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鲍(Haliotis fulgens)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及分析
1
作者 郭睿 张善霹 +6 位作者 蔡雷鸣 杨小强 王伟 江小斌 林钦 林枫 林哲龙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4-78,共15页
为高效鉴别鲍属物种和更好地管理和保护鲍种质资源,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获得了养殖绿鲍(Haliotis fulgens)稚贝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并对其序列和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绿鲍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7 041 bp,含有37个编码基因,其中蛋... 为高效鉴别鲍属物种和更好地管理和保护鲍种质资源,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获得了养殖绿鲍(Haliotis fulgens)稚贝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并对其序列和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绿鲍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7 041 bp,含有37个编码基因,其中蛋白质编码基因13个、t RNA基因22个、r RNA基因2个。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均以AUG为起始密码子,以UAG或UAA为终止密码子。除t RNA-Ser^((AGN))外的21个tRNA基因可折叠成典型三叶草结构。分析发现t RNA-Glu和COX3间存在富含A+T的非编码区,其内含有2个带回文序列的发卡结构。基于已报道的10个鲍属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绿鲍与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红鲍(Haliotis rufescens)、黑鲍(Haliotis cracherodii)聚为一支。将绿鲍与皱纹盘鲍13个线粒体编码蛋白的结构域比较,发现二者ND2、ND4的跨膜结构域数量存在差异,这是否与二者的高温耐受性差异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总之,绿鲍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首次获取和分析,丰富了鲍类细胞遗传信息,为分类、种质鉴定与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鲍 线粒体基因组 基因组组成 系统发育 结构域
下载PDF
美国绿鲍驯育和人工育苗 被引量:4
2
作者 许国领 劳赞 杨小立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3期75-81,120,共8页
美国绿鲍(Haliotis fulgens)用低温氧气袋湿运36h,成活率达到92.5%。以干海带为主要饵料在pH8.4—8.6,温度22—24℃;比重1.021—1.022,流量为300ml/min的海水中驯育,亲鲍在2个月内全部达到性成熟并获得大量健康的面盘幼体。绿鲍卵子在... 美国绿鲍(Haliotis fulgens)用低温氧气袋湿运36h,成活率达到92.5%。以干海带为主要饵料在pH8.4—8.6,温度22—24℃;比重1.021—1.022,流量为300ml/min的海水中驯育,亲鲍在2个月内全部达到性成熟并获得大量健康的面盘幼体。绿鲍卵子在温度19.8—24.9℃的海水中受精发育。幼体在受精后第6天附着,第35天形成第二个呼吸孔,稚的体长1.43—2.49mm。受精后第130天存活的稚鲍体长最大8.34mm,最小6.0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鲍 面盘幼体 人工育苗 HALIOTIS 呼吸孔 性成熟 性腺发育 氧气袋 细胞期 体长分布
下载PDF
红鲍和绿鲍的生态习性及其经济介值 被引量:2
3
作者 许国领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260-264,共5页
红鲍和绿鲍是美国和墨西哥太平洋沿岸的鲍鱼良种.它们的个体大,适应性强,繁殖量大,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大众喜爱的海珍品.它们的贝壳色彩艳丽具七彩光泽,是制作精美装饰品的上等原料.因此,它们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为了开发利用红、... 红鲍和绿鲍是美国和墨西哥太平洋沿岸的鲍鱼良种.它们的个体大,适应性强,繁殖量大,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大众喜爱的海珍品.它们的贝壳色彩艳丽具七彩光泽,是制作精美装饰品的上等原料.因此,它们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为了开发利用红、绿鲍资源,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太平洋养殖公司和海洋协会在1965年以后就进行了红、绿鲍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鲍 生态 经济价值
下载PDF
皱纹盘鲍与绿鲍杂交种生长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洪龙 《渔业研究》 2020年第1期42-49,共8页
为探明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与绿鲍(Haliotis fulgens)种间杂交的受精、孵化和苗种发育规律,对皱纹盘鲍和绿鲍进行种间杂交,检测了不同组合受精率和孵化率,并以同期培育的皱纹盘鲍与绿鲍种间杂交F1(DF)、自繁F1(DD、FF)及回... 为探明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与绿鲍(Haliotis fulgens)种间杂交的受精、孵化和苗种发育规律,对皱纹盘鲍和绿鲍进行种间杂交,检测了不同组合受精率和孵化率,并以同期培育的皱纹盘鲍与绿鲍种间杂交F1(DF)、自繁F1(DD、FF)及回交F1(DD×DF、DD×FD)为研究对象。在相同养殖条件下,本文对皱纹盘鲍与绿鲍杂交、回交后代的生长、存活差异及相应的优势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探讨皱纹盘鲍与绿鲍的杂交效果、准确评价杂种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鲍 皱纹盘 受精率 种间杂交 生长
下载PDF
从生长温度初步分析我国沿海养殖澳洲绿唇鲍的适宜区域和模式
5
作者 金刚 沈丽 代建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73-1075,共3页
绿唇鲍为澳洲西南沿海主要养殖鲍类之一。由于较高的经济价值,国内已有单位对该鲍开展引种养殖试验。从海水温度的动态变化来分析我国沿海养殖澳洲绿唇鲍的适宜区域和可能模式。我国沿海从北到南几乎没有适合绿唇鲍全年自然水温养殖的区... 绿唇鲍为澳洲西南沿海主要养殖鲍类之一。由于较高的经济价值,国内已有单位对该鲍开展引种养殖试验。从海水温度的动态变化来分析我国沿海养殖澳洲绿唇鲍的适宜区域和可能模式。我国沿海从北到南几乎没有适合绿唇鲍全年自然水温养殖的区域,控温设备是任何一家养殖场必备的;江苏嵊山附近沿海可能是较适区域;南北两地联合养殖的模式有可能降低成本,缩短养殖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绿 我国沿海 养殖
