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3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药物治疗管理
1
作者 司继刚 孙雪 +2 位作者 张剑桥 魏业东 王悦璇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416-2421,共6页
目的 为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药物治疗管理(MTM)提供参考。方法 1例63岁男性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因每日上午出现一过性头痛到我院神经内科就诊,并被推荐到药学门诊。药学门诊药师分析后认为,患者出现的头痛症状、严重便... 目的 为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药物治疗管理(MTM)提供参考。方法 1例63岁男性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因每日上午出现一过性头痛到我院神经内科就诊,并被推荐到药学门诊。药学门诊药师分析后认为,患者出现的头痛症状、严重便秘和高尿酸血症很可能与其所用药物有关;进一步发现患者血压、心率、血糖和血脂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影响因素均未达标。药师通过药学问诊与药品不良反应的判断、用药评估、药物重整、用药宣教和药学随访等为患者提供MTM服务。结果 药师经过13周15次的MTM服务,重整优化了药物治疗方案,停用了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药物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硝苯地平控释片和吲达帕胺片,使患者用药品种数由15种调减至7种。患者头痛症状消失,严重便秘症状明显改善,血尿酸降至正常范围;血压、心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尿酸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影响因素分别由MTM服务前的>140/90 mmHg(1 mmHg=0.133 kPa)、70~80次/min、7.71 mmol/L、7.2%、2.13 mmol/L和494μmol/L降至MTM服务后的<130/80 mmHg、55~60次/min、6.22 mmol/L、6.3%、1.55 mmol/L和348μmol/L。结论 药师为患者提供MTM服务,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降低用药风险,提升医院药物合理应用水平和临床药学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治疗管理 药学门诊 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药物重整
下载PDF
成体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马爱群 蒋文慧 《武警医学》 CAS 2005年第1期6-10,共5页
关键词 溶栓治疗 缺血性 心血管疾病 成体干细胞 移植手术 患者 介入 全球性 有效方法 焦点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3
作者 朱江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241-244,共4页
分析他汀类药物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在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共选择8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按照病例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他汀类药物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 分析他汀类药物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在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共选择8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按照病例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他汀类药物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脂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67%,明显优于对照组83.72%(P<0.05);结果表明,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脂及血液动力学指标均有较好的改善。结论 他汀类药物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能明显提高治疗效率,改善神经功能状况,有助于调整血脂水平和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阿司匹林 心血管疾病 治疗有效性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4
作者 于德新 高志芹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5年第4期432-435,共4页
基因治疗是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有希望的治疗方法之一,目前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基因治疗的靶点多为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心肌细胞以及与他们有关的细胞和组织等。基因治疗的方向主要包括:治疗冠状动脉的病变、作为其它治疗的辅助治疗手段、... 基因治疗是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有希望的治疗方法之一,目前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基因治疗的靶点多为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心肌细胞以及与他们有关的细胞和组织等。基因治疗的方向主要包括:治疗冠状动脉的病变、作为其它治疗的辅助治疗手段、缓解或治疗血管疾病导致的并发症。具体措施是:靶向治疗血管病变、治疗性血管生成、心肌保护性治疗、细胞或组织的再生与修复、靶向致病基因的治疗、靶向细胞周期的治疗、靶向治疗导致心血管病变的原发病、冠状动脉再狭窄的预防与治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血管新生疗法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被引量:1
5
作者 董静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507-510,共4页
VEGF是内皮细胞特异的有丝分裂原,有促进内皮细胞增生,增强血管通透性,加速新血管形成的作用,本文对VEGF及其对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新生疗法 治疗 内皮细胞增生 VEGF 有丝分裂原 血管通透性 血管形成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中非降脂作用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6
6
作者 辛怀玉 王守栋 黄海真 《医学综述》 2005年第1期61-63,共3页
关键词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他汀类药物 冠脉综合征 心律失常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药物 被引量:6
7
作者 游然 幸敏丽 +2 位作者 沈海滔 颜建明 季晖 《药学进展》 CAS 2009年第6期247-253,共7页
脑缺血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综述近年来提出的几种有关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的学说,如酸中毒、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及氧自由基损伤等,并介绍了相关药物研究情况。
关键词 缺血性血管疾病 发病机制 治疗药物
下载PDF
降低脂蛋白a药物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梁好 朱业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6期2019-2024,共6页
