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工记·画缋》设计思想释读 被引量:3
1
作者 宋玉立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17-119,共3页
《考工记》是我国早期工艺史上最重要的文献,其《设色》篇中的《画缋》节以其简约的文字不仅体现了上古时代关于色彩方面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其中还包含着先秦在服装的纹样、装饰方面的设计思想。
关键词 设计思想 释读
下载PDF
从《考工记·画缋》看齐国服装装饰艺术观念
2
作者 宋玉立 《人文天下》 2016年第16期63-65,共3页
先秦古籍《考工记》是我国工艺史上早期的重要文献之一,一直以来被认为是齐国官书。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看法,主要是因为在先秦诸国中,齐地"负海澙卤,少五谷而人民寡",而自姜太公封齐建国后,他根据齐地实际,重视工商业,使得齐国手工业十... 先秦古籍《考工记》是我国工艺史上早期的重要文献之一,一直以来被认为是齐国官书。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看法,主要是因为在先秦诸国中,齐地"负海澙卤,少五谷而人民寡",而自姜太公封齐建国后,他根据齐地实际,重视工商业,使得齐国手工业十分发达,这就为《考工记》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故清代学者江永最早提出《考工记》"盖齐鲁间精物理、善工事而工文辞者为之"的论断,并被后世学者所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工记》 先秦古籍 清代学者 姜太公 刮摩 后世学者 春秋时期 战国初期 战国中期
下载PDF
《周礼·考工记·画缋》释读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乾元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30-31,共2页
画缋五色,并非是具体表示红、黄、蓝、黑、白五种单纯的西画原色、复色意义,它代表的是赤青黑白黄五种意象色彩的色性规律与宇宙自然生命节律高度统一的、朴素的物质变化观念。“杂四时五色之位”建构了复杂有序的七堆宇宙时空结构,它... 画缋五色,并非是具体表示红、黄、蓝、黑、白五种单纯的西画原色、复色意义,它代表的是赤青黑白黄五种意象色彩的色性规律与宇宙自然生命节律高度统一的、朴素的物质变化观念。“杂四时五色之位”建构了复杂有序的七堆宇宙时空结构,它要求艺术创作主体在个体生命、艺术生命和宇宙生命合而为一中,超越时空,打破域界,进入无限逍遥的自由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礼·考工记·绩》 释读 艺术 哲学 中国
下载PDF
传统服饰绘制工艺发展及传承研究——以“画缋”与“友禅”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思蒙 《丝绸之路》 2017年第10期66-67,共2页
本文分别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画缋”工艺与日本著名的“友禅”工艺,在介绍工艺以及阐述传承情况的基础上,得出二者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同特点和传承现状,在对比中指出“画缋”传承的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友禅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考工记·画缋》之“白”色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崔雯璐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4年第6期49-51,共3页
在《考工记·画缋》中,"白"字共出现4次,分别是"四方谓之白"、"青与白相次也"、"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其中的"白"延伸出的不仅仅是五行与五色,形形色色的... 在《考工记·画缋》中,"白"字共出现4次,分别是"四方谓之白"、"青与白相次也"、"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其中的"白"延伸出的不仅仅是五行与五色,形形色色的服饰纹样,而且是服饰制度,说明"礼"早已贯穿于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工记》 五色 白色
下载PDF
"丝绸之府"的新骄傲 ——传统美术"丝绸画缋"介绍
6
作者 叶建明 《丝路视野》 2018年第10期4-4,共1页
2016年初秋,举世瞻目的G20峰会召开在即,杭州城沉浸在热情、祥和的氛围中,能工巧匠已使出看家本领,表达东道主款款情谊.9月1日国家通讯社新华社移动客户端"新华视界"以 《杭州丝绸画缋与G20的美丽相遇》为题,详细报道杭州天缘布艺有... 2016年初秋,举世瞻目的G20峰会召开在即,杭州城沉浸在热情、祥和的氛围中,能工巧匠已使出看家本领,表达东道主款款情谊.9月1日国家通讯社新华社移动客户端"新华视界"以 《杭州丝绸画缋与G20的美丽相遇》为题,详细报道杭州天缘布艺有限公司以丝绸画缋工艺制作巨作 《迎接G20·龙喜迎客》的事例,引起全球媒体关注.此文不仅生动呈现杭州民众迎接盛会的热情,且把丝绸画缋这项古老技艺推送到公众视野,使之成为中华工艺美术精品的新热点,为"丝绸之府"杭州赢得新的骄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 "丝绸之府" 工艺传承
