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与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图像特征的比较
1
作者 罗洁 李小平 王婵婵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9-13,共5页
目的总结对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与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的图像特征。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总结对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与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的图像特征。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接受OCTA与ICGA检查,以ICG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OCTA与ICGA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ICGA检查可见特征性息肉样病灶17例,异常分支血管网21例,异常分支血管网合并特征性息肉样病灶10例,因出血遮挡无异常表现2例,检出率为96.00%(48/50)。OCTA检查可见特征性息肉样病灶16例,异常分支血管网19例,异常分支血管网合并特征性息肉样病灶11例,无异常表现4例,检出率为92.00%(46/50);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9,P=0.400)。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结果显示,ICGA与OCTA诊断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具有较高一致性(Kappa=0.816,P<0.001)。以ICG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OCTA诊断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83%(45/46)、75.00%(3/4)和92.00%(46/50)。结论ICGA与OCTA诊断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病变一致性较高,ICGA检查表现为异常分支血管网者,OCTA检查可见相似表现;ICGA检查表现为特征性息肉样病灶者,OCTA检查可见明显强信号亮点;ICGA与OCTA检查显示病灶形态及位置具有一定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图像特征
下载PDF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保护乳房皮瓣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史源 刘家才 +1 位作者 王晶 牛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53-0057,共5页
研究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对保护患者乳房皮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治疗患者60例分组,对照组30,试验组30,对照组方式为乳房切除术,试验组需要乳房切除之后,手术中行吲哚菁绿造影评估皮瓣血供。对于血供异常皮瓣提... 研究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对保护患者乳房皮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治疗患者60例分组,对照组30,试验组30,对照组方式为乳房切除术,试验组需要乳房切除之后,手术中行吲哚菁绿造影评估皮瓣血供。对于血供异常皮瓣提前治疗。在手术后需要对此类患者进行随访两个月,同时观察患者的皮瓣坏死发生几率,经济费用以及住院时间。观察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皮瓣坏死发生几率较低结果显著,P<0.05。观察组经济费用低同时住院时间短,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较高并且并发症发生几率较低,P<0.05。结论 在对乳房切除术中行吲哚菁绿造影评估皮瓣血供方式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乳房皮瓣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脉络膜转移癌的荧光素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的影像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胡笳 熊蕾 +5 位作者 郑玉萍 姚静 刘倩影 廖丁莹 刘子瑶 姚亮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529-531,共3页
目的:比较脉络膜转移癌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的影像特点,为该疾病的准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经临床诊断,有明确原发恶性肿瘤病灶的患者6例8眼,散瞳后行眼底照相,用海德堡眼底血管造影仪行FFA及ICGA同步造... 目的:比较脉络膜转移癌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的影像特点,为该疾病的准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经临床诊断,有明确原发恶性肿瘤病灶的患者6例8眼,散瞳后行眼底照相,用海德堡眼底血管造影仪行FFA及ICGA同步造影,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的异同。结果:FFA早期显示瘤体为低荧光,中期呈现针尖样或斑点样荧光,晚期表现为斑驳样强荧光,部分病例病灶边缘呈强荧光环带;ICGA显示的病灶表现为低荧光,整个造影过程中荧光强弱无明显变化,仅有1例病例在反转期出现中央及病灶周围的点状强荧光。结论:FFA和ICGA对于脉络膜转移癌有较为特征性的表现,二者结合有助于脉络膜转移癌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转移癌 荧光素血管造影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下载PDF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新术语和非基于吲哚菁绿血管造影的诊断标准——2021亚太眼科影像学会专家共识解读与思考 被引量:3
4
作者 文峰 苏永悦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21-426,共6页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发现之初至今的40年间,其命名和各成分术语随着眼底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更迭,部分常用术语已经无法代表PCV病灶的本质;同时,以无创的检查手段诊断PCV的效能越来越受到关注。2021年,亚太眼科影像学会PCV工...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发现之初至今的40年间,其命名和各成分术语随着眼底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更迭,部分常用术语已经无法代表PCV病灶的本质;同时,以无创的检查手段诊断PCV的效能越来越受到关注。2021年,亚太眼科影像学会PCV工作组讨论并针对PCV两个重要成分的术语做出专家共识,并提出一套不基于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的PCV诊断标准,以期鉴别PCV与典型的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该共识是对影像学和组织学报告的最新理解的凝练,概念明晰且精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共识术语 眼底影像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特征对比 被引量:2
