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镜下空心钉固定和高强度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疗效比较
1
作者 覃瑞良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S01期176-178,共3页
目的在胫骨髁间棘骨折治疗中分别应用空心钉固定与高强度缝线固定,并比较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在该院治疗的78例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关节镜手术治疗,其中,对照组3... 目的在胫骨髁间棘骨折治疗中分别应用空心钉固定与高强度缝线固定,并比较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在该院治疗的78例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关节镜手术治疗,其中,对照组39例应用高强度缝线固定,观察组39例应用空心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基本指标、膝关节稳定性情况(拉赫曼实验、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及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对照组患者开始功能训练时间更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及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拉赫曼实验等膝关节稳定性评价结果以及主观评分、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等膝关节功能评价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强度缝线、空心钉两种内固定方式均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患者膝关节功能、稳定性恢复情况相当,但高强度缝线固定术后功能锻炼开展更早,而空心钉固定的手术时间更短,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髁间棘骨折 关节镜 强度线 空心钉固定
下载PDF
关节镜下全内免打结锚钉和高强度缝线技术修复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效果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水 丁德刚 +1 位作者 戴晓峰 朱余龙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23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全内免打结锚钉和高强度纤维缝线技术修复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18例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全内免打结锚钉和高强度纤维缝线技术治疗。通过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全内免打结锚钉和高强度纤维缝线技术修复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18例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全内免打结锚钉和高强度纤维缝线技术治疗。通过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Tegner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Lachman试验、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ROM)评价膝关节稳定性和活动度。结果术后随访显示,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无术后关节内感染、内固定失效等情况。Lachman试验结果呈阴性,Lysholm评分、IKDC评分、Tegner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全内免打结锚钉和高强度纤维缝线技术修复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固定牢,可早期进行膝关节康复锻炼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撕脱骨折 免打结锚钉 强度线 全内技术
下载PDF
垂直高强线NICE结缝合联合Krackow缝合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舒清晨 杜新辉 +5 位作者 邱忠鹏 刘昱成 肖军 李海波 张其进 李刚 《农垦医学》 2023年第4期289-293,共5页
目的:比较使用垂直高强线NICE结缝合联合Krackow缝合与使用垂直钢丝缝合联合Krackow缝合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髌骨下极骨折患者35例,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组,A组19例采用垂直高强线NICE结缝合联合Krackow缝合治疗。B... 目的:比较使用垂直高强线NICE结缝合联合Krackow缝合与使用垂直钢丝缝合联合Krackow缝合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髌骨下极骨折患者35例,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组,A组19例采用垂直高强线NICE结缝合联合Krackow缝合治疗。B组16例采用垂直钢丝固定联合Krackow缝合。结果:所有患者影像学上均骨性愈合。35例患者取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0.09±3.05)月。术后2周、1月、3月随访Bostman评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月随访Bostman评分A组优于B组(P=0.027)。结论:垂直高强线NICE结缝合联合Krackow缝合与使用垂直钢丝固定联合Krackow缝合两种方法治疗髌骨下极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垂直高强线NICE结缝合联合Krackow缝合具有不用取出内固定,避免金属内植物对皮肤激惹等优点,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可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 髌骨下极骨折 NICE结 Krackow 强度线
下载PDF
可吸收性缝线与高强度不可吸收缝线在急性跟腱断裂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4
作者 陈晔 沈美华 《交通医学》 2020年第3期275-276,共2页
目的:比较高强度不可吸收缝线与可吸收性缝线在急性跟腱断裂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急性跟腱断裂22例按术中所用缝线的不同分为高强度缝线组12例和可吸收性缝线组1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再断裂发生率、术后切口感染、皮缘坏死以及排... 目的:比较高强度不可吸收缝线与可吸收性缝线在急性跟腱断裂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急性跟腱断裂22例按术中所用缝线的不同分为高强度缝线组12例和可吸收性缝线组1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再断裂发生率、术后切口感染、皮缘坏死以及排异反应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依据Arner-Lindholm评分标准,临床疗效高强度缝线组优8例,良4例,可吸收性缝线组优7例,良3例,两组优良率均为100%;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跟腱再断裂;可吸收性缝线组未出现术后并发症,高强度缝线组出现2例排异反应(16.6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性缝线用于急性跟腱断裂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跟腱断裂 可吸收性线 强度不可吸收线
下载PDF
