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巴东栖霞组缺氧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9
1
作者 颜佳新 徐四平 李方林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8年第6期27-32,共6页
地层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是判断其形成环境氧化还原条件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湖北巴东水布垭剖面栖霞组中层纹状灰岩和含泥质灰岩的地球化学分析,结合鄂湘桂地区栖霞期区域沉积古地理背景及栖霞组沉积学、古生态学特征,表明该区栖霞组沉... 地层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是判断其形成环境氧化还原条件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湖北巴东水布垭剖面栖霞组中层纹状灰岩和含泥质灰岩的地球化学分析,结合鄂湘桂地区栖霞期区域沉积古地理背景及栖霞组沉积学、古生态学特征,表明该区栖霞组沉积于一贫氧的沉积背景。同时该研究表明大部分适用于判别泥质岩古氧相的痕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比值,如U/Th、Ni/Co、V/(V+Ni)和Ce/La也可适用于该组以钙质沉积为主的沉积物。但部分指示,如V/Cr在碳酸盐岩中的应用值得今后研究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霞组 缺氧沉积 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下载PDF
广西来宾栖霞组缺氧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4
2
作者 施春华 黄秋 颜佳新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2期72-77,共6页
地层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是判断其形成环境氧化还原条件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对广西来宾铁桥剖面栖霞组中层纹状灰岩和含泥质灰岩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 ,结合栖霞组沉积学和古生态学特征 ,对栖霞组沉积环境进行了探讨。岩石微量元素含量... 地层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是判断其形成环境氧化还原条件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对广西来宾铁桥剖面栖霞组中层纹状灰岩和含泥质灰岩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 ,结合栖霞组沉积学和古生态学特征 ,对栖霞组沉积环境进行了探讨。岩石微量元素含量、黄铁矿矿化程的DOP值、痕量元素V/Cr、Ni/Co、U/Th、V/ (V +Ni)等比值的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区具有缺氧沉积成因的地球化学特征 ,是由温度引起的季节性贫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霞组 缺氧沉积环境 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 灰岩
下载PDF
缺氧沉积物中硫化物对镉的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韩建波 李丽娟 +3 位作者 闫启仑 王菊英 马德毅 全燮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73-176,共4页
关键词 硫化物 生物可利用性 缺氧沉积
下载PDF
广西来宾栖霞组缺氧沉积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施春华 黄秋 颜佳新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2001年第4期35-39,共5页
地层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是判断其形成环境氧化还原条件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对广西来宾铁桥剖面栖霞组中层纹状灰岩和含泥质灰岩进行地球化学分析 ,结合栖霞组沉积学和古生态学特征 ,对栖霞组沉积环境进行了探讨。岩石微量元素含量、黄... 地层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是判断其形成环境氧化还原条件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对广西来宾铁桥剖面栖霞组中层纹状灰岩和含泥质灰岩进行地球化学分析 ,结合栖霞组沉积学和古生态学特征 ,对栖霞组沉积环境进行了探讨。岩石微量元素含量、黄铁矿矿化程度 (DOP值 )、痕量元素V/Cr、Ni/Co、U/Th、V/(V +Ni)等比值的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区具有缺氧沉积成因的地球化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霞组 缺氧沉积 地球化学 海洋沉积
