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丝带缩酚酸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元超 吴长生 +2 位作者 李刚 郭玉华 赵遵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78-1480,共3页
对采自青海省的金丝带[Lethariella zahlbruckneri(Dr.)Krog.]的乙酸乙酯部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和重结晶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 H-NMR、13 C-NMR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包括:1个... 对采自青海省的金丝带[Lethariella zahlbruckneri(Dr.)Krog.]的乙酸乙酯部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和重结晶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 H-NMR、13 C-NMR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包括:1个缩酚酸类:雪茶素(5);4个缩酚酸和缩酚酸环醚裂解产物:赤星衣酸甲酯(1),β-苔黑酚酸甲酯(2),苔色酸甲酯(3)和苔色酸乙酯(4)。其中化合物1、3、4、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带 缩酚酸 地衣
下载PDF
缩酚酸醚类化合物的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彭蜀莹 黄鑫 +2 位作者 陈俊华 杨一鸣 沈建华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2883-2890,共8页
采用电喷雾多级质谱方法,研究了三个从地衣中提取到的缩酚酸醚类化合物在电喷雾电离质谱中的裂解行为,结果表明它们在电喷雾多级质谱中能得到较多碎片离子,其裂解途径能体现它们的基本结构特征.
关键词 缩酚酸 电喷雾电离质谱 多级质谱 裂解行为
下载PDF
缩酚酸的^(13)CNMR谱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沈晓羽 孙汉董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2年第4期445-452,共8页
本文将23个缩酚酸的^(13)CNMR谱的化学位移实测值(δ_(mes))与根据Savitsky规则计算得到的化学位移计算值(δ_(cal))相比较,讨论苯环上各种取代基和取代位置对苯环碳的化学位移(δ)值的影响;同时得出一些对该类化合物苯环碳的δ值指定... 本文将23个缩酚酸的^(13)CNMR谱的化学位移实测值(δ_(mes))与根据Savitsky规则计算得到的化学位移计算值(δ_(cal))相比较,讨论苯环上各种取代基和取代位置对苯环碳的化学位移(δ)值的影响;同时得出一些对该类化合物苯环碳的δ值指定有帮助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 缩酚酸 碳13 NMR 化学位移
下载PDF
咖啡酰缩酚酸类化合物的研究近况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海军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1993年第2期77-80,共4页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咖啡酰缩酚酸类化合物在化学和药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化学研究包括这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和结构测定方法。药理学则包括单体缩酚酸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抗胃溃疡、改善尿毒症和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缩酚酸 研究
下载PDF
海洋缩酚酸肽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吕敏 厉保秋 王凤山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4-52,共9页
缩酚酸肽(depsipeptide)是存在于海洋生物中数量较多的一类天然生物活性物质,是包含酯键的一类多肽,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血栓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等活性。本文综述缩酚酸肽的来源、结构、生物活性等基础信息和国内外缩酚酸... 缩酚酸肽(depsipeptide)是存在于海洋生物中数量较多的一类天然生物活性物质,是包含酯键的一类多肽,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血栓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等活性。本文综述缩酚酸肽的来源、结构、生物活性等基础信息和国内外缩酚酸肽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并展望缩酚酸肽类药物研究开发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酚酸 药物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缩酚酸肽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高芳霞 田敏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7期777-785,共9页
缩酚酸肽(depsipeptide)是一类天然产物活性物质,包含酯键的一类多肽,具有抗菌、抗肿瘤、抗病毒、抗疟和抗血栓等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缩酚酸肽类化合物的来源、生物活性、作用机制以及临床研究等信息,并展望缩酚酸肽类药物研究开发的... 缩酚酸肽(depsipeptide)是一类天然产物活性物质,包含酯键的一类多肽,具有抗菌、抗肿瘤、抗病毒、抗疟和抗血栓等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缩酚酸肽类化合物的来源、生物活性、作用机制以及临床研究等信息,并展望缩酚酸肽类药物研究开发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酚酸 来源 生物活性 作用机制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多花山竹子茎叶中1个新的缩酚酸环醚化合物 被引量:4
