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喷施不同营养元素叶面肥对蟠枣缩果病和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谭玉鹏 耿阳 +3 位作者 吴佳辉 李斌斌 王玉红 赵晓梅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1-188,共8页
为探讨喷施不同营养元素叶面肥对蟠枣(‘京沧1号’)缩果病发病率及品质的影响,对不同叶面肥处理蟠枣缩果病发病率及产量进行了调查,对蟠枣果实外观指标和营养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喷施不同营养元素叶面肥处理后蟠枣缩果病发病率显... 为探讨喷施不同营养元素叶面肥对蟠枣(‘京沧1号’)缩果病发病率及品质的影响,对不同叶面肥处理蟠枣缩果病发病率及产量进行了调查,对蟠枣果实外观指标和营养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喷施不同营养元素叶面肥处理后蟠枣缩果病发病率显著降低,蟠枣果实产量、商品率分别较清水(对照组)提高8.73%~27.21%和3.53%~17.94%;除硫酸锰、四硼酸钠、富瑞朋流体硼叶面肥处理外,其他处理蟠枣果实硬度与对照处理差异不显著;喷施不同营养元素叶面肥处理对蟠枣果实色差参数影响差异不显著;喷施不同营养元素叶面肥处理对蟠枣果实中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积累有积极影响。整体看来,氮元素叶面肥对降低蟠枣缩果病发病率、提高蟠枣果实商品率、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和总酚含量作用显著,锰元素对提高蟠枣果实产量、硬度、可溶性糖和类黄酮含量作用显著,钾元素叶面肥处理对蟠枣整体作用效果不明显,硼元素叶面肥对提高蟠枣产量,增加蟠枣果实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C含量作用效果明显。因此,该结果可为蟠枣缩果病防控及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元素 叶面肥 蟠枣 品质
下载PDF
喷施生物制剂对冬枣缩果病和裂果病防治效果
2
作者 李秀岐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12期61-62,共2页
明确生物制剂喷施对冬枣缩果病和裂果病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影响,在提升冬枣品质、促进果农增产增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探究了生物制剂喷施对冬枣缩果病和裂果病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生物制剂0.5%几丁聚糖水剂、5... 明确生物制剂喷施对冬枣缩果病和裂果病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影响,在提升冬枣品质、促进果农增产增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探究了生物制剂喷施对冬枣缩果病和裂果病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生物制剂0.5%几丁聚糖水剂、5%氨基寡糖素水剂和80%乙蒜素乳油后显著降低了冬枣收获期缩果病和裂果病的发生,防治效果分别为66.89%、63.52%、62.22%和70.05%、66.69%和65.59%,其中喷施生物制剂0.5%几丁聚糖水剂处理下的防治效果最优,且3种生物制剂均未对枣树生长产生药害,安全性较好。因此,在山东滨州地区冬枣种植生产中可推荐使用生物制剂0.5%几丁聚糖水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沾化冬枣 生物制剂 安全性
下载PDF
临沂沂水地区冬枣缩果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3
作者 武广胜 《果农之友》 2024年第3期84-86,共3页
临沂沂水地区是冬枣的主要产区,枣缩果病又称黑腐病、铁皮病,俗称干腰、黑腰、束腰病等,是由噬枣欧文氏杆菌、聚生小球壳菌、细链格孢菌或砖格梨孢霉等侵染所引起的,是当地冬枣的主要病害之一。从缩果病的发生原因、症状与危害、再到缩... 临沂沂水地区是冬枣的主要产区,枣缩果病又称黑腐病、铁皮病,俗称干腰、黑腰、束腰病等,是由噬枣欧文氏杆菌、聚生小球壳菌、细链格孢菌或砖格梨孢霉等侵染所引起的,是当地冬枣的主要病害之一。从缩果病的发生原因、症状与危害、再到缩果病的预防与防治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提高当地冬枣的种植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与危害 预防措施
下载PDF
行唐山地枣园枣缩果病综合防治技术
4
作者 樊素 《河北果树》 2024年第1期45-46,共2页
行唐县是中国大枣之乡和大枣文化之乡。枣产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县域西北部山区地带九口子、上闫庄、口头3个山区乡镇。这些山地枣园水、电、路等综合配套体系比较落后;在生产过程中劳动成本高,用工多、投资大、资金缺乏;尤其是枣园水分供... 行唐县是中国大枣之乡和大枣文化之乡。枣产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县域西北部山区地带九口子、上闫庄、口头3个山区乡镇。这些山地枣园水、电、路等综合配套体系比较落后;在生产过程中劳动成本高,用工多、投资大、资金缺乏;尤其是枣园水分供应上普遍没有灌溉能力,靠天吃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枣园 山区乡镇 文化之乡 综合防治技术 水分供应 西北部山区 行唐县
下载PDF