下载PDF
缺氧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连续萃取方法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畅 夏冰 +3 位作者 王冠华 宋玉梅 吴凌涛 郭鹏然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0-474,479,共6页
考察了海水养殖区域缺氧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连续萃取法萃取过程中溶液pH值、温度变化和胶体形成对形态分离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萃取法Step1萃取酸溶态时,萃取液pH值的轻微升高使Pb和Zn的萃取结果明显降低;Step2萃取还原态时,萃取... 考察了海水养殖区域缺氧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连续萃取法萃取过程中溶液pH值、温度变化和胶体形成对形态分离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萃取法Step1萃取酸溶态时,萃取液pH值的轻微升高使Pb和Zn的萃取结果明显降低;Step2萃取还原态时,萃取液pH值明显升高对重金属的萃取结果影响很小;Step3萃取有机质结合态时,萃取液pH值的降低对重金属萃取结果影响较小(除Pb外)。由于连续萃取法中各步萃取反应的热力学过程不同,Step1和Step2萃取后溶液温度轻微升高而在Step3中溶液温度稍微降低,溶液温度变化(<2.5℃)对重金属形态的影响很小。在Step1、Step2和Step4萃取过程中胶体的形成和存在,对萃取液Cd、Zn和Cu有明显的吸附影响;而在Step3萃取中萃取剂的分散作用有效控制了溶液中胶体的形成。因此采用连续萃取方法评价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形态时,控制萃取液pH值和胶体形成有利于提高萃取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沉积 重金属形态 连续萃取 胶体 稳定性
下载PDF
PLS和PM3算法对缺氧沉积物中卤代芳烃还原脱卤QSPR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慧敏 全燮 +3 位作者 陈硕 陈景文 赵雅芝 杨凤林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8-304,共7页
运用HamiltonianPM3算法,计算了36种卤代芳烃化合物的26个量子化学参数,在此基础上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得到了卤代芳烃化合物在缺氧沉积物中还原脱卤速率的QSPR模型.该模型可用于解释卤代芳烃化合物还原脱卤的机理.结果表明,卤代芳烃化合... 运用HamiltonianPM3算法,计算了36种卤代芳烃化合物的26个量子化学参数,在此基础上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得到了卤代芳烃化合物在缺氧沉积物中还原脱卤速率的QSPR模型.该模型可用于解释卤代芳烃化合物还原脱卤的机理.结果表明,卤代芳烃化合物中整个分子的最负的原子净电荷(q-)、键序最小的碳卤键中碳原子的单中心项电子-核吸引能(ENC)、该碳-卤键上碳原子的净电荷(qC)、分子最低未占据轨道能(Elumo)值越大,该卤代芳烃化合物还原脱卤的速率常数越小;而前线轨道间隙能(ΔE)、键序最小的碳卤键中碳原子的单中心项电子-电子推斥能(EEC)、相对分子质量(Mr)、整个分子的最正的原子净电荷(q+)、平均分子极化率(α)值越大,该卤代芳烃化合物还原脱卤的速率常数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代芳烃化合物 缺氧沉积 还原脱卤 量子化学 PLS算法 PM3算法 QSPR 水环境污染
下载PDF
氧改性斜发沸石缓解缺氧沉积物甲烷释放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武华杰 李诗月 +2 位作者 冯丽娟 张大海 李先国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87-2093,共7页