7
作者 崔笛 吉炳琨 +9 位作者 黄文忠 王闪闪 李银科 李干鹏 何永辉 蒋孟圆 江志勇 梅双喜 杨志 高雪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09-1712,共4页
目的研究多花山竹子Garcinia multiflora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多花山竹子茎叶中分离鉴定了1个缩酚酸环醚类化合物,命名为多花山竹子缩酚酸环... 目的研究多花山竹子Garcinia multiflora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多花山竹子茎叶中分离鉴定了1个缩酚酸环醚类化合物,命名为多花山竹子缩酚酸环醚A(1);以及4个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巴西红厚壳素(2)、巴西红厚壳素(3)、异爪哇柘酮B(4)、2-二甲基烯丙基-1,3,5-三羟基酮(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为已知化合物,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山竹子 缩酚酸环醚类化合物 多花山竹子缩酚酸环醚A 异巴西红厚壳素 2-二甲基烯丙基-1 3 5-三羟基酮
原文传递
小叶藤黄中具细胞毒性的异戊烯基缩酚酸环醚
8
作者 Xu Y-J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2001年第6期259-260,共2页
关键词 小叶藤黄 细胞毒性 异戊烯基缩酚酸环醚
原文传递
微生物来源的缩肽类化合物enopeptin A的研究(Ⅰ):菌种选育及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高芳霞 田敏 +2 位作者 雷叶明 王昆蓉 曹燕茹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4期429-436,共8页
Enopeptin A是一种缩酚酸肽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以本实验室保藏的链霉菌SIIA-H7264为出发菌,通过紫外(UV)照射、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亚硝基胍(NTG)诱变以及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获得1株高产突变株A-21,其... Enopeptin A是一种缩酚酸肽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以本实验室保藏的链霉菌SIIA-H7264为出发菌,通过紫外(UV)照射、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亚硝基胍(NTG)诱变以及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获得1株高产突变株A-21,其发酵产物Enopeptin A的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3倍。对发酵条件、发酵培养基组分进行单因素及响应面优化试验,最终Enopeptin A的产量达到1750μg/m L,较初始工艺提高了2.9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酚酸肽化合物 Enopeptin A 菌种选育 发酵工艺
下载PDF
茶多酚及其在禽类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领兄 《中兽医学杂志》 2015年第8期92-93,共2页
自古以来茶叶就被誉为'万病之药',被看作是广谱的、有效的疾病预防保健品。研究发现茶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主要活性物质是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TP是由30多种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组成的天然抗氧化物,是茶叶主要化学成分,主要... 自古以来茶叶就被誉为'万病之药',被看作是广谱的、有效的疾病预防保健品。研究发现茶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主要活性物质是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TP是由30多种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组成的天然抗氧化物,是茶叶主要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儿茶素、花色素、花黄素、酚酸及缩酚酸等。我国是茶叶产量大国,因TP约占茶叶干重的25%左右,使得茶多酚资源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类生产 茶叶产量 类化合物 缩酚酸 花黄素 畜禽产品质量 主要活性物质 化学成分 茶多
下载PDF
茶之精髓茶多酚
11
作者 王怡 《茶(健康天地)》 2009年第3期82-83,共2页
茶作为保健药用的历史已有数千年,我国古代有关茶疗的记载不计其数。现代茶叶生物化学研究表明,茶叶中含有700多种化合物,其中最主要、最精华、对人体最有益的成分是茶多酚。从生物医学上理解,茶多酚虽萃取于茶叶,但对人体保健作用的效... 茶作为保健药用的历史已有数千年,我国古代有关茶疗的记载不计其数。现代茶叶生物化学研究表明,茶叶中含有700多种化合物,其中最主要、最精华、对人体最有益的成分是茶多酚。从生物医学上理解,茶多酚虽萃取于茶叶,但对人体保健作用的效果则远非饮茶可比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健药 人体保健 生物化学研究 脂质过氧化 茶多 抗氧化功能 肠道吸收 抗突变 缩酚酸 花白素
下载PDF
地衣类植物雪茶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马志敏 陈兴荣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872-873,共2页
