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色季拉山缘毛鸟足兰群落特征及梯度变异
1
作者 齐雪莹 汪书丽 罗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100-104,共5页
对色季拉山缘毛鸟足兰所在的11个群落进行了样方调查,分析生境、群落结构特征以及海拔梯度上群落多样性变异。结果显示:调查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40科104属136种;属的区系成分中,温带成分占主要地位,占非世界分布的89.74%,具有明显的温带... 对色季拉山缘毛鸟足兰所在的11个群落进行了样方调查,分析生境、群落结构特征以及海拔梯度上群落多样性变异。结果显示:调查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40科104属136种;属的区系成分中,温带成分占主要地位,占非世界分布的89.74%,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缘毛鸟足兰在群落中表现为重要值较低,为伴生种类;Patrick物种丰富度指数(R^(2)=0.039,P=0.639)、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R^(2)=0.108,P=0.426)、Simpson辛普森指数(R^(2)=0.056,P=0.573)和Pielow均匀度指数(R^(2)=0.0.097,P=0.453)沿海拔梯度并未呈现出显著的线性规律;缘毛鸟足兰在东坡分布较多,西坡分布较少,东西坡的物种多样性参数不存在显著差异。今后建议色季拉山缘毛鸟足兰的保护以维持其野生个体数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毛鸟足兰 群落结构特征 海拔梯度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缘毛太行花组织培养技术及驯化移栽土壤条件的研究
2
作者 申海玉 韩超 +1 位作者 于梦娟 宋炜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76,83,共8页
为解决濒危植物缘毛太行花自然繁殖和驯化移栽困难的问题,采用单因子结合正交试验设计对其组织培养技术体系进行研究,并在分析原生境土壤理化性质的基础上,对组培苗驯化移栽的土壤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缘毛太行花组织培养愈伤组织诱... 为解决濒危植物缘毛太行花自然繁殖和驯化移栽困难的问题,采用单因子结合正交试验设计对其组织培养技术体系进行研究,并在分析原生境土壤理化性质的基础上,对组培苗驯化移栽的土壤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缘毛太行花组织培养愈伤组织诱导以中度成熟的叶片和叶柄为外植体,取材方便,无破坏性取样,采用0.1%HgCl_2溶液表面消毒12 min,污染率最低,成功率最高;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采用MS+6-BA 0.1 mg/L+NAA 2.0 mg/L+2,4-D 0.5 mg/L(或不添加2,4-D)+琼脂0.7 g/L+蔗糖30 g/L,pH 5.8的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好;降低培养温度至20℃能有效解决缘毛太行花外植体的褐化问题;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2 mg/L+琼脂0.7 g/L+蔗糖30 g/L,pH 5.8;生根培养基为1/3 MS+IBA 0.5 mg/L+KT 0.15 mg/L+琼脂0.7 g/L+蔗糖30 g/L,pH 5.8。缘毛太行花原生境土壤容重为1.0~1.1 g/cm~3,pH弱碱性(7.70~7.80),生境土壤中总磷、有机质和有效锰含量与其生长呈显著正相关,在此原则指导下,其组培苗驯化移栽选用园土∶稻壳炭∶有机肥2∶2∶1为移栽基质,前期维持80%~90%的空气相对湿度,注意遮阴,成活率可达42.53%,长势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毛太行花 组织培养技术 生境土壤 理化性质 驯化移栽
下载PDF
近缘毛壳Chaetomium subaffine LB-1抑菌物质存在部位及提取方法
3
作者 刘彩云 高秀清 赵静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0-286,共7页
