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编辑需要的特殊性与激励之策 被引量:3
1
作者 姬建敏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编辑的需要直接影响着编辑的动机。编辑需要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精神文化需要的优先性;创造需要与成就需要的强烈性;尊荣需要与工作需要、生活需要的相关性。需要是激励过程的起点,利用激励,满足编辑需要的特殊性,对调动编辑工作的积极... 编辑的需要直接影响着编辑的动机。编辑需要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精神文化需要的优先性;创造需要与成就需要的强烈性;尊荣需要与工作需要、生活需要的相关性。需要是激励过程的起点,利用激励,满足编辑需要的特殊性,对调动编辑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意义重大。激励的主要方法是精神激励、目标激励、公平竞争激励、奖惩强化激励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要 编辑需要 精神文化 激励
下载PDF
编辑需要胆识——写在林语堂《京华烟云》出版之后 被引量:1
2
作者 梅中泉 《中国出版》 1988年第12期33-39,共7页
(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林语堂是一位充满矛盾而又不容忽视的作家。他著作等身,在老一辈的中国知识分子中有很大的名气,在海外文坛上有广泛的影响。大学者梁启超给他的评价是:“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华章”(题赠林语堂的对联);西... (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林语堂是一位充满矛盾而又不容忽视的作家。他著作等身,在老一辈的中国知识分子中有很大的名气,在海外文坛上有广泛的影响。大学者梁启超给他的评价是:“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华章”(题赠林语堂的对联);西方一些汉学家一直把他的作品当成研究中国文学和文化的重要文本。但由于鲁迅先生晚年对他有过尖锐的批评,由于他后期确有过政治观上的迷误。因而长期来评论界便予以简单化的全盘否定,出版界不再出版他的著作,致使我国中、青年读者“徒闻其名,不见其书”,遗憾之至。 1986年夏天,我出于反复的思考,提议出版林语堂1939年在美国问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编辑需要 中国现代文学史 出版社 鲁迅 诺贝尔文学奖 全盘否定 中国文学 中国知识分子 出版界
下载PDF
浅谈报纸编辑中的再创作 被引量:1
3
作者 宁茉玲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36-36,共1页
每编辑完成一期报纸,都必须经过这样一个编辑过程:即选题、组稿、审稿、改稿、加工、发排、校印等等。在整个过程中,编辑需要付出一系列的创造性劳动和技术性劳动,编辑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也就体现在其中。何况,报纸较之书刊杂志,由于... 每编辑完成一期报纸,都必须经过这样一个编辑过程:即选题、组稿、审稿、改稿、加工、发排、校印等等。在整个过程中,编辑需要付出一系列的创造性劳动和技术性劳动,编辑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也就体现在其中。何况,报纸较之书刊杂志,由于它容量十分有限,却要综合反映较为广博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创作 报纸编辑 内容与形式 综合素质 创作性 编辑过程 编辑需要 选择加工 美的追求 阅读心理
下载PDF
“三心二意”做编辑
4
作者 李淑日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80-81,共2页
根据多年的编辑工作经验,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要想做个好编辑,需要做到"三心""二意",即编辑要具有责任心、上进心和平常心,对待工作要全心全意,对待作者和读者要真心实意。
关键词 编辑需要 责任心 出版物 上进心 为读者服务 作者 文稿 苏格拉底 纠错能力 工作
下载PDF
