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综合遥感技术的灾害编目图动态更新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的影响特征研究
1
作者 张梦杰 王学良 +3 位作者 王珊珊 方文欣 孙娟娟 郭松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2-875,共14页
编目图是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基础。编目图的动态更新是实现地质灾害动态评价的关键。考虑到以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为目的的编目图中掺杂有较多的人为因素(如往往围绕居民点和道路等人类工程活动区进行调查和编目),本文首先提出了基于综... 编目图是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基础。编目图的动态更新是实现地质灾害动态评价的关键。考虑到以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为目的的编目图中掺杂有较多的人为因素(如往往围绕居民点和道路等人类工程活动区进行调查和编目),本文首先提出了基于综合遥感技术进行编目图动态更新的方法。随后研究了编目图动态更新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的影响特征。本文以云南省德钦县为研究区域,考虑地质灾害隐患的隐蔽性,首先综合地表形变InSAR监测获得的形变集中区和光学遥感解译成果,对研究区地质灾害的编目图进行了动态更新;其次选取了高程、坡度、距河流距离、距断裂距离、距道路距离和工程岩组作为易发性评价因子,采用信息量法和证据权法,分别基于原灾害编目图和动态更新后的灾害编目图对研究区地质灾害进行易发性评价与分区。利用预测性检验曲线对易发性评价的结果进行了验证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动态更新编目图后的易发性评价结果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模型预测性可提高8%~9%。(2)不同评价模型对编目图动态更新的评价效果响应有所差异,本文中对于研究区的易发性分区结果,两种评价方法的精度大小为信息量法>证据权法。(3)根据信息量法基于更新后灾害编目图所得的德钦县易发性分区结果为:低易发区面积为2361.83 km^(2),占比为31.77%,中易发区面积为1952.58 km^(2),占比为26.27%,高易发区面积为1986.09 km^(2),占比为26.72%,极高易发区面积为1132.92 km^(2),占比为15.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发性 灾害编目图 信息量模型 证据权模型
下载PDF
编目图数据形式对区域崩塌易发性评价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韩振华 李淑珍 +4 位作者 王学良 张路青 周剑 赵盛 赵婷婷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38-1145,共8页
本文以北京市怀柔区为例,通过现场调查,对688处崩塌灾害分别以面数据和点数据的形式获取了两套编目图。根据现场调查和资料分析,选取岩性、地形、断裂和道路建设作为该区崩塌灾害的主控因素,采用频率比(FR)模型对崩塌灾害的易发性进行... 本文以北京市怀柔区为例,通过现场调查,对688处崩塌灾害分别以面数据和点数据的形式获取了两套编目图。根据现场调查和资料分析,选取岩性、地形、断裂和道路建设作为该区崩塌灾害的主控因素,采用频率比(FR)模型对崩塌灾害的易发性进行了评价。为了对评价结果的预测性进行检验,采用随机分割法,选取了415处崩塌用于频率比模型的计算,剩余的273处崩塌用于评价结果预测性的验证。预测曲线表明,基于崩塌面数据的评价结果比基于点数据的评价结果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根据基于面数据的频率比模型评价结果,可以将研究区的崩塌灾害易发性划分为5个等级:较低易发(占全区14%)、低易发(占全区20%)、中等易发(占全区27%)、高易发(占全区22%)和极高易发(占全区17%)。相关工作和结论可以为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编目图的编制提供参考,并为怀柔区区域国土利用和防灾减灾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 易发性评价 崩塌编目图 崩塌影响因素
下载PDF
滑坡编目图:解决旧问题的新工具
3
作者 F. Guzzetti A. C. Mondini +5 位作者 M. Cardinali F. Fiorucci M. Santangelo Kang-Tsung Chang 许冲(译) 吕春来(校) 《世界地震译丛》 2012年第5期44-80,共37页
山体滑坡是存在于所有大洲的现象,并且在地貌演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滑坡在全球的很多区域也意味着严重的灾害。尽管滑坡很重要,然而据我们估计,滑坡编目图尚覆盖不到1%的陆地斜坡区域,而且缺乏关于滑坡的类型、数量和分布的系统信息。... 山体滑坡是存在于所有大洲的现象,并且在地貌演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滑坡在全球的很多区域也意味着严重的灾害。尽管滑坡很重要,然而据我们估计,滑坡编目图尚覆盖不到1%的陆地斜坡区域,而且缺乏关于滑坡的类型、数量和分布的系统信息。制作滑坡编目图对记录一个区域内的滑坡发生范围,对调查滑坡的分布、类型、样式、复发性和统计,对确定滑坡易发性、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以及对研究地貌在块体运动过程控制下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滑坡编目图制作主要依靠立体航空照片目视解译,并辅以野外调查。这样的方法耗时而且占用大量的资源。基于卫星、机载和地面遥感技术的新技术和正在出现的技术,将便利滑坡编目图的制作,减少滑坡编目图编制和系统更新所需要的时间和资源。在这项工作中,我们首先概述滑坡编目的原则,并且回顾制作滑坡编目图,包括基于地貌分析的、基于事件触发的、季节性的,以及多时相的滑坡编目的传统方法。然后,我们检验滑坡编目的近期技术和新技术,考虑了:(1)利用超高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去分析地表形貌;(2)对不同类型卫星影像,包括全色、多光谱和合成孔径雷达影像的目视解译和半自动分析;(3)方便滑坡野外编目的技术。接下来,我们讨论了利用新的遥感影像数据和技术制作基于地貌分析的、基于事件触发的、季节性的和多时相的滑坡编目图的优点和局限性。最后,我们认为新工具将会帮助改进滑坡编目质量,对所有衍生产品和分析,包括侵蚀研究和地貌景观建模、易发性和危险性评估,以及风险评估,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 滑坡 编目图 遥感 卫星影像 激光雷达(LiDAR)
