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新解--汉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有关事理的考论
1
作者 李大明 《杜甫研究学刊》 2022年第4期54-68,共15页
《汉书·艺文志·诗赋·序》述汉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之事,有“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一语。考察有关事理可知,此语并非如自古以来学者们所说的是反映了社会现实、民生疾苦,而是本言汉武帝夜祭用乐,以表达对神祇所特有的... 《汉书·艺文志·诗赋·序》述汉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之事,有“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一语。考察有关事理可知,此语并非如自古以来学者们所说的是反映了社会现实、民生疾苦,而是本言汉武帝夜祭用乐,以表达对神祇所特有的“乐以迎来,哀以送往”之意。而《序》又言“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则又兼及了《汉志》对人间歌诗的著录,强调了礼乐的教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乐府歌诗 “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 祭祀 教化
下载PDF
对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新阐释 被引量:5
2
作者 曾晓峰 王劭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511-515,共5页
根据《乐府诗集》的统计数据 ,汉乐府诗歌中本事和作品共同流传下来的占其总数的 44 %以上 ,班固“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的评价确是至评。汉乐府作者的创作动机以自我抒情为主 ,少数为了满足社会需要 ,其传播方式呈现出文事结合的特点 ... 根据《乐府诗集》的统计数据 ,汉乐府诗歌中本事和作品共同流传下来的占其总数的 44 %以上 ,班固“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的评价确是至评。汉乐府作者的创作动机以自我抒情为主 ,少数为了满足社会需要 ,其传播方式呈现出文事结合的特点 ,有的甚至“文依事存” ,诗文不具备独立传播的资格。分别从创作和传播的角度来看 ,对“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的古评可以赋予新的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乐府 "感于哀乐 事而" 班固 创作动机 结合
下载PDF
汉魏乐府诗“因声而歌”与“缘事而发”的成诗模式
3
作者 田彩仙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2-96,共5页
"因声而歌"与"缘事而发"是汉魏乐府诗成诗的基本模式。这两种成诗模式不仅影响了乐府诗辞乐关系中以乐为主的特征,而且揭示出乐府诗"缘情而发"、"以悲为美"的情感倾向,并由此形成了乐府诗创作... "因声而歌"与"缘事而发"是汉魏乐府诗成诗的基本模式。这两种成诗模式不仅影响了乐府诗辞乐关系中以乐为主的特征,而且揭示出乐府诗"缘情而发"、"以悲为美"的情感倾向,并由此形成了乐府诗创作中诗乐相依、即事名篇等创作传统,对后世文人的乐府诗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诗 因声而歌 事而 成诗模式
下载PDF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略说 被引量:1
4
作者 大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3-113,共1页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略说大明《汉书·艺文志·诗赋·序》论汉武帝定郊祀之礼、立乐府之署,云:“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沤,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对其中“感于...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略说大明《汉书·艺文志·诗赋·序》论汉武帝定郊祀之礼、立乐府之署,云:“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沤,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对其中“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一语,历来的解释多认为是说乐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而 《汉书·艺文志》 司马相如 《易》 先王作乐 《公羊传》 礼乐 郊祀之礼 《九歌》 乐府歌诗
下载PDF
汉诗“缘事而发”的诠释界域与中国诗学传统——对“中国抒情传统”观的一个检讨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怀义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9-138,共10页
在王德威等人的努力下,陈世骧"中国抒情传统"的提法成为囊括整个中国文学及其研究的庞大"容器"。这一带有鲜明意识形态诉求的命题遮蔽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诗学传统,即以汉诗"缘事而发"创作和记... 在王德威等人的努力下,陈世骧"中国抒情传统"的提法成为囊括整个中国文学及其研究的庞大"容器"。这一带有鲜明意识形态诉求的命题遮蔽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诗学传统,即以汉诗"缘事而发"创作和记述方式为基础而形成的"诗缘事"传统。此传统直承上古时期"事""史"合一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形成中国诗歌独特的"事""史""思""情""诗"合一的五位一体的运思方式,在起源论和本体论层面解决了诗歌的本质问题。这一观念对于"诗言志"向"诗缘情"转化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可用"诗缘事"统合"诗言志""诗缘情",建立一种新的中国古典诗学,凸显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所承担的重要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诗 事而 诗言志 抒情传统
原文传递
“缘事而发”与汉魏叙事诗的叙事转向
6
作者 李鸿雁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2015年第5期84-87,共4页
