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1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lammark)养殖前景看好
1
作者 江连 《现代渔业信息》 2005年第3期31-31,共1页
缢蛏养殖历史悠久,已有50多年的历史。目前缢蛏养殖形势方兴未艾,并有从南向北推移发展的趋势。最近江苏准海工学院安贤惠、李联泰先生根据目前缢蛏养殖现状,提出今后着重研究的以下四个问题:
关键词 缢蛏 养殖前景 养殖历史 生根 养殖现状 形势 先生 江苏 发展 趋势
下载PDF
贝、藻分池模式养殖缢蛏试验
2
作者 钟幼平 汪春林 黄世彬 《科学养鱼》 2024年第2期67-68,共2页
缢蛏是我国四大养殖贝类品种之一,养殖区集中在闽、浙一带。缢蛏多分布在软泥或沙泥底质的中、低潮区,喜栖息在埕面稳定的泥沙质、沙泥质和软泥质的滩涂上。缢蛏属于广温性贝类,生长适温为8~30℃,可忍受-3~0℃的低温和39℃左右的高温。... 缢蛏是我国四大养殖贝类品种之一,养殖区集中在闽、浙一带。缢蛏多分布在软泥或沙泥底质的中、低潮区,喜栖息在埕面稳定的泥沙质、沙泥质和软泥质的滩涂上。缢蛏属于广温性贝类,生长适温为8~30℃,可忍受-3~0℃的低温和39℃左右的高温。缢蛏属广盐性种类,盐度在7~26时其活动能力强,盐度低于4或高于29时活力显著减弱。河口处的缢蛏生长快,产量高。缢蛏食料种类以骨条藻为最多,占饵料生物的91.5%;其次为舟形藻、圆筛藻、小环藻等。除活饵料外,缢蛏还摄食有机碎屑、微小泥沙颗粒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饵料生物 缢蛏 广盐性 有机碎屑 养殖贝类 泥沙颗粒 舟形藻 泥沙质
下载PDF
缢蛏ABC转运蛋白基因家族成员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
3
作者 杨凡 李治平 +1 位作者 董迎辉 任建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84,共13页
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ABC transporter)家族是最古老的膜蛋白家族之一,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体内,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对氨基酸、脂质、抗生素等物质进行跨膜运输,参与生物体内多种生... 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ABC transporter)家族是最古老的膜蛋白家族之一,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体内,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对氨基酸、脂质、抗生素等物质进行跨膜运输,参与生物体内多种生理活动。目前,对软体动物ABC转运蛋白家族的鉴定,仅在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和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3种双壳类中有系统研究,对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ABC转运蛋白家族的鉴定和表达模式分析尚未见报道。利用缢蛏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运用本地及NCBI在线BLAST程序、FGENESH+、SMART、Ex PASy、MEGA X、Mev 4.90和MapInspect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在全基因组水平系统地鉴定出52个缢蛏ABC转运蛋白,并对转运蛋白基因外显子数目、染色体定位等信息进行分析;通过系统进化分析,将缢蛏ABC转运蛋白家族分为8个亚家族,即ABCA~ABCH;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物种ABC转运蛋白家族,推测基因串联复制事件对软体动物ABC转运蛋白家族成员数目的增加有影响。ABC转运蛋白基因在缢蛏不同发育时期和组织的表达分析显示,ABCC和ABCG亚家族多个基因在缢蛏稚贝时期表达量达到最高值,ABC转运蛋白基因在鳃、肝胰腺和性腺中表达种类较多。软体动物作为第二大动物类群,目前仅有3个物种的ABC转运蛋白得到了系统分类,缢蛏ABC转运蛋白基因家族的系统鉴定与表达模式分析为研究软体动物ABC转运蛋白基因的进化和缢蛏ABC转运蛋白功能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ABC转运蛋白 序列分析 表达模式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缢蛏壳肉分离装置工艺参数研究
4
作者 刘涵 申屠留芳 +2 位作者 孙星钊 王萌 张鹏程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29,共8页
