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7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张询 许敏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5期2852-2856,共5页
目的:分析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广安市人民医院2019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210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根据急性脑卒中Org10172试验(TOAST)分型将病人分为心源性脑卒中(42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73例... 目的:分析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广安市人民医院2019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210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根据急性脑卒中Org10172试验(TOAST)分型将病人分为心源性脑卒中(42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73例)、腔隙性脑卒中(66例)、不明原因脑卒中(29例),比较不同TOAST分型脑卒中病人超声心动图参数,分析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响因素,评价超声心动图参数联合D-二聚体对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左心房内径(LAD)大于其他TOAST分型脑卒中病人,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每搏输出量(SV)均小于其他TOAST分型脑卒中病人,D-二聚体及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均高于其他TOAST分型脑卒中病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LAD及SV均是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D-二聚体、LAD、SV诊断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7,0.751,0.711,截断值分别为291.32 ng/mL、37.57 mm、70.16 mL,三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853,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3.81%、91.07%。结论: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LAD增大,LVEF及SV均降低;D-二聚体、LAD及SV均是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LAD、SV联合D-二聚体对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有一定诊断价值,可辅助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快速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缺血性 D-二聚体 左心房内径 每搏输出量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青年、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黄聪聪 蒋丽娇 +3 位作者 罗燕 王鑫茹 卓缘圆 饶晓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7期70-74,共5页
目的 探讨青年、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深圳市中医院2017-2023年初次确诊缺血性脑卒中的住院病历数据,经筛选后,最终纳入5 254例,其中青年脑卒中组339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339名作为青年非脑卒中组;4 915例中老年... 目的 探讨青年、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深圳市中医院2017-2023年初次确诊缺血性脑卒中的住院病历数据,经筛选后,最终纳入5 254例,其中青年脑卒中组339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339名作为青年非脑卒中组;4 915例中老年脑卒中数据集中随机抽取300例作为中老年脑卒中组,以同期健康体检者300名作为中老年非脑卒中组。比较不同年龄组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结果 青年脑卒中组吸烟习惯、饮酒习惯、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烟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占比均高于青年非脑卒中组(P<0.05)。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影响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中老年脑卒中组吸烟习惯、饮酒习惯、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占比均高于中老年非脑卒中组(P<0.05)。饮酒习惯、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冠心病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是影响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发现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可为不同年龄段人群尤其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个性化的指导预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老年 缺血性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误吸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3
作者 俞玲英 王晓磊 +3 位作者 沈晓芳 曹靖 徐吉 杜华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03-108,共6页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住院期间误吸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设计,回顾性收集2022年3月—2023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苏州九院神经内科治疗的316例IS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住院期间误吸情况分为病例组(住...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住院期间误吸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设计,回顾性收集2022年3月—2023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苏州九院神经内科治疗的316例IS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住院期间误吸情况分为病例组(住院期间发生误吸)89例和对照组(住院期间未发生误吸)227例。对2组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IS患者住院期间误吸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从2组中抽取70%数据作为训练集(建立列线图模型),剩余30%数据作为测试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决策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价值。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病灶数、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自主咳嗽、洼田饮水试验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大(OR=2.201, 95%CI:1.254~3.865)、NIHSS评分高(OR=4.816, 95%CI:1.652~14.041)、多个病灶(OR=2.649, 95%CI:1.249~5.613)、Hcy高水平(OR=1.501, 95%CI:1.044~2.158)、自主咳嗽减弱或消失(OR=3.384, 95%CI:1.639~6.987)、洼田饮水试验分级高(OR=2.878, 95%CI:1.422~5.783)是IS患者住院期间误吸的危险因素(P<0.05)。训练集中,列线图模型预测IS患者住院期间误吸的AUC为0.872(95%CI:0.827~0.919),在测试集中验证得到的AUC为0.859(95%CI:0.807~0.904)。校准曲线分析训练集的P=0.869,测试集的P=0.898。