下载PDF
“绘事后素”注解考辨
7
作者 王莉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9-86,共8页
“绘事后素”一词源自《论语》。古往今来,对“绘事后素”的解读,学者争议不断,其中以东汉郑玄的“后素”说和南宋朱熹的“先素”说最为典型。针对“绘事后素”注解之争,该文从对其解读影响较大的“绘事”、“素”、“后”及绘事工序入... “绘事后素”一词源自《论语》。古往今来,对“绘事后素”的解读,学者争议不断,其中以东汉郑玄的“后素”说和南宋朱熹的“先素”说最为典型。针对“绘事后素”注解之争,该文从对其解读影响较大的“绘事”、“素”、“后”及绘事工序入手进行深入辨析,探讨“绘事后素”注解之争的根源。通过辨析发现,当“绘事”意指服饰织物的一种局部装饰工艺时为“缋画”,当“绘事”意指独立的绘画艺术时为“绘画”;当“素”意指白采时,素色后施,当“素”意指粉地时,素色先施。最终得出结论,“绘事后素”注解之辩的实质不在于绘事本身“先素”“后素”的工序之争,而在于隐藏其后的孔子“礼”之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事后素 缋画 白采 粉地
下载PDF
周代宫廷绘画创作主体及管理机构设置初探
8
作者 刘凯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8-62,202,共5页
周代宫廷绘画在创作主体和管理体制两方面取得突破性进步。"画缋"之工、画史和"客"以不同的社会身份组成了周代宫廷绘画的创作主体,这种组合方式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画缋"之工,隶百工,由于"百工&q... 周代宫廷绘画在创作主体和管理体制两方面取得突破性进步。"画缋"之工、画史和"客"以不同的社会身份组成了周代宫廷绘画的创作主体,这种组合方式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画缋"之工,隶百工,由于"百工"在周代有两种意义,对其进行管理的机构也就有了差别,卿事寮下的司空事官与管理皇家事务的宰都曾对其进行过管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画史,是史官体系中的一种,受太史寮或者宰的管理。并且,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关于宫廷绘画的理论探讨,这也是宫廷绘画在周代正式出现的重要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宫廷绘 ""之工
下载PDF
宋代织物画缋工艺研究
9
作者 丁相宇 《纺织报告》 2024年第7期134-136,共3页
画缋工艺是一种中国传统染色技术。文章基于发掘资料的整理和出土实物的研究,详细分析了宋代画缋工艺和艺术特点,通过对文物的艺术分析和比较研究,揭示了宋代画缋工艺的发展历程及其与其他印染工艺的关系。研究发现,宋代织物画缋工艺繁... 画缋工艺是一种中国传统染色技术。文章基于发掘资料的整理和出土实物的研究,详细分析了宋代画缋工艺和艺术特点,通过对文物的艺术分析和比较研究,揭示了宋代画缋工艺的发展历程及其与其他印染工艺的关系。研究发现,宋代织物画缋工艺繁荣发展,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印金敷彩为主的工艺特征。这对了解宋代社会文化背景、探索中国传统画缋工艺在宋代的发展与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黄昇墓出土文物 工艺 制作工艺
下载PDF
“绘事后素”与“缋事后素”辩异
10
作者 尹文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1998年第1期49-52,共4页
“绘事后素”是先秦儒家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也和美术制作的工艺材料程序有关。“绘事后素”与“绘事后素”的文字出处不同,具体所指也有差异,本文试图就此问题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 绘事 素练 绘素
下载PDF
《画缋》考辨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乾元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7-97,共1页
周代典籍<周礼·考工记·画绩>以简约的文字营建了一个复杂的五色时空结构,信息含量极大.其内在结构关系远比表面文字意义要复杂得多,也有价值得多.本文试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五行学说出发,对这段文字作一考辨.<画缋>... 周代典籍<周礼·考工记·画绩>以简约的文字营建了一个复杂的五色时空结构,信息含量极大.其内在结构关系远比表面文字意义要复杂得多,也有价值得多.本文试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五行学说出发,对这段文字作一考辨.<画缋>原文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哲学 五行说 中国 心灵体验
原文传递
《考工记》“设色之工”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翰生 《服饰导刊》 2017年第3期4-13,共10页
