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靶点PK-PD模型评价丹酚酸A对缺血性心衰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张雪 王玉浩 +2 位作者 郑运思 何华 柳晓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7-594,共8页
基于代谢平衡模型,建立多靶点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从整体角度评价丹酚酸A(Sal A)对缺血性心衰的保护作用。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缺血性心衰组和Sal A给药组,结扎后立即给药,连续给药4周,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 基于代谢平衡模型,建立多靶点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从整体角度评价丹酚酸A(Sal A)对缺血性心衰的保护作用。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缺血性心衰组和Sal A给药组,结扎后立即给药,连续给药4周,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1、2、3、4周采集血样,测定血浆中脑钠肽(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丙二醛(MDA)、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含量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酶活力,基于上述标志物建立代谢平衡模型,选用代谢失衡动力学参数k从整体角度量化机体状态,并以参数k的变化率作为替代药效指标建立多靶点PK-PD模型,用以考察Sal A对缺血性心衰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Sal A对各标志物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参数k与表征心功能的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相关性良好,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Sal A的血浆药物浓度-曲线下面积(AUC)和药物对参数k的改善程度I之间的关系。基于代谢平衡模型建立的多靶点PK-PD模型能够很好地评估Sal A对缺血性心衰的保护作用,为多靶点中药PK-PD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A 缺血性心衰 标志物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结合模型 多靶点
下载PDF
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非缺血性心衰伴恶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艳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3期134-135,共2页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非缺血性心衰伴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0年1月~2012年9月期间非缺血性慢性心衰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57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及胺碘酮控制心律失常,...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非缺血性心衰伴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0年1月~2012年9月期间非缺血性慢性心衰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57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及胺碘酮控制心律失常,对照组常规心衰治疗基础上仅加用胺碘酮控制心律失常。结果两组对心律失常均有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9.2%,显著高于对照组72.1%(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非缺血性恶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优于单用胺碘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阿托伐他汀 缺血性心衰 恶性律失常
下载PDF
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非缺血性心衰伴恶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强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0期1855-1856,共2页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非缺血性心衰伴恶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择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86例非缺血性心衰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非缺血性心衰伴恶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择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86例非缺血性心衰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心脏结构改变情况及心功能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左房内径(LA)、右房内径(RA)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A、RA及LVED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水平Ⅱ级、Ⅳ级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非缺血性心衰伴恶性心律失常,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脏结构及心功能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阿托伐他汀 缺血性心衰 恶性律失常 功能水平
下载PDF
心复宁Ⅳ号对犬急性缺血性心衰心电图及心肌耗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丁延平 何志茂 +2 位作者 吕泽平 李昊 王朝宏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51-52,共2页
