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花山竹子茎叶中1个新的缩酚酸环醚化合物 被引量:4
1
作者 崔笛 吉炳琨 +9 位作者 黄文忠 王闪闪 李银科 李干鹏 何永辉 蒋孟圆 江志勇 梅双喜 杨志 高雪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09-1712,共4页
目的研究多花山竹子Garcinia multiflora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多花山竹子茎叶中分离鉴定了1个缩酚酸环醚类化合物,命名为多花山竹子缩酚酸环... 目的研究多花山竹子Garcinia multiflora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多花山竹子茎叶中分离鉴定了1个缩酚酸环醚类化合物,命名为多花山竹子缩酚酸环醚A(1);以及4个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巴西红厚壳素(2)、巴西红厚壳素(3)、异爪哇柘酮B(4)、2-二甲基烯丙基-1,3,5-三羟基酮(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为已知化合物,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山竹子 缩酚酸环醚类化合物 多花山竹子缩酚酸环醚A 异巴西红厚壳素 2-二甲基烯丙基-1 3 5-三羟基酮
原文传递
小叶藤黄中具细胞毒性的异戊烯基缩酚酸环醚
2
作者 Xu Y-J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2001年第6期259-260,共2页
关键词 小叶藤黄 细胞毒性 异戊烯基缩酚酸环醚
原文传递
中国南海黑乳海参共附生真菌Phialemonium sp.次生代谢产物的鉴定
3
作者 王旭东 孙鹏 +3 位作者 许东啸 汤华 刘宝姝 张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88-991,共4页
目的对中国南海黑乳海参的共附生单胞瓶霉属真菌(Phialemoniumsp.)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真菌Phialemoniumsp.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现代波谱... 目的对中国南海黑乳海参的共附生单胞瓶霉属真菌(Phialemoniumsp.)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真菌Phialemoniumsp.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并结合文献报道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2个缩酚酸环醚化合物emeguisin A和aspergillusidone C。结论作为黑乳海参共附生真菌Phialemoniumsp.次生代谢产物,2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乳海参 海参共附生真菌 单胞瓶霉属 缩酚酸环醚
下载PDF
西藏金丝桃化学成分及其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的抗炎作用机制研究
4
作者 周修腾 杨迎春 +5 位作者 程海涛 庞克坚 程蒙 宋萍 杨新洲 袁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1-960,共10页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西藏金丝桃Hypericum himalaicum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并运用现代波谱技术(NMR、MS、IR、UV)对所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对其抗炎的潜在...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西藏金丝桃Hypericum himalaicum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并运用现代波谱技术(NMR、MS、IR、UV)对所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对其抗炎的潜在靶点和作用通路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从西藏金丝桃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鉴定为5,9,11-trihydroxy-3,3-dimethyl-3H,8H-benzo[6,7][1,4]dioxepino[2,3-f]chromen-8-one(1)、白桦脂酸(2)、demethyltorosaflavone C(3)、山柰酚(4)、槲皮素(5)、hyperwightin B(6)、toxyloxanthone B(7)、1,7-二羟基呫吨酮(8)、大黄素(9)、1,7-二羟基-4-甲氧基呫吨酮(10),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网络药理学筛选出抗炎关键作用靶点60个,通过作用于TNF、AKT1、CASP3等关键靶点,作用通路主要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调控磷酸化、细胞迁移和运动、蛋白酪氨酸激酶等生物过程,达到抗炎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上述成分与核心靶点间均具有良好的结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金丝桃 化学成分 缩酚酸环醚 黄酮 网络药理学 抗炎
原文传递
大苞藤黄叶化学成分研究
5
作者 梅贵 陆正阳 +4 位作者 谷英姿 石可 熊慧 陈玉 杨光忠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704,共8页