富营养化导致藻类过度繁殖和缺氧频发,易引发甲烷大量释放,已经成为河口和近岸海域严重的环境问题.本研究通过氧改性斜发沸石制备氧纳米气泡,用于模拟研究原位修复缺氧沉积环境和缓解沉积物甲烷释放.氧改性斜发沸石覆盖缺氧沉积物12 h后... 富营养化导致藻类过度繁殖和缺氧频发,易引发甲烷大量释放,已经成为河口和近岸海域严重的环境问题.本研究通过氧改性斜发沸石制备氧纳米气泡,用于模拟研究原位修复缺氧沉积环境和缓解沉积物甲烷释放.氧改性斜发沸石覆盖缺氧沉积物12 h后,上覆水中溶解氧含量从0.22 mg·L^(−1)上升至4.28 mg·L^(−1),氧化还原电位由−59 mV上升至2 mV;沉积物向上覆水释放的20 d累积甲烷通量比未覆盖组下降了99.0%;荧光定量PCR对产甲烷古菌丰度进行绝对定量的结果表明,上层沉积物中产甲烷古菌丰度从8.90×10^(7)拷贝数·g^(−1)下降至1.65×10^(7)拷贝数·g^(−1).氧改性斜发沸石形成的有氧覆盖层能够显著抑制产甲烷古菌的活性,有效缓解沉积物甲烷释放,是可行的原位修复缺氧沉积环境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沸石 缺氧沉积 氧纳米气泡 原位修复 甲烷通量 产甲烷古菌
下载PDF
川东北华蓥溪口地区中二叠统缺氧沉积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1
8
作者 梅浩林 何幼斌 +1 位作者 罗进雄 秦鹏 《河南科学》 2018年第3期376-384,共9页
以沉积学、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以野外实测剖面描述资料、薄片鉴定资料和同位素分析、微量元素资料为基础,对川东北地区华蓥剖面中二叠统栖霞、茅口组缺氧沉积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缺氧沉积可分I型和II型两类,缺氧沉积在纵向上呈不... 以沉积学、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以野外实测剖面描述资料、薄片鉴定资料和同位素分析、微量元素资料为基础,对川东北地区华蓥剖面中二叠统栖霞、茅口组缺氧沉积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缺氧沉积可分I型和II型两类,缺氧沉积在纵向上呈不连续、间断叠置,且两种类型的缺氧沉积在纵向上分布不均一;δ13CPDB、δ18OPDB和w(V)/w(V+Ni)比值等在不同类型缺氧沉积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研究认为,相对海平面周期性升降是造成缺氧沉积的主要原因,而大规模的海侵和上升流是造成I型缺氧沉积和II型缺氧沉积在空间上差异性分布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地区 中二叠统 缺氧沉积 海平面变化
下载PDF
中上扬子地区栖霞期缺氧沉积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钱树 张萌萌 《当代化工研究》 2016年第8期10-11,共2页
中上扬子地区栖霞期缺氧沉积在研究区东部贵阳-建始-瑞昌一带较为发育。缺氧沉积的岩石类型主要有暗色泥页岩-薄层硅岩-泥晶石灰岩组合和含泥石灰岩即眼球状石灰岩的"眼皮"部分。分别对这两种组合的地球化学特征、岩石特征、... 中上扬子地区栖霞期缺氧沉积在研究区东部贵阳-建始-瑞昌一带较为发育。缺氧沉积的岩石类型主要有暗色泥页岩-薄层硅岩-泥晶石灰岩组合和含泥石灰岩即眼球状石灰岩的"眼皮"部分。分别对这两种组合的地球化学特征、岩石特征、古生物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各自的缺氧环境的成因。研究区栖霞组缺氧沉积的成因主要是上升流,主要形成Ⅱ类缺氧沉积;其次是大规模海侵作用,主要和Ⅰ类缺氧沉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霞期 缺氧沉积特征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印度尼西卡乌巴伊地区缺氧沉积筘白云石的形成
10
作者 Midd.,JJ 郑秀才 《国外地质与勘测》 1992年第2期4-8,共5页
关键词 缺氧沉积 白云石 矿物成因 沉积
下载PDF
古海洋活性铁循环研究进展及对白垩纪缺氧-富氧沉积转变的启示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永建 王成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72-180,共9页
铁作为地壳中丰度最高的元素之一,广泛参与到一系列地球化学循环中。现代海洋中的铁主要来源于河流、冰川和风的铁氧化物颗粒和溶解铁的输入。陆源输入的铁氧化物在有机质埋藏、降解的早期成岩作用过程中,发生一系列转化过程而埋藏下来... 铁作为地壳中丰度最高的元素之一,广泛参与到一系列地球化学循环中。现代海洋中的铁主要来源于河流、冰川和风的铁氧化物颗粒和溶解铁的输入。陆源输入的铁氧化物在有机质埋藏、降解的早期成岩作用过程中,发生一系列转化过程而埋藏下来,该过程被称作活性铁循环。氧化-强氧化条件利于沉积物中氧化铁的持续产生或者至少保持不被溶解的状态,从而形成棕色—红色沉积物;还原条件利于沉积物中铁氧化物的溶解,形成菱铁矿、黄铁矿(铁硫化物)等形式的埋藏,并可能造成溶解铁在海洋内的迁移。Raiswell、Can-field、Poulton等通过对现代典型海洋环境活性铁循环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用于判别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的活性铁指标体系,并成功地将太古宙以来的古海洋划分成为含铁的大洋、硫化的大洋和氧化的大洋等3个演化阶段。由于活性铁的不同形态对磷具有不同的生物地球化学效应,将造成"氧化条件下磷的优先埋藏、缺氧条件下优先释放的现象"。磷是海洋生产力的限制性元素,铁和磷循环的上述耦合关系将造成"缺氧的大洋生产力越高,富氧的大洋生产力越低"现象的出现。目前已在白垩纪古海洋缺氧-富氧沉积中初步证实了上述反馈关系的存在,但是对活性铁埋藏形式对该特殊沉积的贡献还需要进一步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铁循环 古海洋 白垩纪 缺氧-富氧沉积