5
作者 林国乔 施志云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19期76-77,共2页
目的研究并对比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的图像特征。方法 50例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均实施ICGA、OCT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特征。结果 50例患者经ICGA、OCTA检查,ICG... 目的研究并对比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的图像特征。方法 50例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均实施ICGA、OCT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特征。结果 50例患者经ICGA、OCTA检查,ICGA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检出率为96.00%,OCTA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检出率为98.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GA检查结果仅见出血遮蔽荧光而无高荧光病灶者,OCTA检查结果则多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下少量强信号亮点。无明显异常的,二者检查结果一致。结论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OCTA检查结果与ICGA检查结果虽不完全一致,但存在较大相似性,尤其是在病变位置以及形态显示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下载PDF
交感性眼炎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宫媛媛 王卫峻 +2 位作者 严正 吴星伟 吴颍 《临床眼科杂志》 2005年第5期387-389,共3页
目的 观察交感性眼炎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特征。方法 选择交感性眼炎患者6例(6只眼),进行FFA与ICGA的同步造影,并随访3月至2年。结果... 目的 观察交感性眼炎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特征。方法 选择交感性眼炎患者6例(6只眼),进行FFA与ICGA的同步造影,并随访3月至2年。结果 初发病者FFA可出现视盘高荧光渗漏或荧光染色,黄斑暗区扩大,ICGA早期有脉络膜血管扩张,中后期有片状低荧光,或环以高荧光带。治疗后,FFA的渗漏灶可以很快消失,有透荧灶出现,ICGA则改变不明显,上述病灶仍存在,可出现多灶性的低荧光区,持续时间较长。结论 交感性眼炎主要表现为脉络膜炎。ICGA可更客观地反映交感性眼炎诊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性眼炎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ICGA 荧光渗漏 脉络膜炎 green FFA 同步造影 荧光染色
下载PDF
老年黄斑变性玻璃膜疣的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7
作者 郭丽花 姜德咏 唐朝珍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2-164,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黄斑变性(AMD)玻璃股疣的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例16眼早期AMD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ICGA。结果(1)FFA早期玻璃膜疣为透见荧光,后期部分呈现着... 目的 探讨老年黄斑变性(AMD)玻璃股疣的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例16眼早期AMD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ICGA。结果(1)FFA早期玻璃膜疣为透见荧光,后期部分呈现着色现象。(2)ICGA早期可见脉络膜充盈迟缓或不规则,后期可见脉络膜渗漏高荧光区、点状强荧光及斑状强荧光团。玻璃膜疣为遮蔽荧光。此外可见涡状静脉异常。结论AMD早期即有明显的脉络膜循环紊乱及可疑非活动性新生血管生成。对AMD患者进行FFA和ICGA眼底血管对照检查,对了解AMD的发病机理,及早发现潜在的脉络膜新生血管,以尽早给予适当的预防性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变性 玻璃膜疣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脉络膜新生血管 老年人
下载PDF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NDR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高洪林 王冬兰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1年第1期57-58,61,共3页
目的:应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脉络膜微循环的改变,并对不同病程的异常患者进行对比和分析。方法:筛选出无明显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共47例(94只眼)。根据病程分为3组:Ⅰ组(病程≤5年)共12例24眼;Ⅱ组(病程6~9年)共20... 目的:应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脉络膜微循环的改变,并对不同病程的异常患者进行对比和分析。方法:筛选出无明显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共47例(94只眼)。根据病程分为3组:Ⅰ组(病程≤5年)共12例24眼;Ⅱ组(病程6~9年)共20例40眼;Ⅲ组(病程≥10年)共15例30眼;另选择15例30眼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选对象行眼底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并对造影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造影发现异常荧光表现的有43眼,其中病程≤5年的有4眼,占16.67%;病程在6~9年的17眼,占42.50%;病程≥10年的22眼,占73.33%;对照组和NDR组的脉络膜动脉充盈时间分别为(12.14±1.33)s、(14.01±2.7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脉络膜动脉充盈时间增加;且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出现异常荧光的患者比例逐渐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 糖尿病脉络膜病变(DC)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