下载PDF
中文图书套录编目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4
作者 周雪凤 《兰台内外》 2019年第16期44-45,共2页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数量的要求和类型的集合,并通过现代图书馆购买新书的广泛应用正在增加,并编目工作越来越艰巨。所谓编目套录是指编目之前从外部获得的目录数据,然后将其转换成所述库的数据库记录的过程。编目数据不仅简单方便,而且...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数量的要求和类型的集合,并通过现代图书馆购买新书的广泛应用正在增加,并编目工作越来越艰巨。所谓编目套录是指编目之前从外部获得的目录数据,然后将其转换成所述库的数据库记录的过程。编目数据不仅简单方便,而且还具有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特点。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的编目工作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外部编目源更加丰富也更加复杂。编目的工作的搜集对象从原来的纸质文献到现在的互联网文献,互联网作为文献的载体其资源庞大,需要中文图书套录编目工作更加繁杂的流程和技术来支撑,中文图书套录编目存在不少问题,针对此问题本文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书套录编目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2008年汶川地震滑坡详细编目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分析 被引量:116
5
作者 许冲 徐锡伟 +3 位作者 吴熙彦 戴福初 姚鑫 姚琪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44,共20页
最新研究成果表明,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级地震触发了超过197000处滑坡。首先,基于GIS与遥感技术构建了汶川地震滑坡的3类编目图,分别为单体滑坡面分布数据、滑坡中心点位置和滑坡后壁点位置。构建方法为基于地震前后高分辨率遥感影... 最新研究成果表明,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级地震触发了超过197000处滑坡。首先,基于GIS与遥感技术构建了汶川地震滑坡的3类编目图,分别为单体滑坡面分布数据、滑坡中心点位置和滑坡后壁点位置。构建方法为基于地震前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方法,区分单体滑坡并圈定其边界,对滑坡后壁进行识别与定点,并开展了部分滑坡的野外验证工作。这些滑坡分布在一个面积大约为110000km2的区域内,滑坡总面积约为1160km2。选择一个面积约为44031km2的区域作为研究区,区内滑坡数量为196007个,滑坡面积为1150.622km2,这是最详细完整的汶川地震滑坡编录成果,也是单次地震事件触发滑坡最多的记录。其次,开展研究区内的地震滑坡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基于滑坡面与滑坡中心点分别构建滑坡空间分布面积密度图与点密度图,结果表明:滑坡多沿着映秀—北川断裂分布,多发生在断裂的上盘。滑坡的高密度区位于"映秀—北川"同震地表破裂的南西段(映秀镇与北川县之间)的上盘区域,这一区域恰对应着逆冲分量为主的断裂上盘,表明逆冲断裂对上盘区域发生滑坡的极强烈的控制作用,而该区域正是形变最大的区域,因此说明是地震滑坡发生的强烈控制作用。基于滑坡面密度(LAP)、滑坡中心点密度(LCND)与滑坡后壁点密度(LTND)这3个衡量指标,使用统计分析方法,评价了汶川地震滑坡与地震参数、地质参数、地形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LAP、LCND与LTND这3个衡量指标与坡度、地震烈度与PGA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距离震中、距离映秀—北川同震地表破裂存在负相关关系;斜坡曲率越接近0,滑坡越不易发生;LAP、LCND与LTND的高值高程区间为1200~3000m;滑坡发生的优势坡向为E、SE、S方向;滑坡发育的易发岩性为砂岩与粉砂岩(Z)、花岗岩;滑坡与坡位的相关关系不太明显。统计结果还表明LCND与LTND两个衡量指标的差异对地震与地质因子不敏感,而对地形因子较敏感。最后将本文的统计结果与以往的汶川地震滑坡空间分布规律统计成果进行了一些对比,对比结果表明,对于某些因子,如高程、岩性、距离震中、距离映秀—北川断裂的统计分析结果,采用不完整的滑坡分布数据或点数据,与采用较完整的滑坡分布面数据会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并未出现在针对坡度与坡向等因子的统计对比结果中。总之,作者认为一个完备、详细的地震滑坡分布面要素编目图是地震滑坡空间分布规律定量分析、危险性定量分析与滑坡控制的地震区地貌演化研究的重要基础,否则,与实际情况相比,得到统计结果会有一定的偏差,本文的研究成果与以往成果的对比结果证明了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滑坡 编目图 统计分析 空间分布 滑坡面密度 滑坡点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