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绿雉与美国七彩雉鸡体尺和屠宰性能测定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吴琼 宁浩然 +3 位作者 宋超 袁红艳 李启军 邢秀梅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66-68,共3页
试验对18周龄日本绿雉和美国七彩雉鸡进行体尺、屠宰性能的测定,并对体尺和屠宰性能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日本绿雉在体斜长、胸宽、胸深指标上优于七彩雉鸡,除屠宰率、胸肌重美国七彩雉鸡高于日本绿雉外,其余屠宰性能指... 试验对18周龄日本绿雉和美国七彩雉鸡进行体尺、屠宰性能的测定,并对体尺和屠宰性能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日本绿雉在体斜长、胸宽、胸深指标上优于七彩雉鸡,除屠宰率、胸肌重美国七彩雉鸡高于日本绿雉外,其余屠宰性能指标日本绿雉均优于美国七彩雉鸡。日本绿雉和美国七彩雉鸡在体尺性状与屠宰性能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绿雉 美国七彩 体尺性状 屠宰性能 相关分析
下载PDF
日本绿雉
2
作者 厚良 佐琴 《国外林业》 1989年第3期29-32,43,共5页
分类日本雉类及分布鸡形目(Calliformes)分为4科240种。我国分布2科5属15种(包括亚种)。雉属(Phasianus Linnaeus)分为2种和许多亚种。其中栖息在日本的2种8亚种是1、北雉(P.colchicus robustipes—Huroda,1919) 2、东海雉(P.C.tohkaidi... 分类日本雉类及分布鸡形目(Calliformes)分为4科240种。我国分布2科5属15种(包括亚种)。雉属(Phasianus Linnaeus)分为2种和许多亚种。其中栖息在日本的2种8亚种是1、北雉(P.colchicus robustipes—Huroda,1919) 2、东海雉(P.C.tohkaidi Momiya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绿雉 鸡形目
下载PDF
非繁殖期笼养绿尾虹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比较分析及参考范围建立
3
作者 冯少华 吴邦元 +6 位作者 梁驹 陈黎 徐小钦 李万洪 周材权 马红 张龙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463,共9页
【目的】通过比较非繁殖期不同性别和年龄阶段笼养绿尾虹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并构建参考范围,以期为绿尾虹雉健康状况评估、疾病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15只非繁殖期健康成年绿尾虹雉的血液,采用兽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兽用... 【目的】通过比较非繁殖期不同性别和年龄阶段笼养绿尾虹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并构建参考范围,以期为绿尾虹雉健康状况评估、疾病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15只非繁殖期健康成年绿尾虹雉的血液,采用兽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兽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12项血液生理指标和13项血液生化指标。同时,使用非配对t检验对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组个体进行比较分析,依照正态分布区间建立相应指标参考范围。最后,将参考范围分别与相近雉类以及1只体况较差绿尾虹雉的对应指标进行对比验证。【结果】在非繁殖期绿尾虹雉中,α-羟丁酸脱氢酶存在性别差异(P<0.05),红细胞数目、红细胞压积、血镁和γ-谷氨酰转移酶存在年龄差异(P<0.05),其余指标均不具有显著的性别或年龄差异(P>0.05);绝大多数绿尾虹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参考范围与近缘雉类高度相似;25项指标的参考范围中,体况较差个体共有14项指标出现偏差。【结论】建立的非繁殖期笼养绿尾虹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参考范围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可为非繁殖期笼养绿尾虹雉健康状况评估、疾病诊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尾虹 血液生理指标 血液生化指标 参考范围
下载PDF
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绿尾虹雉的繁殖习性
4
作者 李嘉新 彭波 +4 位作者 李东睿 贺飞 郑冰权 林玉成 冉江洪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01-608,共8页
