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5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黏液瘤相关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的单中心队列研究
1
作者 乔曼丽 马立萍 +4 位作者 李昆宇 吴阳娇 涂遵媚 舒珍珍 税春桃 《中国医药》 2024年第4期500-504,共5页
目的 探讨心脏黏液瘤相关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为心脏黏液瘤相关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识别和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心脏黏液瘤患者408例。分析心脏黏液... 目的 探讨心脏黏液瘤相关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为心脏黏液瘤相关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识别和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心脏黏液瘤患者408例。分析心脏黏液瘤患者和心脏黏液瘤相关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分析心脏黏液瘤相关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全部408例心脏黏液瘤患者中,396例纳入分析,其中包括48例心脏黏液瘤相关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348例心脏黏液瘤非脑卒中患者。心脏黏液瘤的临床症状不典型,以心脏梗阻、栓塞和全身系统症状为主。在心脏黏液瘤相关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为轻中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3(1,10)分,大部分患者(56.3%,27/48)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和唯一表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宽度<30 mm、肿瘤高活动度、肿瘤表面血栓形成和B型脑钠肽(BNP)水平较低均为心脏黏液瘤相关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心脏黏液瘤临床表现多样。心脏黏液瘤相关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表现为有轻中度神经功能缺损。较窄的肿瘤宽度、肿瘤高活动度、肿瘤表面血栓形成和较低的BNP水平是心脏黏液瘤相关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黏液瘤 缺血性 心源性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恶性脑水肿的危险因素
2
作者 张孝琴 骆志显 +3 位作者 郭文君 周晓军 夏能志 洪伟峰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296-301,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恶性脑水肿(MCE)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8月至2022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术并实现血管完全再通的AIS患者40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MCE将患者分为MCE...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恶性脑水肿(MCE)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8月至2022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术并实现血管完全再通的AIS患者40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MCE将患者分为MCE组(n=89)和非MCE组(n=311)。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M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00例行机械取栓术后血管完全再通的AIS患者中,男277例,女123例,年龄(68.09±12.17)岁。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MCE组的舒张压高于非M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CE组的ASPECT评分低于非MCE组,更可能位于前循环位置。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舒张压(OR=1.022,95%CI=1.005~1.039,P=0.010)、术前ASPECT评分(OR=0.742,95%CI=0.655~0.840,P<0.001)、NIHSS评分(OR=1.043,95%CI=1.004~1.083,P=0.031)以及前循环血栓(OR=8.942,95%CI=2.595~30.816,P=0.001)是术后MC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术前低ASPECT评分、高NIHSS评分以及前循环血栓是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MCE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术后舒张压升高会增加术后发生MCE风险。术后血压管理尤其是降低舒张压可能减少患者术后发生MCE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机械取栓术 恶性水肿 血压 舒张压
下载PDF
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张询 许敏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5期2852-2856,共5页
目的:分析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广安市人民医院2019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210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根据急性脑卒中Org10172试验(TOAST)分型将病人分为心源性脑卒中(42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73例... 目的:分析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广安市人民医院2019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210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根据急性脑卒中Org10172试验(TOAST)分型将病人分为心源性脑卒中(42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73例)、腔隙性脑卒中(66例)、不明原因脑卒中(29例),比较不同TOAST分型脑卒中病人超声心动图参数,分析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响因素,评价超声心动图参数联合D-二聚体对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左心房内径(LAD)大于其他TOAST分型脑卒中病人,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每搏输出量(SV)均小于其他TOAST分型脑卒中病人,D-二聚体及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均高于其他TOAST分型脑卒中病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LAD及SV均是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D-二聚体、LAD、SV诊断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7,0.751,0.711,截断值分别为291.32 ng/mL、37.57 mm、70.16 mL,三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853,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3.81%、91.07%。结论: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LAD增大,LVEF及SV均降低;D-二聚体、LAD及SV均是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LAD、SV联合D-二聚体对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有一定诊断价值,可辅助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快速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缺血性 D-二聚体 左心房内径 每搏输出量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王大敏 邹露娟 +1 位作者 边云 冯强龙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10期1090-1092,共3页