下载PDF
半干旱区沼泽沉积剖面特征元素比值及其物源、氧化还原变化信息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国平 张玉霞 +1 位作者 翟正丽 贾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9-454,共6页
沼泽发育过程中堆积的各类沉积物真实地记录了区域环境演变与沼泽发育过程。以霍林河下游漫流区向海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由137Cs2、10Pb法定年实现沉积层深度坐标向年代坐标的转换,对其典型沉积剖面特征元素比值进行了综合剖析。结果表... 沼泽发育过程中堆积的各类沉积物真实地记录了区域环境演变与沼泽发育过程。以霍林河下游漫流区向海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由137Cs2、10Pb法定年实现沉积层深度坐标向年代坐标的转换,对其典型沉积剖面特征元素比值进行了综合剖析。结果表明:稳定元素对比值Ti/Al是判断不同沉积物来源是否一致的较好指标。剖面上下Ti/Al比值在一定层序的波动变化表明物源的波动性,洪水成因可能性较大。综合比较,V/(V+Ni)比值用于沼泽湿地缺氧沉积环境的判别标准可靠性较好。贫氧环境是向海沼泽湿地主要特征之一,其次是缺氧或含氧环境,各环境之间频繁振荡,体现了内流河下游半干旱区沼泽地表水周期和干湿环境转换频繁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比值 物源 缺氧沉积环境 沼泽
下载PDF
湘中地区奥陶系和震旦系含锰层中稳定同位素组成的沉积学新解释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振强 蒋德和 赵时久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3年第2期25-36,共12页
湘中地区有中奥陶世和早震旦世两个重要的锰碳酸盐层。安化县附近的湘锰组含锰泥灰岩和锰白云岩的碳和氧同位素值分别为—2.69~—4.00‰PDB和—6.87~—14.04‰PDB。湘锰组MnCO_3有δ^(12)C值—7.44~—13‰PDB和δ^(18)O值—2.65~—1... 湘中地区有中奥陶世和早震旦世两个重要的锰碳酸盐层。安化县附近的湘锰组含锰泥灰岩和锰白云岩的碳和氧同位素值分别为—2.69~—4.00‰PDB和—6.87~—14.04‰PDB。湘锰组MnCO_3有δ^(12)C值—7.44~—13‰PDB和δ^(18)O值—2.65~—13.03‰。磨刀溪组黑色页岩(中奥陶世)中的Mn-泥灰岩显示负的δ^(13)C值(—1.7~—6.56‰PDB)和δ^(18)O值(—11.67~—14‰PDB)。但结晶锰矿石有更高的负δ^(13)C(—4.70%~—17.79‰PDB)和δ^(18)O(—11.67~17.27‰)。本区存在三种锰碳酸盐岩C和O同位素演化趋势:(1)安化地区的锰灰岩为稳定的δ^(13)C趋势;(2)湘锰组黑色页岩中的MnCO_3具有同步趋势:(3)中奥陶世黑色页岩中的锰矿石具有强烈反向趋势。碳成岩作用对锰碳酸盐形成过程中C和O同位素组成影响很大。湘锰组碳酸盐来源为非生物成因的海洋CO_2和SR至Me带的有机碳加入有关。磨刀溪组结晶锰碳酸盐的主要来源是热解脱羧基带(D)。δ^(34)S也为生物来源(—8~—27.49‰CDT)。Mn(%)品位与δ^(13)C呈负相关关系。证据表明锰碳酸盐成因与海盆地缺氧事件和海底热水(喷气)沉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碳酸盐层 碳氧同位素 缺氧事件和海底热水沉积
下载PDF
秘鲁大陆边缘水柱和沉积物中的铬同位素循环
14
作者 Bruggmann S. Scholz F. +3 位作者 Klaebe R.M. 李波(翻译) 李顺(校对) 任江波(校对) 《海洋地质》 2020年第4期24-44,共21页
铬(Cr)同位素分馏对氧化还原变化很敏感,沉积岩的铬同位素组成(83Cr)在过去被用来重建海洋氧化还原条件和大气氧化作用。然而,关于铬同位素在现代海洋氧化还原边界的行为知之甚少。本文调查了跨越秘鲁最小含氧带(OMZ)的海水和沉积物中C... 铬(Cr)同位素分馏对氧化还原变化很敏感,沉积岩的铬同位素组成(83Cr)在过去被用来重建海洋氧化还原条件和大气氧化作用。然而,关于铬同位素在现代海洋氧化还原边界的行为知之甚少。本文调查了跨越秘鲁最小含氧带(OMZ)的海水和沉积物中Cr浓度和89Cr变化,以便更好地了解海洋中的Cr循环。研究发现海水853Cr值介于0.02+0.16%~-0.59+0.11%o(2SD)之间,沉积物5*Cr值从0.31+0.07%到0.92+0.12%。水柱中的Cr浓度和8*Cr值都没有显示跨越含氧~缺氧边界的显著变化。