枣缩果病初侵染来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郑晓莲 齐秋锁 +6 位作者 赵光耀 姚国胜 陈海 冯圣东 王俊琪 马喜增 马忠保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59-63,共5页
1994~1995年于河北、河南两省地采集枣树皮、枣枝、枣头、枣叶、枣吊经分离、培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枣缩果病的4种病原物[1]在树体的各个部位皆可以越冬;分离菌中仍以盾壳霉菌(Coniothyriumsp.)和细... 1994~1995年于河北、河南两省地采集枣树皮、枣枝、枣头、枣叶、枣吊经分离、培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枣缩果病的4种病原物[1]在树体的各个部位皆可以越冬;分离菌中仍以盾壳霉菌(Coniothyriumsp.)和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tenuistenuis)为主,不同病原在树体上的分布也不同,枣吊、枣叶上以A.tenuis为主,其它部位以C.sp.为主。1995年7月用越冬3种真菌分离菌在唐县羊角村作大田接种,接种枣果表现典型的枣缩果病症状,采接种后5d的病果再分离,分离菌与原接种菌一致,证明枣树皮、枣枝、枣头等是枣缩果病菌的越冬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树 侵染 盾壳霉菌 链格孢菌 真菌 细菌
下载PDF
枣缩果病主要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郑晓莲 赵光耀 +2 位作者 武丽芬 陈海 李荣海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3-16,共4页
枣缩果病为多病原病害,本文对其中2种主要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表明:盾壳霉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9~33℃,最适温度27℃;pH值范围为3~10,最适pH为7~8;碳素营养以果糖、蔗糖、葡萄糖为好,乳糖较差。细链格孢菌苗丝生长温度范围为6~36℃... 枣缩果病为多病原病害,本文对其中2种主要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表明:盾壳霉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9~33℃,最适温度27℃;pH值范围为3~10,最适pH为7~8;碳素营养以果糖、蔗糖、葡萄糖为好,乳糖较差。细链格孢菌苗丝生长温度范围为6~36℃,最适温度为24℃;pH值范围为3~10,最适pH为7;碳源以果糖为佳,乳糖最差;分生孢子在3~39℃,pH值3~10范围内均可萌发,以温度27℃,pH 5~8为最适。不同光照处理对盾壳霉菌和细链格孢菌菌丝生长和后者孢子萌发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 生物学特性 枣树
下载PDF
枣种质缩果病抗性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朝红 刘孟军 +2 位作者 孔得仓 吴国林 李登科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9-545,共7页
为充分发掘抗缩果病枣种质资源,对保存于河北沧县(2006-2009年,77个品种)及山西太原(2006-2007年,53个品种)和山西太谷(2006年,231个品种)的共268个枣品种资源进行了田间缩果病抗性调查。结果表明,枣品种间缩果病抗性差异显著,其... 为充分发掘抗缩果病枣种质资源,对保存于河北沧县(2006-2009年,77个品种)及山西太原(2006-2007年,53个品种)和山西太谷(2006年,231个品种)的共268个枣品种资源进行了田间缩果病抗性调查。结果表明,枣品种间缩果病抗性差异显著,其中病果率变幅为0~66.18%、变异系数为2.01,病情指数变幅为0~55.06%、变异系数为2.46;同一品种的发病程度因年份和地点不同而有明显差异。根据在发病严重的沧县枣资源圃连续4年(2006-2009年)的观测结果,枣品种的缩果病抗性可分为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5类,相应的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5%以下、5%~10%、10%~15%、15%~25%和25%以上;在沧县的77个品种中,表现高抗、抗病、中抗、感病、高感的品种分别占调查总数的80.52%、2.60%、7.79%、6.49%和2.60%。在我国主栽枣树品种中,金丝小枣、圆铃、长红、冬枣等为高抗品种,婆枣、壶瓶枣为高感品种。本研究表明,我国有着非常丰富的抗缩果病枣树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树 种质 抗性 评价
下载PDF
枣树缩果病的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薛晓妮 宋晓斌 +3 位作者 王长柱 李新岗 张学武 高文海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2-176,共5页
对枣缩果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缩果病的发生在不同品种、不同气候、不同土壤类型、不同管理水平等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在陕北缩果病只有1个发病期,8月初开始显症,8月下旬达到高发期。在同一枣园,缩果病呈逐年加重趋势... 对枣缩果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缩果病的发生在不同品种、不同气候、不同土壤类型、不同管理水平等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在陕北缩果病只有1个发病期,8月初开始显症,8月下旬达到高发期。在同一枣园,缩果病呈逐年加重趋势;以木枣发病最轻,7月鲜发病最重,其余品种轻重依次排序为晋枣、蜂蜜罐、赞皇大枣、狗头枣、梨枣、骏枣;夏季持续干旱高温及其随后的降雨使缩果病发生严重;含石砾的沙质土枣园,缩果病发生重于黄土上所建枣园。施入化肥的枣园缩果病发生重于施农家肥的枣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生规律