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决策曲线分析均显示模型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结论 IS患者住院期间误吸风险与年龄大、NIHSS评分高、多个病灶、Hcy高水平、自主咳嗽减弱或消失、洼田饮水试验分级高有关。基于此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有效评估IS患者住院期间的误吸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误吸 危险因素 列线图模型 同型半胱氨酸 洼田饮水试验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林燕萍 刘芳 +3 位作者 华美芳 张纯真 胡春霞 陈星宇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2062-2067,共6页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3年10月在该院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3年10月在该院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t-PA溶栓后下肢DVT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72例患者,其中,35例(20.3%)发生下肢DVT。年龄和D-二聚体是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1.054,95%可信区间(95%CI)1.008~1.103,P<0.05和OR=1.082,95%CI 1.007~1.163,P<0.05];甘油三酯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保护因素(OR=0.622,95%CI 0.392~0.988,P<0.05和OR=0.813,95%CI 0.681~0.972,P<0.05)。结论 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下肢DVT的发病率较高,年龄、D-二聚体、甘油三酯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应及时识别高危患者,并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溶栓治疗
下载PDF
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病因分型及危险因素的性别差异研究
5
作者 张瑞锋 罗小娜 +1 位作者 冯丽君 张晓曼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15-17,共3页
目的 探讨青年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及比较不同性别青年缺血卒中差别。方法 将2017年1月-2020年1月于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资料,根据性别分组分析。 结果 218例青年卒中患者,男性... 目的 探讨青年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及比较不同性别青年缺血卒中差别。方法 将2017年1月-2020年1月于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资料,根据性别分组分析。 结果 218例青年卒中患者,男性165例(75.7%),女性53例(24.3%),平均年龄(38.6±5.4)岁,常见前3名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143例(65.6%),血脂异常110例(50.5%),卒中病史97例(44.5%)。TOAST分型显示最常见类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128例(58.7%)。男女组间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贫血、高尿酸血症比例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TOAST分型中女性患者其他原因型远远高于男性患者(22.6%vs 4.8%)(P<0.05)。结论 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可控性危险因素仍是青年缺血性卒中主要危险因素,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不同性别危险因素和病因分型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青年 危险因素 性别
下载PDF
住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
6
作者 刘梦 李莹 陈静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400-1405,共6页
目的探究住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天津医院收治的150例住院缺血性脑卒中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分型中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的病历资料,并根据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结果是否具... 目的探究住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天津医院收治的150例住院缺血性脑卒中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分型中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的病历资料,并根据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结果是否具有脑微出血分为两组,其中62例并发脑微出血者纳入观察组,88例未见脑微出血者纳入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根据观察组患者脑微出血的数量分为轻度组26例(1~5个)、中度组21例(6~15个)和重度组15例(≥15个),根据观察组患者脑微出血的部位分为脑叶型组15例、深部/慕下型组18例和混合型组29例,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程度脑微出血组、不同部位脑微出血组患者间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细胞分析中的中性粒细胞计数除以淋巴细胞计数所得的比值(NLR)、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胱抑素C(CysC)等],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各因素与脑微出血数量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年龄、CysC水平分别为(67.81±11.53)岁、(1.83±0.50)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46±9.81)岁、(0.75±0.43)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高血压史、缺血性脑血管病史、脑白质疏松(LA)分级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性别、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吸烟史、饮酒史、HbA1c、NLR、HCY、TC、TG、LDL-C、HDL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患者的高血压占比、CysC水平均低于中度组,而中度组则低于重度组,重度组患者的LA分级比中度、轻度组更严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患者在性别、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吸烟史、饮酒史、HbA1c、NLR、HCY、TC、TG、LDL-C、HDL水平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叶型组有高血压的比例低于深部/慕下型组,深部/慕下型组低于混合型组,脑叶型组有缺血性脑血管病史的比例高于混合型组,混合型组高于深部/慕下型组,混合型组蛋白质疏松LA分级比深部/慕下型组、脑叶型组更严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在性别、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吸烟史、饮酒史、HbA1c、NLR、HCY、TC、TG、LDL-C、HDL水平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缺血性脑血管病史、LA程度、CysC水平与不同程度的脑微出血均呈正相关(r=0.466、0.421、0.794、0.67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史、缺血性脑血管病史、LA、CysC均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高血压、脑白质疏松、卒中史是住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为指导住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脑微出血患者的个体化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微出血 危险因素 白质疏松 住院 年龄 高血压史 磁敏感成像
下载PDF