目的分析非瓣膜病心房颤动(NVAF)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I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39例NVA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IS将研究对象分为IS组(并发IS,92例)和非IS组(未并发I... 目的分析非瓣膜病心房颤动(NVAF)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I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39例NVA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IS将研究对象分为IS组(并发IS,92例)和非IS组(未并发IS,147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NVAF患者并发I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239例NVAF患者中,92例(38.49%)患者并发IS。IS组患者年龄≥75岁比例、合并糖尿病比例、合并高血压比例、总胆固醇(T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左心房直径(LAD)均高于非I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TC、RDW、LAD是NVAF患者并发I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以及TC、RDW、LAD水平升高是NVAF患者并发IS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 缺血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曾榕 刁丽梅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2期173-177,共5页
在老年人群中,缺血性脑卒中是引起症状性癫痫发作的主要原因。采用脑卒中后预测模型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现状调查及风险评估研究,在癫痫发作前根据预测的不同风险水平向个体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缺血性... 在老年人群中,缺血性脑卒中是引起症状性癫痫发作的主要原因。采用脑卒中后预测模型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现状调查及风险评估研究,在癫痫发作前根据预测的不同风险水平向个体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综述了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研究进展,并对预测模型的适用条件、纳入危险因素、结局指标和优缺点进行评价,以期为临床防治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后癫痫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雷晋铭 周志雄 朱雅婷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37-242,共6页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湘南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接受诊治的15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将患者分为斑块稳定组(n=67)和斑块不稳定组(n=92...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湘南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接受诊治的15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将患者分为斑块稳定组(n=67)和斑块不稳定组(n=92)。另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n=108)和中重度狭窄组(n=51)。比较斑块稳定组与斑块不稳定组、轻度狭窄组与中重度狭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及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 斑块稳定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DFR)均低于斑块不稳定组患者,载脂蛋白E(ApoE)水平高于斑块不稳定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狭窄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LDL-C水平、HbA1c水平及DFR均低于中重度狭窄组患者,ApoE水平高于中重度狭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LDL-C水平、HbA1c水平、ApoE水平及DFR均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和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年龄、高血压、糖尿病、LDL-C水平、HbA1c水平、ApoE水平及DFR均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和颈动脉狭窄密切相关,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狭窄 载脂蛋白E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
下载PDF
青年、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7
作者 黄聪聪 蒋丽娇 +3 位作者 罗燕 王鑫茹 卓缘圆 饶晓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7期70-74,共5页
目的 探讨青年、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深圳市中医院2017-2023年初次确诊缺血性脑卒中的住院病历数据,经筛选后,最终纳入5 254例,其中青年脑卒中组339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339名作为青年非脑卒中组;4 915例中老年... 目的 探讨青年、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深圳市中医院2017-2023年初次确诊缺血性脑卒中的住院病历数据,经筛选后,最终纳入5 254例,其中青年脑卒中组339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339名作为青年非脑卒中组;4 915例中老年脑卒中数据集中随机抽取300例作为中老年脑卒中组,以同期健康体检者300名作为中老年非脑卒中组。比较不同年龄组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结果 青年脑卒中组吸烟习惯、饮酒习惯、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烟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占比均高于青年非脑卒中组(P<0.05)。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影响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中老年脑卒中组吸烟习惯、饮酒习惯、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占比均高于中老年非脑卒中组(P<0.05)。饮酒习惯、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冠心病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是影响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发现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可为不同年龄段人群尤其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个性化的指导预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老年 缺血性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误吸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8
