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论怒语(怒苏)的中介语性质——兼论中介语在藏缅语研究中的地位 被引量:1
1
作者 傅爱兰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64-170,共7页
笔者曾在《怒语(怒苏)系属研究》(载本刊1989年第1期。以下简称《怒语系属》)一文中提出,怒语除具有彝语支、缅语支共同的特点外,还具有介乎彝语支、缅语支之间的特点,处于某种特殊的中介地位。该文尽管从语音、同源词方面分析了怒语的... 笔者曾在《怒语(怒苏)系属研究》(载本刊1989年第1期。以下简称《怒语系属》)一文中提出,怒语除具有彝语支、缅语支共同的特点外,还具有介乎彝语支、缅语支之间的特点,处于某种特殊的中介地位。该文尽管从语音、同源词方面分析了怒语的中介特征,但没有明确提出怒语属于中介语,也没有对其中介特征的成因和性质作进一步说明。近几年来,通过对怒语及其它一些藏缅语的比较研究,对怒语所具有的中介特点有了更清楚、更全面的认识,发现怒语的中介特点不是零散的、单一的,而是成系统的,多方位的、多层次的,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介语 怒语 缅语 缅语支 彝语语言 特点 中介性 鼻音韵尾 复辅音声母 同源词
下载PDF
彝缅语量词的产生和发展 被引量:16
2
作者 徐悉艰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85-190,共6页
关键词 动量词 名量词 词的产生 缅语支 语言 形状量词 个体量词 傈僳语 哈尼语 阿昌语
下载PDF
读张永言先生《语文学论集》
3
作者 李维琦 蒋冀骋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7,共7页
语文出版社出版了张永言先生的《语文学论集》(以下简称《论集》),读后获益匪浅。装帧虽则简朴,内容却甚丰赡。有音韵研究,有词义考证,有语源推求,有词汇概论,还有几篇书评,今择其荦荦大者,略论数端如下:
关键词 《语文学论集》 词义考 李耳 语源 缅语支 比较互证 释义 非汉语成分 长孙无忌 浮囊
下载PDF
载瓦语声调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戴庆厦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1期61-66,共6页
载瓦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与缅语、阿昌语、勒期语、浪速语、波拉语等同属一个语支。本文拟在分析、描写载瓦语声调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亲属语言比较,进一步探索载瓦语声调的发展问题。
关键词 声调 勒期语 缅语 阿昌语 缅语支 汉藏语系 浪速语 亲属语言 声母 古代藏语
下载PDF
从词汇比较看西夏语与藏缅语族羌语支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孙宏开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11,共11页
西夏语属藏缅语族。本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都认为它属于彝语支。本文通过西夏语与藏缅语族彝语支、羌语支、藏语支、景颇语支、缅语支中部分语言800左右常用词的比较,得出初步结论是:西夏语词汇上最接近羌语支,其次才是彝语支。结合作... 西夏语属藏缅语族。本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都认为它属于彝语支。本文通过西夏语与藏缅语族彝语支、羌语支、藏语支、景颇语支、缅语支中部分语言800左右常用词的比较,得出初步结论是:西夏语词汇上最接近羌语支,其次才是彝语支。结合作者过去曾著文谈到过西夏语在语法上也接近羌语支的事实,提出了西夏语应属羌语支的意见。它在羌语支中的地位是介于南支和北支之间的联系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语 羌语 缅语 彝语语言 词汇比较 数语言 同源词 同源关系 缅语支 景颇语
原文传递
怒语(怒苏)系属研究——兼论缅彝语系属划分问题 被引量:5
6
作者 傅爱兰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31-149,共19页
一怒语系属研究及其问题怒语是怒族所使用的语言。怒族分布在云南西北部中缅国境线两旁。我国怒族有23,166人(1982年统计),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福贡、碧江、泸水、兰坪五县。缅甸怒族有两万(1959年统计),主要分布在... 一怒语系属研究及其问题怒语是怒族所使用的语言。怒族分布在云南西北部中缅国境线两旁。我国怒族有23,166人(1982年统计),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福贡、碧江、泸水、兰坪五县。缅甸怒族有两万(1959年统计),主要分布在缅甸北部的克钦邦。我国怒族使用三种怒语:自称a<sup>31</sup>nug<sup>55</sup>的怒族使用阿侬语,分布在福贡县,人口约6,000人;自称nu<sup>33</sup>su<sup>33</sup>的怒族使用怒苏语,分布在碧江县,人口约7,700人;自称zau<sup>55</sup>zou<sup>31</sup>的怒族使用柔若语,分布在泸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语 彝语语言 语言特征 缅语支 声母 同源词 紧元音 缅语 复辅音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下载PDF
阿昌族奇特诱人的青竹茶
7
作者 贺琢 《茶(健康天地)》 2011年第2期28-28,共1页
阿昌族喜欢饮用"青竹茶",这种青竹茶,山泉水、鲜竹青香与茶香味融为一体,滋味十分浓烈。青竹茶制作方法较为奇特。首先,砍一节碗口粗的鲜竹筒,一端削尖,插入地下,再向筒内加上泉水,当作煮茶器具。然后。
关键词 青竹茶 削尖 山泉水 陇川 潞西 缅语支 竹罐 傣语 傣文 缅语
下载PDF