关节镜下外科高强度线缝合固定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春杨 杨全中 +1 位作者 游浩 刘越 《当代医学》 2019年第17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用外科高强度线缝合固定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3年4月至2016年6月接受膝关节镜下应用外科高强度线缝合固定技术进行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重建的18例患者。所有手术采用关节... 目的探讨用外科高强度线缝合固定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3年4月至2016年6月接受膝关节镜下应用外科高强度线缝合固定技术进行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重建的18例患者。所有手术采用关节镜监视下完成,常规关节镜探查关节后使用后交叉韧带胫骨导向器钻取骨隧道,PDS线作为牵引线引导高强度缝线穿过骨隧道,高强度缝线贯穿骨块近端的后交叉韧带,收紧缝线并复位固定骨块。收集分析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57.3±13.8)min,术中未发生血管及神经损伤现象,平均随访时间(13.6±4.3)个月。所有患者在术后1周开始在CPM辅助下行膝关节的被动伸屈功能锻炼,平均在术后(6.7±0.3)周膝关节的屈曲功能恢复超过120°,在术后平均(10.6±0.7)周屈伸位可达基本正常。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CT证实骨块愈合,关节面平整,末次随访时后抽屉试验均为阴性,患侧膝关节与健侧对比无关节僵硬、关节不稳及关节肿胀发生,术后末次随访Lysholm膝关节功能平均评分(97.2±3.1)分。结论应用外科高强度线在关节镜下可以有效的复位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骨块并获得牢靠的固定,恢复膝关节的稳定,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 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关节镜 线固定 强度线
下载PDF
全关节镜下高强度缝线捆扎固定术联合和营止痛汤治疗新鲜肩锁关节脱位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关天雨 蒋亮 梁永豪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33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高强度缝线捆扎固定术联合和营止痛汤治疗新鲜肩锁关节脱位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5月本院手术治疗的56例新鲜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中西医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中西医组采...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高强度缝线捆扎固定术联合和营止痛汤治疗新鲜肩锁关节脱位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5月本院手术治疗的56例新鲜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中西医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中西医组采用全关节镜下高强度缝线捆扎固定术治疗,术后第1天开始服用和营止痛汤;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固定,术后常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程度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及肩部肌力分级。结果:两组患者均达到解剖复位的标准,在术后第1~7天,中西医组肩关节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周,中西医组疼痛、肌力、日常活动、关节活动、范围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中西医组疼痛、肌力、日常活动关节活动范围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中西医组肩部肌力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达到良好复位的基础上,全关节镜下高强度缝线捆扎固定术联合和营止痛汤治疗新鲜肩锁关节脱位较传统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能更好地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强度线捆扎 和营止痛汤 肩锁关节脱位
下载PDF
高强度缝线捆扎辅助钛缆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22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卓杰 乐立盛 +1 位作者 陈海潮 周家烽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分析高强度缝线捆扎辅助钛缆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2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均采用高强度缝线捆扎辅助钛缆系统内固定治疗,术后门诊随访。结果随访6~12个月,平均(9.5±3.2)个月,术后所有患... 目的分析高强度缝线捆扎辅助钛缆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2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均采用高强度缝线捆扎辅助钛缆系统内固定治疗,术后门诊随访。结果随访6~12个月,平均(9.5±3.2)个月,术后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价,评分术前平均(46.8±8.4)分,术后平均(91.6±5.3)分。根据Karlsson分级评分标准,对肩关节功能的临床恢复效果进行评定:其中优20例,良2例。X线片检查发现肩锁关节全部愈合,关节对位良好,均未出现肩锁关节再脱位及钛缆断裂情况。结论高强度缝线捆扎辅助钛缆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有利于关节早期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费用低,固定效果牢靠,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脱位 钛缆 强度线 疗效
下载PDF
采用正交实验进行服装缝纫工艺的参数设计 被引量:11
8
作者 陆鑫 吴世刚 +1 位作者 顾韵芬 唐修霞 《上海纺织科技》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20,共3页
缝口强度是服装企业成衣加工质量控制的要素,研究仅选择成衣生产中缝迹、缝线强度、线迹密度和针尖形状等缝纫参数进行正交实验,求得优化的缝纫工艺参数组合。研究表明,对于弹力面料来说,优化的缝纫参数组合为:双线链式缝迹,缝纫线为30.... 缝口强度是服装企业成衣加工质量控制的要素,研究仅选择成衣生产中缝迹、缝线强度、线迹密度和针尖形状等缝纫参数进行正交实验,求得优化的缝纫工艺参数组合。研究表明,对于弹力面料来说,优化的缝纫参数组合为:双线链式缝迹,缝纫线为30.9 tex的涤纶线,线迹密度为14针/3 cm,针尖形状为U形;缝迹对缝口强度的影响最大,缝线强度和线迹密度对缝口强度的影响力相当;针尖形状对缝口强度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参数 工艺设计 接牢度 缝线强度 线迹密度 正交设计
下载PDF
服装面料的缝制加工性能 被引量:7
9
作者 陈之戈 陈雁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29,23,共3页
服装的质量除了与结构设计和生产加工过程直接有关外 ,服装材料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就服装材料的强伸度、纱线密度、织物厚薄及纱线工艺等因素对线缝强度、线缝起拱、针伤等方面的影响 ,探讨了服装材料的缝制加工特性。
关键词 服装面料 线强度 线起拱 针伤 制加工性能
下载PDF
