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国语》的编撰意图及其文学价值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张居三
-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7-111,共5页
-
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10554127
-
文摘
在中国文学史上,《国语》一向不被人重视。其实不论是从史学角度,还是从文学角度,《国语》都是很值得深入研究的。本文通过对《国语》编撰意图的分析,认为其文学史料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紧紧围绕礼治、民本、忠恕、正名等思想选择的。此外,《国语》一书结构的安排,也不只是遵循周王室与各诸侯国关系远近、先华夏后蛮夷的原则,而是另有深意,即反映礼乐崩坏的前因后果。《国语》一书因此成为有机的整体,文学和史学价值也进一步提高。
-
关键词
《国语》
编撰意图
文学价值
-
Keywords
Guoyu
intention of composing Guoyu
literary value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三言”因果报应与编撰意图论析
被引量:7
- 2
-
-
作者
王引萍
-
出处
《固原师专学报》
1998年第5期46-48,98,共4页
-
文摘
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编著的“三言”包含大量的因果报应内容。多年来,人们大都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这些内容有严重的消极作用,是“麻醉剂”,削弱了人民的反抗精神,因而理所应当地视之为封建糟粕。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既不符合冯梦龙的编著意图,也不符合“三言”实际。因为冯梦龙在作品中编写因果报应,是作为一种艺术手法,一种使人戒恶从善的感染力量,其目的在于借此“以警后人”,“劝他为善不为恶”,从而改变当时的社会风气,使社会道德伦理、风气习俗归于淳厚。所以它对人民的影响,并非只起消极作用,而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析,请同好指教。
-
关键词
"三言"
因果报应
编撰意图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
《喻世明言》
社会文化背景
-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文选》的编撰意图
- 3
-
-
作者
马朝阳
-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铜仁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31-35,共5页
-
文摘
明代张溥在《昭明集题辞》中说:"后人见其《选》,即可知其志。"《文选》是萧统主编的体大虑深的泛文学总集,不仅反映了萧统的思想与文评观念,也反映了萧统"化成天下"、巩固统治、匡正文坛、流芳千古的编撰目的。对《文选》编撰意图的研究,能够深化对萧统的了解以及对《文选》成书、选录标准等多方面的研究。
-
关键词
萧统
《文选》
编撰意图
化成天下
匡正文坛
-
Keywords
Xiao Tong, The Anthology, The purpose of editing, culturing the world, correcting the literary world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杜佑编撰《通典》探微
- 4
-
-
作者
曹茹
-
机构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文史杂志》
2024年第6期102-105,共4页
-
文摘
《通典》一书在我国史学上的地位颇高,开创了政体书这一种新的史学编撰体例。一直以来,多数学者都将关注的重点放在《通典》内容的分析与思考上,对杜佑编撰《通典》的原因的探究并不多。依据史料,可以从杜佑家世、仕途发展、性格等方面得出杜佑能够编撰出《通典》的内在、外在原因,进而认识到《通典》这部著作的深刻内涵。
-
关键词
杜佑
《通典》
编撰意图
仕途
性格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