目的 :研究心复宁Ⅳ号 (XFN -Ⅳ )抗心肌缺血及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 :采用缩窄犬冠状动脉造成急性缺血性心衰模型 ,以XFN -Ⅳ注射液治疗 ,观察犬心衰后及XFN -Ⅳ治疗后心电图ST -T变化、心律失常发生的频次及心肌耗氧量的变化。结果 :X... 目的 :研究心复宁Ⅳ号 (XFN -Ⅳ )抗心肌缺血及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 :采用缩窄犬冠状动脉造成急性缺血性心衰模型 ,以XFN -Ⅳ注射液治疗 ,观察犬心衰后及XFN -Ⅳ治疗后心电图ST -T变化、心律失常发生的频次及心肌耗氧量的变化。结果 :XFN -Ⅳ对犬急性缺血性心衰时心电图ST -T抬高有改善作用 ,对心律失常有拮抗作用 ,并可降低心肌耗氧量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XFN -Ⅳ具有抗心肌缺血及抗心律失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宁Ⅳ号 急性缺血性心衰 缺血 律失常 肌耗氧量
下载PDF
心复宁Ⅳ号对犬急性缺血性心衰时红细胞内离子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丁延平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2年第4期16-17,39,共3页
本文采用犬急性缺血性心衰模型,观察心衰前,心衰后及心复宁Ⅳ号 (XFN-Ⅳ)治疗后红细胞内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XFN-Ⅳ可使红细胞内Ca^(2+)浓度明显升高,对红细胞内其他主要阳离子无明显影响。与(XFN-Ⅳ)发挥正性肌力作用有关,并对... 本文采用犬急性缺血性心衰模型,观察心衰前,心衰后及心复宁Ⅳ号 (XFN-Ⅳ)治疗后红细胞内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XFN-Ⅳ可使红细胞内Ca^(2+)浓度明显升高,对红细胞内其他主要阳离子无明显影响。与(XFN-Ⅳ)发挥正性肌力作用有关,并对心衰时离子代谢障碍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宁Ⅳ号 缺血性心衰 红细胞内离子
下载PDF
微小RNA-133a在缺血性心衰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周海英 茹倩影 朱世伦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2期214-216,共3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133a在缺血性心衰(IHF)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IHF患者60例为IHF组,20例健康自愿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测舒张压、收缩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房内径(LAD)、左心室...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133a在缺血性心衰(IHF)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IHF患者60例为IHF组,20例健康自愿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测舒张压、收缩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并检测外周血miRNA-133a、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差异,并分析IHF患者血浆miRNA-133a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IHF组患者血浆miRNA-133a水平及LVEF、LA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舒张压、收缩压和LVEDV、NT-proBNP、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IHF患者的miRNA-133a与舒张压、收缩压、LVEDV、hs-CRP和NT-proBNP呈负相关,与LVEF和LAD呈正相关(P<0.05)。结论 IHF患者血浆miRNA-133a表达上调,miRNA-133a可能参与IHF患者的心室重构,miRNA-133a有望作为IHF诊断及风险评估的新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衰:微小RNA-133a 室重构
下载PDF
术前血清NT-proBNP水平及心肌细胞存活数对冠心病合并慢性缺血性心衰患者行单纯搭桥手术疗效的影响
7
作者 杨敏烈 刘峻豪 孙寒松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评价术前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及心肌细胞存活数对于单纯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慢性缺血性心衰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北京阜外医院自1996年10月至2007年12月,102例冠心病合并慢性缺血性心衰... 目的评价术前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及心肌细胞存活数对于单纯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慢性缺血性心衰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北京阜外医院自1996年10月至2007年12月,102例冠心病合并慢性缺血性心衰患者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术前行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检测,77例行心肌灌注核素扫描,运用统计学原理分析两者对于手术疗效的影响。结果全组术后及早期随访的超声心动图指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术后心功能改善的程度与术前心肌细胞存活数的多少呈正相关,与术前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的高低呈负相关。结论对冠心病合并慢性缺血性心衰患者,单纯的心肌再血管化是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没有明确心肌梗死病史或有心肌梗死区但尚有存活心肌,术前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较低,疗效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末端脑钠肽前体 存活肌细胞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脏病 慢性缺血性心衰 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CCU缺血性心衰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研究
8