【目的】对近缘毛壳Chaetomium subaffine菌株LB-1产生抑菌物质的部位及提取方法进行研究,为开发生防菌株LB-1防治植物病害奠定基础。【方法】以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和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密封... 【目的】对近缘毛壳Chaetomium subaffine菌株LB-1产生抑菌物质的部位及提取方法进行研究,为开发生防菌株LB-1防治植物病害奠定基础。【方法】以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和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密封培养法检测菌株LB-1是否产生挥发性抑菌物质;采用菌体超声破碎和液态培养的方式检测菌株LB-1产生的非挥发性抑菌物质存在的部位;采用含毒培养基法和滤纸片法检测菌株LB-1培养液的硫酸铵沉淀、盐酸沉淀和有机溶剂萃取物的抑菌效果,以确定菌株LB-1培养液中抑菌物质的提取方法。【结果】菌株LB-1与2种供试病原菌密封共培养时,对病原菌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表明菌株LB-1不能产生挥发性抑菌物质。菌株LB-1菌体胞内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与对照无差异,但其培养液对B. cinerea和E. turcicum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表明菌株LB-1产生的抑菌物质存在于菌体细胞外。菌株LB-1培养液的硫酸铵沉淀和盐酸沉淀对2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均无抑制效果,但有机溶剂萃取可获得菌株LB-1培养液中的抑菌物质,其中正丁醇萃取物抑菌效果最好,当其质量浓度为0.1 mg/mL时,对B. cinerea和E. turcicum的生长抑制率分别高达59.80%和58.37%。【结论】菌株LB-1通过产生胞外非挥发性物质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培养液中的抑菌物质可通过正丁醇萃取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毛 抑菌物质 培养液 正丁醇粗提物
下载PDF
关于缘毛太行花化学成分的探讨
4
作者 李菁 赵伊君 +6 位作者 宜浩浩 孟祎 杜少兵 闫玉莲 李隆增 王小平 白吉庆 《现代中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97-100,共4页
目的采用系统预试法对缘毛太行花的化学成分进行预实验,初步探索缘毛太行花的化学成分类别。方法采用乙醇、三氯甲烷、甲醇等不同溶剂对缘毛太行花进行提取,提取液A中分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乙酸钾溶液、三氯化铁溶液、浓硫酸没食子酸溶... 目的采用系统预试法对缘毛太行花的化学成分进行预实验,初步探索缘毛太行花的化学成分类别。方法采用乙醇、三氯甲烷、甲醇等不同溶剂对缘毛太行花进行提取,提取液A中分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乙酸钾溶液、三氯化铁溶液、浓硫酸没食子酸溶液、碘化铋钾试剂、碘-碘化钾试剂、盐酸-镁粉:提取液B分别加入浓硫酸,浓硫酸-乙酸酐溶液观察有无阳性反应的发生;在试管反应的基础上采用薄层色谱鉴别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中的三萜类成分进一步进行定性鉴别。结果缘毛太行花的提取液加氢氧化钠溶液变为红色、加乙酸钾溶液变为橙黄色、加三氯化铁溶液为墨绿色、加入浓硫酸-没食子酸溶液无明显变化、加入浓硫酸有绿色荧光、加浓硫酸-乙酸酐产生黄-蓝的颜色变化、加入碘化铋钾生成橘红色沉淀、加入碘-碘化钾溶液生成红棕色无定形沉淀;薄层色谱鉴别样品和对照品在同一处显示相同颜色的斑点;高效液相色谱法显示样品和对照品在相同保留时间出峰。结论初步确定缘毛太行花中包含酚羟基类官能团的特征以及蒽醌类、三萜类及生物碱类等多种化学成分,为缘毛太行花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毛太行花 化学反应法 化学成分 薄层色谱鉴别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小蠹前胸背板缘毛超微结构研究
5
作者 王新国 王俊峰 +3 位作者 李凯兵 邓雪华 华展义 江志海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9-121,共13页
为了研究小蠹超微结构的分类价值,分析了53种小蠹和象甲总科的另外6种昆虫前胸背板缘毛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在细小蠹属和齿小蠹属各6种、材小蠹属5种、瘤小蠹属3种都表现出属内明显相似、种间互有区别的特性,推测这些缘毛结构可以作... 为了研究小蠹超微结构的分类价值,分析了53种小蠹和象甲总科的另外6种昆虫前胸背板缘毛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在细小蠹属和齿小蠹属各6种、材小蠹属5种、瘤小蠹属3种都表现出属内明显相似、种间互有区别的特性,推测这些缘毛结构可以作为小蠹形态分类的有效特征。象甲总科另外6种各有不同,甘薯小象甲缘毛缺失;咖啡豆象为单分支;松瘤象为多分支;褐纹甘蔗象为掌状;中对长小蠹和兴慈长小蠹为二分支状,类似于材小蠹族。在对所有14族28属53种小蠹和象甲总科其他6种昆虫的缘毛超微结构系统分析之后,发现这些缘毛具有从无到有、从掌状到双叉状、从复杂到简单的进化趋势。本研究表明,小蠹前胸背板缘毛超微结构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形态分类特征,并具有一定的进化学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蠹 超微结构 前胸背板缘毛 分类 特征
