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龟兹石窟中的佛陀、声闻、缘觉和菩萨造像及其反映的思想 被引量:6
1
作者 苗利辉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5-97,共13页
佛、菩萨、缘觉和声闻是佛教的四圣,龟兹石窟中有许多的相关图像,这些图像中包含着丰富的佛学思想,它们的演变反映出了龟兹佛教的变迁。龟兹石窟早期奉行唯礼释迦的观念,菩萨是佛修行阶段的身份,声闻是佛的弟子,辟支佛是自证成道的修行... 佛、菩萨、缘觉和声闻是佛教的四圣,龟兹石窟中有许多的相关图像,这些图像中包含着丰富的佛学思想,它们的演变反映出了龟兹佛教的变迁。龟兹石窟早期奉行唯礼释迦的观念,菩萨是佛修行阶段的身份,声闻是佛的弟子,辟支佛是自证成道的修行者。佛的十八不共法是菩萨、缘觉和声闻不具备的。公元7世纪以后,汉传大乘佛教传入龟兹,龟兹石窟中,反映多佛、十方佛以及菩萨代佛传法度人等大乘观念图像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兹石窟 佛陀 声闻 菩萨
下载PDF
大社铜牛
2
作者 文芳 《五台山研究》 1989年第2期45-46,共2页
五台山佛国藏珍楼内,保存有一尊明代铸造的铜牛。高85厘米,长146厘米。遍体鎏金,腹内中空。四肢健壮,分足而立。体魄雄伟,两角内收,闭嘴蓄力,引颈伸首,双目圆睁,平视前方,作拉车状。看上去给人一种善良、温顺、勤劳、朴实的感觉。这就... 五台山佛国藏珍楼内,保存有一尊明代铸造的铜牛。高85厘米,长146厘米。遍体鎏金,腹内中空。四肢健壮,分足而立。体魄雄伟,两角内收,闭嘴蓄力,引颈伸首,双目圆睁,平视前方,作拉车状。看上去给人一种善良、温顺、勤劳、朴实的感觉。这就是有名的五台山大社铜牛,历史上曾被尊为台山十景之一。一九八八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国藏珍楼 菩萨乘 声闻乘 缘觉乘 大日经疏 辟支佛 腹内 三乘 根器 修持
下载PDF
《易》《诗》比较新笺——《达尼缘觉云》三则
3
作者 邹然 《诗经研究丛刊》 2012年第1期73-77,共5页
一达尼谓门弟子曰:小子何莫学乎《易》?《易》之为学也,有四益焉——曰观,曰思,曰效,曰占。《易》载前言往行,可以观;《易》论阴阳刚柔,可以思;《易》尚厚德自强,可以效;《易》别吉凶悔吝,可以占。迩之益己,远之利人,兼识于八卦之象、... 一达尼谓门弟子曰:小子何莫学乎《易》?《易》之为学也,有四益焉——曰观,曰思,曰效,曰占。《易》载前言往行,可以观;《易》论阴阳刚柔,可以思;《易》尚厚德自强,可以效;《易》别吉凶悔吝,可以占。迩之益己,远之利人,兼识于八卦之象、六爻之义、揆揲之用,其'学'与'术'可并而得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谓门 吉凶 八卦 六爻 弟子 小子 利人
原文传递
论藏式佛塔建筑 被引量:6
4
作者 根秋登子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2-94,共3页
佛塔建筑最早起源于印度 ,而西藏也有苯教的土塔和石塔。佛教传入西藏后 ,印度的佛塔、佛学思想等与西藏的苯教土石塔 ,以及藏族的其他建筑艺术渐渐地结合在一起 ,最终使藏式佛塔成为一种内涵丰富、多种文化兼容的建筑艺术。
关键词 藏式佛塔建筑 象征意义 印度塔 佛教 西藏 文化内涵 造型艺术 声闻塔 大乘式
下载PDF
禅宗是大乘佛教吗?