作者 李欧 张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1期206-207,共2页
目的分析CCU 缺血性心衰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其正确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缺血性心衰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280 例,将对患者的护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的缺血性心衰患者在进行中心静脉导管前都没有明确的感染现... 目的分析CCU 缺血性心衰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其正确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缺血性心衰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280 例,将对患者的护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的缺血性心衰患者在进行中心静脉导管前都没有明确的感染现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不同的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治愈情况,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衰 静脉 导管相关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
下载PDF
辛伐他汀延缓非缺血性心衰家兔左室收缩功能减退机制探讨
9
作者 陆文林 宋建平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S1期240-241,共2页
目的通过超容量负荷联合压力负荷构建非缺血性家兔心力衰竭(心衰)模型,观察辛伐他汀对心衰家兔左室收缩功能和交感活性的影响,以阐明辛伐他汀改善非缺血性心衰心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 (1)实验分组:30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10)... 目的通过超容量负荷联合压力负荷构建非缺血性家兔心力衰竭(心衰)模型,观察辛伐他汀对心衰家兔左室收缩功能和交感活性的影响,以阐明辛伐他汀改善非缺血性心衰心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 (1)实验分组:30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10)、心衰组(n=10)、心衰辛伐他汀干预组(n=10);(2)心衰模型的建立:心衰组和辛伐他汀干预组家兔均联合应用主动脉瓣破瓣术及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非缺血性心衰模型,共观察7周;(3)心功能的测定:利用左心导管术和心脏多谱勒观察家兔血流动力学和心脏功能的变化,并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浆脑钠肽水平;(4)家兔交感活性的测定:应用ELISA法检测血浆肾上腺素(EPI)、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以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蛋白激酶A(PKA)、受磷蛋白(PLB)及受磷蛋白第16位丝氨酸磷酸化(Ser16-P-PLB)的蛋白表达水平,并采用UVIDoc成像仪进行蛋白表达半定量分析。结果 (1)三组家兔心功能的比较: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衰组家兔左室舒张末压(LVEDP)(mm Hg:-7±4.61 vs 24.6±6.73)、脑钠肽(BNP)(pmol/mL:4.41±0.94 vs 24.40±4.78)明显增加(PP vs8.48±1.08)水平明显降低(PEF值(%:47.8±6.05 vs63.51±4.34)均明显增加(P<0.05)。(2)三组家兔交感活性的比较: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衰组家兔心率(HR)(次/min:223±21.91 vs 268±16.73)、血浆肾上腺素(EPI)(pg/ml:8.16±1.45 vs 25.40±4.78)、去甲肾上腺素(NE)(pg/ml:86.14±12.24 vs 173.04±39.15)水平明显升高、心肌组织蛋白激酶A(PKA)(RPKA/actin:0.38±0.12 vs 0.88±0.15)和PLB第16位丝氨酸磷酸化(Ser16-P-PLB)(Rser16-P-PLB/actin:0.44±0.14 vs 0.86±0.16)表达水平均增加(PPKA/actin:0.88±0.15 vs 10.43±0.11)和Ser16-P-PLB(Rser16-P-PLB/actin:0.86±0.16 vs 0.47±0.14)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在超容量负荷和超压力负荷持续作用下,家兔左室收缩功能减退,并且伴有体内交感活性增强;(2)辛伐他汀能够抑制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延缓超容量负荷和超压力负荷持续作用导致的家兔左室收缩功能减退及心室重构;(3)辛伐他汀抗交感能力主要反映在:抑制循环中儿茶酚胺水平及儿茶酚胺-蛋白激酶A-磷酸化受磷蛋白途径。(4)辛伐他汀延缓非缺血性心衰进展可能与其抑制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左室收缩功能 家兔 交感活性 缺血性心衰 压力负荷 容量负荷 功能 模型 血浆肾上腺素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缺血性心衰病人血浆中小蘖硷浓度 被引量:1
10
作者 曾祥基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年第4期385-387,共3页
研究了缺血性心衰病人口服小蘖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缺血性心衰患者血浆中小蘖硷浓度与其症状改善有关.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缺血性心衰 血浆 小蘖硷浓度 临床效果 血药浓度测定
下载PDF
黄连素治疗缺血性心衰的疗效与安全性
11