ICU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吴蕾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8期161-164,共4页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4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ICU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DVT发生率;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4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ICU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DVT发生率;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分析患者DVT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96例ICU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共有28例发生DVT,占比29.17%。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组的年龄>60岁、体重指数(BMI)>24 kg/m^(2)、有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C反应蛋白(CRP)水平>10 mg/L、D-二聚体(D-D)水平>0.5 mg/L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脂血症占比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7.459,95%CI(2.804,19.846)]、BMI>24 kg/m^(2)[OR=2.833,95%CI(1.144,7.017)]、有高血压史[OR=3.796,95%CI(1.464,9.846)]、有糖尿病史[OR=5.160,95%CI(1.923,13.849)]、CRP>10 mg/L[OR=7.667,95%CI(2.721,21.601)]、D-D>0.5 mg/L[OR=2.908,95%CI(1.165,7.258)]是ICU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CU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VT发生风险较高,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BMI>24kg/m^(2)、有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CRP>10mg/L、D-D>0.5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重症监护室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研究
8
作者 曾榕 刁丽梅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2期173-177,共5页
在老年人群中,缺血性脑卒中是引起症状性癫痫发作的主要原因。采用脑卒中后预测模型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现状调查及风险评估研究,在癫痫发作前根据预测的不同风险水平向个体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缺血性... 在老年人群中,缺血性脑卒中是引起症状性癫痫发作的主要原因。采用脑卒中后预测模型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现状调查及风险评估研究,在癫痫发作前根据预测的不同风险水平向个体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综述了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研究进展,并对预测模型的适用条件、纳入危险因素、结局指标和优缺点进行评价,以期为临床防治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后癫痫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介入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不良的临床特征与风险因素分析
9
作者 张鹏 王玉峰 +2 位作者 王龙 吕林亚 张永森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274-278,共5页
目的分析介入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预后不良的临床特征及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AIS病例资料,均行介入取栓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预后情况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分为预... 目的分析介入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预后不良的临床特征及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AIS病例资料,均行介入取栓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预后情况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分为预后不良组(mRS 3~5分)69例和预后良好组(mRS 0~2分)103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研究AIS患者介入取栓治疗预后不良的临床特征及风险因素。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预后不良组69例,发生率40.12%。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年龄>60岁比例更高,发病至入院时间、术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术前Alberta急性脑卒中分级早期CT(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ASPECT)评分、取栓次数、入院时血糖水平、入院时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更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AIS介入取栓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包括发病至入院时间延长、术前NIHSS评分、术前ASPECT评分、入院时血糖水平升高(OR分别为1.813、1.990、1.782、2.335,均P<0.05)。结论AIS患者介入取栓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包括发病至入院时间延长,NIHSS评分、ASPECT评分、血糖水平升高,可据此筛选具备低风险因素的患者进行干预,针对性制定预防措施,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急性 介入取栓 预后不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介入术后颈动脉血管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10
作者 徐丹 杨占辉 +2 位作者 王鹏 张爱军 季辉 《中国医药》 2024年第9期1338-1342,共5页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介入术后颈动脉血管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河北省衡水市人民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11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进行了为期1年的随访,根据复查颈动...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介入术后颈动脉血管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河北省衡水市人民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11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进行了为期1年的随访,根据复查颈动脉超声的结果将其分为无再狭窄组(42例)和再狭窄组(68例)。通过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介入术后颈动脉血管再狭窄的危险因素,通过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以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以Hosmer-Lemeshow进行拟合优度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列线图的预测效能。结果再狭窄组吸烟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术后颈总动脉近端管径<6.8 mm、术后颈内动脉近端管径<4.8 mm、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10 mg/L比例均高于无再狭窄组(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HHcy、术后颈总动脉近端管径小、术后颈内动脉近端管径小、术后血清CRP高均为血管内介入术后颈动脉血管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比值比=4158.246、31.064、140.768、295.064和8286.344,均P<0.05)。基于血管内介入术后颈动脉血管再狭窄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以及校准曲线预测血管内介入术后颈动脉血管再狭窄发生率与实际发生率的一致性较好,一致性指数为0.913。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913(95%置信区间:0.821~0.942),意味着该预测模型判别能力、预测价值高。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介入术后颈动脉血管再狭窄的发生与吸烟史、HHcy、术后颈总动脉近端管径小、术后颈内动脉近端管径小、术后血清CRP高有关,应当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血管内介入术 颈动脉血管再狭窄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11