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是我国特有种和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15—2020年对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种群进行了观察研究,共调查记录到8个巢:(1)巢较为简单,巢材多为枯草、干苔藓和自身羽毛,平均巢大小长343 mm... 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是我国特有种和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15—2020年对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种群进行了观察研究,共调查记录到8个巢:(1)巢较为简单,巢材多为枯草、干苔藓和自身羽毛,平均巢大小长343 mm×宽225 mm×深55 mm,存在巢址重复利用行为;(2)巢周植被以紫丁杜鹃Rhododen-dron violaceum、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糙野青茅Deyeuxia scabrescens和四川嵩草Kobresia setchwanensis为优势种,植被长势较好;(3)巢址位于海拔3400~3850 m阳坡的岩壁缝处,平均距离地面高7.69 m±0.38 m,坡度较大(37.88°±3.14°),巢址可到达性低、隐蔽度较高;(4)绿尾虹雉一般在4月上旬出现求偶行为,6月初幼鸟离巢活动,育雏初期几乎仅由雌鸟伴随照看,1只雌鸟一般育雏1~3只,大多2只,主要在灌丛周边活动,观察到2群一起育雏的现象。本研究结果丰富了绿尾虹雉的基础资料,为其深入研究和保护管理策略制订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尾虹 巢址利用 繁殖行为 鸡形目
下载PDF
四川蜂桶寨笼养绿尾虹雉繁殖概况分析
5
作者 简艺 徐小钦 +5 位作者 张龙 王彬 陈黎 马红 陈冬梅 周材权 《宜宾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80-84,共5页
为了解析导致绿尾虹雉繁殖力低下的原因,对四川蜂桶寨笼养绿尾虹雉近11年(2012-2022)的繁殖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与该群体1993-2011年,以及北京(大兴)濒危动物驯养繁育中心群体(1988-2010年)的繁殖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近11年笼养... 为了解析导致绿尾虹雉繁殖力低下的原因,对四川蜂桶寨笼养绿尾虹雉近11年(2012-2022)的繁殖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与该群体1993-2011年,以及北京(大兴)濒危动物驯养繁育中心群体(1988-2010年)的繁殖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近11年笼养绿尾虹雉繁育能力相较于1993-2011年略有提高,但略低于北京驯养繁育研究中心群体,这可能与群体组成结构有关;受精率低是导致繁殖力低的主要原因,受精率与环境、繁殖管理和营养水平等密切相关,如何提升受精率将是绿尾虹雉人工驯养繁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绿尾虹 笼养 繁殖力 受精率
下载PDF
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绿尾虹雉种群密度调查与栖息地评价 被引量:23
6
作者 余翔 陈俊橙 +4 位作者 王彬 严勇 冉江洪 贺飞 彭波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1-367,共7页
2015年6—8月和2016年3—8月,在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采用绝对密度调查法,对繁殖期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的密度进行了调查,并基于Max Ent对繁殖期绿尾虹雉的栖息地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在保护区及其周... 2015年6—8月和2016年3—8月,在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采用绝对密度调查法,对繁殖期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的密度进行了调查,并基于Max Ent对繁殖期绿尾虹雉的栖息地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在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内,绿尾虹雉繁殖期常活动于海拔3 500~4 100 m靠近阳坡的草甸、灌丛生境。在整个评价区域内适宜栖息地120.05 km^2,次适宜栖息地141.67 km^2;在保护区内繁殖期绿尾虹雉的平均密度为4.99只/km^2,适宜栖息地49.17 km^2,次适宜栖息地48.27 km^2,推测其种群数量为245只。放牧、资源采集等人类活动是影响绿尾虹雉种群密度的主要因子,因此在本区域的保护区网络间需要加强对人类活动的控制,限制放牧活动,以保护高海拔区域的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尾虹 种群密度 栖息地评价 岷山山系 小寨子沟保护区
下载PDF
笼养绿尾虹雉炫耀行为节律及天气因素对该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窦亮 徐雨 +2 位作者 耿秋扎西 冉江洪 杨本清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9-402,共4页