汉魏叙事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古典诗歌在汉魏阶段开始由抒情向写实转化,从"诗言志"到"缘事而发",叙事文学的繁荣,使汉魏叙事诗出现了叙事转向。本文试从中国古典诗歌... 汉魏叙事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古典诗歌在汉魏阶段开始由抒情向写实转化,从"诗言志"到"缘事而发",叙事文学的繁荣,使汉魏叙事诗出现了叙事转向。本文试从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诗言志"写起,从"诗言志"到"缘事而发",到汉魏叙事诗的叙事转向三部分阐释汉魏叙事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言志 事而 转向
原文传递
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读薛涛上蜀帅诗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容良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26-28,34,共4页
关键词 事而 李德裕 节度使 薛涛诗 新唐书 《中国通史简编》 五言绝句 段文昌 筹边 地域特色
下载PDF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集叙事和抒情于一体的汉乐府
8
作者 张梦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3年第7期7-8,共2页
中国古代"由事生情"的传统把叙事和抒情结合在一起,影响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手法。汉乐府中的叙事诗,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又有典型的人物形象,同时在叙事中又带有明显的抒情特征,这在反映当时社会生活... 中国古代"由事生情"的传统把叙事和抒情结合在一起,影响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手法。汉乐府中的叙事诗,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又有典型的人物形象,同时在叙事中又带有明显的抒情特征,这在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同时,也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纵观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叙事抒情模式贯穿其中,同时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乐府 抒情 事而
下载PDF
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从《北口外占圈谣》谈起
9
作者 刘福民 《满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83-83,共1页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的满族渊远流长,从金代时起,这里的山山水水就留下了满族先人女真人的足迹。现有满族人十七万。满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现在,丰宁满族人民广泛流行的满族民歌,经过近年来挖掘、搜集到的不下百余首,有的收集在县...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的满族渊远流长,从金代时起,这里的山山水水就留下了满族先人女真人的足迹。现有满族人十七万。满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现在,丰宁满族人民广泛流行的满族民歌,经过近年来挖掘、搜集到的不下百余首,有的收集在县、地区、省的《民间歌谣集成》里和《满族民歌集》,内容丰富多彩,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独特的风格以及鲜明的民族特色。但是,和东北满族发祥地的民歌现有相同之处,又有演变中新的内容。入关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吸取兄弟民族民歌中的营养,满族民歌也在不断提高和演变之中。“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就跑马占圈谣真实地反映了丰宁满族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其他们的欢乐、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而 满族人 满族民歌 丰宁 下户 官山 泛流 民间歌谣 马占山 女真人
下载PDF
缘事而发缘情不丽——冼玉清《迁韶校中书事十首》评析
10
作者 金建锋 《韶关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22-25,共4页
冼玉清在韶关曲江岭南大学期间创作了《迁韶校中书事十首》。这组诗既是缘事而发,主要就学校之事、工作之事和生活之事;又是缘情不丽,即平常事寓非常情、情景交融和俗中见雅。冼玉清《迁韶校中书事十首》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一是反... 冼玉清在韶关曲江岭南大学期间创作了《迁韶校中书事十首》。这组诗既是缘事而发,主要就学校之事、工作之事和生活之事;又是缘情不丽,即平常事寓非常情、情景交融和俗中见雅。冼玉清《迁韶校中书事十首》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一是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岭南大学迁播韶关曲江的历史;二是体现了一个女诗人兼教育家在抗日战争时期坚守教书育人和安贫乐道的情怀;三是隐含了冼玉清希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并愿意为之努力奋斗的爱国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冼玉清 《迁韶校中书十首》 事而 情不丽
下载PDF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两汉乐府诗赏读
11
作者 赵华 安玉民 《语文世界(中旬刊)》 2006年第4期6-8,共3页
关键词 汉乐府诗 事而 汉乐府民歌 中国古代诗歌 哀乐 汉代 民间歌谣 相和歌 五言
下载PDF
缘事而发 以情动人——电视新闻述评创作谈
12
作者 胡海华 司咏梅 《声屏世界》 2001年第7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评论节目 游客 明月山 电视新闻评论 节目播出 三清山 事而
下载PDF
“缘事说”: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被遮蔽的隐体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殷学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4-87,共4页