脂蛋白a[Lp(a)]是一种特殊的脂蛋白颗粒,由一种低密度脂蛋白样颗粒和载脂蛋白A结合而成。Lp(a)水平升高已被证实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被作为引起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风险因子。然而近年来关于降低Lp(a)的治疗仍在不断研究... 脂蛋白a[Lp(a)]是一种特殊的脂蛋白颗粒,由一种低密度脂蛋白样颗粒和载脂蛋白A结合而成。Lp(a)水平升高已被证实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被作为引起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风险因子。然而近年来关于降低Lp(a)的治疗仍在不断研究中,脂蛋白单采术是降低Lp(a)最有效的方法,但因其操作复杂尚未广泛使用。目前很多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前角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干扰小RNA分子药物以及新型口服药)降低Lp(a)的疗效及副作用尚不清楚,未来需对相关药物进一步完善以及开发新型更有效、更便捷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脂蛋白A 药物治疗
下载PDF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血管新生疗法 被引量:2
9
作者 顾劲扬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84-386,共3页
关键词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血管新生疗法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内支架 治疗血管新生 血管生长因子 激光血运重建 缺血性心脏病 冠心病患者 术后再狭窄 缺血性疾病 生物学作用 侧支循环 康复治疗
下载PDF
缺血性心血管病生物学治疗系列研究
10
作者 张馥敏 杨志健 +8 位作者 马文珠 陈亦江 周芳 陈波 张郁青 张定国 曹克将 高翔 李传富 《医学研究杂志》 2007年第3期4-5,共2页
关键词 缺血性心血管 生物学治疗 心肌细胞死亡 分子生物学 缺血性心脏病 基因损伤 瘢痕组织 疾病发生
下载PDF
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简介(二)
11
作者 王怀良 《中国社区医师》 2004年第9期17-19,共3页
处方用药是医生的基本工作,但却与患者的健康息息相关。临床合理用药是本栏目关注的焦点,您在工作中有哪些经验、体会和问题,欢迎您惠示本刊。
关键词 治疗 缺血性血管疾病 药物 脑组织 血液稀释
下载PDF
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简介(一)
12
作者 王怀良 《中国社区医师》 2004年第8期19-21,共3页
关键词 治疗 缺血性血管疾病 药物 钙通道阻滞剂 尼莫地平
下载PDF
防治缺血性心血管病,必须积极进行“调脂”治疗(下)
13
作者 朱致惠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07年第10期22-24,共3页
四、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 1.血脂异常的诊断: 血脂异常一般是指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脂(TG)超过正常及/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下。研究发现.在东方人群中,血清总胆固醇(TC... 四、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 1.血脂异常的诊断: 血脂异常一般是指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脂(TG)超过正常及/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下。研究发现.在东方人群中,血清总胆固醇(TC)每增加0.6mmol/L(23mg/d1),冠心病的相对危险增加34%,因此调脂治疗是防治心血管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血管 药物治疗 调脂治疗 防治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清总胆固醇 血脂异常
下载PDF
促血管新生: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治疗新思路——麝香保心丸可促进冠心病患者治疗性血管新生
14
作者 周杰 缪国斌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12期7-7,共1页
冠心病系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所致,随着年龄增长,粥样硬化斑块在冠状动脉内膜上堆积增多,管腔日渐狭窄,血流不畅,心肌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后,轻则发生胸闷、心绞痛,重则发生心肌梗死甚至猝死。血管新生机制的发现是冠心病诊治的一大... 冠心病系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所致,随着年龄增长,粥样硬化斑块在冠状动脉内膜上堆积增多,管腔日渐狭窄,血流不畅,心肌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后,轻则发生胸闷、心绞痛,重则发生心肌梗死甚至猝死。血管新生机制的发现是冠心病诊治的一大进步。2000年,美国心血管疾病年会上,有学者提出治疗性血管新生疗法,即通过服用药物调节血管生长因子水平,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帮助建立侧支循环。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中药及复方制剂具有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麝香保心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为此,本文将重点阐述治疗性血管新生的临床意义和麝香保心丸在此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治疗血管新生 冠状动脉内膜 侧支循环 粥样硬化斑块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患者 血管生长因子
下载PDF
介入血管支架成形术与药物保守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疗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苟重季 杨洪云 《内科》 2018年第5期756-759,共4页
目的比较介入血管支架成形术与药物保守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短期、长期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介入组(29例)和保守组(56例),分别给予介... 目的比较介入血管支架成形术与药物保守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短期、长期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介入组(29例)和保守组(56例),分别给予介入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和药物保守治疗。随访12个月,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病变血管的收缩期峰流速(Vs)、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12个月后,介入组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椎动脉的Vs均显著降低,介入组患者各动脉的Vs均显著低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保守组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椎动脉的Vs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介入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降低,介入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保守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随访12个月,介入组患者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6. 90%)显著低于保守组(28. 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介入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可显著改善颅脑血供、恢复神经功能、降低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与药物保守治疗比较其短期和长期效果均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缺血性血管疾病 血管成形术 药物治疗