求偶炫耀行为有助于鸟类吸引配偶,促进发情同步。目前,笼养绿尾虹雉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自然繁殖率低,发情不同步导致卵不受精是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采用瞬时扫描记录法,对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笼养绿尾虹雉的求偶炫耀行为节律及天气... 求偶炫耀行为有助于鸟类吸引配偶,促进发情同步。目前,笼养绿尾虹雉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自然繁殖率低,发情不同步导致卵不受精是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采用瞬时扫描记录法,对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笼养绿尾虹雉的求偶炫耀行为节律及天气因素对该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对4只雄性个体和5只雌性个体的观察发现,求偶炫耀仅由雄性来发起。3月底雄性开始出现求偶炫耀行为;4月求偶炫耀进入高峰阶段,并持续到5月初,5月中、下旬渐渐消失。在一天之中,07∶00—09∶00为求偶炫耀行为的高峰期。天气因素显著影响雄性求偶炫耀行为的发生频次,与晴天相比,阴天和雨天里求偶炫耀行为发生频次更高。建议在绿尾虹雉求偶炫耀期间,尽量减少人为干扰。同时适当创造阴湿环境,将笼舍的环境温湿度调控到一个适中的区域,为发情营造良好的条件,以促进绿尾虹雉自然交配行为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求偶 炫耀 笼养 天气因素 绿尾虹
下载PDF
光照影响绿尾虹雉繁殖效果初报 被引量:7
8
作者 陈冬梅 何松 +4 位作者 韦毅 符明泰 陈黎 邓江宇 周材权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24,共6页
为探讨繁殖期增加光照时间改善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繁殖性能的可行性,于2016年2月26日—5月26日进行了人工补充光照试验。选择体质量相近的绿尾虹雉成体8只(4♂、4♀),随机分成1个对照组和1个试验组,每组4只(2♂、2♀),每组2个... 为探讨繁殖期增加光照时间改善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繁殖性能的可行性,于2016年2月26日—5月26日进行了人工补充光照试验。选择体质量相近的绿尾虹雉成体8只(4♂、4♀),随机分成1个对照组和1个试验组,每组4只(2♂、2♀),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1♂、1♀)。对照组为自然光照,试验组为自然光照结合人工补充光照达到每天16 h(16L∶8D)的光照时间。结果表明:试验组雌鸟血液雌二醇、雄鸟血液睾酮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血液黄体生成素、垂体泌乳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雄鸟的求偶行为较对照组出现更早,频率更高;试验组开产期比对照组提前了26 d,产卵期延长了2 d,受精率提高了80%,平均卵质量增加了3.0 g,产卵数增加了1枚。在绿尾虹雉季节性产卵习性的基础上,本地日照环境下利用自然光照结合人工补充光照达到每天16 h(16L∶8D)的光照时间,可以使绿尾虹雉产卵早、产卵期延长、卵质量增加、受精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尾虹 繁殖期 光照 血液生殖激素 繁殖性能
下载PDF
笼养绿尾虹雉繁殖季节的日行为节律和时间分配 被引量:12
9
作者 钟雪 窦亮 +4 位作者 杨本清 邓春国 马洪 李贵仁 冉江洪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1-525,共5页
2006年和2011年的3~6月,对宝兴蜂桶寨自然保护区笼养绿尾虹雉的日行为节律和时间分配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日行为节律:笼养绿尾虹雉的移动行为和取食行为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在一天中出现两个峰值;静栖行为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保... 2006年和2011年的3~6月,对宝兴蜂桶寨自然保护区笼养绿尾虹雉的日行为节律和时间分配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日行为节律:笼养绿尾虹雉的移动行为和取食行为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在一天中出现两个峰值;静栖行为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保养行为早晚较少,中午出现较多;繁殖行为和社会行为一天中均有发生;2)时间分配:一天之中行为比例最高的是静栖行为(54.18%±2.861%),其次是移动行为(34.29%±2.379%)、取食行为(5.51%±0.470%)、繁殖行为(3.68%±0.337%)和保养行为(1.64%±0.287%),最少的是社会行为(0.64%±0.106%);3)笼养绿尾虹雉的6种行为在个体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值均小于0.0001),而在两性间,只有取食行为表现出显著差异(t=-3.28,P=0.014),静栖行为、移动行为和社会行为个体之间无显著差异(t=-0.21,P=0.843;t=0.02,P=0.987;t=1.97,P=0.089),3种行为在不同时间段里有显著差异(t=-2.56,P=0.011;t=2.69,P=0.008;t=3.48,P<0.001),繁殖行为在一天中不同时间段里无显著差异(t=0.6222,P=0.534),保养行为在两性间和不同时间段里均无显著差异(t(sex)=-1.65,P=0.142;t(time)=-0.32,P=0.7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尾虹 繁殖 行为节律 时间分配 蜂桶寨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绿尾虹雉人工繁殖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冬梅 韦毅 +2 位作者 符明泰 何松 周材权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163-166,171,共5页