时间管理在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曹娟 范永德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2-15,共4页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作为科技文化知识传播媒介的科技期刊,也要求能够及时报道研究成果,否则就会失去时效性。提高论文发表的时效性是吸引作者投稿的重要因素,也是科技期刊提高质量的必要条件。俗话说"时间就是生命",...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作为科技文化知识传播媒介的科技期刊,也要求能够及时报道研究成果,否则就会失去时效性。提高论文发表的时效性是吸引作者投稿的重要因素,也是科技期刊提高质量的必要条件。俗话说"时间就是生命",时效性就是科技期刊的生命线。编辑所要做的工作即尽量缩短发表时滞,提高论文的时效性,把科研成果尽快传达给公众。对科技期刊编辑而言,如何管理时间直接关系到期刊的质量与论文的时效性,它直接影响剑编辑的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管理 期刊编辑工作 科技期刊 编辑需要 时效性 中国园林 稿件 审稿 作者 工作习惯
下载PDF
试论高校出版社编辑的读者意识 被引量:1
6
作者 杨艾湘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7-41,47,共6页
“为读者”是一切编辑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面对当前出版界的激烈竞争和重视经济效益的情势,读者意识应摆在何等地位,加强编辑的读者意识对出版工作有何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与夺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什么关系,等等,这是每个有事业心的编... “为读者”是一切编辑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面对当前出版界的激烈竞争和重视经济效益的情势,读者意识应摆在何等地位,加强编辑的读者意识对出版工作有何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与夺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什么关系,等等,这是每个有事业心的编辑需要探索和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拟就出版社编辑的读者意识作一简要分析,并提出一些引玉之见。一、高校出版社编辑的读者意识,就是要把以大学生为主的读者群视为心中的主体,竭诚地为他们服务当作编辑工作的基础。所谓读者意识,具体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者意识 出版社编辑 编辑工作 编辑需要 经济效益 高校出版社 读者需要 大学生读者 社会效益 意义与作用
下载PDF
编辑的ABC……
7
作者 植田康夫 费晓平 《编辑之友》 1988年第5期57-58,共2页
从事书刊编辑工作的编辑人员,需要有各种各样的才能,这种才能包括自己的努力、天赋,还包括从开始时就养成的一种素质。总之,编辑需要有一种适合性。对于需要有些什么适合性所进行的研究,有着启发性的,是布川角左卫门先生所著《书的周围... 从事书刊编辑工作的编辑人员,需要有各种各样的才能,这种才能包括自己的努力、天赋,还包括从开始时就养成的一种素质。总之,编辑需要有一种适合性。对于需要有些什么适合性所进行的研究,有着启发性的,是布川角左卫门先生所著《书的周围》一书最后一章题为《谈编辑工作》的论文。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工作 适合性 编辑职能 编辑人员 编辑需要 启发性 出版物 书刊 论文 工作计划
下载PDF
编辑生活絮笔(四)
8
作者 滕明道 《中国出版》 1984年第2期30-34,共5页
“为人作嫁”不得偷人“衣料”编辑这一行被人称之为“为他人作嫁衣裳”。这个说法,虽然消极了一点儿,可它真实地反映了这一行的工作特点。难道不是么?在浩如烟海的古今书籍中,哪一本、哪一册,不曾留下编辑的劳作?在众多的古今著名作家... “为人作嫁”不得偷人“衣料”编辑这一行被人称之为“为他人作嫁衣裳”。这个说法,虽然消极了一点儿,可它真实地反映了这一行的工作特点。难道不是么?在浩如烟海的古今书籍中,哪一本、哪一册,不曾留下编辑的劳作?在众多的古今著名作家中,哪一个、哪一位,不曾得到过编辑的帮助?可是,人们、包括后世的人们,他们记住了曾经对自己的成长起过作用的书名,记住了曾经在自己心目中产生过影响的作者,可有谁能知道这些书的编辑姓甚名谁? 但是,尽管如此,在我们的出版事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需要 食品 检验员 编辑队伍 工作特点 为人作嫁 出版事业 衣料 排字工人 作者
下载PDF
辞书编辑工作的特殊环节
9
作者 程荣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34-36,共3页
