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嵌入式系统中基于寄存器的编译器优化技术 被引量:2
1
作者 艾菊梅 陆钢 王强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78-80,共3页
介绍了嵌入式系统处理器的资源分配原理及其存在问题,为了提高嵌入式系统性能,提出了基于寄存器的编译器优化技术,在寄存器和Cache之间增加一级起特殊缓冲作用的寄存器,用于寄存器的快速恢复和保留。根据优先权公式,把执行频率高的变量... 介绍了嵌入式系统处理器的资源分配原理及其存在问题,为了提高嵌入式系统性能,提出了基于寄存器的编译器优化技术,在寄存器和Cache之间增加一级起特殊缓冲作用的寄存器,用于寄存器的快速恢复和保留。根据优先权公式,把执行频率高的变量尽量存放在缓冲寄存器中,减少了变量存入内存的次数,有效节省了内存资源,提高了嵌入式系统处理器工作效率。采用参考比较的方法,在Md32仿真器上,选用典型算法进行测试,实验证明此优化算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系统 缓冲寄存器 编译器优化 仿真器
下载PDF
一种寄存器分配的优化策略
2
作者 姜军 尉红梅 漆锋滨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2-74,共3页
寄存器作为机器硬件结构中有限的宝贵资源,使得寄存器分配技术成为编译器最为关键的优化技术之一。寄存器分配效率提高的关键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溢出带来的开销,论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在传统R ISC芯片存储结构的基础上加一级缓冲... 寄存器作为机器硬件结构中有限的宝贵资源,使得寄存器分配技术成为编译器最为关键的优化技术之一。寄存器分配效率提高的关键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溢出带来的开销,论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在传统R ISC芯片存储结构的基础上加一级缓冲寄存器来处理溢出的设想,并以作者为一种新型的R ISC体系结构微处理器研制的编译系统为背景,提出了基于该缓冲寄存器的寄存器分配优化策略。实验表明,优化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存器分配 缓冲寄存器 S-Machine 优化策略 RISC芯片 优化技术 硬件结构 分配效率 存储结构 编译系统
下载PDF
数字制IDR的定时和缓冲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运祥 《无线通信技术》 2002年第2期54-58,共5页
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分析了多普勒效应和准同步时钟精确度对IDR链路的影响 ,较全面综述了卫星通信设备中P/D缓冲器作用、位置安排类型和缓冲量大小的设定 ,为便于理解 ,给出了“典型P/D缓冲器的性能图”
关键词 定时 IDR 多普勒效应 缓冲寄存器 卫星通信
下载PDF
用FXON-3A实现可编程控制器模拟量控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文通 肖英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75-176,共2页
介绍了可编程控制器模拟量控制系统,采用三菱公司可编程控制器扩展模块FXON-3A,完成可编程控制器模拟量的控制。从系统的线路设计,到缓冲寄存器的设置、零点/增益调整和程序的编制,详细叙述了工厂实际应用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可编程控制器 FXoN-3A 模拟量 控制 缓冲寄存器 零点/增益
下载PDF
PLC模拟量输入模块的使用方法 被引量:6
5
作者 廖常初 《电工技术》 2003年第10期23-24,共2页
介绍了读取 PLC 模拟量输入模块中的数据的程序和通过软硬件校准 PLC 模拟量输入模块的方法,以及将 A/D 转换器输出的数据转化为实际物理量的方法。
关键词 PLC 模拟量输入模块 缓冲寄存器 可编程序控制器
下载PDF
一种新结构异步FIFO的ASIC设计 被引量:4
6
作者 周磊 朱礼安 +4 位作者 苏俊杰 丁晓磊 赵梅 顾皋蔚 朱恩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05年第2期14-17,共4页
介绍了一种新结构异步FIFO(FirstInFirstOut)电路的实现方案,运用整体移位实现数据正确写入和输出,使用缓冲寄存器组存放移位产生的多余数据,适用于频率不成整数倍的异步时钟域之间的数据传输.利用串联的D触发器作为同步器,避免产生亚稳... 介绍了一种新结构异步FIFO(FirstInFirstOut)电路的实现方案,运用整体移位实现数据正确写入和输出,使用缓冲寄存器组存放移位产生的多余数据,适用于频率不成整数倍的异步时钟域之间的数据传输.利用串联的D触发器作为同步器,避免产生亚稳态,实现异步信号的同步.采用自顶向下、基于0.18μm标准单元库的半定制ASIC(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流程对其进行设计:使用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利用VCS及Modelsim进行时序和功能仿真、SynopsysDC完成逻辑综合、ApolloⅡ实现自动布局布线.将该方案与传统的异步FIFO实现方案进行比较,面积大约缩小一半,工作速度提高约三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步FIFO ASIC 整体移位 缓冲寄存器
下载PDF
A large carbon pool in lake sediments over the arid/semiarid region, NW China 被引量:10
7
作者 Jianghu Lan Hai Xu +3 位作者 Bin Liu Enguo Sheng Jiangtao Zhao Keke Yu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289-298,共10页