人工饲养条件下,绿尾虹雉群体的繁殖率低是个明显特点,本文主要分析了绿尾虹雉低繁殖率的可能原因及提高繁殖性能的可行性措施。人工饲养绿尾虹雉长时间处于静栖状态,活动量少,接受日照的机会也少,未获得充分的光照也许是繁殖率低的极... 人工饲养条件下,绿尾虹雉群体的繁殖率低是个明显特点,本文主要分析了绿尾虹雉低繁殖率的可能原因及提高繁殖性能的可行性措施。人工饲养绿尾虹雉长时间处于静栖状态,活动量少,接受日照的机会也少,未获得充分的光照也许是繁殖率低的极其重要的原因;不适的生活环境及成活率不高可能是繁殖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调节绿尾虹雉非繁殖期和繁殖期的光照可能是提高繁殖性能极其重要的措施;合适的温湿度条件、适宜的饲料结构及营养水平也许是提高绿尾虹雉成活率和繁殖率的基础;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提高绿尾虹雉繁殖性能也许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尾虹 人工饲养 光照 人工授精 繁殖性能
下载PDF
绿尾虹雉迁地保护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敬 邓江宇 +5 位作者 马红 罗毅 陶玉静 李莹 左琳 张成林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90-796,共7页
通过对我国特产雉类绿尾虹雉野外种群状况和圈养繁殖状况研究的调查,对其迁地保护现状做了分析和总结。绿尾虹雉圈养繁育难点主要有:圈养与栖息地海拔和气候环境差异较大使圈养个体易患疾病,存活率低;圈养繁殖率低,繁育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通过对我国特产雉类绿尾虹雉野外种群状况和圈养繁殖状况研究的调查,对其迁地保护现状做了分析和总结。绿尾虹雉圈养繁育难点主要有:圈养与栖息地海拔和气候环境差异较大使圈养个体易患疾病,存活率低;圈养繁殖率低,繁育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圈养种群缺少基础建立者,导致近亲繁殖。本文针对以上难点提出了该物种今后迁地保护相应的对策:根据野外生态环境选择圈养场地,建立生态式笼舍和繁育场所;科学地进行繁殖管理,提高繁育水平和繁殖率;建立疾病防预体系和卫生防疫制度;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希望能为今后绿尾虹雉圈养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尾虹 迁地保护 现状 对策
下载PDF
绿尾虹雉的冬季生态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何芬奇 卢汰春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1985年第4期345-352,共8页
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属雉科(Phasianidae)虹雉属(Lophophorus),是我国特有珍稀雉类,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我们于1983年起对绿尾虹雉的生态进行专题研究,现根据对绿尾虹雉的野外考察所得,整理成本文。野外考察的时间、地点... 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属雉科(Phasianidae)虹雉属(Lophophorus),是我国特有珍稀雉类,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我们于1983年起对绿尾虹雉的生态进行专题研究,现根据对绿尾虹雉的野外考察所得,整理成本文。野外考察的时间、地点、及路线我们于1983年4月至1984年7月在四川省宝兴县跷碛公社对绿尾虹雉的生态做了四次考察,前后为期近十个月,其中冬季考察时间为1983年12月至1984年1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尾虹 冬季生态 与其他高山类的关系 数量及数量统计
下载PDF
不同营养水平对绿尾虹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冬梅 何松 +3 位作者 韦毅 陈黎 邓江宇 周材权 《饲料研究》 CAS 2017年第6期11-16,共6页
为探讨不同营养水平对绿尾虹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2015年10月8日—11月8日进行绿尾虹雉饲养试验。试验选择8只体质量相近的绿尾虹雉成龄个体[4♂(雄)及4♀(雌)],随机分成1个对照组和1个试验组,每组4只(2♂及2♀),每组2个重复,每重复2... 为探讨不同营养水平对绿尾虹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2015年10月8日—11月8日进行绿尾虹雉饲养试验。试验选择8只体质量相近的绿尾虹雉成龄个体[4♂(雄)及4♀(雌)],随机分成1个对照组和1个试验组,每组4只(2♂及2♀),每组2个重复,每重复2只(1♂及1♀)。对照组日粮为绿尾虹雉饲养场饲料(玉米+颗粒料),试验组日粮为参照我国雉鸡(环颈雉)种雉休产期营养需要标准配制的全价饲料。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试验组绿尾虹雉的血液白细胞数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绿尾虹雉的血液总蛋白、球蛋白、尿酸和三酰甘油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胆碱酯酶、葡萄糖、钙、无机磷和碱性磷酸酶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试验条件下,不同营养水平可影响绿尾虹雉的生理生化指标。日粮能量蛋白水平可影响绿尾虹雉血液白细胞数及血液总蛋白、球蛋白、尿酸和三酰甘油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粮 营养水平 绿尾虹 血液生理指标 血液生化指标