作者 李之恒 黄鑫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488-492,共5页
目的 探究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S)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2023年8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15例AIS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是否出现DVT分为DVT组(81例)与非DVT组(334... 目的 探究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S)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2023年8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15例AIS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是否出现DVT分为DVT组(81例)与非DVT组(334例)。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资料,分析患者DVT发生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应用脱水药物、卧床及D-二聚体水平是AIS患者DVT发生危险因素(P<0.05),血栓史、卒中严重程度、意识障碍不是AIS患者DVT发生危险因素(P>0.05);以此为基础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为P=1/[1+exp(10.561-0.108X_(1)-0.920X_(2)+1.038X_(3)-0.009X_(4))],其中X_(1)为年龄,X_(2)为应用脱水药物,X_(3)为卧床,X_(4)为D-二聚体。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9.085)且拟合优度较高(Hosmer-Lemeshow检验:P=0.368);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39(95%CI:0.793~0.885),最大约登指数时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4.0%和68.9%,此时风险值为0.847。结论 年龄、应用脱水药物、卧床及D-二聚体水平是AIS患者DVT发生危险因素,以此为基础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效能优异,有助于识别AIS后DVT发生高危人群,为DVT防治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深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因素分析
12
作者 王亚娟 赵燕 +1 位作者 李维亮 余爱荣 《药学实践与服务》 CAS 2024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服用氯吡格雷治疗后发生药物抵抗的危险因素,为促进临床个体化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例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住院患者,入中部战区总医院后均给予双抗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住院期间通过芯片杂交...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服用氯吡格雷治疗后发生药物抵抗的危险因素,为促进临床个体化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例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住院患者,入中部战区总医院后均给予双抗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住院期间通过芯片杂交法检测CYP2C19基因型,将CYP2C19基因多态性根据药物代谢类型分为快代谢组、中代谢组和慢代谢组。患者服药7~14 d根据血栓弹力图(TEG)检测由腺苷二磷酸(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将ADP<30%为氯吡格雷药物抵抗组,ADP≥30%为非抵抗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因素。结果 20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抵抗组87例,非抵抗组115例。氯吡格雷抵抗组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比例和白细胞计数水平高于非抵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YP2C19中代谢组患者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比例显著高于快代谢组,血小板抑制率也明显低于快代谢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糖尿病、高白细胞计数水平及CYP2C19中代谢型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氯吡格雷抵抗 血栓弹力图 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酶2C19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发型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分析
13
作者 顾浩 赵变歌 +1 位作者 李艺果 李世学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874-87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早发型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09—2023-09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CIS早发型癫痫发作患者80例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住院治疗80例无癫痫发作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早发型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09—2023-09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CIS早发型癫痫发作患者80例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住院治疗80例无癫痫发作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不良嗜好(吸烟、饮酒),血清电解质、同型半胱氨酸、神经元烯醇化酶水平,梗死部位(皮质、皮质下)、梗死灶数量(单发、多发)、梗死病因(心源性、非心源性)及入院时NIHSS评分。结果2组患者在梗死部位、梗死灶数量、梗死病因,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神经元烯醇化酶水平及NIHSS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部位为皮质(OR=7.924,P<0.001)、梗死病因为心源性(OR=11.763,P<0.001)、血清同型半胱氨酸(OR=4.980,P<0.001)和神经元烯醇化酶(OR=4.674,P<0.001)与CIS患者早发型癫痫发作有相关性。结论梗死部位为皮质、梗死病因为心源性、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神经元烯醇化酶高水平是CIS患者早发型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早发型癫痫发作 危险因素 梗死部位 梗死病因 同型半胱氨酸 神经元烯醇化酶 血清
下载PDF
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自我接纳水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14
作者 武孟君 李秋 《全科护理》 2024年第5期987-990,共4页