作者 曾祥鸿 李芸芸 易延静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00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口服黄连素对缺血性心衰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84例缺血性心衰经转换酶抑制剂、地高辛、硝酸脂类,酌用利尿剂治疗2周,动态心电图检查仍有频繁及或室速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加服黄连素,在血药浓度监测下调整剂量(1.2~2.0g/... 目的:探讨口服黄连素对缺血性心衰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84例缺血性心衰经转换酶抑制剂、地高辛、硝酸脂类,酌用利尿剂治疗2周,动态心电图检查仍有频繁及或室速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加服黄连素,在血药浓度监测下调整剂量(1.2~2.0g/d),疗程6周。疗程结束时复查动态心电图、LVEF、6min步行试验等。结果:治疗组心功能、运动耐量改善,24h室早总数及室速次数均明显减少,SDNN、L/H等心率变异性指标好转都优于对照组(P<0.05及0.001)。心肌缺血发作次数、程度及总时间有改善更佳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连素能有效控制缺血性心衰的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增加运动耐量,无致心律失常和恶化心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素 缺血性心衰 左室射血分数SDNN
下载PDF
CCU缺血性心衰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吕伟 张秋芳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7期663-665,共3页
目的 对CCU缺血性心衰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护理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 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CCU病房收治的40例缺血性心衰患者导管感染的360例次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 目的 对CCU缺血性心衰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护理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 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CCU病房收治的40例缺血性心衰患者导管感染的360例次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和护理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①锁骨下静脉插管感染率为18.60%,颈静脉感染率为21.18%,股静脉感染率为33.33%,可知锁骨下静脉的感染率最低,股静脉最高.②感染率与导管留置时间的关系成正比.③单腔、双腔感染率分别是15.87%和41.67%.④真菌感染率是11.76%,革兰阴性和阳性菌的感染率各是27.06%和61.18%.结论 使用中心静脉置管方式治疗严格缺血性心衰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增强患者的免疫机能,降低置管时长,提高对穿刺位置消毒及管理护士手部卫生的力度,并能够极大程度地降低相关并发症出现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 静脉导管 相关性感染 缺血性心衰 护理
下载PDF
缺血性心衰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婧 胡桃红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0年第10期768-771,共4页
心力衰竭至今仍是心血管疾病致死的终末阶段。流行病研究指出,目前在美国,心衰作为65岁以上人群住院的首要原因以及医疗费用支出的主要部分,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心力衰竭患者3年的死亡率约60%,当患者因心力衰竭住院后,约25... 心力衰竭至今仍是心血管疾病致死的终末阶段。流行病研究指出,目前在美国,心衰作为65岁以上人群住院的首要原因以及医疗费用支出的主要部分,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心力衰竭患者3年的死亡率约60%,当患者因心力衰竭住院后,约25%的患者则在随后的12周内再入院或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衰 药物治疗 血运重建 干细胞治疗
下载PDF
左心辅助装置对缺血性心衰犬血浆脑钠素水平的影响
14
作者 陆军 肖学钧 +2 位作者 董辉 成安衡 黄焕雷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3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左心功能不全时左心辅助装置 (LVAD)对左心功能的影响和血浆脑钠素 (BNP)变化情况。方法 将 10只健康成年犬随机分为对照组 (A)和辅助组 (B) ,两组皆以主动脉 -左心房旁路方式植入左心辅助装置 ,在阻断实验犬左冠...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左心功能不全时左心辅助装置 (LVAD)对左心功能的影响和血浆脑钠素 (BNP)变化情况。方法 将 10只健康成年犬随机分为对照组 (A)和辅助组 (B) ,两组皆以主动脉 -左心房旁路方式植入左心辅助装置 ,在阻断实验犬左冠脉前降支主干 4 0min后开放血流 ,其中仅对B组实验犬进行左心辅助。监测 6h内两组实验犬平均动脉压 (MAP)、心输出量 (CO)、左室收缩末期压(LVESP)、肺毛细血管楔压 (PCWP)、左室压力一阶导数(LVdp/dt)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浆BN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开放左前降支 6h后 ,对照组实验犬 :MAP(72 2± 8 11)mmHg,LVESP (88 8± 5 4 )mmHg ,LVdp/dt 1839± 176 ,PCWP(9 6 8± 1 4 1)mmHg ,CO(0 98± 0 13)L/min ,BNP(15 3± 7 13)pg/mL。经过 6h左心辅助循环 ,辅助组实验犬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 ,MAP (87± 6 0 4 )mmHg ,LVESP(12 1 6± 2 88)mmHg ,LVdp/dt 2 5 90± 12 6 ,PCWP (6 5 6±0 5 1)mmHg ,CO(1 5 2± 0 16 )L/min ,BNP(6 2 5± 3 4 7)pg/mL基本降至正常水平。血浆BNP水平基本不受血流动力学变化影响。结论 左心辅助装置对于缺血性心衰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促进了心肌功能恢复 ,明显降低血浆BNP水平 ,血浆BNP水平可以较好地反映心肌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装置 缺血性心衰 脑钠素 血流动力学 功能不全
下载PDF