加热开壳是缢蛏壳肉分离作业的关键工序之一,优化蒸煮工艺,获得缢蛏蒸煮作业最佳感官评分值,实现缢蛏高开壳率。以缢蛏为试验原料,基于蒸煮温度、蒸煮时间、物料堆积层厚开展单因素试验,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优化分析法,确定... 加热开壳是缢蛏壳肉分离作业的关键工序之一,优化蒸煮工艺,获得缢蛏蒸煮作业最佳感官评分值,实现缢蛏高开壳率。以缢蛏为试验原料,基于蒸煮温度、蒸煮时间、物料堆积层厚开展单因素试验,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优化分析法,确定缢蛏蒸煮输送装置最佳工作参数。基于所得参数进行蒸煮装置的EDEM、Fluent仿真与场地试验。当蒸汽进气压力为6 MPa,缢蛏下料平均速度为0.375 kg/s,蒸煮时间为79 s,蒸煮温度为94℃,堆积层厚为26 mm时,开壳效果感官评分为83.32分,仿真输送过程中聚团、碎裂概率小于5%,蒸煮装置热力云图表明箱体内温度分布满足缢蛏开壳需求;以开壳率、闭壳肌粘结力为指标开展缢蛏蒸煮性能试验,开壳率≥95%,闭壳肌粘结力小于2 N。蒸煮装置各工况满足生产需求,作业后蛏肉品质符合后续作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开壳 蒸煮装置 响应面优化 离散元 开壳率
下载PDF
高分辨质谱技术分析两地缢蛏的脂质差异性
5
作者 张煜炯 孙崇鲁 +2 位作者 杨颖欣 岳军治 周静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16-224,共9页
目的基于高分辨质谱技术对浙江象山和福建云霄两大主产地缢蛏的脂质差异性进行比较。方法样品经培养后,去壳、去胃进行冷冻干燥,采用脂类提取法提取,以Hypersile Gold C18(100 mm×2.1 mm,1.9μm)色谱柱为分析柱,甲醇/水(A)、甲醇/... 目的基于高分辨质谱技术对浙江象山和福建云霄两大主产地缢蛏的脂质差异性进行比较。方法样品经培养后,去壳、去胃进行冷冻干燥,采用脂类提取法提取,以Hypersile Gold C18(100 mm×2.1 mm,1.9μm)色谱柱为分析柱,甲醇/水(A)、甲醇/异丙醇(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分离,采用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对缢蛏脂质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两大主产地缢蛏均检测到脂质78种,潜在生物标记物由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PE)、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PI)、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神经酰胺氨乙基亚磷酸(ceramide aminoethyl phosphite,CAEP)、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AG)和甘油二酯(diglyceride,DAG)组成。浙江象山产地的缢蛏PE(17:1-22:6,15:1-22:6,16:1-22:6,17:1-18:4)、PI(20:3-20:5)和DAG(18:4-18:4)含量为福建云霄产地的2.55~9.11倍;福建云霄产地的缢蛏DAG(16:0-16:0)、CAEP(d18:2-n16:0)和PI(16:0-20:5)含量是浙江象山产地的2.79~2.90倍。结论浙江象山和福建云霄产地的缢蛏存在脂质差异性,为其产地鉴定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脂类代谢物 差异性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 浙江象山 福建云霄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缢蛏三唑磷急性毒性胁迫下miRNA转录组分析
6
作者 吴越 陈星星 +1 位作者 朱洁 周朝生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1338-1342,共5页
本文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三唑磷急性毒性作用下缢蛏miRNA转录组。结果显示,测序数据过滤后的可用序列(clean reads)中长度为21~22 nt的序列占比最高,即大部分序列为微小RNA(miRNA)。所有样品中可以比对到参考序列的reads数占比为65... 本文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三唑磷急性毒性作用下缢蛏miRNA转录组。结果显示,测序数据过滤后的可用序列(clean reads)中长度为21~22 nt的序列占比最高,即大部分序列为微小RNA(miRNA)。所有样品中可以比对到参考序列的reads数占比为65.93%~96.96%,其中大部分注释结果为已知及预测的miRNA。无度量多维标定法(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结果显示,三唑磷试验组中在24 h采集的样品可聚为一组,而其他样品之间无明显的分组。三唑磷处理24 h后缢蛏中共有123组miRNA表达量出现明显差异,其中上调的有122组,下调的1组,上调的miRNA主要分布于miR-184和miR10家族。处理48 h后miRNA表达量无显著差异。处理72 h后有39组miRNA表达量出现显著差异且均为上调,上调的miRNA主要为miR184家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三唑磷 MIRNA
