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海昏侯刘贺墓编甬钟的音乐学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清雷
魏旭爽
+1 位作者
张玲玲
徐长青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20,I0002,共6页
本文首先对海昏侯刘贺墓所出11件甬钟的调音情况做了详细介绍,然后分析该墓乐器库所出10件甬钟的测音数据,结果显示无论其正鼓音音列还是正、侧鼓音音列均无规律可循。对于这套编甬钟(10件)的编列,学界亦有不同的认知。该文通过对这套...
本文首先对海昏侯刘贺墓所出11件甬钟的调音情况做了详细介绍,然后分析该墓乐器库所出10件甬钟的测音数据,结果显示无论其正鼓音音列还是正、侧鼓音音列均无规律可循。对于这套编甬钟(10件)的编列,学界亦有不同的认知。该文通过对这套编甬钟的纹饰、音列和铭文的考察,认为该墓乐器库所出10件编甬钟是由不同时期、不同纹饰、不同宫调、不同套组的甬钟临时拼凑而成的一套甬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昏侯刘贺墓
编甬钟
音乐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编钟“基组”的形成与定型——西周4件、8件组编甬钟“编列—音列”结构的微观分析
2
作者
宋克宾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9-55,67,共8页
对于编钟的编列与音列,以往研究往往停留在"组"的分级层面。本文认为从西周4件组编甬钟以来,编钟编列存在更微观的单位:"基组"。基组是"一钟双音三度音程"、侧鼓音高于正鼓音乐器条件下西周编钟表现一定...
对于编钟的编列与音列,以往研究往往停留在"组"的分级层面。本文认为从西周4件组编甬钟以来,编钟编列存在更微观的单位:"基组"。基组是"一钟双音三度音程"、侧鼓音高于正鼓音乐器条件下西周编钟表现一定音阶观念的产物。基组结构在西周4件组编甬钟形成,定型于西周8件组编甬钟,是两周乐钟"编列—音列"结构传承与变迁的一个基本结构因素。基组结构,将为分析9件组以及更复杂编钟编列设计的规律、判断侧鼓音位、揭示曾侯乙编钟乐律铭文的乐学内涵提供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组
编甬钟
“
编
列—音列”结构
微观分析
原文传递
论商周之际铙钟随葬
被引量:
8
3
作者
常怀颖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4-64,共11页
作为商周之际青铜编列乐器的核心,编列小铙与编列甬钟一废一兴,虽有短暂重合,但总体趋势却是前后相继,甬钟替代了小铙。小铙的器主以殷商贵族及殷遗民为多,未发现姬姓周人使用编列小铙。周初姬姓贵族使用甬钟晚于非姬姓贵族。晚商编列...
作为商周之际青铜编列乐器的核心,编列小铙与编列甬钟一废一兴,虽有短暂重合,但总体趋势却是前后相继,甬钟替代了小铙。小铙的器主以殷商贵族及殷遗民为多,未发现姬姓周人使用编列小铙。周初姬姓贵族使用甬钟晚于非姬姓贵族。晚商编列小铙与最早的编列甬钟皆以三枚为列组基数,虽偶有增益,但仍不违三枚一组的基数原则。甬钟在编列方式上完全承袭了编列小铙的组合方式。从墓中的摆放位置来看,编列小铙与甬钟多被摆放在墓葬棺椁之间,且以墓主头脚两端最为多见。作为一种新器形,不排除甬钟在南方被发明的可能;但作为一种丧葬制度,编列甬钟则继承了殷商小铙编列制度。商周之际存在特磬、特镈或与特殊铜铃编列小铙、甬钟相配的情况,但没有较严格的成例。编列甬钟与其他乐器规制配列当在西周中期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之际
编
列小铙
编
列
甬钟
编
列组合
器用制度
原文传递
题名
海昏侯刘贺墓编甬钟的音乐学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清雷
魏旭爽
张玲玲
徐长青
机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总编辑部
江西省博物馆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20,I0002,共6页
基金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乐器的音乐考古学研究”(项目编号:18BD058)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本文首先对海昏侯刘贺墓所出11件甬钟的调音情况做了详细介绍,然后分析该墓乐器库所出10件甬钟的测音数据,结果显示无论其正鼓音音列还是正、侧鼓音音列均无规律可循。对于这套编甬钟(10件)的编列,学界亦有不同的认知。该文通过对这套编甬钟的纹饰、音列和铭文的考察,认为该墓乐器库所出10件编甬钟是由不同时期、不同纹饰、不同宫调、不同套组的甬钟临时拼凑而成的一套甬钟。
关键词
海昏侯刘贺墓
编甬钟
音乐学
Keywords
Tomb of the Haihun Hou Liu He
Bian Yong Zhong
musicology
分类号
K875.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编钟“基组”的形成与定型——西周4件、8件组编甬钟“编列—音列”结构的微观分析
2
作者
宋克宾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出处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9-55,67,共8页
基金
2014年湖南省教育厅青年项目"先秦两汉音律的文化阐述"(项目编号:14B149)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对于编钟的编列与音列,以往研究往往停留在"组"的分级层面。本文认为从西周4件组编甬钟以来,编钟编列存在更微观的单位:"基组"。基组是"一钟双音三度音程"、侧鼓音高于正鼓音乐器条件下西周编钟表现一定音阶观念的产物。基组结构在西周4件组编甬钟形成,定型于西周8件组编甬钟,是两周乐钟"编列—音列"结构传承与变迁的一个基本结构因素。基组结构,将为分析9件组以及更复杂编钟编列设计的规律、判断侧鼓音位、揭示曾侯乙编钟乐律铭文的乐学内涵提供新的手段。
关键词
基组
编甬钟
“
编
列—音列”结构
微观分析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论商周之际铙钟随葬
被引量:
8
3
作者
常怀颖
机构
北京
出处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4-64,共11页
文摘
作为商周之际青铜编列乐器的核心,编列小铙与编列甬钟一废一兴,虽有短暂重合,但总体趋势却是前后相继,甬钟替代了小铙。小铙的器主以殷商贵族及殷遗民为多,未发现姬姓周人使用编列小铙。周初姬姓贵族使用甬钟晚于非姬姓贵族。晚商编列小铙与最早的编列甬钟皆以三枚为列组基数,虽偶有增益,但仍不违三枚一组的基数原则。甬钟在编列方式上完全承袭了编列小铙的组合方式。从墓中的摆放位置来看,编列小铙与甬钟多被摆放在墓葬棺椁之间,且以墓主头脚两端最为多见。作为一种新器形,不排除甬钟在南方被发明的可能;但作为一种丧葬制度,编列甬钟则继承了殷商小铙编列制度。商周之际存在特磬、特镈或与特殊铜铃编列小铙、甬钟相配的情况,但没有较严格的成例。编列甬钟与其他乐器规制配列当在西周中期以后。
关键词
商周之际
编
列小铙
编
列
甬钟
编
列组合
器用制度
Keywords
the period from late Shang to early Zhou, the serial small Nao-cymbal, the serial Yong- bell, combination, the system of bronze using
分类号
K871.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海昏侯刘贺墓编甬钟的音乐学研究
王清雷
魏旭爽
张玲玲
徐长青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编钟“基组”的形成与定型——西周4件、8件组编甬钟“编列—音列”结构的微观分析
宋克宾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0
原文传递
3
论商周之际铙钟随葬
常怀颖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8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