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无常》——我们这样做父亲
- 1
-
-
作者
李矜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
-
出处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48-50,共3页
-
文摘
《无常》因其与《朝花夕拾》格格不入的杂文化风格常常被研究者简单化处理。但鲁迅却借助无常这一特殊形象传达了对父亲(包括父亲和老师)的理想。寿镜吾和藤野先生在描写策略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他们是无常代表的"师格"的正面典范,同时也是在鲁迅人生中缺席的父亲角色的有力补充,三者最终统一于无常。《无常》体现了鲁迅一生对"人之父"孜孜不倦追求的轨迹,并将《朝花夕拾》从回忆型文本上升到美感与哲理并存的高度。
-
关键词
无常
恩师
缺席的父亲
人之父
-
Keywords
Wu Chang
teacher
absent father
"the father of a person"
-
分类号
I210.4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无常》——我们这样做父亲
- 2
-
-
作者
李矜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37-40,56,共5页
-
文摘
《无常》因其与《朝花夕拾》格格不入的杂文化风格常常被研究者简单化处理。但鲁迅却借助无常这一特殊形象传达了对父亲(包括父亲和老师)的理想。寿镜吾和藤野先生在描写策略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他们是无常代表的"师格"的正面典范,同时也是在鲁迅人生中缺席的父亲角色的有力补充,三者最终统一于无常。《无常》体现了鲁迅一生对"人之父"孜孜不倦追求的轨迹,并将《朝花夕拾》从回忆型文本上升到美感与哲理并存的高度。
-
关键词
《无常》
恩师
缺席的父亲
人之父
-
Keywords
Wu Chang
teacher
absent father
" the father of a person"
-
分类号
I210.4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陈染小说的“成长”主题
被引量:3
- 3
-
-
作者
孟岗
张一冰
-
机构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68-71,共4页
-
文摘
陈染的小说在自述身世的狂热中始终闪现着对成长的关注与渴望,既是作为女性的,又是作为女作家的。本章试图以"童年记忆"、"性的体认"、"对父亲和母亲的重新审视"为切入点,解读陈染小说的成长主题。
-
关键词
成长
残缺的童年
缺席的父亲
早熟的性
被颠覆的母亲
-
Keywords
pullulation
fragmentary childhood
father's absence
precocious gender
the toppled-down mother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佩德罗·阿莫多瓦的他者认知与艺术建构
- 4
-
-
作者
李雪静
-
机构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89-91,共3页
-
文摘
佩德罗·阿莫多瓦作为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西班牙新潮流运动中崛起的导演,其电影的风格经历了一个清晰的成长史。在“女性导演”这一具有明显风格的标签之下,阿莫多瓦始终致力于对两性内心深处情感欲望的挖掘与探讨。在阿莫多瓦的影片中,“他者”形象往往以忧愁而永恒的母亲、无能而缺席的父亲两种形象出现,导演通过对如“疯女人”等独特性别的书写,完成了影片的情感表达与艺术建构。论文将通过对《痛苦与荣耀》等阿莫多瓦代表作品的探讨,分析其他者认知与艺术建构。
-
关键词
“疯女人”
“他者”
永恒的母亲
缺席的父亲
性别书写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