下载PDF
急性温度胁迫对缢蛏不同组织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生理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方佳琪 张敏 +4 位作者 郑凯 贾淼 李奇勋 李玉申 王红婷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6-233,共8页
为探究急性温度胁迫下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的氧化应激以及脂质过氧化情况,比较缢蛏不同组织的抗氧化生理响应,该研究将暂养后的缢蛏分为5组,分别在25、28、30、32、35℃的水浴下进行温度胁迫,测定各组缢蛏鳃、消化腺和外套膜... 为探究急性温度胁迫下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的氧化应激以及脂质过氧化情况,比较缢蛏不同组织的抗氧化生理响应,该研究将暂养后的缢蛏分为5组,分别在25、28、30、32、35℃的水浴下进行温度胁迫,测定各组缢蛏鳃、消化腺和外套膜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 2O 2)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结果表明,在25~35℃条件下,缢蛏SOD、CAT、GPX、T-AOC活性以及GSH含量均在消化腺中最高,其中SOD、T-AOC活性和GSH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在28℃时最高;CAT活性随温度升高而持续降低,在35℃时达到最小值(19.87 U/mg);GPX活性变化趋势与CAT相反,与胁迫温度成正相关,在35℃达到最大值(172.36 U/mg)。外套膜中MDA含量处于较高水平,鳃中次之,消化腺中最低,均在35℃时最高。H 2O 2含量在鳃中最高,变化趋势与MDA含量一致。相较于外套膜和鳃这2个组织,消化腺更能及时响应氧化应激、激活抗氧化防御体系并清除体内过量的活性氧,整体抗氧化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不同组织 急性温度胁迫 氧化应激 脂质过氧化
下载PDF
串联养殖模式下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与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生长特性、消化免疫及水生态效应 被引量:1
8
作者 梅泊承 张晓东 +3 位作者 赵淳朴 徐继林 王丹丽 郭春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07-920,共14页
虾蛏串养模式作为海水围塘养殖坚持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模式,已在福建沿海地区推广,取得明显效果,但目前适宜于该模式下的虾蛏数量配比尚不清楚。在实验室内,通过设立LP组(虾蛏数量配比1︰3)、MP组(1︰5)、HP组(1︰7),模拟虾蛏串联... 虾蛏串养模式作为海水围塘养殖坚持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模式,已在福建沿海地区推广,取得明显效果,但目前适宜于该模式下的虾蛏数量配比尚不清楚。在实验室内,通过设立LP组(虾蛏数量配比1︰3)、MP组(1︰5)、HP组(1︰7),模拟虾蛏串联养殖模式,对虾和缢蛏分别投喂颗粒饲料、微绿球藻和角毛藻,并对虾蛏生长特性、养殖环境水质因子、消化与免疫指标、环境与蛏内脏团微生物群落进行探究。结果表明,LP组和MP组虾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HP组。LP组和MP组对虾增重率分别为43.88%、41.91%,缢蛏增重率分别为29.30%、29.40%。水质营养盐浓度开始总体升高达到峰值后总体下降。虾蛏对环境反应不同,缢蛏中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显著,对虾则是胰蛋白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显著。RDA分析表明,总氮、活性磷酸盐是影响微生物群落关键因素。16S rRNA分析表明,虾蛏不同数量配比对养殖环境以及缢蛏内脏团有较大影响,与LP组相比,MP组和HP组微生物种类更多,且参与氮磷循环的微生物丰度增加。当虾蛏数量配比为1︰3或者1︰5时,虾蛏能良好生长且串养系统养殖环境能起到改善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优化虾蛏串养模式,对今后虾蛏串养模式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串养模式 水质因子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底质和规格对缢蛏潜沙行为及摄食率的影响
9
作者 张树源 王新星 +3 位作者 刘琦 李一峰 沈和定 牛东红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04-811,共8页