与"缘情说"相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缘事说"是围绕着事件概念对文学的本质、发展、创作以及接受重新检视后而建构的一种具有原创性的历史文化诗学。发掘"缘事说"资源的目的是为了探讨和揭示历史叙事... 与"缘情说"相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缘事说"是围绕着事件概念对文学的本质、发展、创作以及接受重新检视后而建构的一种具有原创性的历史文化诗学。发掘"缘事说"资源的目的是为了探讨和揭示历史叙事、文化叙事、文学叙事及文学生产的基本机制与内在规律,从而为当下戏仿以及经典再生产等文学现实问题提供理论支持。"缘事说"的运作方式是缘事生理、缘事生事和缘事生情,创作方法是托事于物、用事、叙事等。对中国古代文论中"缘事说"的发掘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深切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说” 说” 事而
下载PDF
论中国诗学中的缘事说 被引量:2
14
作者 殷学明 《甘肃理论学刊》 2011年第4期157-160,共4页
缘事说是中国气派的文论瑰宝,但一直被文论史所掩埋。"事"是言说或书写的能指,缘情和言志只有在"事"的观照下才能合情合理。缘事而发不仅是文学和诗学生成规律,而且也是整个上层建筑生成的普遍规律。对中国古文论... 缘事说是中国气派的文论瑰宝,但一直被文论史所掩埋。"事"是言说或书写的能指,缘情和言志只有在"事"的观照下才能合情合理。缘事而发不仅是文学和诗学生成规律,而且也是整个上层建筑生成的普遍规律。对中国古文论缘事说发掘考辨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深切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志说 情说 事而
下载PDF
缘事诗学与中国古代挽诗创作初探
15
作者 贾君琪 殷学明 《保定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81-85,共5页
从中国诗学发展史看,有"事"之诗学,亦有"情"之诗学,中国文化抑事扬情在文学理论中形成了"缘情说",但"诗缘情"的过度阐释使"诗缘事"的诗歌创作观念被严重遮蔽。挽诗是人们对死者进行... 从中国诗学发展史看,有"事"之诗学,亦有"情"之诗学,中国文化抑事扬情在文学理论中形成了"缘情说",但"诗缘情"的过度阐释使"诗缘事"的诗歌创作观念被严重遮蔽。挽诗是人们对死者进行追念、哀悼以表悲情的诗歌创作,由于"情"的牵引,一般认为,挽诗的创作与"诗缘情"紧密相关。然而,人们并未发现"情"只有在"事"的观照下才能合情合理,挽诗"悲情"的抒发亦是在"事"的基础上衍生。因此,缘事而发是挽诗创作遵守的原则,挽诗的创作方法主要体现为托事于物、用事、事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而 挽诗 创作原则 创作方法
下载PDF
乐府诗学“事”义命题的生成与内涵变迁
16
作者 王志清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3-173,共11页
《汉书·艺文志》针对汉乐府所采歌谣提出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这一经典性命题,其生成吸纳了先秦两汉丰富的诗、乐观念与话语资源,《乐记》《毛诗大序》“心动”“感物”,以“事”论风、雅等的诗学表述,刘向论“感动”以及班固... 《汉书·艺文志》针对汉乐府所采歌谣提出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这一经典性命题,其生成吸纳了先秦两汉丰富的诗、乐观念与话语资源,《乐记》《毛诗大序》“心动”“感物”,以“事”论风、雅等的诗学表述,刘向论“感动”以及班固的求实征实观念,都可能对此说产生影响,或与之存在互通关系。“感于哀乐”揭示诗情的生发与触动之因,突出人心和情感的力度;“缘事而发”解释诗情落实、据事而作的特点,倾向诗、事的实质性合一,以发挥“观风俗,知薄厚”的功能。这一诗学命题与汉乐府实际创作之间存在距离,文本中的“事”更具多样形态。唐人倡导新题乐府、新乐府而提出“即事立题”“为事而作”,“事”义内涵有所收缩,从较宽广的现实社会风俗之事聚焦于时政之事。乐府诗学中的“事”义命题,指向诗、事关系,是对古典诗学、古典诗歌创作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诗学 事而 立题 生成
下载PDF
论文学作为事件存在
17
作者 殷学明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5-78,共4页
基于事件不仅构成文学,而且还推动文学的事实以及对传统历史诗学和形式诗学的深刻反思,我们提出"文学作为事件存在"的命题,其目的一方面是要清理当前文学本质研究的淤垢以期回到文学存在的活水源头去,另一方面通过事件揭示文... 基于事件不仅构成文学,而且还推动文学的事实以及对传统历史诗学和形式诗学的深刻反思,我们提出"文学作为事件存在"的命题,其目的一方面是要清理当前文学本质研究的淤垢以期回到文学存在的活水源头去,另一方面通过事件揭示文学内外构成的基本规定以及文学生产的内在规律,从而对当下文学终结论以及名著改编、文学戏仿等现实问题有所启发。作为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文学论争后的合题,"文学作为事件存在"的提出无疑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存在 事而 变文
下载PDF
美出天然玉不如──品评《南方周末》的“百姓茶坊”与“百姓记事”栏目 被引量:1
18
作者 希良 明善 利平 《今传媒》 2000年第5期7-8,共2页
关键词 《南方周末》 茶坊 以人为本 天然 事而 新闻报道 农民节 智慧载体 生存状态 农村问题
下载PDF
浅谈乐府诗的发展演变及分类
19
作者 陈红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乐府诗 展演变 新乐府运动 新题乐府 中国古典诗歌 汉乐府 《乐府诗集》 现实主义精神 事而 《文心雕龙》
下载PDF
杂文中的叙事
20
作者 徐乘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1991年第9期39-40,共2页
记叙是写作的基础,各种体裁的文章,几乎都离不开写人记事。即使是议论风生的杂文也有赖于述事以昭理。事与理密不可分,杂文说理一旦离开了事实,便失去依据,流于空泛,干瘪枯瘦,难以感人、服人。叙事的表达方式,在杂文中主要有两个作用。... 记叙是写作的基础,各种体裁的文章,几乎都离不开写人记事。即使是议论风生的杂文也有赖于述事以昭理。事与理密不可分,杂文说理一旦离开了事实,便失去依据,流于空泛,干瘪枯瘦,难以感人、服人。叙事的表达方式,在杂文中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缘事而发,把事实作为引子,因事生发议论。这种写法的好处在于说理有依托,站在实处发议论,避免天马行空,漫无方向。笔者有幸去了一趟大西北,注意到了民族团结对于祖国稳定的重要性,很想写一篇文章,苦于找不到事实作依托,迟迟没有动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文家 事而 生活艰难 文成公主 日月山 讲道理 概括叙述 夹叙夹议 上乘佳作 第一人称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