下载PDF
造影剂不同注入速度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联合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检查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梁雪英 陈艳花 粱彩红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年第10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联合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中,造影剂不同注入速度对检查结果、成像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眼科确诊或疑似视网膜病变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联合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中,造影剂不同注入速度对检查结果、成像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眼科确诊或疑似视网膜病变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造影剂注射速度为4ml/s,B组造影剂注射速度为5ml/s,C组造影剂注射速度为6ml/s,其他检查条件均相同。观察3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图像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A组和C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和C组(P<0.05)。结论在相同条件下行造影检查,造影剂注射速度为5ml/s时可得到较好的图像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注射速度 图像质量 效果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性狼疮脉络膜视网膜炎吲哚菁绿血管造影表现:随访一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长征 左成果 +1 位作者 武犁 邢怡桥 《眼科学报》 2006年第4期224-228,共5页
目的: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随访一例系统性红斑性狼疮(systemic lupuseryth ematosus,SLE)脉络膜视网膜炎患者。方法:回顾性研究随访1例SLE... 目的: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随访一例系统性红斑性狼疮(systemic lupuseryth ematosus,SLE)脉络膜视网膜炎患者。方法:回顾性研究随访1例SLE脉络膜视网膜炎患者临床和眼底造影影像学特征。结果:本病例ICGA特征包括造影早期脉络膜血管模糊弥漫性高荧光、局灶性低荧光,造影晚期点状脉络膜高荧光。经泼尼松治疗后,造影晚期点状脉络膜点状高荧光随着视网膜小血管阻塞出现而增加,当视网膜出现新生血管时点状高荧光消失。结论:ICGA可以揭示SLE脉络膜病变临床和FFA不能发现的信息。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脉络膜毛细血管可能是SLE脉络膜炎发病机制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性狼疮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下载PDF
微型血管多普勒超声与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技术在STA-MCA吻合术中的应用
11
作者 王润川 惠品晶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21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微型血管多普勒超声(microvascular Dopplersonography,MDS)与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ICG)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middle cerebral artery,STA-MCA)吻合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 目的:探讨微型血管多普勒超声(microvascular Dopplersonography,MDS)与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ICG)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middle cerebral artery,STA-MCA)吻合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行STA-MCA吻合术的患者60例,根据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分为通畅组与非通畅组,分析MDS与ICG在术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通畅组中,吻合后STA的平均流速增快,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值减小;M4的平均流速增快,PI值增大。非通畅组中,吻合后的STA平均流速、PI值较吻合前无显著差异(P>0.05)。MDS与CTA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82),ICG与CTA的一致性一般(Kappa=0.35)。MDS在诊断吻合血管通畅性上有更高的灵敏度(83.33%)和特异度(98.15%)。结论:ICG可直观地观察吻合血管形态学改变,MDS在诊断特异度、灵敏度上优于ICG,应用MDS与ICG可准确判断吻合血管通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血管多普勒超声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
下载PDF
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靛青绿血管造影图像特征
12
作者 张秀梅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1年第11期935-936,共2页
关键词 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靛青绿血管造影 图像特征
下载PDF
全葡萄膜炎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吲哚菁绿血管造影特征
13
作者 徐翀 秦洁 +1 位作者 杨蕾 陆豪 《临床眼科杂志》 2008年第6期511-514,共4页
目的观察全葡萄膜炎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特征。方法对22例(22只眼)全葡萄膜炎患者的28只眼按常规方法做 FFA 检查。其中4例(8只眼)做 ICGA 检查。结果 16例活动性病变的 FFA 均出现视盘及附近视网膜高荧... 目的观察全葡萄膜炎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特征。方法对22例(22只眼)全葡萄膜炎患者的28只眼按常规方法做 FFA 检查。其中4例(8只眼)做 ICGA 检查。结果 16例活动性病变的 FFA 均出现视盘及附近视网膜高荧渗漏,其中4例(6只眼)视网膜血管充盈延迟,狭窄或闭塞,管壁染色渗漏为主,6例(9只眼)毛细血管荧光素渗漏,7只眼视网膜色素上皮荧光素渗漏;6只眼黄斑点状荧光素渗漏,4例(6只眼)黄斑囊样水肿,3例(4只眼)伴视网膜出血及棉绒斑。6例(6只眼)陈旧性全葡萄膜炎见视网膜弥漫斑驳样荧光部分合并小的遮蔽荧光。4例吲哚菁绿造影中1例特发性全葡萄膜炎表现为脉络膜毛细血管扩张及高荧光,1例 VKH 早期脉络膜血管无异常,后期脉络膜不均匀的荧光渗漏。1例白塞病2只眼表现为脉络膜毛细血管充盈不良、低荧光遮蔽,1例白塞病患者双眼脉络膜及血管未见异常。结论全葡萄膜炎的 FFA 特征为视盘、视网膜色素上皮、视网膜血管和黄斑出现不同程度的荧光素渗漏。ICGA 以脉络膜的低荧光和(或)高荧光表现为主、早期脉络膜血管可以无变化。FFA 及 ICCG 能客观地反映葡萄膜炎对视网膜组织的损害,对确定葡萄膜炎的类型及病程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葡萄膜炎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下载PDF