目的 研究大苞藤黄Garcinia bracteata叶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NMR、HR-ESI-MS以及量子化学计算鉴定化合物结构。通过CCK-8方法,评价了所有化合物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 目的 研究大苞藤黄Garcinia bracteata叶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NMR、HR-ESI-MS以及量子化学计算鉴定化合物结构。通过CCK-8方法,评价了所有化合物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体外抗增殖活性。结果 从大苞藤黄叶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3,5-三羟基-5,6,7,8-四氢[口山]酮(1)、1,3-二羟基-5-羰基-5,6,7,8-四氢[口山]酮(2)、1,3,5,6-四羟基-8-异戊烯基缩酚酸环醚(3)、松脂醇(4)、对羟基苯丙烯酸(5)、3-甲氧基-4,4’,5-三羟基联苯(6)、(2S)-2,9-巨豆二羟基-6-烯-1-酮(7)、(2R)-2,9-巨豆二羟基-6-烯-1-酮(8)、(5Z)-9-羟基-1,5-巨豆二烯-2-酮(9)、2-氧代-α-紫罗兰醇(10)、黑麦草内酯(11)、gardeterpenoneA (12)。结论 化合物1、2为新的[口山]酮类化合物,化合物3为新的缩酚酸类化合物,分别命名为大苞藤黄甲素、大苞藤黄乙素和大苞藤黄丙素(garbractinones A-C);化合物7~10为降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合物11、12为单萜类化合物,均是首次从大苞藤黄叶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50μmol/L)对A549细胞没有表现明显的抗增殖活性,其抑制率小于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黄属 大苞藤黄叶 [口山]酮 缩酚酸环醚 降倍半萜 大苞藤黄甲素 大苞藤黄乙素 大苞藤黄丙素
原文传递
艾纳香内生真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 J9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元超 郭玉华 +6 位作者 张影波 王鸿发 胡璇 王丹 官玲亮 于福来 李刚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92-896,共5页
对分离自海南植物艾纳香的一株内生真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 J9进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通过多种色谱技术从其大米培养基中分离获得了8个化合物,包括1个新的缩酚酸环醚类化合物corynether C (1)和7个已知缩酚酸环醚类似物:corynether B... 对分离自海南植物艾纳香的一株内生真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 J9进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通过多种色谱技术从其大米培养基中分离获得了8个化合物,包括1个新的缩酚酸环醚类化合物corynether C (1)和7个已知缩酚酸环醚类似物:corynether B (2)、corynetherlactone A (3)、corynether A (4)、diaryl ether (5)、corynesidone C (6)、corynesidone D (7)和corynesidone A (8)。采用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谱和高分辨电喷雾质谱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确证。叶片喷洒饲喂法抗稻水象甲活性评价显示,所有供试化合物均无杀象甲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 植物内生真菌 缩酚酸环醚 杀虫活性 次生代谢产物
原文传递
东沙珊瑚共附生真菌ZH-IV-2的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郑玉冰 汤华 +3 位作者 宋克义 周雅岚 毛俊琴 张文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18年第5期21-28,共8页
目的研究软珊瑚Sarcophyton sp.共附生真菌ZH-IV-2中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分离手段对真菌ZH-IV-2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波谱学... 目的研究软珊瑚Sarcophyton sp.共附生真菌ZH-IV-2中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分离手段对真菌ZH-IV-2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波谱学数据等信息结构并文献报道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SE)流式细胞法和酒石酸抗性酸磷酸酶(TRAP)染色法体外评价化合物对原代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活性及对髓系巨噬细胞的破骨细胞分化活性。结果分离得到7个已知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aspergillusidone B(1)及C(2),emeguisin A(3),unguinol(4),diorcinol(5),6-butyl-3-methyl-(3R,3aR,6S,6aS)-perhydrofuro[3,4-b]furan-2,4-dione(6),unguisin A(7)。在体外活性测试中,化合物3在0.5和1μmol/L时对淋巴细胞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化合物6在0.5和1μmol/L时对破骨细胞生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果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报道化合物4的13 C-NMR核磁数据,并对化合物7核磁数据归属进行校正。首次对化合物3的免疫调节活性及化合物6的破骨前体细胞分化活性进行报道,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共附生真菌 真菌ZH-IV-2 缩酚酸环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