《考工记》中的"设色之工"诸章内容,记录了中国古代的色彩思想及其相关工艺。时至今日,对其内容从各方面进行详尽解读的著录成果甚为丰硕,但不可否认的是除对巾荒氏的阐述外,对画、缋、钟、筐某些内容的阐述并非众口一词,存... 《考工记》中的"设色之工"诸章内容,记录了中国古代的色彩思想及其相关工艺。时至今日,对其内容从各方面进行详尽解读的著录成果甚为丰硕,但不可否认的是除对巾荒氏的阐述外,对画、缋、钟、筐某些内容的阐述并非众口一词,存在着差异,远远没有达到共识。文章对相关研究做了一些简要回顾,并尝试对几个有歧义的观点和问题重新进行解读和求证,指出"画缋之事"中的纹饰或许可与"十二章"图案相对应;"筐人"可能是缫丝之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色之工 之事 钟氏 筐人
下载PDF
从《考工记》的色彩观看“五色审美观”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仲先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6年第12期55-57,共3页
我国三千年前的《考工记》中说:“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它提出了五行色彩学原色同方位观念的联系;同时指出了“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 我国三千年前的《考工记》中说:“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它提出了五行色彩学原色同方位观念的联系;同时指出了“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的配色和审美基本规范。最终落实在,无论是服饰上、绘画上,还是社会各领域的用色规范上,都要以“五采备谓之绣”。本文就试图探讨《考工记》的色彩观是如何将五行色彩学界定为华夏民族“五色审美观”的最高标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工记》 装饰 方位观念 五色审美观 五行色彩学 之事 相次
下载PDF
新论“画”“缋”与“绣”
14
作者 杨晓旗 《艺术教育》 2015年第2期247-249,共3页
《考工记》中论及画缋与绣,历代常以玄注达疏为正解。然从材料工具、观念意识、考古文献及历史流变等多个层面探微、穷理,发现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所致,玄注存有明显不当之处。文章综合分析提出了新的解释,并对绘画和刺绣的起源进行符合逻... 《考工记》中论及画缋与绣,历代常以玄注达疏为正解。然从材料工具、观念意识、考古文献及历史流变等多个层面探微、穷理,发现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所致,玄注存有明显不当之处。文章综合分析提出了新的解释,并对绘画和刺绣的起源进行符合逻辑的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工记》 刺绣 考证
原文传递
《论语·八佾》第八则解读
15
作者 张纯纲 《华夏文化》 2019年第1期31-33,共3页
在《论语·学而》第十五则中,子贡引用了《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生动形象表达了自己对老师的教诲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言语效果,得到了老师的赞许,孔子说可以和他谈论《诗经》了。在《论语·八佾》第八则中,... 在《论语·学而》第十五则中,子贡引用了《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生动形象表达了自己对老师的教诲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言语效果,得到了老师的赞许,孔子说可以和他谈论《诗经》了。在《论语·八佾》第八则中,子夏向孔子请教《诗经》中一句诗的含义。在老师答案的启发下,子夏生发出新的见解,同样也得到了老师的赞许,孔子也说可以和他谈论《诗经》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事后素 《诗经》 巧笑倩兮 之事 化美为媚 初发芙蓉 错采镂金
下载PDF
闽南民间刺绣艺术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宏图 《美术大观》 2008年第10期164-165,共2页
  刺绣,俗称'绣花'、'扎花'、'女红',是以针引彩色丝线在丝帛织品上穿刺造型样式.早在先秦文献中就有不少的记载.<考工记·画缋>云:'五彩备谓之绣.'汉代王充<论衡>中记:'齐郡世...   刺绣,俗称'绣花'、'扎花'、'女红',是以针引彩色丝线在丝帛织品上穿刺造型样式.早在先秦文献中就有不少的记载.<考工记·画缋>云:'五彩备谓之绣.'汉代王充<论衡>中记:'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说明了齐地刺绣的普及.目前所见最早的刺绣实物有战国长沙楚墓出土的凤纹绣残片.刺绣工艺的发展,从开始到隋唐五代,大都属于实用的范围.宋时,已经沿着日用性绣品和欣赏性绣品两大绣品方面并存发展.部分作品从实用走向艺术欣赏,也就是说它不再只是单纯的作为衣饰附属品,不仅是家具上的饰物,而且也模仿名人书画作品,它把刺绣工艺推进到另一新的领域.这类刺绣作品可以装裱成卷轴册页,如书画作品一般,大大提高了刺绣工艺的地位.明清两代,丝织业发展繁荣,其品种之丰富,针法工艺之精美为世人所惊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刺绣 刺绣工艺 凤纹 考工记 齐郡 先秦文献 盘金 楚墓 《论衡》
