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型肝炎病毒5'端非编码区结构域Ⅰ、Ⅱ在其翻译启动活性中的作用具有细胞特异性
1
作者 黄小晔 刘丽莎 +4 位作者 崔光晶 刘西霞 刘美佟 马琼山 刘水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26-1829,共4页
目的分析在不同宿主细胞的翻译体系下,缺失不同片段的HCV 5'UTR翻译启动活性的差异。方法以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技术,将截短型HCV 5'UTR调控Fluc的真核表达质粒与Rluc真核表达质粒p RL-TK共转染至不同的细胞中,转染后36 h:6提取... 目的分析在不同宿主细胞的翻译体系下,缺失不同片段的HCV 5'UTR翻译启动活性的差异。方法以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技术,将截短型HCV 5'UTR调控Fluc的真核表达质粒与Rluc真核表达质粒p RL-TK共转染至不同的细胞中,转染后36 h:6提取细胞RNA,半定量RT-PCR检测目的质粒的转录水平;6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检测Fluc基因相对表达活性,分析HCV 5'UTR缺失不同结构域后在不同翻译体系中翻译启动活性的差异。结果 6缺失5'端44个碱基的HCV 5'UTR的翻译启动活性分别与缺失前相比:在He La细胞和C6细胞中无明显影响,在L-02细胞中活性下降为46%,而在293T细胞则为缺失前的146%;6缺失5'端118个碱基后,HCV 5'UTR的活性分别与缺失前相比:在He La细胞中,缺失后活性仅为缺失前的49%,而在L-02细胞、C6细胞和293T细胞中,活性分别为缺失前的140%、160%和235%。在本研究使用的四种细胞中,p CNl的翻译启动活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CNl-d2在293T细胞中活性最高,在L-02细胞中活性最低。p CNl-d3在293T、C6和L-2细胞中活性相近,但在He La细胞中的活性明显比其他细胞低。结论 HCV 5'UTR的DomainⅠ和DomainⅡ对其翻译启动活性的影响与宿主细胞种类相关,具细胞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5'编码 翻译启动活性 细胞特异性
下载PDF
大肠杆菌编码区5′端碱基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宏 罗辽复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6期777-781,共5页
统计了大肠杆菌1288个编码序列开始的33个碱基位点(11个密码子)上各碱基出现的概率,发现第2、第3密码子各位点上的碱基概率分布与其它密码子上的碱基分布概率不一样;碱基G和T出现的概率从第4个密码子后呈现明显的3周... 统计了大肠杆菌1288个编码序列开始的33个碱基位点(11个密码子)上各碱基出现的概率,发现第2、第3密码子各位点上的碱基概率分布与其它密码子上的碱基分布概率不一样;碱基G和T出现的概率从第4个密码子后呈现明显的3周期分布.我们还研究了这些位点上的碱基概率分布与基因表达水平的关系,发现高表达基因和低表达基因在第2、第3密码子各位点上,其各种碱基的概率分布是有区别的;高表达基因碱基G和T的概率分布3周期性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基因表达 编码区5'端 碱基 统计分析
下载PDF
庚型肝炎病毒5’端非编码区cDNA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刚 姚集鲁 +2 位作者 陈青 彭文伟 汤文辉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7年第3期224-228,共5页
为了解国CBV-C/HCV株的基因序列与国外分离株的同源性状况,对我国GBV-C/HCV的5’端非编码区(5’NCR)。cDNA进行了序列测定。参考国外发表的序列资料,在相对保守的5’NCR设计两对HGV特异性引物。采用热变性法提取云南省一个静脉吸毒... 为了解国CBV-C/HCV株的基因序列与国外分离株的同源性状况,对我国GBV-C/HCV的5’端非编码区(5’NCR)。cDNA进行了序列测定。参考国外发表的序列资料,在相对保守的5’NCR设计两对HGV特异性引物。采用热变性法提取云南省一个静脉吸毒者血浆中的GBV-C/HGVRNA逆转录为cDNA后进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238bp的片段。PCR产物纯化后直接经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核苷酸序列。与国外分离株比较,同源性为86.36%~90.9t%,微分区域变异较大。结果表明,所扩增片段属于GBV-C/HGV基因,所测序列可为引物设计据供依据。对核酸变异性分析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庚型肝炎病毒 感染 序列分析 5'编码 CDNA
下载PDF
黑曲霉糖化酶高产和低产菌株糖化酶基因调控区的克隆及其分析比较 被引量:11
4
作者 钟丽婵 乔殿华 +1 位作者 唐国敏 杨开宇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81-186,共6页
以PCR合成的糖化酶高产菌株黑曲霉(Asp. niger)T21糖化酶基因5’近端非编码区588bp(EcoRI-BamHI)的序列为探针,从T21染色体DNA中克隆到近2.0kb的糖化酶基因5’端非编码区序列,并以此序列为探针从糖化酶低产菌株黑曲霉3.795(T21的诱变出... 以PCR合成的糖化酶高产菌株黑曲霉(Asp. niger)T21糖化酶基因5’近端非编码区588bp(EcoRI-BamHI)的序列为探针,从T21染色体DNA中克隆到近2.0kb的糖化酶基因5’端非编码区序列,并以此序列为探针从糖化酶低产菌株黑曲霉3.795(T21的诱变出发株)的染色体DNA中克隆到1.5kb的糖化酶基因5’端非编码区序列。该二序列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其结构特征与文献报道的黑曲霉糖化酶基因5’端非编码区的基本一致,被称为“核心启动子”(Core promoter)的TATAAAT框及GCAAT框,分别在翻译起始点的-109bp及-178bp处。此外,在曲霉amdS,amyB基因中已发现有调控功能的CCAAT序列存在于-449bp和-799bp处。高产和低产菌株糖化酶基因5’端非编码区序列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有9个部位的碱基发生了变化。此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黑曲霉糖化酶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调控规律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糖化酶 5'编码 基因克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