准回归结果通过了6种稳健性检验。异质性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地区绿色创新能力的正向促进作用呈下中上游递减的差异格局,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作用机制检验表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可以通过促进环境规制、新型城镇化、创新投入以提升地区绿色创新能力,其中环境规制发挥完全中介作用,新型城镇化、创新投入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本文可为长江经济带各省份提升绿色创新能力提供一定经验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绿色创新能力 准自然实验 中介效应
下载PDF
应用型人才绿色创业能力评估模型构建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颖 孙钰涵 尚晓雯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6-72,共7页
绿色创业能力是生态文明时代应用型人才所应具备的重要能力,培养学生具备绿色创业能力是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要教育目标之一。根据对1244名本专科学生和93名研究生的问卷调查,构建应用型人才绿色创业能力评估模型,衡... 绿色创业能力是生态文明时代应用型人才所应具备的重要能力,培养学生具备绿色创业能力是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要教育目标之一。根据对1244名本专科学生和93名研究生的问卷调查,构建应用型人才绿色创业能力评估模型,衡量模型拟合效果的各项指标均良好。根据模型提示,学校应从生态劳动意识和环境关心方面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世界观和历史认知,着力引导学生顺应绿色发展的历史趋势,支持学生从事绿色创业活动,为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培养更多奋斗在绿色创业一线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绿色创业能力 生态世界观 生态劳动 环境关心水平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与经营效率关系评价——以钢铁企业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陆秋琴 刘芮曦 黄光球 《生产力研究》 2023年第2期84-89,100,共7页
在双碳背景下,众多企业不断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和经营效率,逐渐走上了低碳转型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文章分析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与经营效率关系机理,据此构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与经营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研究方法,接着构... 在双碳背景下,众多企业不断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和经营效率,逐渐走上了低碳转型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文章分析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与经营效率关系机理,据此构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与经营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研究方法,接着构建了评价其动态关系的PVAR模型,最后以我国沪深A股上市钢铁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钢铁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水平较低,经营效率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对经营效率前期来看有较强负向影响,但长期来看呈现出不太显著且持续的正向影响;经营效率对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有着持续的正向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绿色技术创新能力 经营效率 PVAR模型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云模型的抽水蓄能电站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琳 张文祺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40-51,共12页
抽水蓄能作为最经济高效的超大容量储能方式、最具大规模开发价值的电力调节系统,是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而抽蓄电站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能力是促进抽水蓄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从投入与产出能力角度,... 抽水蓄能作为最经济高效的超大容量储能方式、最具大规模开发价值的电力调节系统,是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而抽蓄电站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能力是促进抽水蓄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从投入与产出能力角度,构建抽水蓄能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能力多层次指标评价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运用组合赋权确定指标权重;针对评价过程中的模糊性与随机性,基于云模型提出抽水蓄能电站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模型;最后,以某抽水蓄能电站的实际数据验证了评价模型的有效性与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云模型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环境创新的影响研究——绿色动态能力的链式中介效应
20
作者 裴艳丽 《全国流通经济》 2023年第19期45-48,共4页
在资源基础观和动态能力观的框架下,本研究旨在探讨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并研究绿色动态能力(绿色资源获取能力和绿色资源整合能力)在其中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化转型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环境创新有... 在资源基础观和动态能力观的框架下,本研究旨在探讨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并研究绿色动态能力(绿色资源获取能力和绿色资源整合能力)在其中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化转型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环境创新有着正向驱动作用;(2)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对企业绿色资源整合能力影响呈U型;(3)绿色动态能力则在数字化水平与企业环境创新两者因果之间起着正向链式中介效应。研究揭示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环境创新的作用机理,并对绿色动态能力中介作用进行充分研究,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创新效果起到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企业环境创新 绿色动态能力 链式中介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