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DF10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
作者 江龙 李森 +4 位作者 王莉 洪有建 刘媛 伍亚民 黄显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4-448,共5页
目的:观察生长和分化因子10(GDF10)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取雄性SD大鼠60只,通过结扎左侧L5脊神经制备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于术前1 d,术后当天及术后1 d、3 d、10 d、21d检测大鼠左后爪50%缩爪阈值,并采用免疫荧... 目的:观察生长和分化因子10(GDF10)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取雄性SD大鼠60只,通过结扎左侧L5脊神经制备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于术前1 d,术后当天及术后1 d、3 d、10 d、21d检测大鼠左后爪50%缩爪阈值,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大鼠L5脊髓后角GDF10的表达变化。结果:脊神经结扎大鼠在术后1 d缩爪阈值开始降低,自3 d起,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到10 d阈值下降最明显,至21 d呈现持平状态。免疫荧光检测观察到伤侧L5脊髓组织中GDF10主要表达于脊髓背角神经元细胞的胞浆内。GDF10在术后持续降低,到10 d降低最为显著,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直持续低水平表达至21 d。Western blot证实术后10 d脊髓中GDF10蛋白的表达较正常组大鼠明显降低(P<0.05)。结论:大鼠脊神经结扎使脊髓背角中GDF10表达减少,其减少可能与大鼠脊神经损伤后对机械刺激引起的疼痛过敏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脊髓背角 生长和分化因子10 缩爪阈值
下载PDF
炎症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注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痛觉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徐世莲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3-27,共5页
目的在炎症大鼠上研究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注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痛觉的影响.方法大鼠左侧足底皮下注射0.1 mL 2%的鹿角菜碱致炎后,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注射CGRP对伤害性热刺激和机械刺激引起的后爪缩爪反应潜伏期的影响... 目的在炎症大鼠上研究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注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痛觉的影响.方法大鼠左侧足底皮下注射0.1 mL 2%的鹿角菜碱致炎后,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注射CGRP对伤害性热刺激和机械刺激引起的后爪缩爪反应潜伏期的影响.结果(1)大鼠左侧足底皮下注射0.1 mL2%的鹿角菜碱引起同侧爪体积增加,双侧后爪对热刺激引起的缩爪潜伏期和机械刺激引起的缩爪阈值缩短,尤以同侧为甚;(2)PAG注射0.26 nmol/μL和0.52 nmol/μL的CGRP能引起大鼠双侧后爪对热刺激引起的缩爪潜伏期和机械刺激引起的缩爪阈值延长,但0.13 nmol/μL的CGRP没有显著性影响.结论:PAG注射CGRP有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大鼠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潜伏期 缩爪阈值
下载PDF
一种改良方法制备大鼠痛风模型及其炎症和疼痛效应评价 被引量:7
3
作者 柴文新 施合欢 +3 位作者 金雯丽 台燕 刘伯一 方剑乔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730-736,共7页
目的:采用一种改良方法制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并对造模后大鼠出现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症状,即关节局部炎症和疼痛进行分析和评价。最后验证吲哚美辛是否能够对该模型大鼠发挥有效镇痛作用。方法:实验一:把24只雄性SD大鼠... 目的:采用一种改良方法制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并对造模后大鼠出现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症状,即关节局部炎症和疼痛进行分析和评价。最后验证吲哚美辛是否能够对该模型大鼠发挥有效镇痛作用。方法:实验一:把24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n=6)。模型组大鼠左踝后侧沿跟腱内侧以30~40°方向穿刺关节腔,注射1.25 mg/50μl尿酸钠,制备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对照组则以同样方式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对两组大鼠造模前及造模后的2 h,4 h,8 h,24 h和48 h踝关节肿胀程度测量,进一步利用动物行为学方法对大鼠疼痛行为学指标进行检测,包括自发性疼痛行为评分、机械缩爪阈值和热痛敏潜伏期。实验二:将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n=6),造模后24 h对其踝关节滑膜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实验三:把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n=6)。模型成功建立后,进一步利用行为学方法观察腹腔注射吲哚美辛后对模型大鼠4 h,8 h,24 h机械缩爪阈值的影响。结果:实验一:利用改良法造模2 h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踝关节开始出现明显肿胀,模型组踝关节肿胀情况可持续48 h以上。造模2 h后,模型组大鼠开始出现自发性疼痛行为,并且机械缩爪阈值开始出现显著降低(P<0.05)。造模4 h后,热痛敏潜伏期也开始出现显著下降(P<0.05)。模型组大鼠上述各项疼痛指标一直持续到模型建立后的第24 h(P<0.01)。实验二:模型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相比对照组出现广泛炎性细胞浸润。实验三:吲哚美辛可以有效缓解该模型大鼠机械痛过敏情况(P<0.05)。结论:采用该改良方法制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方法简单,重现性好,可引发大鼠出现明显关节炎症及疼痛等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表现的主要临床症状。并且非甾体抗炎药对该模型可发挥显著镇痛作用。因此提示这一方法可用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制备,并用于镇痛药物的筛选,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机械缩爪阈值 热痛敏潜伏期 炎症 疼痛 吲哚美辛
下载PDF
σ_(1)和μ受体双靶点新型镇痛小分子的研究
4
作者 陈靖宇 杨俊 +1 位作者 黄俊龙 齐庆蓉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设计并合成σ_(1)和μ受体双靶点小分子化合物,初步考察其对大鼠慢性坐骨神经缩窄(CCI)的镇痛效果。方法以间位被取代的溴苯为原料,经过C-N偶联、还原胺化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Ⅰa~Ⅰc。将11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11组(空白对照组、阳... 目的设计并合成σ_(1)和μ受体双靶点小分子化合物,初步考察其对大鼠慢性坐骨神经缩窄(CCI)的镇痛效果。方法以间位被取代的溴苯为原料,经过C-N偶联、还原胺化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Ⅰa~Ⅰc。将11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11组(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9个实验组),分别于左后肢制作CCI模型。术后7 d用二甲基亚砜处理空白对照组,用双氯芬酸钠处理阳性对照组,分别用低、中、高剂量的目标化合物Ⅰa~Ⅰc处理实验组。于给药前、后各时间点测量并比较各组大鼠的机械性痛阈,分析不同结构和剂量目标化合物对镇痛效果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合成了目标化合物Ⅰa~Ⅰc,并通过NMR、ESI-MS确证了结构。与给药前比较,二甲基亚砜对大鼠的机械性痛阈无显著影响,而实验组的机械性痛阈均有所升高,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大,镇痛效果也增强,但超过一定限度时镇痛效果增强不明显。化合物Ⅰa、Ⅰb分别于中、低剂量条件下显示出较Ⅰc更好的镇痛活性,为进一步改造双靶点神经镇痛药物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σ_(1)受体 Μ受体 双靶点 大鼠慢性坐骨神经窄损伤 双氯芬酸钠 镇痛 机械缩爪阈值 小分子 合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