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树单宁酶CsTA的理化性质及其在绿茶饮料中的应用
1
作者 陈一凡 阚新意 +2 位作者 蒋晓岚 高丽萍 夏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4-134,共11页
茶叶中的酯型儿茶素对于绿茶滋味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夏秋季节茶树中积累过多的酯型儿茶素会降低茶叶感官品质。前期发现的茶树单宁酶CsTA具有水解酯型儿茶素的功能,但其理化性质以及能否在绿茶饮料加工中发挥一定作用尚不清楚。在前期... 茶叶中的酯型儿茶素对于绿茶滋味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夏秋季节茶树中积累过多的酯型儿茶素会降低茶叶感官品质。前期发现的茶树单宁酶CsTA具有水解酯型儿茶素的功能,但其理化性质以及能否在绿茶饮料加工中发挥一定作用尚不清楚。在前期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利用液相色谱技术对CsTA进行进一步探究。结果表明,单宁酶CsTA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热稳定范围在60℃以下、最适反应pH为7.0,Mg^(2+)对单宁酶CsTA活性有明显的激活作用,Cu2+可使其完全失活,Mn^(2+)、Zn^(2+)、Al^(3+)、Fe^(3+)、Fe^(2+)、Li^(+)对单宁酶CsTA活性具有一定抑制作用,CsTA在冷冻干燥后有很好的贮存稳定性。将茶树单宁酶CsTA应用于绿茶茶汤后发现,当茶树单宁酶CsTA添加量为11μg、料液比为1∶100、作用时间20 min、温度为35℃时对绿茶茶汤中酯型儿茶素的降解效果最好。本研究为今后利用CsTA在绿茶饮料生产中降低苦涩味,提升品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型儿茶素 茶树单宁酶 理化性质 绿茶饮料加工
下载PDF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分析绿茶饮料的风味物质
2
作者 范霞 杨恒明 陈荣顺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60-974,共15页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绿茶饮料中的特征挥发性和非挥发性化合物,为绿茶饮料风味质量评价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绿茶饮料中的特征挥发性和非挥发性化合物,为绿茶饮料风味质量评价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电子鼻技术,对12种绿茶饮料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并结合电子舌和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绿茶饮料中的非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结果]利用HS-SPME/GC-MS在12种绿茶饮料中共检测出135种香气物质,其中酯类40种,醇类21种,醛酮类27种,萜烯类31种,烃类8种,酚类4种,酸类1种,其他物质3种。共有的挥发性香气组分是柠檬烯、α-松油醇和芳樟醇,根据气味活度值(odour activity value,OAV)确定芳樟醇是绿茶饮料的特征香气物质,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赋予绿茶饮料独特的风味。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表明电子鼻和电子舌可以区分12种绿茶饮料,第一主成分(PC1)与第二主成分(PC2)的贡献率之和分别达91.08%和92.58%。茶氨酸是绿茶饮料中含量最高的游离氨基酸,茶氨酸含量与绿茶饮料整体滋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不同种类绿茶饮料的气味和滋味特征存在差异,通过HS-SPME/GC-MS、电子鼻、电子舌和氨基酸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可以较好地分析12种绿茶饮料中的风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饮料 挥发性成分 滋味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主成分分析 氨基酸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信阳毛尖绿茶饮料工艺探究
3
作者 朱尧 王晶晶 +6 位作者 唐笑颜 张燕 宋庆云 张苏苏 王晓 张永瑞 曹璐 《中国食品》 2023年第6期132-134,共3页
本研究以信阳毛尖为主要原料,研制出一款信阳毛尖绿茶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及响应面试验对其工艺进行研究与分析,得出信阳毛尖绿茶饮料的最佳浸提工艺: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18.6min,茶水比为1:82,信阳毛尖SCC溶液添加量为4.37g/... 本研究以信阳毛尖为主要原料,研制出一款信阳毛尖绿茶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及响应面试验对其工艺进行研究与分析,得出信阳毛尖绿茶饮料的最佳浸提工艺: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18.6min,茶水比为1:82,信阳毛尖SCC溶液添加量为4.37g/L。在此工艺下生产出的信阳毛尖绿茶饮料的茶多酚含量为970±6.72mg/L,滋味鲜爽,汤色嫩绿明亮,茶汤清澈,香高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阳毛尖 绿茶饮料 浸提温度 浸提时间 浸提工艺 汤色 茶水比 茶多酚含量