卵黄状黄斑营养不良患者吲哚氰绿血管造影显示的周边异常
14
作者 Maruko I. Iida T. +2 位作者 Spaide R. F. Kishi S. 王永强(译)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06年第9期61-61,共1页
Purpose:To report the peripheral abnormalities seen only with 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vitelliform macular dystrophy(Best disease,caused by a mutation in the bestrophin gene).Design:Observational... Purpose:To report the peripheral abnormalities seen only with 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vitelliform macular dystrophy(Best disease,caused by a mutation in the bestrophin gene).Design:Observational case report series.Methods:Eight eyes of four patients,two with only a central macular lesion and two with multifocal lesions,were studied.Results of 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were compared with findings from ophthalmoscopy and fluorescein angiography.Results:Throughout the fundus periphery,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demonstrated a number of hyperfluorescent spots in all eight eyes.The spots were observed in the midperiphery and the periphery in areas with no abnormality visible by ophthalmoscopy or fluorescein angiography.Conclusions:Although Best disease generally causes lesions visible in the posterior pole,the extensive distribution of the hyperfluorescent spot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wide-ranging abnormalities of the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Bruch membrane,and the choroid as seen histopathologic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氰绿血管造影 卵黄状黄斑营养不良 异常 造影显示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荧光素血管造影 BEST病 检眼镜检查
下载PDF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技术在评价带蒂皮瓣血流灌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思思 杨喆 李养群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1-575,共5页
吲哚菁绿(ICG)是一种水溶性生物荧光造影剂,具有红外吸收和发射特性。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技术利用这一生物特性,可实现脉管结构及组织血运的可视化以及组织灌注及血流动力学的定量评估,在整形外科及显微外科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该... 吲哚菁绿(ICG)是一种水溶性生物荧光造影剂,具有红外吸收和发射特性。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技术利用这一生物特性,可实现脉管结构及组织血运的可视化以及组织灌注及血流动力学的定量评估,在整形外科及显微外科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该综述介绍了ICGA工作原理和方法及其在评估带蒂皮瓣血流灌注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该技术在方法学及结果准确性方面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临床上对于带蒂皮瓣组织灌注评估时仍需要结合医师临床经验综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带蒂皮瓣 血流灌注
原文传递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以颞浅动脉为蒂的额部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16
作者 周梦琪 刘元波 +7 位作者 冉小叶 朱珊 李杉珊 陈子翔 韩婷璐 晋圣阳 汪淼 臧梦青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59-1265,共7页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定位颞浅血管以及辅助以颞浅动脉为蒂的额部皮瓣设计和切取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0月—2022年11月14例以颞浅动脉为蒂的额部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3~38岁,中位...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定位颞浅血管以及辅助以颞浅动脉为蒂的额部皮瓣设计和切取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0月—2022年11月14例以颞浅动脉为蒂的额部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3~38岁,中位年龄9.5岁。均为面部瘢痕(8例)或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6例)切除后遗留皮肤软组织缺损,缺损范围3 cm×2 cm~24 cm×9 cm。术前应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探测颞浅动、静脉走行和分支情况,了解动、静脉伴行情况;根据观测结果,2例选择以单侧颞浅筋膜为蒂的额部皮瓣修复较小面部缺损,筋膜蒂中包含颞浅动脉额支和血管周围2 cm的颞浅筋膜,以颞浅动脉额支的微小伴行静脉作为皮瓣回流静脉;12例以双侧或者单侧皮蒂为蒂的预扩张额部皮瓣修复较大面部缺损,皮蒂中包含颞浅动脉额支以及静脉主要分支,其中4例以颞浅静脉额支作为回流静脉,8例以顶支作为回流静脉。