辞书是供人们查检、为人们解疑释惑的工具书,提高辞书出版质量,对提高全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出版者,如果把出版辞书与出版一般图书相等同,不了解辞书出版的特点,就可能忽略某些特殊环节,而影响辞书出版质量。在辞书出版工作... 辞书是供人们查检、为人们解疑释惑的工具书,提高辞书出版质量,对提高全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出版者,如果把出版辞书与出版一般图书相等同,不了解辞书出版的特点,就可能忽略某些特殊环节,而影响辞书出版质量。在辞书出版工作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特殊环节不应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书出版 编辑工作 检字表 计算机排版系统 《汉语大字典》 《汉语大词典》 编辑需要 语文辞书 资料工作 《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下载PDF
论编辑的信息功能
10
作者 赵玉秋 《出版发行研究》 1987年第3期26-28,共3页
什么是信息?就语言学的意义而言,信息就是情报、新闻、消息等等。从哲学上来说,事物之间是存在着普遍联系的,甲事物的变化可能联系着乙事物的变化,乙事物的变化可看成是甲事物变化的某种表示。因此,作为一个科学概念,“‘信息是现实事... 什么是信息?就语言学的意义而言,信息就是情报、新闻、消息等等。从哲学上来说,事物之间是存在着普遍联系的,甲事物的变化可能联系着乙事物的变化,乙事物的变化可看成是甲事物变化的某种表示。因此,作为一个科学概念,“‘信息是现实事物间根据某种自然的规律或人为的约定建立联系的一种形式,是被表示出来的事物增添了的确定性或者被消除了的不确定性。”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信息形成了真理。为了某种目的而系统地收集起来的正确信息构成了知识。由于社会迅速地信息化,需要处理的信息越来越多,知识的作用越来越大。在信息化的社会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需要 作者信息 社会信息化 读者 社会活动 客观事物 学科信息 出版社 不确定性 出版工作
下载PDF
谈编辑的素质
11
作者 汪海燕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2-23,共2页
谈编辑的素质汪海燕一张好报纸、一篇好文章的出现,人们所赞不绝口的总是作者的才华,记者的出色。有多少人知道是谁编辑的呢?又有多少人知道在这些文章的字里行间,在这些报纸的制作过程中流下了多少编辑的汗水,融进了多少编辑的智... 谈编辑的素质汪海燕一张好报纸、一篇好文章的出现,人们所赞不绝口的总是作者的才华,记者的出色。有多少人知道是谁编辑的呢?又有多少人知道在这些文章的字里行间,在这些报纸的制作过程中流下了多少编辑的汗水,融进了多少编辑的智慧?编辑的工作是为作者、读者服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策划能力 敬业精神 编辑工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编辑手段 总体设计 编辑的素质 编辑需要 系列报道 精神产品
下载PDF
好编辑的素质
12
作者 汪海燕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6-37,共2页
编辑的工作是为作者、读者服务,但这种服务不是简单被动的,而是闪耀着智慧火花,凝聚着无数心血的创造性服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编辑已成为新闻媒体与受众之间的桥梁与纽带,编辑工作的内容较之过去大大丰富了,编辑的责任... 编辑的工作是为作者、读者服务,但这种服务不是简单被动的,而是闪耀着智慧火花,凝聚着无数心血的创造性服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编辑已成为新闻媒体与受众之间的桥梁与纽带,编辑工作的内容较之过去大大丰富了,编辑的责任因此也越来越重大,既要提供大家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又不能导向失误。新的形势对编辑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时代一个好的编辑需要具备那些素质呢?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编辑工作 策划能力 敬业精神 编辑需要 编辑手段 读者服务 总体设计 编辑的素质 系列报道
下载PDF
编辑修养杂谈
13
作者 白婉清 《河西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46-49,57,共5页
要办好学报,客观条件首先要看本校科研力量是否强大,但是,编辑的主观能动作用却不可低估。在同等科研力量的条件下,一个人员干练、素质精良的编辑部可以把学报办得特色鲜明、广有声誉,而一个水平和能力有限、不思建设的编辑部,却可能把... 要办好学报,客观条件首先要看本校科研力量是否强大,但是,编辑的主观能动作用却不可低估。在同等科研力量的条件下,一个人员干练、素质精良的编辑部可以把学报办得特色鲜明、广有声誉,而一个水平和能力有限、不思建设的编辑部,却可能把学报办得毫无生气、内容平淡。这里,编辑的政治思想、业务能力、道德修养等种种素质,不能不说是影响学报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对于编制有限、人手紧缺的高校学报编辑部来说,优选合格的编辑,建设一个精干团结的集体,对办好刊物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修养 高校学报编辑 编辑需要 “诚” 科研力量 业务能力 杂谈 编辑工作 学报质量 “一视同仁”