下载PDF
澳洲绿唇鲍 引进和养殖初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洪志 蔡敬东 《科学养鱼》 2002年第9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引种 养殖技术 澳洲绿
下载PDF
澳洲鲍(绿唇鲍)引种养殖试验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庄世鹏 蔡敬东 +1 位作者 曾海强 杨洪志 《水产科技》 2002年第3期14-16,共3页
澳洲绿唇鲍 Haliotis laevigata(以下称澳洲鲍)是澳大利亚鲍类中重要的经济种类之一,分布于澳大利亚南部水温9-20℃的海区,是一种中大型鲍类,最大壳长可达22cm,一般为13-14cm,其生长速度比较快,经济价值高,目前在深圳市批发价为300-400... 澳洲绿唇鲍 Haliotis laevigata(以下称澳洲鲍)是澳大利亚鲍类中重要的经济种类之一,分布于澳大利亚南部水温9-20℃的海区,是一种中大型鲍类,最大壳长可达22cm,一般为13-14cm,其生长速度比较快,经济价值高,目前在深圳市批发价为300-400元/kg。有学者根据各种鲍的综合指数分析,认为它是目前世界上鲍类中最优良的品种之一。深圳地区水温变化范围为8-31℃,只有7-9月份不适应澳洲鲍的生长,其它时间在深圳地区的海洋条件均适其自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绿 引种试验 控温设备 循环水利用 驯化养殖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福州市鲜活鲍鱼首次进入台湾市场
8
《水产养殖》 CAS 2016年第6期53-54,共2页
记者从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2016年5月,福建京海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养殖的鲜活鲍鱼成功进入台湾市场,这在该市水产企业中尚属首次。京海水产位于福清市东瀚镇文关村。据企业副总经理施友勇介绍,这批活鲍鱼能进入台湾市场,得益于文关村... 记者从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2016年5月,福建京海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养殖的鲜活鲍鱼成功进入台湾市场,这在该市水产企业中尚属首次。京海水产位于福清市东瀚镇文关村。据企业副总经理施友勇介绍,这批活鲍鱼能进入台湾市场,得益于文关村海域优质的海水和公司可追溯式养殖管理。"公司的养殖场位于狭长的航道内,这里常年刮北风,带动外海的海水进入航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村 水产企业 东瀚镇 水产品贸易 养殖管理 水产养殖 数据上传 水产品批发 绿鲍 疫病监测
下载PDF
鲍和鲍鱼的学问
9
作者 谢小 《四川粮油科技》 2004年第1期15-16,共2页
鲍:海洋动物。学名:Haliotis gigantea.俗称鲍鱼,也称大鲍。古人称其为“鳆”、“石决明”。《周礼·天官》载其为周天子常膳用料;《汉书·王莽传》称其“鳆鱼”。
关键词 HALIOTIS 王莽传 周礼·天官 周天子 海洋动物 皱纹盘 人工养殖 杂色 绿鲍
下载PDF
Acute toxicity of live and decomposing green alga Ulva (Enteromorpha) prolifera to abalone Haliotis discus hannai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超 于仁成 周名江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3期541-546,共6页
From 2007 to 2009, large-scale blooms of green algae (the so-called "green tides") occurred every summer in the Yellow Sea, China. In June 2008, huge amounts of floating green algae accumulated along the coa... From 2007 to 2009, large-scale blooms of green algae (the so-called "green tides") occurred every summer in the Yellow Sea, China. In June 2008, huge amounts of floating green algae accumulated along the coast of Qingdao and led to mass mortality of cultured abalone and sea cucumber. However, the mechanism for the mass mortality of cultured animals remains undetermined.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toxic effects of Ulva (Enteromorpha) prolifera, the causative species of green tides in the Yellow Sea during the last three years. The acute toxicity of fresh culture medium and decomposing algal effluent of U. prolifera to the cultured abalone Haliotis discus hannai were tested. It was found that both fresh culture medium and decomposing algal effluent had toxic effects to abalone, and decomposing algal effluent was more toxic than fresh culture medium. The acute toxicity of decomposing algal effluent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ammonia and sulfide presented in the effluent, as well as the hypoxia caused by the decomposition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en tide macroalgal bloom Ulva (Enteromorpha)prolifera acute toxicity ABALONE Haliotis discus hannai
下载PDF
名不符实话鲍鱼
11
作者 叶王戟 《大自然》 1992年第4期15-15,共1页
鲍鱼,名鱼不是鱼,是一种单壳贝类,是珍珠贝和宝贝的近亲.其肉味道鲜美,是很名贵的海产食品.我国有一种鲍鱼贝壳边缘有一排九个等距离的呼吸孔,因此人称"九孔螺",别名"蝮鱼".它的贝壳叫"石决明"和"... 鲍鱼,名鱼不是鱼,是一种单壳贝类,是珍珠贝和宝贝的近亲.其肉味道鲜美,是很名贵的海产食品.我国有一种鲍鱼贝壳边缘有一排九个等距离的呼吸孔,因此人称"九孔螺",别名"蝮鱼".它的贝壳叫"石决明"和"千里光".鲍鱼的拉丁文学名按字义翻译成"海耳",英国人称它为"耳贝".这两个名字都是按照它的贝壳的形状而命名的.鲍鱼贝壳表面呈深绿褐色、粗糙,常附生红藻、苔鲜虫和石灰虫等.贝壳内面具有珍珠的彩色光泽,青、绿、红、蓝交织相映甚为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孔螺 呼吸孔 拉丁文学名 绿褐色 皱纹盘 名不符实 杂色 绿鲍 半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