下载PDF
枣缩果病病原子实体的诱导和鉴定 被引量:17
9
作者 郑晓莲 齐秋锁 +2 位作者 赵光耀 李秀娟 蒋占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6-8,共3页
1992~1996年作者对枣缩果病病原研究认为该病由Coniothyriumsp.(C.sp)、Alternariaalter-nataf.sp.tenuis和一种半知菌亚门有隔有色丝状菌等多病原引起。经室内外对上述... 1992~1996年作者对枣缩果病病原研究认为该病由Coniothyriumsp.(C.sp)、Alternariaalter-nataf.sp.tenuis和一种半知菌亚门有隔有色丝状菌等多病原引起。经室内外对上述病原菌的子实体诱导,以及越冬后自然病果上子实体的发现,病原菌C.sp.经再鉴定为C.olivaceumBon,另一病原菌半知菌亚门有隔有色丝状菌订名为群生小穴壳菌DothiorelagregariaSacc。至此明确引起枣缩果病的病原为C.olivaceum、Alternariaalternataf.sp.tenuis、Dothiorelagregaria和一种细菌(待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实体诱导 病原鉴定
下载PDF
陕西枣树缩果病流行因素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锋 陈志杰 +2 位作者 李英梅 张淑莲 王琦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11期384-387,共4页
为有效控制陕西关中地区枣树生产中危害不断加重的枣缩果病,通过田间定点、定株调查,对陕西大荔县6处枣园枣缩果病的病原菌越冬场所、侵染循环规律进行了调查,并对发病情况、病情指数和流行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病原菌于5月下旬开... 为有效控制陕西关中地区枣树生产中危害不断加重的枣缩果病,通过田间定点、定株调查,对陕西大荔县6处枣园枣缩果病的病原菌越冬场所、侵染循环规律进行了调查,并对发病情况、病情指数和流行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病原菌于5月下旬开始侵染,7月中旬开始发病,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田间发病高峰期。病原菌主要靠风雨传播,从水孔、气孔及果洼侵入枣果而发病。枣树皮、枣头、枣吊、枣枝条、枣落叶都是病原菌的越冬场所。其发生与枣果发育期、枣吊位置、挂果量、气候因子、立地条件、虫害、栽培品种及管理水平有密切关系。根据缩果病发病规律,提出了合理选择园址、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树 发病过程 流行因素
下载PDF
南疆骏枣黑斑病和缩果病空间分布型测定及抽样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小飞 熊仁次 +2 位作者 董红强 杨明禄 陈恢彪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70-874,共5页
【目的】弄清南疆枣园骏枣黑斑病和缩果病的空间分布规律,为掌握病害的流行规律和制定防治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对南疆枣园骏枣黑斑病和缩果病的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骏枣黑斑病的空间分... 【目的】弄清南疆枣园骏枣黑斑病和缩果病的空间分布规律,为掌握病害的流行规律和制定防治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对南疆枣园骏枣黑斑病和缩果病的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骏枣黑斑病的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骏枣缩果病的空间分布型为随机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单个个体。根据平均拥挤度与平均密度的关系,建立了2种病害的回归方程,得到了2种病害在不同发病率及不同允许误差下的理论抽样数。【结论】为做好骏枣黑斑病和缩果病的预测预报工作和开展病害防治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骏枣 黑斑病 空间分布型
下载PDF
枣缩果病病原诊断初报 被引量:22
12
作者 郑晓莲 赵光跃 +1 位作者 茆正川 徐樱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9-21,共3页
1992~1994年将在河北、河南采集的枣缩果病病果,经柯赫法则程序诊断及对分离菌鉴定、明确导致枣缩果病的病原有盾壳霉属的一种真菌Coniothyriumsp.、细链隔孢菌AlternariatenuisNees.、... 1992~1994年将在河北、河南采集的枣缩果病病果,经柯赫法则程序诊断及对分离菌鉴定、明确导致枣缩果病的病原有盾壳霉属的一种真菌Coniothyriumsp.、细链隔孢菌AlternariatenuisNees.、半知菌亚门无孢目有隔有色丝状菌3种弱寄生真菌和1种细菌。以上4种菌年累计分离率依次为14.90%、12.69%、11.47%、10.66%;而这4种菌占已出现菌落比分别为30.28%、25.79%、23.30%以及20.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诊断 枣树