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衰的疗效及对脑梗死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海燕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10期1218-1220,共3页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衰的疗效,并分析其预防脑梗死的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5年6月我院就诊的缺血性心力衰竭病人17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两组病人统一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试验...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衰的疗效,并分析其预防脑梗死的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5年6月我院就诊的缺血性心力衰竭病人17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两组病人统一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试验组给予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结合曲美他嗪治疗,对照组单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治疗疗效,并统计两组病人治疗1年后脑梗死的发生率,分析其预防作用。结果试验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功能等级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结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衰具有良好的疗效,并可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衰 Β受体阻滞剂 美托洛尔 曲美他嗪 脑梗死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与缺血性心衰患者及其近期预后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磊 彭旭辉 +1 位作者 郭改平 王秀璞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23期128-129,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与缺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并测定95例缺血性心衰患者及80例冠心病无心衰患者血清胱抑素、肌酐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将心衰患者分为高CysC组及低CysC组,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与缺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并测定95例缺血性心衰患者及80例冠心病无心衰患者血清胱抑素、肌酐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将心衰患者分为高CysC组及低CysC组,比较两组患者3个月心血管事件、病死率和再入院率情况差异;分析心衰组患者胱抑素与BNP、肌酐、C反应蛋白等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心衰患者较无心衰患者胱抑素C水平升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清CysC组患者3个月心血管事件、病死率和再入院率明显增加,与低血清Cys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ysC与肌酐、脑钠肽(BNP)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缺血性心衰患者血清CysC水平明显高于非心衰患者,血清CysC水平有可能成为诊断缺血性心衰的一标志物;CysC水平与缺血性心衰患者近期预后有密切的关系,血清CysC可能成为为缺血性心衰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 缺血性心衰 脑钠肽 预后
下载PDF
缺血性心衰与非缺血性心衰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心功能的关系
17
作者 祝小涵 邵磊 海冰峰 《智慧健康》 2022年第11期93-97,共5页
目的 研究缺血性与非缺血性心衰患者中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心功能(射血分数EF值)的关系和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入院确诊为心衰的患者140例,根据是否伴有缺血,分为缺血性心衰组(实验组)和非缺血性心衰心衰... 目的 研究缺血性与非缺血性心衰患者中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心功能(射血分数EF值)的关系和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入院确诊为心衰的患者140例,根据是否伴有缺血,分为缺血性心衰组(实验组)和非缺血性心衰心衰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年龄、BMI、糖尿病史、高血压、吸烟史等临床指标。血生化检测指标包括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血小板、血糖、白细胞、收缩压、舒张压。心功能检测指标为射血分数(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计算出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分析AIP、MPV与心功能的关系及诊断价值。结果 缺血性心衰组AIP、MPV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AIP、MPV均是缺血性心衰的独立预测指标,其中AIP(β=-14.74,95%CI:-27.935~-1.546,P <0.05),MPV(β=-2.158,95%CI:-4.029~-1.007,P <0.05);在ROC曲线分析中,MPV的曲线下面积为0.686,截止水平为10.45时,敏感度达到77.9%,诊断缺血性心衰的特异性为54%。AIP诊断缺血性心衰的节点值为0.93,ROC曲线下面积为0.614,敏感性为84.4%,特异性为38.1%。结论 缺血性心衰中AIP、MPV均高于对照组,AIP、MPV均是缺血性心衰的独立预测因子,与EF值独立负相关,具有诊断心衰的临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衰 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平均血小板体积 功能
下载PDF
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非缺血性心衰伴恶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18
作者 周玉鹏 张怡 周松 《中国药业》 CAS 2021年第S02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非缺血性心衰伴恶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非缺血性心衰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加... 目的探讨非缺血性心衰伴恶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非缺血性心衰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高敏C反应蛋白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非缺血性心衰伴恶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炎性反应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衰伴恶性律失常 胺碘酮 阿托伐他汀 疗效
