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脱位晶体隧道切口摘出联合改良式人工晶体缝襻固定术的研究
1
作者 汤伟民 刘国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脱位晶体隧道切口摘出及改良式人工晶体缝襻固定术的操作技巧,术前、术后屈光状态的改变,并发症及疗效。方法 26例脱位晶体采用常规超声乳化隧道切口,再扩大至约3.5 mm,将脱入玻璃体腔的晶体托至前房,在前房将晶体碎裂后取出,... 目的探讨脱位晶体隧道切口摘出及改良式人工晶体缝襻固定术的操作技巧,术前、术后屈光状态的改变,并发症及疗效。方法 26例脱位晶体采用常规超声乳化隧道切口,再扩大至约3.5 mm,将脱入玻璃体腔的晶体托至前房,在前房将晶体碎裂后取出,并进行人工晶体缝襻固定术,术后随访半年至两年,观察屈光状态和并发症。结果术后屈光状态改变与常规隧道切口无异。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继发性高眼压和玻璃体混浊。结论脱位晶体隧道切口摘出联合改良式人工晶体缝襻固定术可减少术源性散光和玻切术后并发症,该术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位晶体 隧道切口摘出 改良式人工晶体缝襻固定术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内灌注下Ⅱ期人工晶体缝襻固定术 被引量:15
2
作者 龙崇德 闻祥根 +2 位作者 林晓峰 汪振芳 袁钊辉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62-364,共3页
目的 :探讨严重眼外伤术后视力的恢复。方法 :选择 2 0例 (2 0眼 )严重眼外伤 (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眼内异物、外伤白内障等 )的病例 ,在玻璃体切除晶状体咬切术后 ,眼压正常、无视网膜脱离、矫正视力满意者 ,在眼内灌注下行Ⅱ期... 目的 :探讨严重眼外伤术后视力的恢复。方法 :选择 2 0例 (2 0眼 )严重眼外伤 (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眼内异物、外伤白内障等 )的病例 ,在玻璃体切除晶状体咬切术后 ,眼压正常、无视网膜脱离、矫正视力满意者 ,在眼内灌注下行Ⅱ期人工晶体缝襻固定术。随诊 2~ 18月。结果 :裸眼视力 >0 5以上者 6例 ,0 3~ 0 5者 10例 ,0 1~ 0 3例者 3例 ,<0 1者 1例 ,术后视力与Ⅱ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术中、术后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 ,眼压正常。结论 :在合并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眼内异物、外伤白内障等严重眼外伤病例 ,行玻璃体切除晶状体咬切术 ,术后待眼部情况稳定后 ,在眼内灌注下行Ⅱ期人工晶体植入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灌注 人工晶体 缝襻固定术 玻璃体切除 眼损伤
原文传递
经微小透明角膜切口推注式人工晶状体缝襻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
3
作者 王文倩 张正培 +1 位作者 李甦雁 王嫣 《临床眼科杂志》 2021年第4期339-341,共3页
目的探讨经微小透明角膜切口推注式人工晶状体缝襻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37例(37只眼)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采用经2.75 mm透明角膜切口推注式植入并行人工晶状体缝襻术,术后随访3~27个月。结果37例... 目的探讨经微小透明角膜切口推注式人工晶状体缝襻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37例(37只眼)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采用经2.75 mm透明角膜切口推注式植入并行人工晶状体缝襻术,术后随访3~27个月。结果3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结束时21只眼(56.8%)非矫正视力达0.1~0.4;14只眼(37.8%)达0.5~0.8;2只眼达1.0。术中发生眼内少量出血3只眼,发生人工晶状体倾斜2例。结论经2.75 mm透明角膜切口推注式人工晶状体缝襻固定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手术效果好,损伤小,术后散光小,恢复快,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叠式人工晶状体 缝襻固定术 玻璃体切除
下载PDF
先天性晶状体脱位患者术后人工晶状体脱位的原因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马逸远 刘思源 +1 位作者 靳光明 郑丹莹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54-259,共6页
目的探究先天性晶状体脱位(CEL)患者经巩膜人工晶状体(IOL)缝襻固定术后发生IOL脱位的原因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对123例(220眼)接受经巩膜IOL缝襻固定术的CE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VA)、眼压(IOP... 目的探究先天性晶状体脱位(CEL)患者经巩膜人工晶状体(IOL)缝襻固定术后发生IOL脱位的原因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对123例(220眼)接受经巩膜IOL缝襻固定术的CE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VA)、眼压(IOP)及IOL位置等。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评估CEL患者术后IOL脱位的危险因素。结果在随访期间(随访时间:36~9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共有16例(17眼)术后发生IOL脱位,发生时间为术后2~78个月,平均为术后(38.2±23.3)个月。缝线断裂、缝线松脱、IOL襻断裂和术后眼外伤是导致IOL脱位的主要原因。广义估计方程分析显示,男性(OR:7.897,95%CI:1.025~60.859,P=0.047)、三片式IOL(AR40e,OR:3.344,95%CI:1.092~10.237,P=0.034)、眼外伤(OR:18.874,95%CI:2.271~156.849,P=0.007)及术后眼轴增长(OR:2.215,95%CI:1.022~4.800,P=0.044)是CEL患者术后IOL脱位的危险因素。结论IOL脱位是CEL患者经巩膜IOL缝襻固定术后的一种相对罕见但重要的远期并发症,其中缝线断裂和松脱为主要原因。因此,在缝线的选择和手术固定技术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以降低术后IOL脱位的风险。同时术后应加强随访,特别是对于男性患者,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晶状体脱位 经巩膜人工晶状体缝襻固定术 人工晶状体脱位
下载PDF
小切口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 被引量:21
5
作者 邹玉平 林振德 +1 位作者 冯波 李绍珍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33-635,共3页
关键词 小切口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双线固定 白内障 白内障摘除 方法 后并发症 人工晶状体度数
原文传递
25G眼内灌注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缝襻植入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正培 李甦雁 +1 位作者 沈洁 刘海洋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0-292,共3页
目的评价利用25G眼内灌注,下行小切口二期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缝襻固定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3例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采用于角膜缘内或睫状体平坦部置25G灌注管,行小切口二期折叠式人工... 目的评价利用25G眼内灌注,下行小切口二期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缝襻固定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3例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采用于角膜缘内或睫状体平坦部置25G灌注管,行小切口二期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缝襻固定术,术后随访4-26个月(平均10个月)。结果2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眼内压稳定,手术过程平稳。随访结束时裸眼视力0.1~0.4者12只眼(52.2%);0.5~0.8者10只眼(43.5%);1.0者1只眼。青光眼2例,人工晶状体偏位2例(8.7%)。结论25G眼内灌注辅助的小切口二期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缝襻固定术,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叠式人工晶状体 缝襻固定术 玻璃体切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