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1世纪绿色都市建设的新概念
1
作者 姚建仁 邵向东 《农业环境与发展》 1997年第1期13-16,共4页
21世纪绿色都市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都市建设的风格及其环境功能不仅是体现城市文明的窗口,而且是衡量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本文主要从生态学的观点讨论了21世纪都市建设的格局和风格。
关键词 都市建设 食品供给 绿色都市 绿色食品 农业公园
下载PDF
营造整体形态的绿色都市社区——以常州北港“林与城”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丁治宇 《城市建筑》 2006年第1期32-35,共4页
本文以常州北港“林与城”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为例,探讨了运用城市设计策略来整合居住区与周边环境,营造一个整体形态的绿色都市社区的方法。"
关键词 城市设计策略 整合 整体形态 绿色都市社区 “林与城”居住区
下载PDF
地热为天津营造“绿色都市” 全市地热供暖面积达870万m^2 市府看好地热集约化利用
3
作者 李汉炎 《太阳能》 2002年第3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地热 天津 绿色都市 集约化利用 热泵
下载PDF
打造绿色都市——《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启动
4
作者 刘毅 陈伟红 《城市与减灾》 2004年第4期44-46,共3页
关键词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建设 城市规划 公共交通 绿色都市
下载PDF
从绿色城市主义到景观都市主义——技术理性指导下的欧洲城市建设变迁及其启示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睿煊 李香会 李永宝 《建筑与文化》 2015年第8期111-112,共2页
欧洲的城市化经历了建筑都市主义、绿色都市主义到景观都市主义,体现了从人工技术理性向自然技术理性过渡的思想。中国当前的快速城市化过程,正处在从建筑都市主义向绿色都市主义的转变过程中。欧洲在绿色基础设施保护、发挥景观元素作... 欧洲的城市化经历了建筑都市主义、绿色都市主义到景观都市主义,体现了从人工技术理性向自然技术理性过渡的思想。中国当前的快速城市化过程,正处在从建筑都市主义向绿色都市主义的转变过程中。欧洲在绿色基础设施保护、发挥景观元素作为城市基质的作用、基础设施景观化以及景观都市主义理念对未来城市经济建设的作用等研究与实践值得中国借鉴,为解决中国未来面临的高密度、高异质性和城市生态危机等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都市主义 景观都市主义 技术理性 景观基 基础设施景观
下载PDF
成都市绿色人居和生态社区的调查研究
6
作者 蔡曼姝 《价值工程》 2011年第23期295-296,共2页
伴随城市住宅产业的迅速发展,城市住区环境问题引起人们普遍的重视,城市生态住区建设成为城市住区未来发展的方向。根据建立的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对成都市典型生态社区进行生态满意度分析,探索其空间分布规律,探索成都市城市生态社... 伴随城市住宅产业的迅速发展,城市住区环境问题引起人们普遍的重视,城市生态住区建设成为城市住区未来发展的方向。根据建立的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对成都市典型生态社区进行生态满意度分析,探索其空间分布规律,探索成都市城市生态社区空间分异的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社区 绿色人居:成都市
下载PDF
日本建设低碳绿色新都市的理论与实践——以横滨市、北九州市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董立延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38,共5页
本文根据日本的低碳社会理念,重点考察了横滨市、北九州市建设低碳绿色新都市的长远战略和具体对策。构建低碳社会、建设低碳城市人人有责。重要的是,从中央到地方,从企业到学校,各行各业乃至每个人都应注重环境问题,在采取相应行动的同... 本文根据日本的低碳社会理念,重点考察了横滨市、北九州市建设低碳绿色新都市的长远战略和具体对策。构建低碳社会、建设低碳城市人人有责。重要的是,从中央到地方,从企业到学校,各行各业乃至每个人都应注重环境问题,在采取相应行动的同时,各主体必须协同作出努力。惟其如此,才能把我们的城市建设成为除大海、河流、蓝天、群山、森林、绿地和国家公园等环境之外,周围生息有多种生物、拥有优越的自然环境且富有情趣的动感风景城市。就此而言,日本建设低碳绿色新都市的理论与实践无疑是可资借鉴的有益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低碳社会理念 日本低碳绿色都市 横滨市 北九州市
原文传递
建立石景山“三区”考核指标体系框架的思考
8
作者 范北燕 张慧霞 《北京统计》 2001年第10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石景山区 工业区 绿色都市休闲旅游区 文明区 考核指标体系
下载PDF
都市绿色住宅——沪上·生态家 被引量:6
9
作者 范一飞 曹嘉明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9-32,共4页
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上海案例——"沪上·生态家",立足"沪上"城市、人文、气候特征,通过"风、光、影、绿、废"5种主要"生态"元素的构造与技术设施的一体化设计,展示"家&qu... 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上海案例——"沪上·生态家",立足"沪上"城市、人文、气候特征,通过"风、光、影、绿、废"5种主要"生态"元素的构造与技术设施的一体化设计,展示"家"的"乐活人生",引领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展示并探讨都市绿色住宅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上 生态家 都市绿色住宅
原文传递
上海现代农业装备研发成果显著
10
《上海农村经济》 2003年第4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上海 现代农业装备研发 研发成果 上海都市绿色工程有限公司 自控玻璃温室 上海电气集团现代农业装备成套公司 秸秆处理机械
下载PDF
一个“都市农民”的绿色生态实验
11
作者 胥晓莺 《乡镇论坛》 2004年第234期47-47,共1页
本文的主人公是这样一位“都市农民”,在城里他的收入算得上一个中产阶级,也跑遍了除台湾以外的全中国和世界上36个国家,如今却只痴迷于京郊一块10多亩的农田。在这里,他不用任何化肥、农药,营建了一个真正没有污染的绿色生态家园。
关键词 《一个“都市农民”的绿色生态实验》 报告文学 通讯 农场 胥晓莺
原文传递
发挥党支部在企业创新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顾庆俊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6年第9期51-53,共3页
上海都市绿色工程有限公司党支部注重加强支部建设,服务企业创新发展;设立示范岗,动员党员立足岗位多贡献;摆出党员立功台,创先争优促进步;注重培养青年人才,打造一流创新团队,为企业又快又好发展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关键词 都市绿色公司 党支部 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原文传递
A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the Green Productive Area of Cities
13
作者 YANG Yuanchuan ZHANG Yukun +3 位作者 ZHENG Jie HUANG Si ZHAO Man HONG Long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2年第3期382-393,共12页
China’s urban expansion,food security,and energy transition are in a critical situation.One solution is to tap into the green production potential of the built urban environment and explore new ways to save land spac... China’s urban expansion,food security,and energy transition are in a critical situation.One solution is to tap into the green production potential of the built urban environment and explore new ways to save land space and alleviate ecological pressure through food and solar energy production.This paper differs from previous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udies,which mostly focus on key ecological functional areas or fis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s,in that it innovatively establishes a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within the urban space.In this paper,we propose the"green productive area"of cities as a way to measure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improvement potential of c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ecology,and it is based on converting the green resource income of cities into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area they could save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First,a typological approach was used to establish a compensation strategy for green production.Second,a spatial inventory was taken of all elements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and an analysis of their green production potential was carried out.Finally,it wa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unified accounting standard for the ecological land saving benefits of different green production options,which could be converted into green productive land area indicators.In the case of Xuefu Street in Nankai District,Tianjin,the available rooftops and idle land were used for green production,which supplemented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provided by the natural land occupied by 12%of the buildings in the distri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green productive area land-saving benefits urban agriculture solar energy potentia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