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 M)患者与血清中2种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 A D-A b)和胰岛细胞自身抗体(IC A)的关系。方法:对210例T2D M病人用E LISA法测定G A D-A b、IC A,同时测定血C肽水平、体重指数(B M I)、酮症发生率及胰岛素治...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 M)患者与血清中2种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 A D-A b)和胰岛细胞自身抗体(IC A)的关系。方法:对210例T2D M病人用E LISA法测定G A D-A b、IC A,同时测定血C肽水平、体重指数(B M I)、酮症发生率及胰岛素治疗率,并根据210例患者是否存在G A D-A b、IC A进行分组分析。结果:210例T2D M患者G A D-A b和IC A阳性率分别为29.04%、13.80%;病程≤6年和>6年抗体阳性组的C肽水平与抗体阴性组的差别均有显著性(P<0.05,P<0.01),病程>6年抗体阳性组的酮症发生率和胰岛素治疗率与抗体阴性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P<0.01),病程≤6年和>6年抗体阳性组的C肽水平、酮症发生率及胰岛素治疗率差异无显著性,抗体阳性组的B M I与阴性组差别无显著性。结论:G A D-A b和IC A阳性率不同,联合检测可提高检出率;T2D M患者中G A D-A b和(或)IC A阳性应考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 D A)的可能;定期检测G A D-A b、IC A及C肽水平有助于及早诊断LA D A、发现胰岛功能损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 M)患者与血清中2种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 A D-A b)和胰岛细胞自身抗体(IC A)的关系。方法:对210例T2D M病人用E LISA法测定G A D-A b、IC A,同时测定血C肽水平、体重指数(B M I)、酮症发生率及胰岛素治疗率,并根据210例患者是否存在G A D-A b、IC A进行分组分析。结果:210例T2D M患者G A D-A b和IC A阳性率分别为29.04%、13.80%;病程≤6年和>6年抗体阳性组的C肽水平与抗体阴性组的差别均有显著性(P<0.05,P<0.01),病程>6年抗体阳性组的酮症发生率和胰岛素治疗率与抗体阴性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P<0.01),病程≤6年和>6年抗体阳性组的C肽水平、酮症发生率及胰岛素治疗率差异无显著性,抗体阳性组的B M I与阴性组差别无显著性。结论:G A D-A b和IC A阳性率不同,联合检测可提高检出率;T2D M患者中G A D-A b和(或)IC A阳性应考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 D A)的可能;定期检测G A D-A b、IC A及C肽水平有助于及早诊断LA D A、发现胰岛功能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