关节镜下高强度缝线经胫骨四隧道外排锚钉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镇国 陈庆元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12期1301-1302,共2页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高强度缝线经胫骨四隧道外排锚钉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10—2022-10采用关节镜下高强度缝线经胫骨四隧道外排锚钉内固定治疗的28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在关节镜...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高强度缝线经胫骨四隧道外排锚钉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10—2022-10采用关节镜下高强度缝线经胫骨四隧道外排锚钉内固定治疗的28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在关节镜下探查清理及复位骨折端,通过高强度缝线经胫骨四隧道固定前交叉韧带撕脱骨块,在胫骨上段前内侧高强度缝线打结后用外排锚钉加强固定。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及CT检查,末次随访根据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本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6个月,平均17.3个月。均未出现切口感染,X线片及CT检查结果显示骨折端位置及骨折愈合良好。末次随访时,膝关节Lysholm评分83.12~91.25分,平均88.66分;IKDC评分86.56~93.22分,平均90.21分。结论 关节镜下高强度缝线经胫骨四隧道外排锚钉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确切,具有固定牢靠、手术创伤小、可早期功能锻炼、不用二次手术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强度线 关节镜 外排锚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高强度缝线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健 唐晓波 +1 位作者 董佩龙 李志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4-697,共4页
目的探讨高强度缝线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4年6月–2016年6月,采用高强度缝线内固定治疗38例髌骨横形骨折患者。男24例,女14例;年龄26~64岁,平均4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例,摔伤3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8 d,平均... 目的探讨高强度缝线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4年6月–2016年6月,采用高强度缝线内固定治疗38例髌骨横形骨折患者。男24例,女14例;年龄26~64岁,平均4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例,摔伤3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8 d,平均5 d。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84.3±8.4)分,Lysholm评分为(44.5±7.2)分,膝关节活动度为(62±12)°。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局部异物刺激反应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 d X线片检查示,髌骨骨折均达满意复位与稳定固定。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4个月,平均3个月。末次随访,参照B?stman评分标准评定:优36例、良2例,优良率达100%。VAS评分为(10.2±6.6)分、Lysholm评分为(93.1±6.4)分、膝关节活动度为(124±14)°,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759,P=0.000;t=31.099,P=0.000;t=20.727,P=0.000)。结论高强度缝线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等优点,术后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和功能均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横形骨折 强度线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空心钉固定和高强度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3
12
作者 于志毅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空心钉固定和高强度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仁和医院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31例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资料,男18例,女13例;年龄21~51岁,平均34.3岁。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将31例患者分...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空心钉固定和高强度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仁和医院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31例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资料,男18例,女13例;年龄21~51岁,平均34.3岁。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将31例患者分为2组:13例患者采用关节镜下空心钉固定治疗(空心钉组),骨折根据McKeever分型:Ⅱ型5例、Ⅲ型8例。18例患者采用关节镜下高强度缝线固定治疗(高强度缝线组),骨折根据McKeever分型:Ⅱ型6例,Ⅲ型12例。术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Lysholm评分、二次手术率等评定各自的临床效果。结果空心钉组和高强度缝线组胫骨髁间嵴骨折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12~44个月(平均24.8个月)随访。空心钉组和高强度缝线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91.6±7.6)、(91.9±7.4)min,住院时间分别为(11.5±2.9)、(11.4±2.3)d,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3.3±0.5)、(3.3±0.6)个月,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采用Lysholm评分评定疗效:空心钉组为65~100分,优良率为92.3%(12/13);高强度缝线组为60~100分,优良率为94.4%(17/1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钉固定组中10例患者(76.9%)行二次关节镜手术取出内固定物,高强度缝线组无患者行二次关节镜手术。结论空心钉固定或高强度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均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高强度缝线固定在二次手术率方面低于空心钉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骨折固定术 骨钉 强度线 胫骨髁间棘骨折
原文传递
高强度缝线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疗效观察
13
作者 黄富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1期41-42,共2页