下载PDF
哈密地区红枣缩果病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婷 张静 +2 位作者 张卫东 王建春 何海娟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91-92,共2页
以5年生骏枣、哈密大枣为试材,应用真菌杀菌剂、细菌杀菌剂和硼肥进行防治枣缩果病的试验。结果表明,枣缩果病是由真菌与细菌共同引起,缺硼会加重枣缩果病的发生。在枣树花期喷施硼肥溶液,从生理落果期开始喷用真菌性杀菌剂加细菌性杀... 以5年生骏枣、哈密大枣为试材,应用真菌杀菌剂、细菌杀菌剂和硼肥进行防治枣缩果病的试验。结果表明,枣缩果病是由真菌与细菌共同引起,缺硼会加重枣缩果病的发生。在枣树花期喷施硼肥溶液,从生理落果期开始喷用真菌性杀菌剂加细菌性杀菌剂是目前防治枣缩果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治
下载PDF
农用链霉素等农药防治枣缩果病试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士富 胡春明 +1 位作者 王海鹏 曹占明 《山西果树》 2008年第5期14-15,共2页
采用缩果宁400倍液、缩果宁600倍液、农用链霉素70单位/mL、农用链霉素140单位/mL、农用链霉素70单位/mL+三沙王70单位/mL对4年生枣树进行缩果病的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农用链霉素的各处理防治效果普遍高于缩果宁各处理,以农用链霉素7... 采用缩果宁400倍液、缩果宁600倍液、农用链霉素70单位/mL、农用链霉素140单位/mL、农用链霉素70单位/mL+三沙王70单位/mL对4年生枣树进行缩果病的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农用链霉素的各处理防治效果普遍高于缩果宁各处理,以农用链霉素70单位/mL+三沙王70单位/mL的防止效果最佳,处理后各品种的病果率皆控制在16%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 缩果宁 农用链霉素
下载PDF
枣缩果病初侵染互隔链格孢菌抗药性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敏 王迎 +3 位作者 史晓梦 田红雨 甄志先 冉隆贤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9-74,共6页
为了解互隔链格孢菌对异菌脲和苯甲丙环唑的抗药性现状,以确定防治枣缩果病的最有效的施药方案,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枣缩果病初侵染互隔链格孢菌的4个菌株(CN191、CN192、CN193和CN194)对这2种药剂的敏感性;从中选取对这2种药剂... 为了解互隔链格孢菌对异菌脲和苯甲丙环唑的抗药性现状,以确定防治枣缩果病的最有效的施药方案,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枣缩果病初侵染互隔链格孢菌的4个菌株(CN191、CN192、CN193和CN194)对这2种药剂的敏感性;从中选取对这2种药剂最为敏感的菌株进行抗药性筛选,并以筛选到的抗药菌株为试验对象,测定其对另一种药剂的敏感性。2016和2017年,采用这2种药剂,在林间施用过和未施用过这2种药剂的枣园进行防治试验,并于发病初期和盛期调查发病率。结果表明:CN194对这2种药剂都很敏感,经诱导后得到稳定的抗异菌脲突变体CN194y,与苯甲丙环唑没有交互抗性。在施用过这2种药剂的林间,苯甲丙环唑的防治效果较好,分别为81.3%和51.3%;在未施用过这2种药剂的林间,异菌脲的防治效果较好,分别为92.9%和68.4%。不同地区枣缩果病菌对异菌脲和苯甲丙环唑的敏感性各异,但敏感趋势相同;互隔链格孢菌对异菌脲易产生抗药性,而对苯甲丙环唑不易产生抗药性,且2种药剂之间不产生交互抗性。林间防治以异菌脲和苯甲丙环唑交替施用方案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隔链格孢菌 交互抗性 抗药性 枣树
下载PDF
枣树缩果病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锋 李英梅 +2 位作者 李瑞婷 陈志杰 严攀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3-126,共4页
应用聚集指标法和Taylor幂指数及Iwaom*-m回归分析法测定了枣缩果病病株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枣缩果病病株田间分布趋于聚集分布,其聚集原因主要是由风雨气候因素、病菌本身生物学特性和刺吸式昆虫吸食传毒扩散共同引起的。运用Iwaom... 应用聚集指标法和Taylor幂指数及Iwaom*-m回归分析法测定了枣缩果病病株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枣缩果病病株田间分布趋于聚集分布,其聚集原因主要是由风雨气候因素、病菌本身生物学特性和刺吸式昆虫吸食传毒扩散共同引起的。运用Iwaom*-m回归中的两个参数α、β值,建立了理论抽样数模型:N1.96=3.842/D(1.463/m+0.083),N1.64=2.69/D(1.463/m+0.083);序贯抽样模型:T0(n)=5n±6.0053n,确定了不同精度下的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数,提高了调查抽样的效率,可为枣缩果病林间抽样调查及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格局 抽样技术
下载PDF
七种药剂对枣缩果病病原菌—细交链孢菌抑制作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原贵生 刘惠娟 +1 位作者 刘贤谦 刘随存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8-30,共3页