下载PDF
绿尾虹雉人工饲养繁殖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冬梅 何松 +3 位作者 韦毅 陈黎 刘中良 周材权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7-71,共5页
论文主要分析了人工饲养绿尾虹雉低繁殖性能的可能原因。调节饲养方式例如建立合适的光照制度,配制营养水平适宜的日粮,低海拔地区进行人工孵化或母鸡代孵的孵化方式,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等,是提高绿尾虹雉存活率和繁殖性能的可行性措施,... 论文主要分析了人工饲养绿尾虹雉低繁殖性能的可能原因。调节饲养方式例如建立合适的光照制度,配制营养水平适宜的日粮,低海拔地区进行人工孵化或母鸡代孵的孵化方式,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等,是提高绿尾虹雉存活率和繁殖性能的可行性措施,也是未来绿尾虹雉人工饲养繁殖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尾虹 人工饲养 繁殖性能 光照制度 日粮 孵化方式 人工授精
下载PDF
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绿尾虹雉分布与生态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涛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5-28,共4页
依据野外观察,对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绿尾虹雉(Lophophoruslhuysii)的分布、数量与现状、栖息环境、生活习性等生态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北纬32°38'─32°57'、东经104°... 依据野外观察,对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绿尾虹雉(Lophophoruslhuysii)的分布、数量与现状、栖息环境、生活习性等生态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北纬32°38'─32°57'、东经104°15'─105°04'之间形成了沿摩天岭山脊北侧宽窄不一的水平分布带、东西长达19公里;垂直分布在海拔2300─4072米之间。根据地势、气候和植被分布等特点,将栖息地划为三个生态分布带,其数量在高山稀疏灌丛、草甸、裸岩带为3.25只/平方公里、亚高山针叶林带为1.6只/平方公里,针阔混交林带为0.5只/平方公里;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夜栖树上、主要天敌为猛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尾虹 生态 分布 白水江 甘肃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四川宝兴圈养绿尾虹雉的人工孵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敬 马红 +6 位作者 安俊辉 李非平 李淑红 邓江宇 张成林 侯蓉 John Corder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1-436,共6页
在四川宝兴蜂桶寨绿尾虹雉研究中心开展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卵人工孵化研究,用不同湿度孵化2组卵:梯度湿度组使用3种湿度,使卵失重率趋于15%;均衡湿度组始终使用50%~55%的湿度。观察记录卵质量、胚胎发育情况。结果显示:成功孵... 在四川宝兴蜂桶寨绿尾虹雉研究中心开展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卵人工孵化研究,用不同湿度孵化2组卵:梯度湿度组使用3种湿度,使卵失重率趋于15%;均衡湿度组始终使用50%~55%的湿度。观察记录卵质量、胚胎发育情况。结果显示:成功孵化雏鸟12只,孵化率70.6%,雏鸟3个月成活率100%;卵孵化期28.1~30.2 d,平均(29.5±0.6)d,卵失重率10.7%~17.6%,平均(14.0±2.0)%,啄壳时间26.1~28.3 d,平均(27.4±0.6)d,出壳持续时间36.5~58.5 h,平均(48.7±6.8)h;卵的日平均质量与孵化天数极显著负相关;梯度湿度组和均衡湿度组在卵的失重率和初始雏重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啄壳时间和卵孵化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卵失重率越小,初始雏重越大;与家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卵胚胎的发育特征相似。保持卵失重率10%~15%可做为绿尾虹雉卵孵化湿度设置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尾虹 人工孵化 孵化率