Carbon burial in lake sediment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magnitude of carbon sequestered in lake sediments over the arid/semiarid region of China(ASAC).I... Carbon burial in lake sediment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magnitude of carbon sequestered in lake sediments over the arid/semiarid region of China(ASAC).In this study, we estimate both organic and inorganic carbon burial since *AD 1800 based on nine lakes in ASAC,and discuss the most plausible factors controlling carbon burial. Our estimates show that the annual organic carbon burial rate(OCBR) ranges from 5.3 to 129.8 g cm-2year-1(weighted mean of 49.9 g cm-2year-1), leading to a standing stock of 1.1–24.0 kg cm-2(weighted mean of 8.6 kg cm-2)and a regional sum of *108 Tg organic carbon sequestered since *AD 1800. The annual inorganic carbon burial rate(ICBR) ranges from 11.4 to 124.0 g cm-2year-1(weighted mean of 48.3 g cm-2year-1), which is slightly lower than OCBR. The inorganic carbon standing stock ranges from2.4 to 26.0 kg cm-2(weighted mean of 8.1 kg cm-2),resulting in a sum of *101 Tg regional inorganic carbon burial since *AD 1800, which is slightly lower than the organic carbon sequestration. OCBR in ASAC shows a continuously increasing trend since *AD 1950, which is possibly due to the high autochthonous and allochthonous primary production and subsequently high sedimentation rate in the lakes. This increasing carbon burial is possibly related to both climatic changes and enhanced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such as land use change, deforestation, and eutrophication in the lake. Furthermore, OCBR and ICBR are expected to continuously increase under the scenario of increasing precipitation and runoff and enhanced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show that the buried carbon in lake sediments of the ASAC region constitutes a significant and large carbon pool, which should be considered and integrated into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湖泊沉积物 碳库 缓冲寄存器 全球碳循环 加权平均 输出通道 显示控制
下载PDF
基于单片机的串口调试方法与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汤洪乾 杨华 《中国新通信》 2013年第3期66-66,共1页
一、89C51单片机的串行接口结构89C51单片机通过引脚RXD(P3.0,串行数据接收端)和引脚TXD(P3.1,串行数据发送端)与外界通讯。SBUF是串行口缓冲寄存器,包括发送寄存器和接收寄存器。它们有相同名字和地址空间,但不会出现冲突,... 一、89C51单片机的串行接口结构89C51单片机通过引脚RXD(P3.0,串行数据接收端)和引脚TXD(P3.1,串行数据发送端)与外界通讯。SBUF是串行口缓冲寄存器,包括发送寄存器和接收寄存器。它们有相同名字和地址空间,但不会出现冲突,因为它们其中一个只能被CPU读出数据,另一个只能被CPU写入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9C51单片机 调试方法 缓冲寄存器 技术 串口 串行数据 接口结构 地址空间
下载PDF
基于分类的预取感知缓存分区机制
9
作者 陈玲玲 焦童 +2 位作者 汪玲 安鑫 李建华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2021年第6期20-25,共6页
在多核处理器中,硬件预取技术是解决存储墙问题的主要技术之一,是对高速缓冲寄存器的优化。但是现有的预取技术大多只考虑内存密集型程序的性能优化,而忽视了非内存密集型程序因预取而受到的干扰。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基于分类的预取... 在多核处理器中,硬件预取技术是解决存储墙问题的主要技术之一,是对高速缓冲寄存器的优化。但是现有的预取技术大多只考虑内存密集型程序的性能优化,而忽视了非内存密集型程序因预取而受到的干扰。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基于分类的预取感知缓存分区机制利用自适应预取控制和缓存分区技术,可以动态调整预取的激进程度和合理分配共享缓存,该机制使用Champsim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制可以有效提高非内存密集型程序的吞吐量,减少核间干扰,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公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缓冲寄存器 多核处理器 共享缓存 硬件预取 缓存分区
下载PDF
An Energy-Efficient Instruction Scheduler Design with Two-Level Shelving and Adaptive Banking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雨来 李险峰 +1 位作者 佟冬 程旭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07年第1期15-24,共10页
关键词 单片电路 调度程序 处理器 指令缓冲寄存器 操作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