目的:掌握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自我接纳水平,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4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70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脑卒中康复自我效能问卷(SSEQ)、中文版Barthel指数(BI)、自我接... 目的:掌握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自我接纳水平,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4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70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脑卒中康复自我效能问卷(SSEQ)、中文版Barthel指数(BI)、自我接纳问卷(SAQ)、中文版照顾者准备度量表(CP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等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分析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自我接纳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170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SAQ评分为(40.68±6.51)分,自我接纳水平良好者65例,占38.24%。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2.333,95%CI(1.117,4.869)]、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OR=2.357,95%CI(1.106,5.020)]、合并抑郁[OR=2.923,95%CI(1.398,6.113)]、生活自理能力较差[OR=2.929,95%CI(1.334,6.427)]、自我效能感低[OR=2.780,95%CI(1.279,6.044)]、照顾者准备度较差[OR=3.224,95%CI(1.350,5.907)]是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自我接纳水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自我接纳水平较低,其水平受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抑郁、生活自理能力、自我效能感及照顾者准备度的影响,临床应密切关注高风险病人,并以此为据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自我接纳 危险因素 调查研究
下载PDF
中青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认知障碍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
15
作者 张凯丽 费丽 +1 位作者 孙旭 张婷 《循证护理》 2024年第7期1245-1248,共4页
目的:分析中青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认知障碍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中青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病人认知障碍情况,依据评估结果... 目的:分析中青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认知障碍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中青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病人认知障碍情况,依据评估结果将其分为认知障碍组和正常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98例中青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中,27例发生认知障碍,71例未发生认知障碍,认知障碍发生率为27.55%;且轻度认知障碍发生率>中重度。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认知障碍组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吸烟史、饮酒史、心房颤动史以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与认知障碍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心房颤动史、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影响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青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认知障碍发生率为27.55%,且多数为轻度认知障碍,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吸烟史、饮酒史、心房颤动史、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影响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缺血性 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超高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存预后及危险因素分析
16
作者 张富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40-0043,共4页
主要针对超高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了深入了解这类病患的生存预后情况,并且从中对影响病患的生存的因素开展分析情况。方法 本次的研究将我院近三年进行脑卒中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区间的方式进行分组,分成80... 主要针对超高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了深入了解这类病患的生存预后情况,并且从中对影响病患的生存的因素开展分析情况。方法 本次的研究将我院近三年进行脑卒中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区间的方式进行分组,分成80岁以上的研究组以及65到80岁之间的参照组。收集病患的相关临床资料,如影像学资料、血样检查等数据开展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从数据结果分析,超高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较低,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存在下降趋势,这样直接表明了超高龄病患的人群面临着较高的生存风险。换句话说,年龄是影响超高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年龄越大,生存率越低,这就需要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特别关注超高龄患者的生存情况,不仅如此,其他可能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包括基础疾病的存在,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脑卒中的严重程度等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可能会进一步加重病患的生存风险。而且,所有的相关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标准。结论 根据相应的研究以及数据分析,可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灶与遗留后遗症的情况发生有关。如果梗死的部位比较严重,而且患者的基础病较多,年龄较大,尤其是超级高龄的病患,很有可能在发病时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直接导致死亡等,这些研究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也可以辅助医生帮助病患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管理策略,以此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龄 缺血性 生存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139例大血管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程度及危险因素分析
17
作者 全洁 林军 +3 位作者 关春红 马志远 陈国光 龙亚德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89-291,共3页