5
作者 野口善敬 朱凤岚 《佛学研究》 2013年第1期19-24,共6页
原始佛教的四谛八正道和十二缘起思想,随着大乘佛教的出现,遂被认为水平低下,其所指的即为以声闻、缘觉为主的小乘佛教.与其相反,却是以菩萨为中心的大乘佛教.佛经中反复解释大乘的优越性,如“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一菩萨摩诃萨,于一日中所... 原始佛教的四谛八正道和十二缘起思想,随着大乘佛教的出现,遂被认为水平低下,其所指的即为以声闻、缘觉为主的小乘佛教.与其相反,却是以菩萨为中心的大乘佛教.佛经中反复解释大乘的优越性,如“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一菩萨摩诃萨,于一日中所修智慧,一切声闻、独觉智慧不能及故”①;又“菩萨功德,一切世间声闻、缘觉所不能见”②、“诸菩萨摩诃萨此殊胜道,非诸声闻、缘觉所有”③等,不胜枚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乘佛教 声闻 禅宗 佛教教派 小乘佛教 菩提 菩萨摩诃萨
下载PDF
面对自己的习气
6
作者 吕真观 岳帅(图) 《佛教文化》 2024年第2期90-92,共3页
日常生活中,修行人首先面对的是自己的习气。声闻缘觉人是对治,用“五蕴无常、苦、空、非我”来对治。大乘人则随顺习气。这一切都是梦境而已,一切的习气都是因为无始以来认妄作真造成的。不知道修证原理的人都是用一种造作去对治另外... 日常生活中,修行人首先面对的是自己的习气。声闻缘觉人是对治,用“五蕴无常、苦、空、非我”来对治。大乘人则随顺习气。这一切都是梦境而已,一切的习气都是因为无始以来认妄作真造成的。不知道修证原理的人都是用一种造作去对治另外一种造作。这叫“以油洗油,越来越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证 对治 大乘 修行 日常生活 梦境 习气
原文传递
佛典的譬喻 被引量:2
7
作者 梁晓虹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00-104,共5页
佛教经典,卷轶浩繁,其中有大量的譬喻,据说有'大喻八百,小喻三千',正可谓'佛典之文,几于无物不比,无比而不有言外之意于其间' (陈竺同《汉魏六朝之外来譬喻文学》)。它们随佛教东渐,进入中土,成为中印文化交流中最有特... 佛教经典,卷轶浩繁,其中有大量的譬喻,据说有'大喻八百,小喻三千',正可谓'佛典之文,几于无物不比,无比而不有言外之意于其间' (陈竺同《汉魏六朝之外来譬喻文学》)。它们随佛教东渐,进入中土,成为中印文化交流中最有特色的果实之一。佛典譬喻之内容,异常丰富。在此,我们只能作简单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经典 汉魏六朝 文化交流 陈竺 造词 波陀 缘觉乘 法华文句 菩萨乘 声闻乘
原文传递
宁玛派对修行误区的讨论——智悲光尊者《狮吼论》研究
8
作者 原军超 《法音》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17,共6页
宁玛派是藏传佛教中教法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个派系,基本上是继承与沿袭了吐蕃时期莲花生、无垢友、贝若杂纳以降著名学者的教法。大圆满法是宁玛派的特有教法,也代表了其核心的佛学思想,该教法名称的确立以及见修行体系是由十四世纪著名... 宁玛派是藏传佛教中教法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个派系,基本上是继承与沿袭了吐蕃时期莲花生、无垢友、贝若杂纳以降著名学者的教法。大圆满法是宁玛派的特有教法,也代表了其核心的佛学思想,该教法名称的确立以及见修行体系是由十四世纪著名宁玛派学者龙钦饶绛巴完成的,其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从理论的高度对宁玛派教法做了全面系统的整理与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玛派 大圆满 尊者 缘觉乘 声闻乘 空性 佛学思想 吐蕃时期 修持
原文传递
佛教在二十一世纪——日本池田大作先生佛教思想集锦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元春 《法音》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4-9,共6页
周而复始,地球运载人类即将飞入二十一世纪。科技革命风起云涌,万千变化纷至沓来,我们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新的时代,迫使人们要有新思想、新观念,用焕然一新的精神风貌去迎接新生活的考验。那么,已经阅历两千多年风霜雪雨的佛... 周而复始,地球运载人类即将飞入二十一世纪。科技革命风起云涌,万千变化纷至沓来,我们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新的时代,迫使人们要有新思想、新观念,用焕然一新的精神风貌去迎接新生活的考验。那么,已经阅历两千多年风霜雪雨的佛教,如何去适应这个时代,如何去“绍隆佛种,续佛慧命”,并协同人类创造更加光明的境界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思想 池田大作 二十一世纪 阿摩罗识 阿赖耶识 九识 十如是 《法华经》 科技革命
原文传递
佛说盂兰盆经 被引量:1
10
《法音》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6-6,共1页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犍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思。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便以左手障钵,右手抟饭,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犍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思。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便以左手障钵,右手抟饭,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叫,悲号啼泣,驰还白佛,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神,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吾令当为汝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佛告目连,十方众僧,七月十五目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说盂兰盆经 七世父母 祇树给孤独园 舍卫国 净戒 天王神 禅定 目连 邪魔外道