论景颇族的支系语言——兼论语言和社会的关系 被引量:8
8
作者 戴庆厦 《民族研究》 1987年第3期69-77,共9页
本文以中国的景颇族(国外称Jinghpo或Kachin)语言为对象,研究一下景颇族支系语言的使用特点,目的是为了探讨一个使用多种语言的民族,社会的因素是怎样影响不同语言的使用和发展。
关键词 语言 景颇族 民族 景颇语 社会 勒期语 语言转用 景颇语 缅语支
原文传递
彝缅语塞音韵尾演变轨迹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康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2-26,共5页
藏缅语的塞音韵尾到彝缅语阶段,发音部位后移:由双唇、齿→舌根→喉→喉壁。喉部闭塞影响音高,产生声调,声调起辩义作用,并进一步分化,形成一条彝缅语塞音韵角演变轨迹。
关键词 演变轨迹 鼻音韵尾 喉塞音 发音部位 缅语 缅语支 彝语语言 后移 声调 纳西语
原文传递
论缅彝语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永燧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8-26,共9页
缅彝(彝缅)语群体的先民,源于我国古西羌,是古羌人逐渐南迁的支派。共 同缅彝语是原始藏缅语分化过程中一个支流处于一定历史阶段的语言形式。缅彝语 言同源语素的分布,反映它们的亲缘关系的重要方面。文章描述了缅彝语语音、语法... 缅彝(彝缅)语群体的先民,源于我国古西羌,是古羌人逐渐南迁的支派。共 同缅彝语是原始藏缅语分化过程中一个支流处于一定历史阶段的语言形式。缅彝语 言同源语素的分布,反映它们的亲缘关系的重要方面。文章描述了缅彝语语音、语法 等方面的一些主要特征。作者认为缅彝语是一个独立的语支,其内部又有缅语(分) 支和彝语(分)支。缅彝语的上位语言是羌缅语,再往上一个层级是藏缅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语语言 缅语 汉藏语言 人称代词 复辅音声母 古羌人 民族语文 缅语支 羌语 土家语
原文传递
缅彝语调类:历史比较法的运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永燧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16,共16页
缅彝语声调的起源和发展变化受声母(如清浊、送气不送气等)和韵母(如元音的长短、松紧、辅音韵尾等)的制约。声调比较不宜简单地对待声调对应关系,还必须历史地联系声母和韵母的状况,才能找出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缅彝语调类的科学... 缅彝语声调的起源和发展变化受声母(如清浊、送气不送气等)和韵母(如元音的长短、松紧、辅音韵尾等)的制约。声调比较不宜简单地对待声调对应关系,还必须历史地联系声母和韵母的状况,才能找出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缅彝语调类的科学概念才得以建立起来。本文结合比较法对缅语4个祖调及其子调和次子调进行了解释,并描述其在20多种语言或方言中的反映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调关系 历史比较法 语言 缅语支 辅音韵尾 对应关系 紧元音 复辅音声母 声调的发展 音的长短
原文传递
《白狼歌》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马学良 戴庆厦 《民族语文》 1982年第5期16-26,共11页
一《白狼歌》是《后汉书》中记载的一段属于古代藏缅语族的一种语言(约分布在今四川省境内)的汉字记音,是研究藏缅语族语言的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记载,后汉明帝永平(58—75年)中。
关键词 白狼语 缅语 白狼歌 彝语语言 上古音 西夏语 复辅音声母 汉字 同源词 缅语支
原文传递
他留话研究
13
作者 周德才 曾晓渝 《南开语言学刊》 CSSCI 2008年第2期159-159,共1页
该文研究的他留话是居住在云南西北部永胜、华坪两县自称为"他鲁苏"、他称为"他留人"使用的一种语言,使用人口万余人,是金沙江流域(如丽江、宁蒗、永胜、华坪等地)还存在着的一些复杂的语言之一,同时又是极少数人... 该文研究的他留话是居住在云南西北部永胜、华坪两县自称为"他鲁苏"、他称为"他留人"使用的一种语言,使用人口万余人,是金沙江流域(如丽江、宁蒗、永胜、华坪等地)还存在着的一些复杂的语言之一,同时又是极少数人使用的语言,是一种濒危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留人 留话 历史文化 语音现象 彝族 调查研究 语言材料 风俗习惯 论文 缅语支
原文传递
哈尼族
14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1991年第11期17-17,共1页
哈尼族人口125万;绝大部分集中分布在滇南红河和澜沧江的中间地带,亦即哀牢山和无量山之间的广阔山区。哈尼族有多种自称,以“哈尼”、“卡多”、“(亻爱)尼”等7个自称的人数较多。解放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统一称为哈尼族。哈尼... 哈尼族人口125万;绝大部分集中分布在滇南红河和澜沧江的中间地带,亦即哀牢山和无量山之间的广阔山区。哈尼族有多种自称,以“哈尼”、“卡多”、“(亻爱)尼”等7个自称的人数较多。解放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统一称为哈尼族。哈尼族有悠久的历史,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族。据汉文史籍记载,氏羌族群原游牧于青藏高原,后逐渐向南迁徒,散布到川西南和滇北等广大地区。哈尼族属汉藏缅语支,内部又分哈(呢),(亻爱)(尼)、碧(约)、卡(多)、豪(尼)、白(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语支 汉文史籍 滇北 南和 滇南 迁徒 卡多 汉藏 拉枯族 无量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