下载PDF
平面影像与多维编辑
14
作者 叶青 《中国报业》 2002年第8期50-52,共3页
2001年,当资本将圈地牟利的运作广泛渗入中国的平面媒体时,它带来的是这一领域空前的繁荣,同时,也使媒体的竞争更加激烈。在报摊铺天盖地的招贴和印刷品中,除了品牌知名、标题醒目外,唯一能让媒体不被淹没的,是其中夺目的图片。然而就... 2001年,当资本将圈地牟利的运作广泛渗入中国的平面媒体时,它带来的是这一领域空前的繁荣,同时,也使媒体的竞争更加激烈。在报摊铺天盖地的招贴和印刷品中,除了品牌知名、标题醒目外,唯一能让媒体不被淹没的,是其中夺目的图片。然而就当新闻摄影从业者长期争取的重视真正来临的时候,新的问题又随之出现——图片、图片策划和编辑与以前几乎完全不同了,传统的平面思路和操作都将难以适应今天读者和媒体的要求。市场:照片究竟是什么?与其他行业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媒体 图片编辑 照片 编辑需要 职业化 从业者 新闻摄影 多维 摄影记者 读者
下载PDF
编辑与编辑工作断想
15
作者 杨勇 《今传媒》 1995年第6期33-34,共2页
编辑与编辑工作断想杨勇自从大学教师岗位上转做《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编辑工作以来,虽只有十几个年头,却也饱尝了其中的酸刮苦辣。编辑工作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崇高的事业。编辑将作者创作的精神文化“半成品”精化为社会需要的“精... 编辑与编辑工作断想杨勇自从大学教师岗位上转做《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编辑工作以来,虽只有十几个年头,却也饱尝了其中的酸刮苦辣。编辑工作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崇高的事业。编辑将作者创作的精神文化“半成品”精化为社会需要的“精品”,读者从而吸取有益的“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工作 社会需要 表现意识 创造性劳动 编辑需要 编辑出版部门 期刊编辑工作 干旱地区 奉献精神 精神文化产品
下载PDF
写稿应注意的事项
16
作者 刘玉广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43-43,共1页
给报社写稿,虽不要求书法水平,但也不能字迹太潦草,其码要保证编辑顺利、痛快和明白无误地编阅稿件。所以,通讯员或报道员首先要切记字迹勿潦草。其次是认真检查审核稿件。编辑部经常接到让人啼笑皆非的稿件。要么堂而皇之地空字,要么... 给报社写稿,虽不要求书法水平,但也不能字迹太潦草,其码要保证编辑顺利、痛快和明白无误地编阅稿件。所以,通讯员或报道员首先要切记字迹勿潦草。其次是认真检查审核稿件。编辑部经常接到让人啼笑皆非的稿件。要么堂而皇之地空字,要么过分马虎粗心,结果有的人名、地名,术语等漏洞百出;有的语法、错别字比比皆是。稿件写好后,自己起码要认真检查一遍,然后请有关部门审核把关。再者,有关格式问题也应注意。新闻稿件,最好抄在方格稿纸上,便于编辑计算数字,也便于编阅。一张纸,切勿抄写两篇以上新闻稿件,因为报社按“□”编稿,如果不是一个“□”的,可能另一篇因为不对“路子”被浪费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稿件 格式问题 审核把关 堂而皇之 要求书 报道员 错别字 计算数 编辑需要 编辑
下载PDF
注重三个依靠 抓好三个引导 营造三种氛围——淮安市国税局做好信息工作的体会
17
作者 卢志强 《秘书之友》 1996年第7期23-24,共2页
税务部门的通讯信息工作,是税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搞好通讯信息工作,对于指导和促进税收工作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们坚持服从和服务于税收工作这个宗旨,不断探索通讯信息工作的新路子,提高了通讯信息工作水平,... 税务部门的通讯信息工作,是税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搞好通讯信息工作,对于指导和促进税收工作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们坚持服从和服务于税收工作这个宗旨,不断探索通讯信息工作的新路子,提高了通讯信息工作水平,取得了一定成绩。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注重三个依靠,夯实通讯信息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工作 通讯员队伍 淮安市 税收工作 国税局 健康发展 编辑需要 信息资源 稿件采用率 政治工作