原文传递
学习太虚大师佛教人生观
11
作者 演启 《法音》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1期25-27,共3页
太虚大师主张人乘佛教为佛教的基础。他认为,处此科学发达时期,依声闻行果是要被诟为消极遁世的,依天乘行果是要被谤为迷信神权的。因此,依人乘行果,完善人格,进一步修习大乘菩萨行果的觉路。太虚大师的佛教人生观,换句话说,就是人间佛... 太虚大师主张人乘佛教为佛教的基础。他认为,处此科学发达时期,依声闻行果是要被诟为消极遁世的,依天乘行果是要被谤为迷信神权的。因此,依人乘行果,完善人格,进一步修习大乘菩萨行果的觉路。太虚大师的佛教人生观,换句话说,就是人间佛教思想;就个人所学,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虚大师 人间佛教 法界 天乘 大乘佛法 出世间法 声闻乘 五乘 十二因
原文传递
性宗“空”论
12
作者 融觉 《法音》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1-18,47,共9页
“空”是大乘佛学理论的重要基石,对此,假如没有明了的认识,易生偏执,堕入空见,或以惯常情识揣度“空”义,拨无因果,废斥道德,铸成大错。《性宗“空”论》一文,引经据典,破斥偏见,显扬“空”的正义,对于树立佛教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有着前... “空”是大乘佛学理论的重要基石,对此,假如没有明了的认识,易生偏执,堕入空见,或以惯常情识揣度“空”义,拨无因果,废斥道德,铸成大错。《性宗“空”论》一文,引经据典,破斥偏见,显扬“空”的正义,对于树立佛教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有着前题性的启发作用。联系前二文思考,读者将会得到比较一体化的正确认识,不会走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义空 佛性论 拨无因果 实相 二谛 大乘玄论 十八空 佛菩萨 龙树菩萨
原文传递
智者大师佛国思想之探析——以《维摩经文疏》为中心
13
作者 释果也 《法音》 2021年第11期9-15,共7页
十法界一切凡圣,无论苦乐,皆有正报、依报,此即佛教所说的依正二报。正报,指依过去善恶业因,而感得的五蕴果报体。依报,指与正报相应的处所之果报。圣人亦同样如此,声闻、缘觉、菩萨、佛,因修出世间善而得出世间正报与依报。如《华严经... 十法界一切凡圣,无论苦乐,皆有正报、依报,此即佛教所说的依正二报。正报,指依过去善恶业因,而感得的五蕴果报体。依报,指与正报相应的处所之果报。圣人亦同样如此,声闻、缘觉、菩萨、佛,因修出世间善而得出世间正报与依报。如《华严经行愿品疏钞》云:依者,凡圣所依之国土,若净若秽;正者,凡圣能依之身,谓人天、男女、在家出家、外道诸神、菩萨及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者大师 华严经 十法界 维摩经 依报
原文传递
《赞般若波罗密偈》解说(下)
14
作者 贾题韬 严永奎 冯学成 《法音》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17-22,共6页
下面再看《坛经》的正文就知道般若的力量了。次日,韦使君请益。师升座,告大众曰:“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复云:“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
关键词 摩诃般若 《坛经》 起法 波罗密 六祖 大乘佛教 唯识学 佛性 见性
原文传递
禅七开示 1993年11月3日至9日讲于河北柏林禅寺禅七法会
15
作者 净慧 《法音》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禅七 日讲 恶业 一切众生 慈悲观 不净观 十二因 西方极乐世界
原文传递
《赞般若波罗蜜偈》解说(上)
16
作者 贾题韬 冯学成 严永奎 《法音》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22-26,共5页
《金刚经》是专门讲般若的,六祖传授的法要是从《金刚经》来的,悟也是从《金刚经》开悟的。《坛经》第一品专门讲这一点。《坛经》第二品是专讲般若,我们讲禅宗要借教悟宗,宗不能离开教,不能象后来一些讲禅宗的过份强调祖师们所用的那... 《金刚经》是专门讲般若的,六祖传授的法要是从《金刚经》来的,悟也是从《金刚经》开悟的。《坛经》第一品专门讲这一点。《坛经》第二品是专讲般若,我们讲禅宗要借教悟宗,宗不能离开教,不能象后来一些讲禅宗的过份强调祖师们所用的那些方便,而把教丢在一边。六祖并没有离开教,东山法门就是从《金刚经》来的。《心经》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罗蜜多 《金刚经》 《坛经》 六祖 实相 辟支佛 清净心 提婆菩萨 跋陀
原文传递
佛·菩萨·罗汉
17
《西藏人文地理》 1994年第3期53-53,共1页
在佛教中,佛、菩萨、罗汉是有不同区别的。被称作佛的是指无论智慧与悟性都已高境的觉悟者。他不仅自己觉悟,而且帮助他人觉悟,
关键词 自我反省 卜力 释迎牟尼 女口
原文传递
转山
18
作者 鲍贝 《西湖》 2016年第7期70-75,共6页
冈仁波齐神山,海拔将近七千米。几个世纪以来,冈仁波齐不仅是朝圣者们的信仰终级之地,也是探险家们心中神往的地方。然而,那么多敢于冒险的人,他们可以登上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迄今为止,却还没有人能够登得上这座神山之巅,哪怕他... 冈仁波齐神山,海拔将近七千米。几个世纪以来,冈仁波齐不仅是朝圣者们的信仰终级之地,也是探险家们心中神往的地方。然而,那么多敢于冒险的人,他们可以登上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迄今为止,却还没有人能够登得上这座神山之巅,哪怕他们想尽一切办法。那是一座神灵之山,凡俗人不可逾越。释迦牟尼佛就在这座神山上得道成佛。2014年是马年,正是释迦牟尼佛祖的本命年。据说在往常转神山一圈,即可洗尽一生的罪孽,而在马年转神山一圈,相当于往年转十三圈的功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山 冈仁波齐 释迦牟尼佛 成佛 那女孩 磕长头 雨纷纷 乞力马扎罗 卓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