为了探究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对底质的选择及潜沙后的摄食差异,以不同规格缢蛏(壳长分别为2.5、3.0、3.5 cm)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底质类型(全泥、1/3沙、2/3沙和全沙)和底质厚度(6、12、18、24、30 cm)对其潜沙行为、摄食... 为了探究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对底质的选择及潜沙后的摄食差异,以不同规格缢蛏(壳长分别为2.5、3.0、3.5 cm)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底质类型(全泥、1/3沙、2/3沙和全沙)和底质厚度(6、12、18、24、30 cm)对其潜沙行为、摄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5℃、盐度为20条件下,规格和底质类型对缢蛏潜沙率、潜沙时间存在极显著交互作用(P<0.01),24 h内仅在全泥底质下潜沙率达到100%,当底质含沙率大于30%时,缢蛏的潜沙行为明显受阻,不同规格个体间的半数竖壳时间(T E50)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规格和底质厚度对缢蛏潜沙率、潜沙时间和摄食率均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个体规格与潜沙深度、摄食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其中,壳长3.5 cm的缢蛏个体潜沙深度约为底质厚度的2/3,且在18 cm底质厚度下的摄食率为6 cm底质厚度下的2.12倍,在6 cm底质厚度下,壳长2.5 cm缢蛏摄食率最大。研究表明,适宜缢蛏潜沙的底质为泥质底,小规格缢蛏潜沙能力较强,且底质越厚越有利于其下潜后的摄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规格 底质 潜沙 摄食率
下载PDF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耐氨氮关联SNP验证及相关基因NKA在氨氮胁迫下的表达特征分析
10
作者 胡晨馨 吕丽媛 +3 位作者 孙改改 姚韩韩 林志华 董迎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13-1423,共11页
为筛查和验证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耐氨氮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基因,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参考,通过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ASP)对位于缢蛏NKA基因(Sc-NKA)下游的SNP(g.21062868T>A)进行验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为筛查和验证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耐氨氮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基因,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参考,通过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ASP)对位于缢蛏NKA基因(Sc-NKA)下游的SNP(g.21062868T>A)进行验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B)检测高氨氮胁迫下Sc-NKA基因的表达水平,用免疫荧光技术对Sc-NKA蛋白进行组织细胞定位,通过RNA干扰探究Sc-NKA基因在氨氮排泄中的作用。结果显示,SNP位点(g.21062868T>A)与氨氮耐受性状显著相关(P<0.05);Sc-NKA基因在氨氮胁迫后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缢蛏鳃中的柱状细胞和扁平细胞是Sc-NKA蛋白分泌的主要部位,且在氨氮胁迫后细胞中的蛋白丰度增加;干扰Sc-NKA基因6~48 h后,缢蛏血淋巴中氨含量显著升高(P<0.05),且Na^(+)-K^(+)-2Cl共转运蛋白1(NKCC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这些研究结果表明,Sc-NKA参与氨氮的排泄过程,且与NKCC1在氨氮转运中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Na^(+)/K^(+)-ATPase 氨氮排泄 基因表达 RNA干扰
下载PDF
硫化物胁迫对缢蛏血液SO_(4)^(2-)浓度及 SULT1B1-12 基因表达的影响
11
作者 孙慧妙 沈伟良 +2 位作者 陈彩芳 林志华 韩庆喜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70,共9页