下载PDF
缘毛紫菀亲水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郭守军 杨永利 马瑞君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1376-1378,共3页
目的研究缘毛紫菀的亲水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萃取,大孔树脂和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运用波谱法(IR,UV,MS,1H-NMR,13C-NMR)和化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缘毛紫菀(Aster soulieiFranch)全草的稀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分中分离得到5... 目的研究缘毛紫菀的亲水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萃取,大孔树脂和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运用波谱法(IR,UV,MS,1H-NMR,13C-NMR)和化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缘毛紫菀(Aster soulieiFranch)全草的稀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分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1),飞蓬苷(2),芦丁(3),陈皮苷(4)和dipsacoside B(5)。结论化合物2和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菀 缘毛紫菀 化学成分 黄酮 皂苷
下载PDF
缘毛紫菀中的4个三萜皂苷 被引量:5
7
作者 郭守军 杨永利 +2 位作者 马瑞君 许秋生 劳培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314-2319,共6页
利用溶剂萃取,大孔树脂、硅胶和聚酰胺的色谱法,对缘毛紫菀的正丁醇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4个三萜皂苷,经1H-NMR、13C-NMR等现代波谱技术及化学方法分别鉴定为续断皂苷B(1)、臭瓜皂苷A(2)、三褶脉紫菀皂苷A(3)和东风... 利用溶剂萃取,大孔树脂、硅胶和聚酰胺的色谱法,对缘毛紫菀的正丁醇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4个三萜皂苷,经1H-NMR、13C-NMR等现代波谱技术及化学方法分别鉴定为续断皂苷B(1)、臭瓜皂苷A(2)、三褶脉紫菀皂苷A(3)和东风菜皂苷A4(4)。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化合物2、3和4为首次从缘毛紫菀中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科 紫菀 缘毛紫菀 三萜皂苷
下载PDF
缘毛紫菀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崔书亚 胡晓黎 +1 位作者 程东亮 汪汉卿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22-123,126,共3页
我们从菊科植物缘毛紫菀的甲醇提取物的氯仿部分中分离得到 6个化合物 ,并运用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它们分别为 :β 谷甾醇 ,β 胡萝卜甙 ,芹菜素 ,18,19 二羟基 5α ,10 β 新克罗烷 二烯 丁烯羟酸内酯 ... 我们从菊科植物缘毛紫菀的甲醇提取物的氯仿部分中分离得到 6个化合物 ,并运用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它们分别为 :β 谷甾醇 ,β 胡萝卜甙 ,芹菜素 ,18,19 二羟基 5α ,10 β 新克罗烷 二烯 丁烯羟酸内酯 ,橙皮甙 ,18 O β D 吡喃葡萄糖 19 羟基 新克罗烷 二烯 丁烯羟酸内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毛紫菀 化学成分 分离 鉴定 药用植物
下载PDF