目的 :开发云南大理地衣类植物雪茶资源 ,对雪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乙醇提取分离 ,波谱鉴别结构。结果 :得到3个单体成分 ,分别为雪茶素 ( 1) ,过氧化麦角甾醇 ( 2 ) ,β-谷甾醇 ( 3)。结论 :化合物 ( 2 )、( 3)系首次由该种植... 目的 :开发云南大理地衣类植物雪茶资源 ,对雪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乙醇提取分离 ,波谱鉴别结构。结果 :得到3个单体成分 ,分别为雪茶素 ( 1) ,过氧化麦角甾醇 ( 2 ) ,β-谷甾醇 ( 3)。结论 :化合物 ( 2 )、( 3)系首次由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茶 化学成分 缩酚酸 甾体 中药
下载PDF
树苔浸膏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怀远 朱龙杰 +5 位作者 庄亚东 曹毅 张媛 沈晓晨 尤晓娟 刘献军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17年第1期13-15,20,共4页
采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和重结晶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研究了树苔浸膏溶于乙腈部分的化学成分。通过~1H NMR、^(13)C NMR、FTIR等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了4个酚酸类衍生化合物:赤星衣酸乙酯(1)、柔扁枝衣酸乙酯(2)... 采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和重结晶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研究了树苔浸膏溶于乙腈部分的化学成分。通过~1H NMR、^(13)C NMR、FTIR等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了4个酚酸类衍生化合物:赤星衣酸乙酯(1)、柔扁枝衣酸乙酯(2)、苔黑酚羧酸乙酯(3)和β-苔黑酚羧酸甲酯(4)。这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树苔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苔浸膏 缩酚酸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红腹石耳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波 陈斌 +1 位作者 孙汉董 吴金陵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20-121,共2页
关键词 地衣 红腹石耳 缩酚酸 蒽醌
下载PDF
丹参及其同属植物的水溶性活性成分 被引量:1
15
作者 黎莲娘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1997年第2期57-64,共8页
经化学研究,自9种鼠尾草属植物中获得各种多酚酸类化合物,其中11个成分为缩酚酸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是由R-(+0-β-(2,4-二羟基苯基)乳酸和咖啡酸的衍生物或咖啡酸的二聚物酯化而成,除了迷迭香酸和紫草酸以外,此类缩酚酸... 经化学研究,自9种鼠尾草属植物中获得各种多酚酸类化合物,其中11个成分为缩酚酸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是由R-(+0-β-(2,4-二羟基苯基)乳酸和咖啡酸的衍生物或咖啡酸的二聚物酯化而成,除了迷迭香酸和紫草酸以外,此类缩酚酸未曾从其它植物中分离得到,因此命名其为丹酚酸A,B,C,D,E,H,I,J和异丹酚酸C。丹酚酸F,G和甘肃鼠尾草酸A为新的多酚酸类化合物,药理研究结果说明这些多酚酸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对这些化合物的心,脑损伤保护作用亦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同属植物 水溶性活性成分 缩酚酸 抗氧化 生物活性
下载PDF
中国南海黑乳海参共附生真菌Phialemonium sp.次生代谢产物的鉴定
16
作者 王旭东 孙鹏 +3 位作者 许东啸 汤华 刘宝姝 张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88-991,共4页
目的对中国南海黑乳海参的共附生单胞瓶霉属真菌(Phialemoniumsp.)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真菌Phialemoniumsp.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现代波谱... 目的对中国南海黑乳海参的共附生单胞瓶霉属真菌(Phialemoniumsp.)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真菌Phialemoniumsp.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并结合文献报道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2个缩酚酸环醚化合物emeguisin A和aspergillusidone C。结论作为黑乳海参共附生真菌Phialemoniumsp.次生代谢产物,2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乳海参 海参共附生真菌 单胞瓶霉属 缩酚酸环醚
下载PDF
紫苏叶酚酸类成分研究
17
作者 马腾 荣一方 +5 位作者 张昕楠 姚铁 李天祥 高秀梅 张冰洋 邱峰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449-457,共9页