作为典型的埋栖型滩涂贝类,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常暴露在富含硫化物的环境中,并表现出较强的硫化物耐受能力。胞质磺基转移酶1B1(SULT1B1)位于硫代谢途径下游,是催化磺化反应的关键酶,在甲状腺激素(THs)等内源性物质的生物转... 作为典型的埋栖型滩涂贝类,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常暴露在富含硫化物的环境中,并表现出较强的硫化物耐受能力。胞质磺基转移酶1B1(SULT1B1)位于硫代谢途径下游,是催化磺化反应的关键酶,在甲状腺激素(THs)等内源性物质的生物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ScSULT1B1-12基因在缢蛏耐硫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其序列特征,并结合血液中SO_(4)^(2-)浓度变化,开展其组织表达及不同浓度(50μmol/L、150μmol/L、300μmol/L)硫化物胁迫72 h后的表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ScSULT1B1-12基因全长cDNA为1100 bp,含有897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98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ScSULT1B1-12含有4个催化活性位点(_(56)K、_(104)N、_(106)H和_(134)A)、1个N端的PAPS结合域(YPKSGTXW)、1个C端的PAPS结合和二聚化域(RKGXXGDWKNXFTVXXE),表明其在结构上具有催化磺化反应的能力。组织分布表明,ScSULT1B1-12基因在鳃中高表达,其次为闭壳肌和肝胰腺。硫化物胁迫后缢蛏血液中SO_(4)^(2-)浓度呈下降趋势,ScSULT1B1-12基因的表达模式也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表明硫酸盐可进一步被活化生成磺化反应的供体,而ScSULT1B1-12介导的磺化反应受抑制后可使缢蛏体内THs保持在一定水平,以加强其代谢机能和免疫功能,使机体适应高硫化物的不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ScSULT1B1-12 硫化物胁迫 时间表达 硫酸根
下载PDF
缢蛏对潮间带原油污染的氧化应激及IBR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青霞 潘玉英 +5 位作者 杨婷婷 杨金生 张萌 陈帆 王滢赢 唐忠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8-340,共13页
通过研究不同浓度原油污染对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鳃和内脏团抗氧化酶活性、脂质过氧化及鳃结构的影响,结合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BR),探讨潮间带原油污染对生物的毒性效应.结果显示:在剂量-效应方面,2种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通过研究不同浓度原油污染对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鳃和内脏团抗氧化酶活性、脂质过氧化及鳃结构的影响,结合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BR),探讨潮间带原油污染对生物的毒性效应.结果显示:在剂量-效应方面,2种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内脏团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总体上表现为低浓度诱导、高浓度抑制效应;SOD诱导与过氧化氢酶(CAT)抑制同时出现,规律大致相反.在时间-效应上,SOD活性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CAT与GPx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在鳃中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酶活性最高为371.663U/mgprot.暴露前期(6h)缢蛏2种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鳃和内脏团中MDA含量最高值分别为5.030和10.705nmol/mgprot,后期逐渐平稳.IBR结果表明鳃中生物标志物对原油污染敏感度更高.原油暴露会使鳃丝结构发生变形或引起鳃丝脱离等现象.研究表明,缢蛏鳃更适宜作为潮间带原油暴露生物监测与评价的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缢蛏 抗氧化酶 IBR 组织损伤
下载PDF
急性盐度胁迫对缢蛏肠道菌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张紫娟 戴文芳 +1 位作者 薛清刚 林志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1-141,共11页