为有效防治枣缩果病的危害,选用7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细交链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进行了室内抑菌试验和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67%万兴乳油+68.75%易保可分散粒剂+72%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0%世高可分散粒剂+90%新植霉素可... 为有效防治枣缩果病的危害,选用7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细交链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进行了室内抑菌试验和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67%万兴乳油+68.75%易保可分散粒剂+72%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0%世高可分散粒剂+90%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剂组合、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的抑菌能力最强;其次为20.67%万兴乳油、10%世高可分散粒剂和85%枣病克星可湿性粉剂;4%绿盾农抗120水剂对两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交链孢菌 抑菌作用
下载PDF
新疆红枣缩果病和枣果黑斑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13
18
作者 何丽 郭开发 +1 位作者 艾尼古丽.依明 赵思峰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312-318,共7页
为了明确新疆枣缩果病和枣果黑斑病病原菌的种类,从新疆红枣主要种植区哈密地区、阿克苏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分别采集红枣缩果病样品95份和枣果黑斑病样品77份。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采集样品分离,并挑选典型代表菌株进行致病性测... 为了明确新疆枣缩果病和枣果黑斑病病原菌的种类,从新疆红枣主要种植区哈密地区、阿克苏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分别采集红枣缩果病样品95份和枣果黑斑病样品77份。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采集样品分离,并挑选典型代表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和鉴定。结果表明:从缩果病样品中分离获得90株分离物,从枣果黑斑病样品中分离获得49株分离物,在139株分离物中,链格孢菌131株,占94.25%,镰刀菌6株,占4.32%,青霉菌2株,占1.44%。选取20株代表分离物进行致病性测定,18株链格孢菌分离物均可导致红枣果实发病,而镰刀菌无致病力。对18株代表性分离物的鉴定结果,明确了新疆枣缩果病和枣果黑斑病病原菌是链格孢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病 病原菌 鉴定 链格孢菌
下载PDF
枣干腰缩果病症状类型及侵染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郑晓莲 赵光耀 +2 位作者 齐秋锁 侯桂兰 李萍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7-19,共3页
试验明确枣干腰缩果病在田间呈现3种症状类型,即干腰型、干肩型和干蒂型。对上述3种症状的病果分离结果表明其病原种类没有明显差别,都以真菌为主,其中细交链孢菌比例最大。从开花期至采收前,每隔10d采样分离表明,病菌从花期... 试验明确枣干腰缩果病在田间呈现3种症状类型,即干腰型、干肩型和干蒂型。对上述3种症状的病果分离结果表明其病原种类没有明显差别,都以真菌为主,其中细交链孢菌比例最大。从开花期至采收前,每隔10d采样分离表明,病菌从花期至收果前均可造成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干腰 症状 侵染规律
下载PDF
枣缩果病病原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徐樱 郑晓莲 +1 位作者 赵光跃 茆正川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139-143,共5页
1992~1994年在河北省和河南省8个县采集枣缩果病病果,经柯赫法则程序诊断及对分离菌的鉴定,查明导致枣缩果病原主要是:1.盾壳霉属的一种真菌Coniothyrium sp;2.细链隔孢菌Afternaria tenuis Nees;3 .半知菌亚门无孢目有隔有色丝状菌;4... 1992~1994年在河北省和河南省8个县采集枣缩果病病果,经柯赫法则程序诊断及对分离菌的鉴定,查明导致枣缩果病原主要是:1.盾壳霉属的一种真菌Coniothyrium sp;2.细链隔孢菌Afternaria tenuis Nees;3 .半知菌亚门无孢目有隔有色丝状菌;4.一种细菌.前三种均属半知菌亚门的弱寄生菌,年份和地区的不同分离菌出现频率不完全一致.上述四种菌三年累计分离率分别为14.90%、12.96%、11.47%和11.11%,而这四种菌占已出现的菌落比率分别为30.28%、25.79%、23.30%和20.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培养 接种 病原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