下载PDF
慢性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小板PAC-1和CD62p的表达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
19
作者 马丽娜 曹振华 杨冰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298-1302,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和P选择素(CD62p)的表达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天津市南开医院收治的185例慢性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 目的探讨慢性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和P选择素(CD62p)的表达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天津市南开医院收治的185例慢性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观察组患者分为心功能Ⅱ级组58例、心功能Ⅲ级组88例和心功能Ⅳ级组39例,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将观察组患者分为射血分数保留心衰组(HFpEF)123例、射血分数临界值心衰组(HFmrEF)25例和射血分数下降心衰组(HFrEF)37例,再以B型钠尿肽(BNP)中位数为界将观察组患者分为高BNP组109例和低BNP组76例;另选取同期心功能正常的就诊者5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的基本临床信息、生化、BNP指标和PAC-1、CD62p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PAC-1、CD62p水平与BNP、LVEF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AC-1、CD62p水平分别为(23.67±16.54)%、(10.43±9.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3±9.63)%、(4.24±5.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对比发现,PAC-1、BNP水平为Ⅳ级>Ⅲ级>Ⅱ级>对照组,CD62p水平为Ⅳ级>Ⅲ级、Ⅱ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LVEF分级患者对比发现,PAC-1水平为HFrEF组>HFmrEF组、HFpEF组>对照组,BNP水平为HFrEF组>HFmrEF组>HFpEF组>对照组,HFpEF组、HFmrEF组、HFrEF组CD62p水平分别为(10.72±9.17)%、(9.87±11.19)%、(9.84±7.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4±5.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BNP组患者的PAC-1、CD62p分别为(26.97±16.94)%、(11.05±9.62)%,明显高于低BNP组的(13.80±12.82)%、(6.97±7.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AC-1、CD62p与BNP呈正相关(r=0.363、0.182,P<0.05),PAC-1与LVEF呈负相关(r=-0.297,P<0.05)。结论慢性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PAC-1、CD62p水平均明显增高,且与心功能有关,检测其水平有助于为患者的病情评估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衰 慢性 血小板膜糖蛋白纤维蛋白原受体 P选择素 功能
下载PDF
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非缺血性心衰伴恶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唐龙 符莹莹 +2 位作者 陈新军 武东 刘丹平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第3期-,共4页
目的 :探讨胺碘酮联合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非缺血性心衰伴恶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了180例非缺血性心衰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胺碘酮组(88例)给予胺碘酮,联合用药组(92例)给予胺碘酮和阿托伐他汀,观察并记录两组... 目的 :探讨胺碘酮联合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非缺血性心衰伴恶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了180例非缺血性心衰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胺碘酮组(88例)给予胺碘酮,联合用药组(92例)给予胺碘酮和阿托伐他汀,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性因子,随访资料,评价胺碘酮与阿托伐他汀治疗非缺血性心衰伴恶性心律失常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有效率明显高于胺碘酮组,治疗前,两组TNF-α,IL-6,hs-CRP水平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TNF-α,IL-6,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联合用药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胺碘酮组;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胺碘酮组;随访6个月期间,两组在频发室性早搏、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功能恶化上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组死亡率明显低于胺碘酮组。结论 :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非缺血性心衰伴恶性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阿托伐他汀 缺血性心衰 恶性律失常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