下载PDF
编辑审美初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永东 《编辑学刊》 1988年第1期15-17,共3页
编辑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编辑审美过程。编辑学与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编辑美学则是把编辑学与美学结合起来,专门研究编辑过程的美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学问。编辑审美是编辑美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仅就编辑审美的有关问题作初步探索。一、... 编辑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编辑审美过程。编辑学与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编辑美学则是把编辑学与美学结合起来,专门研究编辑过程的美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学问。编辑审美是编辑美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仅就编辑审美的有关问题作初步探索。一、编辑审美力的形成编辑审美力是编辑过程美的发现,鉴赏和创造的主体条件。编辑鉴赏同一作品所以会出现不同的美学价值,这是由于编辑的个体差异和一切历史的、社会的原因所形成的。编辑审美价值不仅与具体的编辑对象有关,而且也依赖于个人编辑素质及修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审美 编辑需要 编辑过程 编辑 审美过程 编辑美学 审美主体 审美能力 作品 审美标准
原文传递
试论现代编辑人才的智能结构 被引量:1
19
作者 魏以成 《编辑学刊》 1988年第4期29-34,共6页
人才学研究表明,大凡在事业上有突出成就的人,都有较为完善和合理的智能结构。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大科学家和大文学家莫不都是如此。那么,对于一个编辑工作者来说,是否也需要有比较合理的智能结构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以往,人们对于... 人才学研究表明,大凡在事业上有突出成就的人,都有较为完善和合理的智能结构。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大科学家和大文学家莫不都是如此。那么,对于一个编辑工作者来说,是否也需要有比较合理的智能结构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以往,人们对于编辑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和修养,讨论已经比较充分了,例如对博与专、杂与精、动与静等问题的认识上,大家的意见基本上趋于一致。特别是编辑应该是一个杂家,知识面要尽可能地宽一些,并能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不断充实新知识,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等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结构 知识结构 编辑人才 编辑需要 编辑工作者 新知识 实际需要 现代编辑 知识面 核心知识
原文传递
编辑工作规律的两个层次 被引量:1
20
作者 袁淑娟 《编辑学刊》 1986年第4期32-32,共1页
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结合编辑工作来说,可以从两个层次来看:一个是编辑工作本身所包含的诸如选题、组稿、审稿、发稿等一系列程序中的本质联系,它的发展趋向;另一个是从编辑工作与时代的联系中... 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结合编辑工作来说,可以从两个层次来看:一个是编辑工作本身所包含的诸如选题、组稿、审稿、发稿等一系列程序中的本质联系,它的发展趋向;另一个是从编辑工作与时代的联系中去把握编辑的时代精神,和时代同步发展的规律。这两个方面是密切不可分割的。前者是从微观的角度来考察如何使三审制更有成效,审稿中如何把关,书稿的加工中如何巧用红笔等等,是每个编辑需要长期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工作 两个层次 发展趋向 同步发展 编辑需要 工作规律 时代精神 本质联系 审稿 三审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