下载PDF
历代“绘事后素”注释新解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悦 陈星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2年第1期161-168,共8页
"绘事后素"历来都是中国画论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命题,但有关它的注解一直没有定论,多有歧见,主要有郑玄的"后素"说和朱熹的"先素"说。就其实质而言,此类歧见并非"绘事后素"本身,而是对隐含在其... "绘事后素"历来都是中国画论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命题,但有关它的注解一直没有定论,多有歧见,主要有郑玄的"后素"说和朱熹的"先素"说。就其实质而言,此类歧见并非"绘事后素"本身,而是对隐含在其背后的孔子的儒学思想的理解,同时,仅以此为评判标准,又会使人们对"绘事后素"的理解陷入单一化的局面。所以,必须考量"绘事"本身对于理解"绘事后素"的重要意义。郑玄和朱熹二人以不同的出发点去了解孔子的"绘事后素",其理解却殊途同归。"绘事后素"本身在漫长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演变过程中,已经逐渐脱离了孔子儒学思想的限制,它早已独立成为一种在不同的门类艺术中皆有一席之地的美学思想。从《考工记》与绘画的角度来看"绘事后素"的注解,郑、朱二人在解读上的偏差并非是因为其对某种知识认知的不同,而是这一问题原本就蕴含多种解读的可能性。若仅基于《考工记》解读"绘事后素",对朱熹的时代而言,彼时"画缋"中的素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此时"绘画"中的素,因为在时间的长河中,不同门类艺术的特点和媒介不断变化的综合作用,赋予了"绘事后素"一种时代性,而这也是其能够历久弥新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事后素 《考工记》 时代性
下载PDF
《周礼·冬官考工记·画缋》琐谈古代色彩学的萌芽 被引量:3
18
作者 范志民 《新美术》 1988年第2期25-28,共4页
(一) 研究中国绘画史的人,可以从不少史籍中找到有关远古绘画的传说,如提到画肖像的事在传说的黄帝时期就有了:“黄帝时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兵立杖,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仁慈,万民欲令黄帝行... (一) 研究中国绘画史的人,可以从不少史籍中找到有关远古绘画的传说,如提到画肖像的事在传说的黄帝时期就有了:“黄帝时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兵立杖,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仁慈,万民欲令黄帝行天下事。黄帝仁义,不能禁蚩尤,黄帝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官考工记 中国绘 色彩学 玄女 琐谈 华虫 十二章 玄衣 郑玄注
原文传递
《论语》“绘事后素”与《考工记》“后素功”考释 被引量:1
19
作者 蔡鑫泉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83-89,共7页
《论语》"绘事后素"常常和《考工记》"凡画缋之事后素功"联系考虑,或互为借鉴。经典释读史上有"先画后素""先素后画"之争,两者都是绘画的具体工艺。"后素功"承接"杂四时"... 《论语》"绘事后素"常常和《考工记》"凡画缋之事后素功"联系考虑,或互为借鉴。经典释读史上有"先画后素""先素后画"之争,两者都是绘画的具体工艺。"后素功"承接"杂四时",应该是对绘画工艺的总结。所谓"先画后素""先素后画"之说偏离了章句结构,局限性明显。经过文本分析,并结合绘画过程,"素"当意为绘画中的单色颜料;"后"非"后(後)",而是古汉字"后",意为滋生,为单色颜料排列对比、杂糅调合的滋生过程;"功"为功绩之意。"凡画缋之事后素功"意为画缋是利用各种单色颜料的对比、杂糅错合的敷彩过程,以成就符合场合礼数的大功;"绘事后素"意为素色颜料杂糅生成画面的绚烂多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绘事后素” 《考工记》“凡之事后素功”文本分析 释读 古汉字“后”
下载PDF
眼到心到手到——素描基础训练浅析
20
作者 胡超荣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素描是现实主义造型艺术的基础。我国早在春秋末年也已有了关于素描与绘画关系的论述。如《论语》中“绘事后素”,《考工记》中“凡画缋之事后素功”,都提出了素描(粉本)先于彩绘,素描是绘画的基础的造型观念。曾来我国讲学的罗马尼亚... 素描是现实主义造型艺术的基础。我国早在春秋末年也已有了关于素描与绘画关系的论述。如《论语》中“绘事后素”,《考工记》中“凡画缋之事后素功”,都提出了素描(粉本)先于彩绘,素描是绘画的基础的造型观念。曾来我国讲学的罗马尼亚画家博巴教授始终把素描放在基础训练的第一位,他认为:“在造型艺术上没有素描就没有其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描基础 造型观念 《考工记》 之事 形体结构 博巴 基础训练 素描教学 基础素描 人体素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