相反,在局部范围内发生的过程,如富Fe颗粒清除Cr和沉积物还原释放Cr,是水柱中Cr浓度和同位素组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沉积在永久性缺氧水中的沉积物83Cr值(0.77+0.19%,n=5)与沉积在含氧底层水中的沉积物8>Cr值(0.46+0.19%,n=4)显著不同,表明沉积物Cr浓度和859Cr值在一-定程度上受水柱氧化还原(例如Fe氧化物的还原溶解和迁移)和/或早期成岩(例如成磷过程中Cr的再分布)过程以及生物活性的影响。研究数据表明,水柱局部尺度氧化还原梯度和沉积物交换可导致沉积物89Cr值呈现较大的范围,与迄今为止在整个地质记录中发现的范围相当。鉴于Cr同位素测试在限制深时大气氧化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我们认为需要更好地解决在不同条件下从水柱到沉积物影响Cr循环的过程,以验证这些测试作为古环境替代指标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氧化还原作用 缺氧海洋沉积物:Cr同位素 最小含氧带 早期成岩作用
下载PDF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早侏罗世晚期海螂蛤页岩及其年代地层学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苏新 阴家润 +5 位作者 祝有海 王平康 庞守吉 程宝龙 张明伟 张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17-1628,共12页
发现于德国南部的早侏罗世土亚辛期的海螂蛤页岩相沉积是中生代最早一次,也是唯一保存在大陆地层中的全球性大洋缺氧事件的典型代表。近年中国羌塘盆地已相继发现4处海螂蛤页岩相地层。北羌塘天然气水合物钻探试验井QK-5井钻遇含海螂蛤... 发现于德国南部的早侏罗世土亚辛期的海螂蛤页岩相沉积是中生代最早一次,也是唯一保存在大陆地层中的全球性大洋缺氧事件的典型代表。近年中国羌塘盆地已相继发现4处海螂蛤页岩相地层。北羌塘天然气水合物钻探试验井QK-5井钻遇含海螂蛤页岩相特有化石组合的地层,厚度逾150m,是迄今所知羌塘盆地纬度最高的海螂蛤页岩相产地,其他3处分布在羌塘盆地中间隆起带以南的双湖和色哇等地。海螂蛤页岩相的分布纵贯南、北羌塘,意味着羌塘盆地在早侏罗世并没有受到中间隆起带的制约而分成南、北2个独立的沉积凹陷。北羌塘西部白龙冰河、半岛湖一带与东部雀莫措、雁石坪一带的早侏罗世沉积相截然不同,形成早侏罗世西海东陆的沉积格局。海螂蛤页岩相在羌塘盆地的发现,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中生代羌塘盆地沉积和古海洋演化历史。该区以海螂蛤黑色页岩为代表的富碳沉积无论是分布面积还是沉积厚度都十分可观,对盆地的天然气水合物、页岩气及常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螂蛤页岩相 黑色页岩 天然气水合物 科学钻井 早侏罗世 羌塘盆地 缺氧沉积
下载PDF
黔北牛蹄塘组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环境 被引量:27
16
作者 袁宏 肖加飞 +1 位作者 何熙琦 白平 《贵州地质》 2007年第1期55-59,63,共6页
贵州北部早寒武世的黑色岩系-牛蹄塘组。主要为黑色页岩,含浮游生物,其中产钼、钒等矿床。其具有独特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K、Ti元素在黑色页岩中的含量高于底部硅质岩,而P元素的含量却相反,硅质岩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上覆的黑色页岩;岩... 贵州北部早寒武世的黑色岩系-牛蹄塘组。主要为黑色页岩,含浮游生物,其中产钼、钒等矿床。其具有独特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K、Ti元素在黑色页岩中的含量高于底部硅质岩,而P元素的含量却相反,硅质岩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上覆的黑色页岩;岩孔和菜园两地的共同特点是V、Ba、U的含量明显偏高,富集系数在3以上,显著的差别是Ta元素,其在岩孔是亏损的,而在菜园却明显富集;西部岩孔的稀土总量高于东部菜园,稀土配分曲线形态近于水平或略向左倾,具弱的负Eu异常或不显异常。硅质岩较页岩的负Ce异常程度高。地层特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特征元素和比值,所反映的是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形成于缺氧的还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蹄塘组 黑色岩系 地球化学 缺氧沉积 黔北
下载PDF
四川广元上寺剖面二叠系碳酸盐岩稀土元素组成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琼 周炼 颜佳新 《中国锰业》 2016年第6期64-66,共3页