盐度是水产动物肠道微生物稳态的重要影响因子,其对水产动物的生长和健康有着重要影响。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是一种埋栖类的滩涂养殖贝类,常受到盐度波动的影响。然而,盐度是否对缢蛏肠道组织及其肠道菌群造成不利影响尚不清... 盐度是水产动物肠道微生物稳态的重要影响因子,其对水产动物的生长和健康有着重要影响。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是一种埋栖类的滩涂养殖贝类,常受到盐度波动的影响。然而,盐度是否对缢蛏肠道组织及其肠道菌群造成不利影响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设置了低盐(5)、正常盐度(20)和高盐(35)3个不同的盐度胁迫组,分别在胁迫前(正常盐度20,0d)和胁迫15d后收集缢蛏样品,利用组织病理学、16S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及PICRUSt2工具对各处理组样品的肠道组织结构、菌群构成及其潜在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5d的急性盐度胁迫对缢蛏肠道组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表现为细胞空泡、组织坏死和绒毛杂乱等。在所有组中共鉴定到712个细菌操作分类单元(OTUs),其中共有OTUs占细菌总数的6.2%。低盐和高盐胁迫下缢蛏肠道主要优势菌分别隶属于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和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急性盐度胁迫改变了肠道细菌α-多样性,且在低盐组中物种丰富度最低。低盐和高盐胁迫下缢蛏肠道细菌群落结构均发生了显著改变(p<0.002),同时伴随肠道菌群种间互作的降低。3种盐度胁迫下缢蛏肠道菌群组装的生态过程主要是确定性过程,而在低盐胁迫下其确定性过程有所降低。功能预测结果表明,急性盐度胁迫显著改变了缢蛏肠道菌群介导的营养物质和能量代谢等相关的功能通路丰度,而与免疫相关的功能通路丰度在高盐组中显著升高。本研究结果表明,急性盐度胁迫可引起缢蛏肠道发生病理损伤并伴随肠道菌群及其潜在功能的明显改变,这些改变可能影响缢蛏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急性盐胁迫 肠道菌群 功能预测 组织损伤
下载PDF
缢蛏Toll样受体家族基因全基因组水平鉴定及其在弧菌刺激下的表达分析
14
作者 杜博博 姚璐 +2 位作者 李治平 董迎辉 任建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5-166,共12页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是我国传统的四大海水养殖贝类之一,养殖过程中易受病原菌感染而造成大量死亡和经济损失。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是目前研究最多的模式识别受体,在无脊椎动物的先天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是我国传统的四大海水养殖贝类之一,养殖过程中易受病原菌感染而造成大量死亡和经济损失。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是目前研究最多的模式识别受体,在无脊椎动物的先天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缢蛏TLR分子特征及其免疫功能对预防和控制病原菌感染至关重要。本研究从缢蛏基因组序列中鉴定出42个TLR基因(ScTLR),其中,33个编码典型的TLR蛋白,其他9个为TLR样蛋白。根据蛋白结构域特点,将典型的TLR蛋白分为2大类4个亚类,一类为多半胱氨酸簇TLR(mccTLR),包括1个P型TLR和7个s PP型TLR;另一类为单半胱氨酸簇TLR(sccTLR),包括16个sP型TLR和9个Ls型TLR。与其他9种软体动物TLR基因的类型和数目比较结果显示,缢蛏基因组中未发现其他软体动物中存在的V型和Twin-TIR型TLR,起源古老的mccTLR类群在软体动物中没有大规模的扩张,而起源较晚的sccTLR类群却发生了大规模的扩张。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6种ScTLR在检测的7种组织中普遍表达,且在血细胞、鳃和肝胰腺组织中高表达。最后,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胁迫12 h和48 h的缢蛏鳃和肝胰腺转录组数据分析显示,副溶血弧菌感染前后9个TLR基因在鳃或肝胰腺中的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6个基因(ctg118.25、ctg118.26、ctg356.25、ctg774.6、ctg681.6和ctg1513.5)在感染12 h或48 h后的鳃组织中表达差异显著,前5个基因表达量上调,仅ctg1513.5表达量下调;3个基因(ctg467.9、ctg2496.3和ctg903.17)在感染12 h或48 h后的肝胰腺中表达差异显著,其中,ctg467.9和ctg2496.3表达量下调,ctg903.17表达量上调。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将为深入探讨不同TLR基因在缢蛏天然免疫中发挥的作用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TOLL样受体 弧菌刺激 表达分析