目的对紫苏叶(Perillae Folium)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丰富其物质基础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MCI柱色谱及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结合NMR、MS等波谱数据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紫苏叶70%... 目的对紫苏叶(Perillae Folium)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丰富其物质基础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MCI柱色谱及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结合NMR、MS等波谱数据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紫苏叶70%(体积分数)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6-O-p-coumarylglucosyl)-5-glucosyl-7-hydroxy coumarin(1)、clinopodic acid A(2)、isorinic acid(3)、3-O-methyl-rosmarinic acid(4)、4-O-p-coumaroyl-D-glucose(5)、(-)-4-O-(E)-p-coumaroyl-L-threonic acid(6)、2-O-(3,4-dihydroxybenzoyl)-2,4,6-trihydroxyphenylacetic acid-4-O-β-D-glucopyranoside(7)、β-hydroxybenzenepentanoic acid(8)、(-)-丁香脂素(9)、5,6-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10)、ethyl 3,4-dihydroxy-α-oxobenzeneacetate(11)、3,4-dihydroxyphenacyl alcohol(12)。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叶 香豆素 迷迭香衍生物 缩酚酸衍生物 木脂素类
原文传递
Water Soluble Active Component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and Related Plants 被引量:21
18
作者 黎莲娘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1997年第2期3-10,共8页
Chemical studies on nine Salvia species yielded various polyphenolic acids. Eleven of them were depsides of R (+) β (3,4 dihydroxyphenyl) lactic acid and a caffeic acid derivative or caffeic acid dimer. Except th... Chemical studies on nine Salvia species yielded various polyphenolic acids. Eleven of them were depsides of R (+) β (3,4 dihydroxyphenyl) lactic acid and a caffeic acid derivative or caffeic acid dimer. Except the two known depsides, rosmarinic acid and lithospermic acid, this type of depsides has not been isolated from other plant materials before, so they were named salvianolic acid A, B, C, D, E, H, I, J and isosalvianolic acid C. Salvianolic acid F, G and przewalskinic acid A were new polyphenolic acids. Pharmacological studies of these polyphenolic acids showed potent antioxidant activities. The effects of these components in protecting against brain and heart damage have been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via miltiorrhiza DEPSIDES Salvianolic acid ANTIOXIDANT Biological activities
全文增补中
茶活性因子与茶功效
19
作者 盛军 《茶(健康天地)》 2011年第11期38-39,共2页
茶活性因子的构成成分多酚类:是茶叶中的最重要化学成分和活性成分,约占干茶的1/3左右。茶多酚按化学结构不同可分为四类:①儿茶素;②黄酮及黄酮醇类;③花白素及花青素;④酚酸类及缩酚酸类。茶多酚中儿茶素约占60%~80%,含量最高。
关键词 活性因子 缩酚酸 黄酮醇类 茶氨 重要化学成分 活性成分 中枢神经递质 花白素 化学结构 花青素
下载PDF
茶多酚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婧 陈登榜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6期794-796,共3页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 )又叫茶鞣质、茶单宁,是茶叶中含有的一种稠环芳香烃类物质,它是儿茶素类、黄酮及黄酮醇类、花色素类、酚酸及缩酚酸类等多酚复合体的总称.近十几年来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证实了茶多酚在抗氧化、抗炎、抗辐射、抗...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 )又叫茶鞣质、茶单宁,是茶叶中含有的一种稠环芳香烃类物质,它是儿茶素类、黄酮及黄酮醇类、花色素类、酚酸及缩酚酸类等多酚复合体的总称.近十几年来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证实了茶多酚在抗氧化、抗炎、抗辐射、抗衰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癌症、保肝护肝及防龋等方面都有功效,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有研究表明,由于有降血脂、抗氧化、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血小板聚集、抑制斑块中新生血管的形成以及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等作用,茶多酚对很多心血管疾病具有保护性作用,其临床应用倍受关注.现将茶多酚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缩酚酸 茶鞣质 茶单宁 POLYPHENOLS 花色素类 临床应用 黄酮醇类 稠环芳香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