EMS诱变对缘毛雀麦和直立型扁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乔雨 石凤翎 +1 位作者 熊梅 张凯旋 《种子》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8-100,共3页
采用0.9%EMS(甲基磺酸乙酯)对缘毛雀麦和直立型扁蓿豆进行不同时间(15,18,45,48h)浸种处理,测定其发芽起始时间、发芽率、幼苗鲜重等,以探讨EMS对2种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9%EMS浸种处理15h对缘毛雀麦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 采用0.9%EMS(甲基磺酸乙酯)对缘毛雀麦和直立型扁蓿豆进行不同时间(15,18,45,48h)浸种处理,测定其发芽起始时间、发芽率、幼苗鲜重等,以探讨EMS对2种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9%EMS浸种处理15h对缘毛雀麦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但延长处理3h后则有较显著(p<0.01)的抑制作用;直立型扁蓿豆种子在处理45h时相对发芽率显著下降。以相对发芽率达半致死剂量为标准,缘毛雀麦和直立型扁蓿豆种子用0.9%EMS处理的适宜时间分别为18h和48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磺酸乙酯(EMS) 缘毛雀麦 直立型扁蓿豆 吸胀种子 半致死剂量
下载PDF
濒危植物缘毛太行花组培苗的生根培养与驯化移栽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兰明 朱美霞 +1 位作者 韩改英 王彦军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4-65,共2页
将缘毛太行花的无根组培苗接种在9种不同植物生长激素配比的生根培养基上,结果在添加0.2 mg/LIBA的1/2 MS培养基上缘毛太行花组培苗生根率最高,可达93.3%。生根培养30 d后敞口炼苗3 d,而后移栽至不同配比的基质中,从中筛选出成活率较高... 将缘毛太行花的无根组培苗接种在9种不同植物生长激素配比的生根培养基上,结果在添加0.2 mg/LIBA的1/2 MS培养基上缘毛太行花组培苗生根率最高,可达93.3%。生根培养30 d后敞口炼苗3 d,而后移栽至不同配比的基质中,从中筛选出成活率较高的移栽基质,即蛭石,其移栽成活率为76.7%。本研究为缘毛太行花的扩繁和工厂化育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毛太行花 组培苗 生根培养 驯化 移栽
下载PDF
缘毛雀麦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蔡丽艳 石凤翎 +5 位作者 李志勇 师文贵 李鸿雁 游国卿 马廷兰 戴军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共4页
以缘毛雀麦基因组DNA为模板,对ISSR反应体系中的一些重要参数进行探索和优化试验,初步建立了一套雀麦属牧草ISSR分析的优化反应体系及反应程序。在20μl反应体系中,含有2.0 mmol/L Mg2+、2.0 U Taq酶、0.3 mmol/LdNTP、0.5μmol/L引物和... 以缘毛雀麦基因组DNA为模板,对ISSR反应体系中的一些重要参数进行探索和优化试验,初步建立了一套雀麦属牧草ISSR分析的优化反应体系及反应程序。在20μl反应体系中,含有2.0 mmol/L Mg2+、2.0 U Taq酶、0.3 mmol/LdNTP、0.5μmol/L引物和30 ng模板DNA。反应程序:第1个循环,基因组DNA经94℃预变性5 min;45个循环为94℃变性45 s,54℃退火60 s,72℃延伸90 s;最后1个循环完成后,在72℃下延伸7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毛雀麦 基因组DNA ISSR 反应体系
下载PDF
一种淡水缘毛类纤毛虫——沟钟虫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施心路 王文敬 +1 位作者 刘桂杰 彭晓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0-545,共6页
利用活体观察及蛋白银染色技术对一淡水缘毛目纤毛虫——沟钟虫(Vorticella convallaria)的形态学和表膜下纤维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沟钟虫的活体个员自然伸展时外形较稳定,并呈明显的倒置钟状,长宽约为50—85μm×40—75μm;口... 利用活体观察及蛋白银染色技术对一淡水缘毛目纤毛虫——沟钟虫(Vorticella convallaria)的形态学和表膜下纤维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沟钟虫的活体个员自然伸展时外形较稳定,并呈明显的倒置钟状,长宽约为50—85μm×40—75μm;口围缘完全外展时为虫体最宽处;伸缩泡一个,较大,位于口围唇下方及口前庭的左侧。胞质均匀而透明,无脂肪滴存在,游泳体呈圆柱形。细胞表面横纹从口围唇到反口纤毛环为74—78条,自反口纤毛环到帚胚为18—24条。大核呈大幅度盘绕的长肠状,两端高度弯曲,纵贯于细胞内。蛋白银制片后表膜下纤维系特征为:虫体纵向纤维稀疏而粗壮,37—42条,似灯笼状;口围盘纤维呈典型的倾斜态分布,并呈放射状排列。第三咽膜(P3)在近口末端处呈明显的分离态,可视为该物种重要的分类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毛 沟钟虫 形态学 表膜下纤维系
