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GBT集电结局域寿命控制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周新田 吴郁 +5 位作者 胡冬青 贾云鹏 张惠惠 穆辛 金锐 刘钺杨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4-118,141,共6页
新型的电场终止型绝缘栅双极晶体管(FS-IGBT)改善了传统穿通型(PT)IGBT性能上的不足,但对于1 200 V以下器件需要超薄片加工。为打破加工技术的限制,用简易的厚片工艺实现薄片性能,可以在集电结附近设置载流子局域寿命控制层(LCLC)来改... 新型的电场终止型绝缘栅双极晶体管(FS-IGBT)改善了传统穿通型(PT)IGBT性能上的不足,但对于1 200 V以下器件需要超薄片加工。为打破加工技术的限制,用简易的厚片工艺实现薄片性能,可以在集电结附近设置载流子局域寿命控制层(LCLC)来改善器件性能。目前有两种方案:将LCLC区置于集电区内形成内透明集电极IGBT(ITC-IGBT);或置于缓冲层内,形成缓冲层局域寿命控制IGBT。对这两种结构的600 V器件结合具体参数进行了仿真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两种结构的器件可实现几近相同的折中特性,但当LCLC区位于缓冲层内时,需要更低的局域寿命,且更易发生通态特性的回跳现象,影响器件性能。因此将LCLC区置于集电区,即形成ITC-IGBT结构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为探索用厚片工艺制造高性能IGBT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流子局域寿命控制(LCLC) 内透明集电极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TC—igbt) 缓冲层局域寿命控制igbt 折中特性 回跳现象
下载PDF
非对称型门极换流晶闸管模拟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颖 吴春瑜 +1 位作者 曹菲 刘云涛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61-665,共5页
建立了非对称型门极换流晶闸管器件模型,对其进行了工艺模拟和器件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缓冲层与透明阳极各自区域中的杂质总量是决定GCT的通态压降的关键因素。通过协调各自区域的峰值掺杂浓度与厚度,可以合理地控制该区域的杂质总量,降... 建立了非对称型门极换流晶闸管器件模型,对其进行了工艺模拟和器件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缓冲层与透明阳极各自区域中的杂质总量是决定GCT的通态压降的关键因素。通过协调各自区域的峰值掺杂浓度与厚度,可以合理地控制该区域的杂质总量,降低GCT的通态压降。n基区的寿命变化对器件的通态压降影响十分明显,辐照剂量的选取要折衷关断时间和通态压降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冲 透明阳极 通态压降 寿命控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