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电影:叙事经济和意义创造 被引量:6
1
作者 倪震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5,共15页
叙事经济注重市场效益,以全面提升电影票房为目标;但同时电影还应该具备符合大众审美和承担文化建设的责任。新世纪以来,叙事经济成长的首先突破,是体制改革真正跨出了除旧图新的决定性步伐。叙事经济探索的另一个明显成果,是中国电影... 叙事经济注重市场效益,以全面提升电影票房为目标;但同时电影还应该具备符合大众审美和承担文化建设的责任。新世纪以来,叙事经济成长的首先突破,是体制改革真正跨出了除旧图新的决定性步伐。叙事经济探索的另一个明显成果,是中国电影主流大片的成功推出,进而形成系列化生产,引起广大观众的关注和热评。第三个转变,则是电影创作新一代导演群体的登场,以及由此带来的意义创造的变革和求新。作为电影产业链的源头,创意策划和编剧创作是形成一部电影生产的首要环节。然而在当下,中国电影里的创新性电影运作,在无法依靠现成文学作品为改编依据的状况下,也出现了立足自主创作表达意义的生产运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类型电影的策划意识和生产实践,已在我国电影中明显展现。同时,我国类型电影生产还存在一些问题:类型定位和类型特色还不够清晰、突出;中国类型电影的类型种类太少。类型片配置的全面性、多样性亟待加强;中国类型电影的商业为重、意义创造贫弱现象必须引起关注。电影必须力求达到叙事经济和民族文化建设的综合效益,才能有益于广大受众和文化品格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经济 编剧生产力 民族文化建设 意义创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