下载PDF
绿茶饮料贮藏期间主要生化成分和典型香气成分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窦宏亮 李春美 +1 位作者 郝菊芳 胡婉峰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1-188,共8页
对绿茶饮料在贮藏期间主要生化成分、芳香成分的变化及二者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茶饮料在贮藏期间总酚含量呈下降趋势,贮藏12月后总酚减少26.6%;主要儿茶素EGCG含量下降明显,贮藏6个月和12个月后,饮料中EGCG的损失率分别达57... 对绿茶饮料在贮藏期间主要生化成分、芳香成分的变化及二者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茶饮料在贮藏期间总酚含量呈下降趋势,贮藏12月后总酚减少26.6%;主要儿茶素EGCG含量下降明显,贮藏6个月和12个月后,饮料中EGCG的损失率分别达57.2%和91.9%。茶饮料在储藏过程中有H2O2产生,且H2O2的含量呈动态变化;游离氨基酸在贮藏一个月后损失率约为68%,当贮藏4个月后,其总量又有所增加;绿茶饮料贮藏过程中香气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均明显增加,饮料中典型的呈香物质,如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香叶醇、β-紫罗兰酮、己醛、橙花醇、苯甲醛的含量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利用SA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生化成分的变化与典型香气成分变化呈正相关;其中,儿茶素氧化和H2O2含量变化导致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香叶醇、β-紫罗兰酮、苯甲醛和橙花醇含量增加;氨基酸和H2O2的变化导致己醛含量增加。进一步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儿茶素氧化是导致饮料香气成分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饮料 典型香气成分 生化成分 贮藏 变化 相关性
下载PDF
绿茶饮料的低温萃取工艺研究及冷后浑控制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洁 刘张虎 +3 位作者 杨登想 郭啸川 李皓 倪学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51,共5页
研究低温萃取工艺对绿茶主要呈味物质浸出率的影响,并通过T640和A420指标评析茶汤的色泽和浑浊度。结果显示:低温浸提条件下得到的绿茶茶汤主要生化成分的浸出量适宜,同时低温萃取法得到的茶汤色泽佳。采用低温萃取工艺是优质茶饮料生... 研究低温萃取工艺对绿茶主要呈味物质浸出率的影响,并通过T640和A420指标评析茶汤的色泽和浑浊度。结果显示:低温浸提条件下得到的绿茶茶汤主要生化成分的浸出量适宜,同时低温萃取法得到的茶汤色泽佳。采用低温萃取工艺是优质茶饮料生产的有效浸提方法之一。通过正交试验分析,绿茶低温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20℃、浸提时间3h、茶水比1: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饮料 低温萃取 冷后浑 呈味物质
下载PDF
电子舌在绿茶饮料区分辨识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关为 田呈瑞 +4 位作者 陈卫军 周劝娥 张航 唐敏敏 夏秋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56-59,共4页
用传感器型电子舌对目前市场上已有的5个品牌共7种绿茶饮料进行检测,以检验电子舌在绿茶软饮料方面的辨识能力。所得数据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相似性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电子舌能够很好的区分这7种绿茶饮料,主成分分析... 用传感器型电子舌对目前市场上已有的5个品牌共7种绿茶饮料进行检测,以检验电子舌在绿茶软饮料方面的辨识能力。所得数据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相似性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电子舌能够很好的区分这7种绿茶饮料,主成分分析图中的区分指数达到96,且聚类分析和相似性分析的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本结果预示着电子舌在绿茶饮料的味觉区分、在线监测以及真伪辨识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舌 绿茶饮料 快速检测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相似性分析
下载PDF
酶澄清绿茶饮料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宁井铭 方世辉 +1 位作者 夏涛 周天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22-124,共3页