下载PDF
山东缢蛏人工繁育试验及高盐对幼虫生长的影响
15
作者 崔玉龙 姜珊 +4 位作者 吴彪 曹伟 于贞贞 陈聪聪 赵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7期85-87,共3页
研究了山东地区缢蛏人工繁育过程及盐度对幼虫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山东地区能够顺利培育缢蛏苗种,其受精卵在23℃条件下发育24 h便可进入D形幼虫阶段,浮游期约为8 d,每天生长约15μm,变态后生长速度稳步加快;将幼虫在14、21、28盐度... 研究了山东地区缢蛏人工繁育过程及盐度对幼虫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山东地区能够顺利培育缢蛏苗种,其受精卵在23℃条件下发育24 h便可进入D形幼虫阶段,浮游期约为8 d,每天生长约15μm,变态后生长速度稳步加快;将幼虫在14、21、28盐度梯度下培育发现,随着盐度的升高,其壳长生长速率显著下降(P<0.05)。该研究结果可为山东地区开展缢蛏人工繁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人工繁育 盐度 幼虫 生长
下载PDF
缢蛏土池大规格苗种培育试验
16
作者 曾瑞娟 黄标武 《水产养殖》 CAS 2023年第3期48-49,共2页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sp.nov.),隶属于双壳纲(Bivalvia),真瓣鳃目(Eulamellibranchia),竹蛏科(Solenidae),缢蛏属,又名蛏仔、蜻,为海产经济贝类。其贝壳自壳顶至腹缘有一条微凹的斜沟,形似绳索的缢痕,缢蛏因此而得名。在中国...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sp.nov.),隶属于双壳纲(Bivalvia),真瓣鳃目(Eulamellibranchia),竹蛏科(Solenidae),缢蛏属,又名蛏仔、蜻,为海产经济贝类。其贝壳自壳顶至腹缘有一条微凹的斜沟,形似绳索的缢痕,缢蛏因此而得名。在中国沿海均有分布,山东寿光,浙江宁海、玉环、乐清,福建连江、长乐、福清、晋江、龙海和云霄等地是主要产区;日本的九州、四国、濑户内海也有出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寿光 培育试验 真瓣鳃目 浙江宁海 缢蛏 经济贝类 濑户内海 双壳纲
下载PDF
缢蛏对虾-蟹混养池塘底质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慧玲 柴欣如 +2 位作者 许文军 何杰 张东旭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50-56,共7页
为研究不同密度缢蛏混养对海水养殖池塘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建立了4组实验生态系统,对照组为三疣梭子蟹-日本囊对虾混养系统,另外3组实验组分别为混养了3种不同密度缢蛏的三疣梭子蟹-日本囊对虾-缢蛏养殖系统。本研究对底泥细菌... 为研究不同密度缢蛏混养对海水养殖池塘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建立了4组实验生态系统,对照组为三疣梭子蟹-日本囊对虾混养系统,另外3组实验组分别为混养了3种不同密度缢蛏的三疣梭子蟹-日本囊对虾-缢蛏养殖系统。本研究对底泥细菌总数、不同类群的细菌数量、微生物活性以及底泥中总碳、总氮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缢蛏混养密度增加,好氧细菌数量显著增加,而细菌总丰度、厌氧细菌、细菌芽孢、弧菌等数量及微生物活性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底泥中厌氧细菌数量与总碳、总氮含量显著正相关;芽孢数与总氮含量显著正相关;底泥中微生物酶活性与总碳、总氮含量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缢蛏混养可能通过滤食等生理活动明显降低养殖系统底泥有机质含量,减少微生物可利用底物,进而影响不同类群细菌丰度。从养殖系统底泥微生物数量及活性角度来看,本研究条件下,缢蛏放养密度34.7×10^(4) ind.·hm^(-2)为较优混养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底质微生物 微生物活性 养殖池塘
下载PDF
不同养殖模式对缢蛏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18