探讨分析高强度缝线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50例髌骨横形骨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入组对象均接受高强度缝线内固定处理,观察手术前后患者VAS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 探讨分析高强度缝线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50例髌骨横形骨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入组对象均接受高强度缝线内固定处理,观察手术前后患者VAS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统计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随访观察骨折复位和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术后,50例患者手术切口皆为Ⅰ期愈合,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d X线片扫描提示骨折复位良好;术后随访6~8个月,骨折断端愈合良好,平均愈合时间为(3.1±0.4)个月;B?stman 评分评估:44例优,6例良,治疗优良率100%。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VAS评分明显下降,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明显提升,组内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评定:优 36 例、良 2 例,优良率达 100%。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VAS评分明显下降,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明显提升,组内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髌骨横形骨折治疗方案中,高强度缝线内固定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内固定效果满意,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膝关节功能远期恢复情况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横形骨折 内固定治疗 强度线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熊猫索桥技术中两种高强度缝线修复跟腱断裂的生物力学比较研究
14
作者 牟嫄 马英轩 +5 位作者 杨伟 刁玉磊 乔钊 刘文科 罗彦凤 尹良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47-1150,共4页
目的比较熊猫索桥技术(panda rope bridge technique,PRBT)中两种高强度缝线以不同缝合方式修复跟腱断裂的生物力学差异,以期为临床选择缝线及缝合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取市售40条牛跟腱随机分成4组(n=10),在跟腱止点近端4 cm处横形切断... 目的比较熊猫索桥技术(panda rope bridge technique,PRBT)中两种高强度缝线以不同缝合方式修复跟腱断裂的生物力学差异,以期为临床选择缝线及缝合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取市售40条牛跟腱随机分成4组(n=10),在跟腱止点近端4 cm处横形切断并缝合。其中,A、B组使用Ethibond 5号线,近端均为腱腹交界处Krackow缝合,远端分别为跟骨冠状孔固定、跟骨锚钉缝合,断端平面分别经过4、8根线;C、D组均使用Ultrabraid 2号线,近端为腱腹交界处Krackow缝合,远端为带线锚钉固定于跟骨,断端平面分别经过4、8根线。使用电子动静态万能材料仪测试动态拉力20~100、20~200、20~300、20~400 N(0.5 Hz、250个循环)下,每个阶段跟腱断端间隙以及缝合失效发生情况。结果拉力20~100 N和20~200 N,跟腱断端间隙从小到大依次为D、B、C、A组,其中A、B组间及C、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拉力20~300 N和20~400 N,4组跟腱断端间隙>5 mm,为巨大间隙。拉力20~100 N和20~200 N,4组缝合保持率均为100%。拉力20~300 N,A、B、C、D组缝合保持率分别为0、80%、60%和100%。其中,A组缝合保持率与B、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拉力20~400 N,A、B、C、D组缝合保持率分别为0、50%、0和70%,A、B组间及C、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RBT以8根高强度缝线经跟腱断端平面方式修复跟腱断裂,可以满足早期快速康复中使用跟腱靴或者跟垫时安全行走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猫索桥技术 跟腱断裂 强度线 生物力学 动态拉力
原文传递
新型弹性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江涛 步建立 +7 位作者 常晗 滕立佳 钱宇航 周勇 车建伟 罗涛 孙成 刘玉杰 《实用骨科杂志》 2021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缝线网状套扎弹性固定胫骨髁间嵴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取新鲜猪膝关节标本16个,制备Ⅲ型胫骨髁间嵴骨折模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8个,分别采用缝线网状套扎固定(A组)和缝合锚钉固定(B组)。通过疲劳试验及拔出试验,分析... 目的探讨新型缝线网状套扎弹性固定胫骨髁间嵴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取新鲜猪膝关节标本16个,制备Ⅲ型胫骨髁间嵴骨折模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8个,分别采用缝线网状套扎固定(A组)和缝合锚钉固定(B组)。通过疲劳试验及拔出试验,分析比较两组最大失败载荷、失效载荷、拔出刚度及循环位移。结果失败模式:A组位移超限8个;B组锚钉拔出4个,缝线断裂2个,缝线切割骨块2个。生物力学结果显示,最大失败载荷及失效载荷:A组(517.798 N,247.841 N)>B组(247.469 N,123.254 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循环位移:A组(2.316 mm)<B组(5.423 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拔出刚度:A组(40.062 N/mm)>B组(35.699 N/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6)。结论缝线网状套扎固定法生物力学性能优于缝合锚钉固定法,能够满足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髁间嵴骨折 强度线 弹性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关节镜下空心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效果及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伍汉强 郑仕强 伍家志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第20期53-55,共3页
探讨关节镜下空心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5月-2021年5月纳入我院骨科治疗的69例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5),对照组患者接受高强度缝线固定,... 探讨关节镜下空心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5月-2021年5月纳入我院骨科治疗的69例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5),对照组患者接受高强度缝线固定,观察组患者接受空心钉固定。记录对比2组患者的恢复效果、围手术指征、膝关节功能。结果:2组患者术后1年的骨折恢复效果和术后3个月、1年后的膝关节功能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的膝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中所涉及的2种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方法均可有效恢复膝关节功能,但空心钉固定可加快骨折愈合,促进膝关节功能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钉固定 强度线固定 胫骨髁间棘骨折
下载PDF
Sutureless Intestinal Anastomosis with a Novel Device of Magnetic Compression Anastomosis 被引量:19
17