作者 俞玲英 王晓磊 +3 位作者 沈晓芳 曹靖 徐吉 杜华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03-108,共6页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住院期间误吸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设计,回顾性收集2022年3月—2023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苏州九院神经内科治疗的316例IS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住院期间误吸情况分为病例组(住...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住院期间误吸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设计,回顾性收集2022年3月—2023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苏州九院神经内科治疗的316例IS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住院期间误吸情况分为病例组(住院期间发生误吸)89例和对照组(住院期间未发生误吸)227例。对2组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IS患者住院期间误吸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从2组中抽取70%数据作为训练集(建立列线图模型),剩余30%数据作为测试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决策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价值。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病灶数、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自主咳嗽、洼田饮水试验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大(OR=2.201, 95%CI:1.254~3.865)、NIHSS评分高(OR=4.816, 95%CI:1.652~14.041)、多个病灶(OR=2.649, 95%CI:1.249~5.613)、Hcy高水平(OR=1.501, 95%CI:1.044~2.158)、自主咳嗽减弱或消失(OR=3.384, 95%CI:1.639~6.987)、洼田饮水试验分级高(OR=2.878, 95%CI:1.422~5.783)是IS患者住院期间误吸的危险因素(P<0.05)。训练集中,列线图模型预测IS患者住院期间误吸的AUC为0.872(95%CI:0.827~0.919),在测试集中验证得到的AUC为0.859(95%CI:0.807~0.904)。校准曲线分析训练集的P=0.869,测试集的P=0.898。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决策曲线分析均显示模型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结论 IS患者住院期间误吸风险与年龄大、NIHSS评分高、多个病灶、Hcy高水平、自主咳嗽减弱或消失、洼田饮水试验分级高有关。基于此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有效评估IS患者住院期间的误吸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误吸 危险因素 列线图模型 同型半胱氨酸 洼田饮水试验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9
作者 林燕萍 刘芳 +3 位作者 华美芳 张纯真 胡春霞 陈星宇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2062-2067,共6页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3年10月在该院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3年10月在该院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t-PA溶栓后下肢DVT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72例患者,其中,35例(20.3%)发生下肢DVT。年龄和D-二聚体是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1.054,95%可信区间(95%CI)1.008~1.103,P<0.05和OR=1.082,95%CI 1.007~1.163,P<0.05];甘油三酯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保护因素(OR=0.622,95%CI 0.392~0.988,P<0.05和OR=0.813,95%CI 0.681~0.972,P<0.05)。结论 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下肢DVT的发病率较高,年龄、D-二聚体、甘油三酯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应及时识别高危患者,并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溶栓治疗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危险因素
10
作者 杨雪 桑坤琳 王玲玲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638-642,共5页
目的探讨导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潜在影响因素,为早期识别和预防抑郁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8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详细临床资料,依据HAMD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抑郁组(HAMD≥7分)和非抑郁组(HAMD&l... 目的探讨导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潜在影响因素,为早期识别和预防抑郁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8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详细临床资料,依据HAMD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抑郁组(HAMD≥7分)和非抑郁组(HAMD<7分)。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辅以基于χ^(2)自动交互检测法(Chi-squared automatic interaction detector,CHAID)的决策树技术,评估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既往冠心病病史及病程,脑梗死病程,血清炎性因子IL-1、IL-6、TNF-α高水平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确定冠心病史、IL-1和IL-6为PS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NF-α则是PSD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决策树模型显示,血清炎性因子IL-6和IL-1及长期冠心病病程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的影响因素。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冠心病或冠心病长期病程、血清炎性因子IL-1和IL-6高水平均为PSD发生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抑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住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