为了确定广元上寺二叠系剖面稀土元素的组成及其作为古海洋沉积环境氧化还原指示标识的适宜性,对四川广元上寺二叠系剖面上114个碳酸盐岩样品做了ICP-MS分析发现稀土元素在非泥质碳酸盐中整体上呈现亏损,Ce异常和(La/Yb)-PAAS指示的结... 为了确定广元上寺二叠系剖面稀土元素的组成及其作为古海洋沉积环境氧化还原指示标识的适宜性,对四川广元上寺二叠系剖面上114个碳酸盐岩样品做了ICP-MS分析发现稀土元素在非泥质碳酸盐中整体上呈现亏损,Ce异常和(La/Yb)-PAAS指示的结果差异较大,没有清晰指示二叠系的缺氧事件,稀土元素作为碳酸盐岩沉积环境氧化还原指标时须慎重。但在缺乏有机质和铁锰氧化物作用的情况下,稀土元素仍表现出对沉积环境的良好的敏感性,在几个重要的时期异常表现一致性较好,可以作为非泥炭质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研究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 稀土元素 海相碳酸盐岩 缺氧沉积 铈异常
下载PDF
早震旦世锰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探讨
18
作者 施磊 岑建兰 卢元良 《大科技》 2013年第2期216-217,共2页
锰是炼钢原料,锰产量的90~95%用于钢铁工业,其用途主要是作为炼铁和炼钢过程中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以及用来制造合金,我国锰矿资源较大。早震旦世锰矿为大面积沉积型锰矿,是中国主要的成锰层位,但其成因分歧较大,本文从早震旦世... 锰是炼钢原料,锰产量的90~95%用于钢铁工业,其用途主要是作为炼铁和炼钢过程中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以及用来制造合金,我国锰矿资源较大。早震旦世锰矿为大面积沉积型锰矿,是中国主要的成锰层位,但其成因分歧较大,本文从早震旦世锰矿的区域构造背景、岩相古地理条件、缺氧沉积及有机质对成矿的影响、沉积的介质条件等角度对早震旦世锰矿成矿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其成矿特征,初步探讨其成矿模式,预测找矿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震旦世锰矿 岩相古地理 缺氧沉积 成矿作用 成矿模式
下载PDF
Layer Dependence of Graphene for Oxidation Resistance of Cu Surface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雨晴 王晓平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93-199,I0002,共8页
We studied the oxidation resistance of graphene-coated Cu surface and its layer dependence by directly growing monolayer graphene with different multilayer structures coexisted, di- minishing the influence induced by ... We studied the oxidation resistance of graphene-coated Cu surface and its layer dependence by directly growing monolayer graphene with different multilayer structures coexisted, di- minishing the influence induced by residue and transfer technology. It is found that the Cu surface coated with the monolayer graphene demonstrate tremendous difference in oxidation pattern and oxidation rate, compared to that coated with the bilayer graphene, which is considered to be originated from the strain-induced linear oxidation channel in monolayer graphene and the intersection of easily-oxidized directions in each layer of bilayer graphene, respectively. We reveal that the defects on the graphene basal plane but not the boundaries are the main oxidation channel for Cu surface under graphene protection. Our finding indicates that compared to putting forth effort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onolayer graphene by reducing defects, depositing multilayer graphene directly on metal is a simple and effective way to enhance the oxidation resistance of graphene-coated met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HEN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Oxidation resistance DEFECT