作者 刘琦 陈丽芝 +1 位作者 王新星 牛东红 《海洋与渔业》 2023年第3期76-77,共2页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俗名蛏子、蜻子,是我国四大海水养殖贝类之一。缢蛏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同时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产量高、效益好等养殖特点,是我国沿海虾塘和滩涂的主要养殖贝类品种。早在南宋淳熙九年缢蛏养殖在福...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俗名蛏子、蜻子,是我国四大海水养殖贝类之一。缢蛏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同时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产量高、效益好等养殖特点,是我国沿海虾塘和滩涂的主要养殖贝类品种。早在南宋淳熙九年缢蛏养殖在福建进行了记载,到明朝万历二十四年传播推广到浙江,之后向北方地区的山东、河北和辽宁一带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贝类 传播推广 缢蛏 营养丰富 养殖特点
下载PDF
缢蛏生物钟基因Tim的鉴定、昼夜表达模式及对性激素分泌的影响
19
作者 郦琪钧 郑向阳 +4 位作者 柳燕子 严玉箫 陈妍蕾 姚韩韩 董迎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1-111,共11页
Tim(Timeless)是继Per基因发现后的第2个核心生物钟基因,在动物繁殖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讨生物钟基因Tim对缢蛏夜间产卵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克隆了缢蛏Tim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利用qRT-PCR和免疫荧光技术研究了Tim基因... Tim(Timeless)是继Per基因发现后的第2个核心生物钟基因,在动物繁殖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讨生物钟基因Tim对缢蛏夜间产卵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克隆了缢蛏Tim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利用qRT-PCR和免疫荧光技术研究了Tim基因/蛋白在不同组织中的昼夜表达模式,并用siRNA干扰技术初步研究了Tim基因对性激素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缢蛏Tim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为3 090 bp,编码1 029个氨基酸,具备3个保守结构域(TIMELESS superfamily、TIMELESS_C和FIil);Tim基因在缢蛏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肝胰腺、水管、卵巢、精巢中的表达水平较高;Tim基因在卵巢和精巢中呈现昼夜规律性表达,均在白天12:00–18:00较高,夜间00:00–06:00较低;Tim蛋白主要定位在肝胰腺的肝细胞、水管末端的上皮细胞、卵巢的成熟卵母细胞及精巢的精子细胞中,且在卵巢和精巢中的阳性信号均是白天12:00稍强于夜间00:00;siRNA干扰后,Tim基因在精巢、卵巢中的表达量均在干扰后第3-7天显著下降(P <0.05),而精巢中睾酮和卵巢中雌二醇含量均在干扰后第1-9天极显著下降(P <0.01)。由此可见,Tim基因/蛋白在精巢和卵巢中的表达均呈昼夜规律性变化,并且其被干扰后性激素含量显著降低,推测Tim基因可能通过介导性激素的分泌进而调控缢蛏夜间产卵过程。本研究初步探讨了缢蛏生物钟基因Tim的昼夜表达模式及其对性激素分泌的影响,将对深入解析贝类产卵机制和优化工厂化育苗技术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生物钟 TIM 基因表达 SIRNA 性激素
下载PDF
缢蛏振动筛分装置的优化与试验
20
作者 刘涵 申屠留芳 +2 位作者 孙星钊 王萌 张鹏程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8-84,146,共8页
目的:提高缢蛏壳肉分离效率。方法:采用参数法对振动筛分装置主要参数进行设计,以连云港双头蛏为试验对象,以振动频率、振幅、筛面倾角为试验因素,以筛分效率和肉中带壳比率为主控目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结果... 目的:提高缢蛏壳肉分离效率。方法:采用参数法对振动筛分装置主要参数进行设计,以连云港双头蛏为试验对象,以振动频率、振幅、筛面倾角为试验因素,以筛分效率和肉中带壳比率为主控目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建立频率、振幅、筛面倾角与筛分效率和肉中带壳比率相匹配的回归模型。采用响应面优化分析法,得到了缢蛏壳肉分离筛分装置的最佳工作参数匹配。结果:当出料比率控制为1.2 kg/s、开壳比率控制为97%,振动频率设定为21.6 Hz、振幅设定为3.6 mm、筛面倾角度设定为9°时,缢蛏筛分效率为97.60%,肉中带壳比率为4.52%。结论:所设计的缢蛏振动筛分装置筛分效率高、适应性好,可满足初步加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壳肉分离 振动 筛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