11
作者 刘梦 李莹 陈静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400-1405,共6页
目的探究住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天津医院收治的150例住院缺血性脑卒中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分型中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的病历资料,并根据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结果是否具... 目的探究住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天津医院收治的150例住院缺血性脑卒中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分型中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的病历资料,并根据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结果是否具有脑微出血分为两组,其中62例并发脑微出血者纳入观察组,88例未见脑微出血者纳入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根据观察组患者脑微出血的数量分为轻度组26例(1~5个)、中度组21例(6~15个)和重度组15例(≥15个),根据观察组患者脑微出血的部位分为脑叶型组15例、深部/慕下型组18例和混合型组29例,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程度脑微出血组、不同部位脑微出血组患者间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细胞分析中的中性粒细胞计数除以淋巴细胞计数所得的比值(NLR)、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胱抑素C(CysC)等],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各因素与脑微出血数量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年龄、CysC水平分别为(67.81±11.53)岁、(1.83±0.50)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46±9.81)岁、(0.75±0.43)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高血压史、缺血性脑血管病史、脑白质疏松(LA)分级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性别、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吸烟史、饮酒史、HbA1c、NLR、HCY、TC、TG、LDL-C、HDL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患者的高血压占比、CysC水平均低于中度组,而中度组则低于重度组,重度组患者的LA分级比中度、轻度组更严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患者在性别、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吸烟史、饮酒史、HbA1c、NLR、HCY、TC、TG、LDL-C、HDL水平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叶型组有高血压的比例低于深部/慕下型组,深部/慕下型组低于混合型组,脑叶型组有缺血性脑血管病史的比例高于混合型组,混合型组高于深部/慕下型组,混合型组蛋白质疏松LA分级比深部/慕下型组、脑叶型组更严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在性别、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吸烟史、饮酒史、HbA1c、NLR、HCY、TC、TG、LDL-C、HDL水平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缺血性脑血管病史、LA程度、CysC水平与不同程度的脑微出血均呈正相关(r=0.466、0.421、0.794、0.67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史、缺血性脑血管病史、LA、CysC均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高血压、脑白质疏松、卒中史是住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为指导住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脑微出血患者的个体化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微出血 危险因素 白质疏松 住院 年龄 高血压史 磁敏感成像
下载PDF
小剂量和标准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层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谷亚伟 楚旭 +7 位作者 赵路静 洪波 罗芝宽 林展增 高静珍 董银华 王利军 陈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68-1573,共6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和标准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自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于天津市中心医院卒中中心救治的201例高龄(≥80岁)AIS患者,随机分入小... 目的探讨小剂量和标准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自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于天津市中心医院卒中中心救治的201例高龄(≥80岁)AIS患者,随机分入小剂量组(n=93,接受0.6 mg/kg剂量的rt-PA静脉溶栓治疗)和标准剂量组(n=108,rt-PA剂量为0.9 mg/kg),比较两组患者间安全性评价指标(颅内出血发生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致死性颅内出血发生率、7 d神经功能恶化率和90 d病死率)及有效性评价指标(7 d神经功能改善率和90 d预后良好率)的差异,并进行卒中严重程度和年龄的分层研究。结果小剂量组的颅内出血发生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7 d致死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均低于标准剂量组(P<0.05);余安全性评价指标和治疗有效性评价指标,两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型卒中和≥90岁年龄组中,小剂量组的90 d预后良好率均优于标准剂量组(P<0.05)。结论对于中型卒中和年龄≥90岁的AIS患者,推荐rt-PA 0.6 mg/kg方案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高龄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
下载PDF
东莞市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13
作者 尹惠广 黄贤键 +1 位作者 张悦 吴贵平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2206-2211,共6页