下载PDF
绿尾虹雉消化系统形态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育章 岳兴建 +2 位作者 胡锦矗 郭延蜀 巫学英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1期7-10,共4页
对绿尾虹雉消化系统的形态学作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绿尾虹雉的舌呈长三角形,尖端尖细,基舌骨后为一对分叉的角舌骨,其粘膜上具有尖端指向后方的角质栉状突;嗉囊宽大,腺胃粘膜乳突短而宽,有75-90枚,肌胃发达;肠道长为体长的3.46倍,小... 对绿尾虹雉消化系统的形态学作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绿尾虹雉的舌呈长三角形,尖端尖细,基舌骨后为一对分叉的角舌骨,其粘膜上具有尖端指向后方的角质栉状突;嗉囊宽大,腺胃粘膜乳突短而宽,有75-90枚,肌胃发达;肠道长为体长的3.46倍,小肠较发达,长1 920 mm,占肠道总长的71.70%.盲肠发达,长645 mm,占肠道总长的24.09%,并与鸡形目雉科中的藏雪鸡、雉鸡、家鸡,及松鸡科3种鸟类的消化系统作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尾虹 消化系统 形态学
下载PDF
笼养状态下绿尾虹雉的鸣声行为特征 被引量:11
18
作者 曾思敏 周材权 +3 位作者 杨本清 杨红茹 马洪 李明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1期8-15,共8页
对绿尾虹雉非繁殖期和繁殖期较为复杂的鸣声行为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绿尾虹雉鸣声的生物学意义.2009年1-7月在四川蜂桶寨自然保护区采集绿尾虹雉的鸣叫声,通过计算机声谱分析技术,对绿尾虹雉鸣声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用Excel软件对其... 对绿尾虹雉非繁殖期和繁殖期较为复杂的鸣声行为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绿尾虹雉鸣声的生物学意义.2009年1-7月在四川蜂桶寨自然保护区采集绿尾虹雉的鸣叫声,通过计算机声谱分析技术,对绿尾虹雉鸣声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用Excel软件对其各种鸣叫声进行计算机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绿尾虹雉鸣声大多由短的重复的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鸣声组成.鸣声类型具有报警鸣声、领域鸣声、惊叫声、啼叫声、求偶叫声、产卵叫声、休息时的叫声等7种.鸣声音节中最常见为洪亮高亢的单音节鸣声,双音节鸣声仅出现在产蛋时,多音节鸣声为啼叫声.繁殖季节鸣叫与非繁殖季节鸣叫相比,在鸣叫类型上有增加,鸣叫频次也有明显增多.本研究发现绿尾虹雉的鸣声具有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的鸣声是它们在种群中进行语言交流的有效工具.研究鸟类鸣声的生物学特性对于了解鸟类的各种行为特征和有效的保护鸟类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尾虹 鸣声 声谱分析
下载PDF
绿尾虹雉卵壳超微结构和化学成份的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金录 程彩云 张正旺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133-134,共2页
关键词 绿尾虹 卵壳 超微结构 化学成份
下载PDF
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绿尾虹雉的日活动行为特征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俊橙 贺飞 +3 位作者 彭波 余翔 吴永杰 冉江洪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1-250,共10页
2017年4—8月,利用瞬时扫描法和红外相机调查法对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的日活动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春、夏季绿尾虹雉的活动时间主要用于移动(38.04%),其次是取食(33.96%)、观望(17.01%)和静... 2017年4—8月,利用瞬时扫描法和红外相机调查法对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的日活动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春、夏季绿尾虹雉的活动时间主要用于移动(38.04%),其次是取食(33.96%)、观望(17.01%)和静栖(7.05%),用于社会(2.14%)、保养(1.54%)和繁殖(0.27%)的时间较少;2)取食行为早晚的频次较高,静栖和保养行为在午后具有明显高峰,社会行为在清晨和夜宿前达到峰值;3)静栖、社会和保养行为节律存在性别和季节差异,繁殖行为节律存在性别差异;4)与笼养种群相比,野生绿尾虹雉的取食时间占比更大,静栖行为占比更少,移动、社会、繁殖和观望行为节律存在差异。了解野生绿尾虹雉的行为特征是保护该物种的重要基础,同时也可为人工圈养种群的管理提供参考,今后应重视其野外生态学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尾虹 日活动 时间分配 行为节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