皮瓣切取范围为3 cm×2 cm~30 cm×13 cm。皮蒂皮瓣均在修复术后3周行断蒂手术。结果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可以清晰显示颞浅动、静脉走行和分支,颞浅动脉额支进入额部的位置存在个体差异,颞浅静脉分支变异性较大且通常不与动脉伴行。1例患者因扩张器相关并发症导致修复术后皮瓣远端3 cm全层坏死,行游离植皮后愈合;其余患者皮瓣均顺利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4个月,中位时间11.5个月。皮瓣颜色、质地和厚度与周围皮肤相似,供、受区切口均未见明显瘢痕增生,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结论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可以清晰显示颞浅血管走行和分支,明确颞浅动、静脉位置、分布和伴行关系,能辅助以颞浅动脉为蒂的额部皮瓣设计和切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面部软组织缺损 额部皮瓣 颞浅静脉 静脉定位
原文传递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有利于全颜面部修复术中皮瓣开窗及面部器官成形
17
作者 杨燕(编译)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67-967,共1页
全颜面部修复仍然是当代医学的一大挑战,由于缺乏有效的可视化手段评估皮瓣血管情况及血流灌注,术中的皮瓣开窗及面部器官成形仍然面临较大风险,使得面部的立体修复受到阻碍。该文主要探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在全颜面部修复术中指... 全颜面部修复仍然是当代医学的一大挑战,由于缺乏有效的可视化手段评估皮瓣血管情况及血流灌注,术中的皮瓣开窗及面部器官成形仍然面临较大风险,使得面部的立体修复受到阻碍。该文主要探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在全颜面部修复术中指导皮瓣开窗及面部器官成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器官 颜面部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皮瓣开窗 修复术 血流灌注 当代医学 术中指导
原文传递
无赤光血管造影在眼底疾病检查中的图像特征研究
18
作者 张慧 张馨月 张含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7-252,共6页
目的 探讨无赤光血管造影(RFA)与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联合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OCT)及眼底自发荧光检查(FAF)相比,在眼底病变检查中的优势。方法 采用RFA、FFA、ICGA、OCT和FAF对2022年1月至8月期间... 目的 探讨无赤光血管造影(RFA)与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联合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OCT)及眼底自发荧光检查(FAF)相比,在眼底病变检查中的优势。方法 采用RFA、FFA、ICGA、OCT和FAF对2022年1月至8月期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29例(41眼)眼底病变患者进行检查,利用数据和检查图像比较几种检查方法的异同。结果 对于视网膜下积液的观察,RFA比FFA有优势,与ICGA晚期图像和OCT图像判读一致;对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状态的观察,RFA比FFA和ICGA晚期检查有优势;对于视乳头周围多灶性片状异常荧光病灶的观察,与FFA、ICGA晚期、FAF检查图像判读一致;对于视网膜点片状异常荧光的观察,RFA检查与ICGA晚期检查、FAF检查判读一致,比FFA检查有优势;对于黄斑区膜样高荧光的观察,RFA检查与OCT图像判读一致,比FFA、ICGA晚期检查有优势。结论 RFA检查在眼底病变的检查中,尤其是对视网膜下积液、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等视网膜浅层结构的观察,比FFA、ICGA等检查方法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赤光血管造影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眼底病变
下载PDF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与靛青绿血管造影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承芬 陈有信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0-73,共4页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与靛青绿血管造影张承芬,陈有信60年代Novotny和Alvis发明了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亦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经过30多年的不断完...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与靛青绿血管造影张承芬,陈有信60年代Novotny和Alvis发明了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亦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经过30多年的不断完善,技术日益成熟。由于FFA能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荧光素 血管造影 FFA 靛青绿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脉络膜血管瘤的荧光素及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蒋巍 陈娜 +1 位作者 田孝停 刁慧杰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脉络膜血管瘤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rorescence angiography,FFA)及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9只眼)脉络膜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其FFA及ICGA检查... 目的探讨脉络膜血管瘤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rorescence angiography,FFA)及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9只眼)脉络膜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其FFA及ICGA检查影像特征。结果FFA早期均出现形似脉络膜血管的高荧光,动静脉期荧光渗漏、逐渐增强并融合,晚期呈斑驳状强荧光。ICGA早期清晰可见不规则的脉络膜血管,中期瘤体呈强荧光,可以看出脉络膜血管瘤的边界,晚期病灶内染料排空,呈现低荧光。结论脉络膜血管瘤的FFA、ICGA图像各具特征,两者联合有助于脉络膜血管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脉络膜血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