研究了不同种类酶对绿茶茶汤抗沉淀效果,并采用HPLC分析了经单宁酶处理后茶汤中酯型儿茶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单宁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对绿茶茶汤抗沉淀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多酚类和咖啡碱都有不同程度地减少,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经... 研究了不同种类酶对绿茶茶汤抗沉淀效果,并采用HPLC分析了经单宁酶处理后茶汤中酯型儿茶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单宁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对绿茶茶汤抗沉淀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多酚类和咖啡碱都有不同程度地减少,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经木瓜蛋白酶处理的茶汤蛋白质含量减少,氨基酸含量同其他处理样相比有一定的增加。结合方差分析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单宁酶对绿茶茶汤抗沉淀效果最好,单宁酶最佳作用时间为2h。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单宁酶作用时间的延长,茶汤中酯型儿茶素的总量在不断减少,茶汤的透光率随着酯型儿茶素的减少在不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饮料 沉淀 蛋白酶处理 酯型儿茶素 绿茶茶汤 木瓜蛋白酶 澄清 沉淀效果 HPLC分析
下载PDF
茶多酚浓度对绿茶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许勇泉 刘平 +3 位作者 陈根生 陈建新 袁海波 尹军峰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25-531,共7页
比较了不同茶多酚浓度下绿茶饮料灭菌、贮藏过程中的感官与理化品质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茶多酚浓度绿茶饮料稳定性差异较大,灭菌、贮藏过程中,绿茶饮料外观颜色变深、变红,茶多酚、儿茶素含量显著下降,黄酮化合物、没食子酸含量显... 比较了不同茶多酚浓度下绿茶饮料灭菌、贮藏过程中的感官与理化品质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茶多酚浓度绿茶饮料稳定性差异较大,灭菌、贮藏过程中,绿茶饮料外观颜色变深、变红,茶多酚、儿茶素含量显著下降,黄酮化合物、没食子酸含量显著上升,咖啡碱、氨基酸含量略有下降,感官风味品质明显下降,熟汤味明显;随着茶多酚浓度升高,绿茶饮料的感官理化品质变化趋势加剧,高温贮藏(37℃)变化程度明显高于低温贮藏(4℃)。当茶多酚质量浓度为400~600 mg/L时,绿茶饮料稳定性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浓度 绿茶饮料 稳定性
下载PDF
绿茶饮料不同浸提方式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宁井铭 周天山 +1 位作者 方世辉 夏涛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8-291,共4页
为了探讨不同浸提方式对绿茶饮料品质的影响,采用相同的绿茶原料,运用常规浸提(85℃,10min)、低温浸提(40℃,1h)、微波浸提(450W,4min)和超声波浸提(60℃,10min)4种不同工艺浸提,并测定绿茶茶汤的色度和浑浊度。结果表明,不同处理茶汤... 为了探讨不同浸提方式对绿茶饮料品质的影响,采用相同的绿茶原料,运用常规浸提(85℃,10min)、低温浸提(40℃,1h)、微波浸提(450W,4min)和超声波浸提(60℃,10min)4种不同工艺浸提,并测定绿茶茶汤的色度和浑浊度。结果表明,不同处理茶汤色度和浑浊度差异极显著,微波、低温浸提较好;常规和超声波浸提,虽然生化成分含量高,但茶汤酚氨比大,咖啡碱含量高,不利于茶汤稳定;微波、低温浸提品质较好,且有利于茶汤的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饮料 浸提工艺 品质
下载PDF
单宁酶及协同物质对绿茶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宁井铭 方世辉 +1 位作者 夏涛 周天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72,共4页
研究了不同剂量的单宁酶对绿茶饮料防沉淀的作用并用HPLC分析了经单宁酶处理后茶汤中酯型儿茶素的变化,同时分别对β-环状糊精、果胶酶、木瓜蛋白酶、葡萄糖氧化酶与单宁酶协同抗沉淀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宁酶最佳作用剂量为4.0U... 研究了不同剂量的单宁酶对绿茶饮料防沉淀的作用并用HPLC分析了经单宁酶处理后茶汤中酯型儿茶素的变化,同时分别对β-环状糊精、果胶酶、木瓜蛋白酶、葡萄糖氧化酶与单宁酶协同抗沉淀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宁酶最佳作用剂量为4.0U/g;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酶剂量的增加,茶汤中酯型儿茶素的总量在不断减少,茶汤的透光率随着酯型儿茶素的减少在不断增大;β-环状糊精、果胶酶、木瓜蛋白酶与单宁酶协同抗沉淀效果达显著水平,葡萄糖氧化酶与单宁酶协同抗沉淀有效果且差异性达到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饮料 沉淀
下载PDF
绿茶饮料汤色褐变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11
作者 孙世利 潘顺顺 +3 位作者 凌彩金 晏嫦妤 卓敏 赵超艺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75-77,共3页