目的了解大血管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后抑郁程度及危险因素。方法分析139例AIS-LVO患者中AIS-LVO后抑郁发病率及程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64例(46.0%)患者发生抑郁,其中轻、中和重度分别占29.7%、46.9%和... 目的了解大血管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后抑郁程度及危险因素。方法分析139例AIS-LVO患者中AIS-LVO后抑郁发病率及程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64例(46.0%)患者发生抑郁,其中轻、中和重度分别占29.7%、46.9%和23.4%。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基底节或额叶病变是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或0.05)。结论AIS-LVO后抑郁以轻中度为主。入院时NIHSS评分和hs-CRP水平增高、基底节或额叶病变的AIS-LVO患者更易发生抑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管性急性缺血性 抑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与脑梗死分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探讨
18
作者 程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41-0144,共4页
本论著旨在探讨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与脑梗死分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关。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入院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TOAST分型,为病患分配到小动脉闭塞、心源性栓塞、大动脉粥样硬化、不明原因与其他明... 本论著旨在探讨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与脑梗死分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关。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入院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TOAST分型,为病患分配到小动脉闭塞、心源性栓塞、大动脉粥样硬化、不明原因与其他明确病因的5个组中。结果 发现不同脑梗死分型下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存在差异。其中,认知障碍发生率最高的是心源性栓塞型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的病患,对于其他明确病因以及小动脉闭塞型和不明原因组别的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较低。此外,还发现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等是与认知障碍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 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发生与脑梗死分型及相关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大动脉粥样硬化和心源性栓塞型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认知障碍。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等是认知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关系,可以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后认知障碍 梗死分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糖尿病患者发生卒中后肺炎的风险相关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19
作者 彭滢 李丽娜 吴亚琨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39-241,共3页
目的讨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伴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发生卒中后肺炎风险的相关因素,以及构建预测风险模型并验证。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在北京顺义区医院收治的140例AIS伴有DM的患者... 目的讨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伴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发生卒中后肺炎风险的相关因素,以及构建预测风险模型并验证。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在北京顺义区医院收治的140例AIS伴有DM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卒中后肺炎分为卒中后肺炎组(n=30)和非卒中后肺炎组(n=110)。使用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风险模型,受试者工作曲线(ROC)、Homst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H-L)对模型进行性能评价。并另选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模型外部验证。结果AIS伴有DM的患者发生卒中后肺炎的概率为21.43%。根据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高血压、慢性肺病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率中量表(NIHSS)评分、吞咽困难是AIS伴有DM患者发生卒中后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模型回归方程Logit(P)=1.804×吸烟史+1.421×高血压+1.354×慢性肺病史+0.344×NIHSS评分+1.609×吞咽困难-5.977。内部验证的H-L检验结果显示,χ^(2)=13.904,P>0.05,模型拟合情况良好。ROC曲线下面积为0.884(P<0.001,95%CI=0.806~0.963),灵敏度为73.30%,特异性为94.50%,最大约登指数为0.678。外部验证的H-L检验结果显示,χ^(2)=5.292,P>0.05,模型拟合情况良好。ROC曲线下面积为0.869(P<0.001,95%CI=0.761~0.977),灵敏度为80.00%,特异性为86.70%,最大约登指数为0.667。结论吸烟史、高血压、慢性肺病史、NIHSS评分、吞咽困难是AIS伴有DM患者发生卒中后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模型拟合情况良好,可在临床上对高风险人群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糖尿病 后肺炎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20
作者 向浩 徐萌萌 尹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316,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LVO-AIS)患者血管再通但远期预后不佳的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进行血管再通的LVO-AIS患者123例,根据术后90 d改良的Rankin量...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LVO-AIS)患者血管再通但远期预后不佳的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进行血管再通的LVO-AIS患者123例,根据术后90 d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58例(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65例(mRS>2分),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VO-AI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预后良好组侧支循环良好比例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83%vs 47.69%,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92,95%CI:0.989~1.205,P=0.046)、糖尿病(OR=0.122,95%CI:0.026~0.561,P=0.007)、症状性脑出血(OR=0.038,95%CI:0.002~0.656,P=0.024)、侧支循环不良(OR=0.037,95%CI:0.007~0.196,P=0.000)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再通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高龄、糖尿病、症状性脑出血、侧支循环不良,提示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 危险因素 血栓溶解疗法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 支架取栓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