下载PDF
本田鹅观草和缘毛鹅观草杂种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根楼 颜济 杨俊良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1年第1期47-50,共4页
本文通过对鹅观草届二个四倍体种本田鹅观草(Roegneria hondai Kitag.)和缘毛鹅观草(Roegneria pendulina Nevski)染色体组分析,研究了它们的亲缘关系。这两个种杂种F_1减数分裂构型4.54Ⅰ+5.01Ⅱ(环形)+6.49Ⅱ(棒形)+0.19Ⅲ+0.04Ⅳ,减... 本文通过对鹅观草届二个四倍体种本田鹅观草(Roegneria hondai Kitag.)和缘毛鹅观草(Roegneria pendulina Nevski)染色体组分析,研究了它们的亲缘关系。这两个种杂种F_1减数分裂构型4.54Ⅰ+5.01Ⅱ(环形)+6.49Ⅱ(棒形)+0.19Ⅲ+0.04Ⅳ,减数分裂过程不正常,未能结实。表明本田鹅观草和缘毛鹅观草染色体组间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存在着生殖隔离,应划为两个不同的生物种。这一结论同形态学分类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观草属 本田鹅观草 缘毛鹅观草
下载PDF
海洋固着缘毛类纤毛虫——聚缩虫两新种(原生动物,纤毛门) 被引量:3
14
作者 季道德 宋微波 Alan WARREN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02-705,共4页
报道了采自青岛沿海的聚缩虫两新种,倪氏聚缩虫Zoothamnium niisp.nov.和王氏聚缩虫Z.wangisp.nov.。两者分别以下列组合的性状区别于所有已知种:倪氏聚缩虫为双层口围缘、交替式分枝、69~88环的总银线数以及口区小膜3由3条平行等长的... 报道了采自青岛沿海的聚缩虫两新种,倪氏聚缩虫Zoothamnium niisp.nov.和王氏聚缩虫Z.wangisp.nov.。两者分别以下列组合的性状区别于所有已知种:倪氏聚缩虫为双层口围缘、交替式分枝、69~88环的总银线数以及口区小膜3由3条平行等长的动基列组成。王氏聚缩虫为单层口围缘、交替式分枝、108~135环的总银线数以及口区小膜3由两条错位排列的动基列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毛 聚缩虫 新种 图式
下载PDF
刈割对缘毛雀麦3个品系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石凤翎 田青松 玉涛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0-94,共5页
在缘毛雀麦Bromus ciliatus3个品系生长进入拔节期后,通过不同留茬高度(0-2、2-4、4-6 cm)的刈割处理,对其再生特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系留茬高度与牧草再生速度呈显著正相关(r=0.724 1,P〈0.05),其中9708品系留茬4-6 c... 在缘毛雀麦Bromus ciliatus3个品系生长进入拔节期后,通过不同留茬高度(0-2、2-4、4-6 cm)的刈割处理,对其再生特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系留茬高度与牧草再生速度呈显著正相关(r=0.724 1,P〈0.05),其中9708品系留茬4-6 cm刈割后再生速度较快,9714品系留茬0-2 cm刈割后再生速度较慢;在同样刈割处理条件下,9708品系和9714品系再生分蘖数无差异(P〉0.05),9701品系在第2次刈割留茬4-6 cm时,再生分蘖数显著(P〈0.05)高于其他2个品系;随留茬高度的增加,9701品系和9708品系的总干草产量递增,而9714品系的总干草产量却呈递减趋势。9701品系和9708品系的适宜留茬高度为4-6 cm,9714品系适宜留茬高度是0-2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毛雀麦 再生速度 留茬高度 分蘖数
下载PDF
四种缘毛目纤毛虫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季道德 宋微波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9-205,共7页