在加工和贮藏期间,绿茶饮料汤色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褐变。综述了绿茶饮料汤色褐变的机理以及原料选择、浸提方法、灭菌处理、贮藏条件及绿茶饮料护色技术等因素对茶汤汤色变化的影响,并对茶汤的护色技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绿茶饮料 褐变 护色技术
下载PDF
重庆地区不同茶树品种绿茶饮料的理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杰 罗理勇 +2 位作者 田小军 邓宇杰 曾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03-210,共8页
以重庆地区18个常见茶树品种的同一等级鲜叶制作传统烘青绿茶,并加工成绿茶饮料,通过分析不同茶树品种绿茶饮料理化特性(透光率、粒径、沉淀量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规律,筛选出澄清度高、稳定性好的适制绿茶饮料的茶树品种,并明确与绿... 以重庆地区18个常见茶树品种的同一等级鲜叶制作传统烘青绿茶,并加工成绿茶饮料,通过分析不同茶树品种绿茶饮料理化特性(透光率、粒径、沉淀量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规律,筛选出澄清度高、稳定性好的适制绿茶饮料的茶树品种,并明确与绿茶饮料茶乳酪形成相关的生化成分。结果表明:(1)在重庆地区常见的茶树品种中,青心乌龙、梅占、云南大叶种制成的绿茶饮料澄清度高、稳定性好;(2)除儿茶素含量增加外,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咖啡碱、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含量均有所降低;(3)经相关性分析,与绿茶饮料物理特性变化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的生化成分包括茶多酚、咖啡碱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绿茶饮料 茶乳酪 理化特性
下载PDF
RP-HPLC法测定市售绿茶饮料中茶多酚和生物碱的含量 被引量:6
13
作者 叶丽杰 丁怀伟 +2 位作者 喻道军 邓丽丽 宋曼铜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8-332,349,共6页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市售绿茶饮料中茶多酚和生物碱含量的方法并考察放置时间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样品经SPE小柱萃取后进样分析。色谱柱为Phenomemex Synergi 4u FusionRP ODS(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市售绿茶饮料中茶多酚和生物碱含量的方法并考察放置时间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样品经SPE小柱萃取后进样分析。色谱柱为Phenomemex Synergi 4u FusionRP ODS(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25℃。结果在上述色谱条件下,6个待测成分在测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3%~99.1%,RSD≦2.9%(n=9);随放置时间的延长,饮料中茶多酚的含量降低,生物碱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随放置时间的延长,饮料中茶多酚的损失率增加,含量减少,其抗氧化活性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饮料 高效液相色谱法 茶多酚 生物碱 含量测定
下载PDF
绿茶饮料的加工研制 被引量:14
14
作者 黄文 王益 胡必忠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01年第1期46-49,共4页
本课题通过绿茶饮料生产过程中茶叶的浸提工艺,茶汤的护色防浊以及调香色等方面的研究,确立良好的生产配方,以制取感官效果较佳的绿茶饮料。
关键词 绿茶饮料 浸提 护色防浊 生产工艺 配方
下载PDF
不同水质对绿茶饮料储藏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15
作者 江春柳 孙云 +1 位作者 岳鹏翔 张南飞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61-566,共6页
对不同水质调配的绿茶饮料储藏期间汤色、主要生化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储藏过程中绿茶饮料汤色亮度下降、汤色加深,儿茶素总量下降,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稳定。不同水质对绿茶饮料耐储藏特性的影响差异明显,蒸馏... 对不同水质调配的绿茶饮料储藏期间汤色、主要生化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储藏过程中绿茶饮料汤色亮度下降、汤色加深,儿茶素总量下降,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稳定。不同水质对绿茶饮料耐储藏特性的影响差异明显,蒸馏水、纯净水对绿茶饮料汤色、儿茶素、感官品质的影响较软化水、矿泉水与自来水的小。蒸馏水调配的绿茶饮料汤色偏浅,滋味苦涩欠鲜爽,纯净水与软化水比较适合用于茶饮料的生产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绿茶饮料 生化成分 感官品质
下载PDF