下载PDF
介入血管支架成形术与药物保守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疗效对比 被引量:6
16
作者 林晋波 蔡春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9期1424-1426,共3页
目的:比较在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D)的治疗中,分别采取介入血管支架成形术、药物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老年ICD患者随机分成介入组40例和保守组40例。针对介入组的患者在疾病治疗上主要是采... 目的:比较在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D)的治疗中,分别采取介入血管支架成形术、药物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老年ICD患者随机分成介入组40例和保守组40例。针对介入组的患者在疾病治疗上主要是采取介入血管成形支架术的方法,保守组疾病治疗上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变血管收缩期峰值流速(Vs)及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在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以及椎动脉病变血管Vs上均较治疗前降低,但介入组的降低程度要比保守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介入组均要明显低于保守组(P<0.05)。结论:对老年ICD患者,临床治疗中采取介入血管支架成形术的方法较药物保守治疗的效果更显著,可有效改善病变血管血流及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血管支架成形术 药物保守治疗 老年缺血性血管疾病 疗效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除痛治疗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刚 刘振斌 +6 位作者 李梦虎 雷章成 牛文晶 王博文 陆东亚 蒋宜彪 王煜程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10期1166-1171,共6页
慢性缺血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下肢病症,主要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动脉炎、下肢动脉血栓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约有2亿人患有下肢缺血性疾病。在中国,下肢缺血性疾病也较为常见。根据中国卫生... 慢性缺血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下肢病症,主要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动脉炎、下肢动脉血栓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约有2亿人患有下肢缺血性疾病。在中国,下肢缺血性疾病也较为常见。根据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数据,中国有超过1亿人患有下肢动脉疾病,其中大部分是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感,且经久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除痛疗法成为患者日常的重要环节。目前,关于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疼痛的临床治疗方案尚无完全统一的标准,已知的除痛治疗方法包括镇痛药物治疗、血管介入术、神经调节治疗、脊髓电刺激治疗、中医治疗及辅助治疗等。本文结合相关文献介绍并分析目前常用的镇痛治疗方法及其作用机制,并对其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除痛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 除痛治疗 镇痛药物 下肢缺血性疼痛
下载PDF
中西医药物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5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琼宇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5期187-188,共2页
目的对中医药物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对中医药物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100例进行分析,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 目的对中医药物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对中医药物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100例进行分析,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单用西药的方法开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采取常用西药的基础之上,再采取能够滋阴养液、益气养血的中药开展治疗。结果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取得了比较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达到了96%,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中西医联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有着比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药物结合 缺血性血管疾病 临床治疗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非降脂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杨涵 段淼 孙世光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33-234,共2页
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CHD)、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AS)等日益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命,其发病与诸多因素(如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有关,而他汀类药物是目前能够较为有效地控制心血管事件发生和发展的药物之一。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他汀类药物 药物治疗 非降脂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事件 高脂血症 人类健康
下载PDF
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益心康泰胶囊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明军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5-225,共1页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治疗药物 药物 益心康 胶囊 长期服用 现代文明病 微循环障碍 上升趋势 组织发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