为对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对 4种缘毛目纤毛虫 (双缘聚缩虫、羽状聚缩虫、共栖聚缩虫类似种和拟杯状伪钟虫 )迄今不甚明了的部分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1)在光镜下不同外观的表膜显示了基本相似的超微结... 为对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对 4种缘毛目纤毛虫 (双缘聚缩虫、羽状聚缩虫、共栖聚缩虫类似种和拟杯状伪钟虫 )迄今不甚明了的部分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1)在光镜下不同外观的表膜显示了基本相似的超微结构 :均由 3层单位膜 (细胞膜和表膜泡内、外膜 )构成 ,差别仅在于表膜泡的厚度有所不同。 (2 )大核均为致密性核 ,核内染色质呈团块状密集排布 ,核仁数目较少 ,为椭球状或球状 ;小核也为致密性结构 ,染色质呈不规则的凝聚态。 (3 )帚胚由双层的原生质膜和穿越双层膜并排列紧密的毛基体以及位于中心的肌丝组成。 (4 )柄内具众多均匀分布、平行于柄肌的微管 ;柄肌由双层膜包被 ,其内一侧为高度凝聚的肌丝 ,另一侧则分布有众多的线粒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毛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共栖于对虾体表的致病性纤毛虫Ⅰ.(纤毛动物门,缘毛目) 被引量:9
17
作者 宋微波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采用现代通行的蛋白银染色法及Foissner干银法对共栖在对虾体表的钟虫属11种致病性纤毛虫做了形态分类学研究。报道了5种国内新记录。对所涉种类的银线系及纤毛下器做了首次揭示与描述,并列表对诸种的分类特征进行了统计学界定。
关键词 黄栖 对虾 致病性 缘毛
下载PDF
缘毛雀麦单穗籽粒产量性状相关因素的多元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石凤翎 王明玖 黄振艳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4期54-57,共4页
用简单相关和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缘毛雀麦种子生产的数量性状与单穗籽粒产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缘毛雀麦的整穗重、穗轴节数、小穗数、小花数、籽粒数等各性状间均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而穗长、小穗数、整穗... 用简单相关和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缘毛雀麦种子生产的数量性状与单穗籽粒产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缘毛雀麦的整穗重、穗轴节数、小穗数、小花数、籽粒数等各性状间均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而穗长、小穗数、整穗重、籽粒数性状组合控制了籽粒产量的99 .37% ,其中,整穗重和籽粒数对单穗籽粒产量有正的效应,而穗长,小穗数的效应均为较小的负值,这表明穗重、籽粒数是影响籽粒产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毛雀麦 籽粒产量 数量性状 多元分析
下载PDF
共栖于对虾体表的致病性纤毛虫Ⅱ.(纤毛动物门,缘毛目) 被引量:4
19
作者 宋微波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4期45-55,共11页
作为系列报道的第二部分记述了黄渤海区共栖于对虾体表的3属15种缘毛类纤毛虫,其中包括8种国内新记录及聚缩虫属的一新种——拟钩虾聚缩虫。文中对所涉种类的形态学特征做了概括性描述及图示,以期为对虾养殖中病原的调查鉴定及进一步的... 作为系列报道的第二部分记述了黄渤海区共栖于对虾体表的3属15种缘毛类纤毛虫,其中包括8种国内新记录及聚缩虫属的一新种——拟钩虾聚缩虫。文中对所涉种类的形态学特征做了概括性描述及图示,以期为对虾养殖中病原的调查鉴定及进一步的动物区系研究提供一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体表 致病 缘毛
下载PDF
缘毛雀麦种子发芽特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石凤翎 杨静 +1 位作者 王立群 朱晓春 《内蒙古草业》 2000年第3期22-24,共3页
对不同贮藏时间的缘毛雀麦种子进行了发芽试验 ,明确了该种子萌发的适宜发芽条件 ,同时揭示了缘毛雀麦种子在 1 5~ 2 3℃室温条件下贮藏时 ,种子生活力的变化规律。为缘毛雀麦种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缘毛雀麦 种子生活力 种子利用年限 发芽特性 牧草种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