作者 Chao Fan Jia Ma Hong-ke Zhang Rui Gao Jian-hui Li Liang Yu Zheng Wu Yi Lv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82-189,共8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a novel magnetic compression anastomats(MCAs) in intestinal anastomosis.Methods A total of 36 male mongrel canines underwent intestinal anastomosis using traditio...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a novel magnetic compression anastomats(MCAs) in intestinal anastomosis.Methods A total of 36 male mongrel canines underwent intestinal anastomosis using traditional hand-sewn(n=18) or a novel MCAs(n=18).We compared the anastomosis time,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bursting strength of anastomoses,gross appearance,and pathology between two groups at each time-point of follow-up.Results The mean anastomosis time with MCAs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with hand-sewn(8.50±1.95 vs.31.1±4.32 minutes,P<0.001).The blood stools and intussusceptions occurred in both groups during follow-up period.Only 1 mongrel canine receiving intestinal anastomosis by MCAs experienced anastomotic leakage.The average bursting pressure of anastomoses obtained from mongrel canines undergoing intestinal anastomosis by MCA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y traditional hand-sewn at 1 week's follow-up time(P<0.05).Gross appearance of the anastomoses constructed by MCAs was relatively smoother and flatter.Pathological evalution of anastomoses revealed that general inflammation was greater in hand-sewn anastomoses than magnetic anastomosis.Conclusion The magnetic compression anastomat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device of sutureless intestinal anastomosis in canine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compression anastomosis bursting strength foreign body reaction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a new single-donor human fibrin adhesive with suture for posterior tibial nerve repair in rat: biomechanical resistance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18
作者 Reza Erfanian Masoumeh Firouzi +4 位作者 Mohammad Hossein Nabian Masoud Darvishzadeh Leila Oryadi Zanjani Shayan Abdollah Zadegan Reza Shahryar Kamrani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CSCD 2014年第3期146-152,共7页
Objective: The use of fibrin adhesives has a broad background in nerve repair. Currently the suboptimal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ingledonor fibrin adhesives have restricted their usage. The present experiment studies ... Objective: The use of fibrin adhesives has a broad background in nerve repair. Currently the suboptimal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ingledonor fibrin adhesives have restricted their usage. The present experiment studies the performance and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modified fibrin glue prepared from single-donor human plasma in the repair of posterior tibial nerve of rat. Methods: Forty Wistar rats were divided into 5 groups; in the control group, tibial nerve was completely transected and no treatment was done, while in the four experimental groups the nerve stumps were reconnected by one suture, three sutures, one suture with fibrin glue and fibrin glue alone respectively. During 8 weeks of follow-up, Tibial Function Index was measured weekly and adhesive strength, inflammation and scar formation were assessed at the end of the study. Results: Nerve stumps dehiscence rate and adhesive strength were similar in all experimental groups and significantly differed from control group (P〈0.05). By the end of the eighth follow-up week, functional recovery of one and three sutures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groups in which fibrin glue was used for repair (P〈0.05). The amount of inflammation and scar tissue formation was similar among all groups. Conclusion: The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pared single-donor fibrin adhesive has acceptable mechanical properties which could provide required adhesiveness and hold nerve stumps in the long term; yet, we acknowledge that more studies are needed to improve functional outcome ofsinszle donor fibrin adhesive repa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ts Nerve regeneration Fibrintissue adhesive Materials test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