水质对绿茶饮料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平 尹军峰 +2 位作者 许勇泉 汪芳 刘盼盼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3期250-253,共4页
为了解决茶饮料生产加工及储藏过程中的难题,国内外学者从水质方面入手进行了研究。本文叙述了泡茶用水或茶饮料用水的水质对茶汤在感官品质、储藏特性及理化组分上的影响,进而综述了水质的酸碱度、水中离子等对茶汤的感官风味、汤色品... 为了解决茶饮料生产加工及储藏过程中的难题,国内外学者从水质方面入手进行了研究。本文叙述了泡茶用水或茶饮料用水的水质对茶汤在感官品质、储藏特性及理化组分上的影响,进而综述了水质的酸碱度、水中离子等对茶汤的感官风味、汤色品质、饮料稳定性等的影响作用,并总结茶饮料浸提用水的基本要求,得出茶饮料浸提用水一定要严格控制金属离子含量并保持较低酸碱度。最后文章总结了茶饮料生产中的经常遇见的问题,以期为以后的茶饮料水质研究提供渠道,最后达到为茶饮料生产用水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绿茶饮料 离子
下载PDF
高压脉冲电场对绿茶饮料杀菌的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王茉 杨瑞金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3-136,共4页
研究了高压脉冲电场对中性的绿茶饮料的杀菌效果,结果表明,当电场强度达到40kV/cm,处理时间达到120μs时,绿茶饮料中接种的大肠杆菌数量可降低5个对数级以上。此条件下生产的绿茶饮料样品,其茶多酚含量及色泽都无明显变化。
关键词 高压脉冲电场 绿茶饮料 茶多酚 杀菌
下载PDF
绿茶饮料沉淀机制及澄清技术 被引量:8
18
作者 马梦君 罗理勇 曾亮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1212-1218,共7页
绿茶饮料的加工技术中仍存在保色、保香和防沉淀等关键问题有待解决,其中沉淀现象是目前制约绿茶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冷后浑的形成,茶汤性状不稳定,不能保持清澈透明的饮料特征,或在储藏过程中会逐渐形成沉淀;在茶饮料生产过程... 绿茶饮料的加工技术中仍存在保色、保香和防沉淀等关键问题有待解决,其中沉淀现象是目前制约绿茶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冷后浑的形成,茶汤性状不稳定,不能保持清澈透明的饮料特征,或在储藏过程中会逐渐形成沉淀;在茶饮料生产过程中,需采用各种方法去除冷后浑或阻止冷后浑的形成,以保障产品的澄清透彻。本文从参与绿茶饮料沉淀的主要生化因子(茶多酚、蛋白质、咖啡碱、金属离子)出发,深入探讨了茶多酚与蛋白质、茶多酚与咖啡碱、茶多酚与金属离子之间的络合机制;从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个方面综合概述了绿茶饮料当前主要采用的澄清技术,并根据沉淀机制对绿茶饮料可行的澄清技术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饮料 沉淀机制 澄清技术
下载PDF
不同品种原料绿茶饮料加工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凌云 王登良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3-107,共5页
以绿茶鲜汁饮料为对象,研究灭菌及贮藏老化处理对绿茶鲜汁饮料的感观品质及相关生化成分的影响,探讨了不同茶树品种绿茶饮料的加工特性.结果表明:菊花春和浙农121品种有较高的浸出率,分别达到27.71%和24.71%,但处理间除菊花春外其余差... 以绿茶鲜汁饮料为对象,研究灭菌及贮藏老化处理对绿茶鲜汁饮料的感观品质及相关生化成分的影响,探讨了不同茶树品种绿茶饮料的加工特性.结果表明:菊花春和浙农121品种有较高的浸出率,分别达到27.71%和24.71%,但处理间除菊花春外其余差异不明显.高温灭菌和老化处理过程中,菊花春和福鼎饮料汤色变化较小,明度的变化率分别为0.77%和1.25%,故品质较为稳定.多酚类含量以鸠坑和福鼎品种较高,分别达到1.557和1.377 g.L-1;而碧云和龙井43氨基酸含量较高,分别达到0.409和0.242 g.L-1;碧云和浙农121咖啡因含量较高,分别达到0.735和0.662 g.L-1.而感观评定结果表明,菊花春和福鼎滋味品质较好.从提取率、色差、滋味品质、浑浊度变化等角度综合考虑,菊花春、福鼎品种较适宜于绿茶鲜汁饮料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饮料 茶树品种 热灭菌 老化处理 感官品质 色差
下载PDF
绿茶饮料的制备及品质控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国栋 马力 +2 位作者 刘洪 李文涛 田伟 《食品与机械》 CSCD 2002年第1期22-23,29,共3页
研究了影响绿茶色香味因素 ,探讨了绿茶饮料沉淀形成和变色的机理 ,得出茶水比 1∶1 0 0、浸提温度 85℃、浸提时间 1 0min为最佳萃取工艺条件 ,同时采用茶汁pH值为5 5 ,木瓜蛋白酶添加量为 0 0 5g/ 1 0 0ml茶汁 ,β CD添加量 1 0 g/ ... 研究了影响绿茶色香味因素 ,探讨了绿茶饮料沉淀形成和变色的机理 ,得出茶水比 1∶1 0 0、浸提温度 85℃、浸提时间 1 0min为最佳萃取工艺条件 ,同时采用茶汁pH值为5 5 ,木瓜蛋白酶添加量为 0 0 5g/ 1 0 0ml茶汁 ,β CD添加量 1 0 g/ 50 0ml,Vc0 1 g/ 50 0ml,D 葡萄糖酸 δ 内脂 0 1g/ 50 0ml,可有效防止沉淀的产生和色泽的变化 ,得到满意的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质控制 绿茶饮料 萃取工艺 沉淀 护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