下载PDF
A new paleoenvironmental index for anoxic events—Mo isotopes in black shales from Upper Yangtze marine sediments 被引量:9
20
作者 ZHOU Lian SU Jie +5 位作者 HUANG JunHua YAN JiaXing XIE XiNong GAO Shan DAI MengNing Tonger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7期1024-1033,共10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high-solution of Mo isotopes and uses trace-element analyses for fresh and representative black shales and siliceous shales collected from the transition between the Late Ordovician and th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high-solution of Mo isotopes and uses trace-element analyses for fresh and representative black shales and siliceous shales collected from the transition between the Late Ordovician and the Early Silurian at the Wangjiawan section in Yichang and the Late Permian Dalong Formation in the Shangsi Section of Sichuan. The applicability of different geochemical parameters used as paleo-oxygenation indices are also compared.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show that V/(V+Ni), Uauth (auth U), V/Cr, Ceanom and U/Th have a scattered variation range, but most samples plot within the suboxic-anoxic fields. The suboxic-anoxic environment was dominant during the deposition and formation of the two anoxic facies. These redox indicators show little correspondence to the δ98M0 values. The U/Mo ratio can be used as a potential proxy for the paleo-redox conditions due to the possibility that Mo is enriched relative to U at different redox gradients during early diagenesis. This evidence is more significant for the euxinicity condition and corresponds to positive δ98M0 (〉1.5%o) values with low U/Mo ratios. This evidence is likely related to the depositional conditions near the boundary between anoxic and euxinic environ- ments, which are characterised by low bioturbation or water circulation. Other samples reveal a wide scatter of U/Mo ratios and δ98M0 〈1.5%0. These results are likely due to punctuated improvements in oxygenation with intense bioturbation or water circulation, which led to the redistribution of trace el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ybdenum isotopes proxy for paleo-redox conditions black shale Upper Yangtz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