目的:对东莞市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S)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2月东莞市青年急性IS患者纳入脑卒中组,另按照1∶1比例选取无脑卒中青年人群纳入对照组。统计两组人群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青年发生IS的影响因... 目的:对东莞市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S)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2月东莞市青年急性IS患者纳入脑卒中组,另按照1∶1比例选取无脑卒中青年人群纳入对照组。统计两组人群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青年发生IS的影响因素,以随机森林算法筛选青年IS的特征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青年IS的相关因素。结果脑卒中组共纳入IS青年患者209例,另外对照组纳入无脑卒中青年209例。脑卒中组与对照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0.56±3.11)岁和(40.09±3.36)岁,男性168例与162例,两组年龄与性别占比无显著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脑卒中组体重指数、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脑卒中组中糖尿病、腹型肥胖、饮酒史、吸烟史、卵圆孔未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偏头痛、Hp感染、眩晕史、维生素B12缺乏、经常口服避孕药、工作日久坐患者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文化层次及运动患者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单因素分析(P<0.05)的变量,利用逐步随机森林得出有关因素重要性排序为高血压、糖尿病、腹型肥胖、卵圆孔未闭、眩晕史、运动、偏头痛、甲状腺功能亢进、吸烟史、OSAHS、饮酒史、Hp感染、维生素B12缺乏、经常口服避孕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型肥胖、饮酒史、高血压、吸烟史、糖尿病、卵圆孔未闭、OSAHS、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偏头痛、Hp感染、眩晕史、维生素B12缺乏、经常口服避孕药是青年IS的相关危险因素,运动是青年IS相关保护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腹型肥胖、运动、吸烟、饮酒是东莞街道青年急性IS常见的可干预危险因素,社区和街道应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对青年进行广泛宣教,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饮食习惯,有效预防青年急性IS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缺血性 血压 血糖 肥胖 运动 吸烟 饮酒
下载PDF
ICU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蕾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8期161-164,共4页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4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ICU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DVT发生率;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4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ICU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DVT发生率;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分析患者DVT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96例ICU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共有28例发生DVT,占比29.17%。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组的年龄>60岁、体重指数(BMI)>24 kg/m^(2)、有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C反应蛋白(CRP)水平>10 mg/L、D-二聚体(D-D)水平>0.5 mg/L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脂血症占比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7.459,95%CI(2.804,19.846)]、BMI>24 kg/m^(2)[OR=2.833,95%CI(1.144,7.017)]、有高血压史[OR=3.796,95%CI(1.464,9.846)]、有糖尿病史[OR=5.160,95%CI(1.923,13.849)]、CRP>10 mg/L[OR=7.667,95%CI(2.721,21.601)]、D-D>0.5 mg/L[OR=2.908,95%CI(1.165,7.258)]是ICU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CU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VT发生风险较高,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BMI>24kg/m^(2)、有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CRP>10mg/L、D-D>0.5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重症监护室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下载PDF
CRNKL1基因rs16981448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缺血性脑卒中及其中医证候显著关联 被引量:1
15
作者 古联 杨怡冰 +3 位作者 苏莉 梁宝云 宋潇宵 罗伟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49-1553,共5页
目的 探讨CRNKL1基因rs16981448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缺血性脑卒中(IS)及其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774例IS患者、793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使用《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对IS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Massarray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基因分型... 目的 探讨CRNKL1基因rs16981448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缺血性脑卒中(IS)及其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774例IS患者、793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使用《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对IS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Massarray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基因分型,运用PLINK软件进行遗传关联统计分析。结果 CRNKL1基因rs16981448多态性与IS发生风险显著相关(加性模型、显性模型),且与IS痰证(加性模型、显性模型)、血瘀证(加性模型、显性模型)及气虚证(加性模型、显性模型)发生风险显著相关(P<0.05,P<0.01)。另外,rs16981448多态性与IS患者尿酸(UA,显性模型)、同型半胱氨酸(Hcy,加性模型、显性模型)、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加性模型、显性模型)和三酰甘油(TG,加性模型、显性模型)具有统计学关联。结论 CRNKL1基因rs16981448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IS常见危险因素(UA、Hcy及血脂代谢)而影响IS痰证、血瘀证和气虚证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NKL1 单核苷酸多态性 缺血性 医证候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伤残接受度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娟 王艳 +5 位作者 韩雅娜 刘晓彤 王月红 王腾 张海娇 唐丽梅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4期2215-2217,2221,共4页
目的 研究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伤残接受度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96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伤残接受度量表、自我管理能力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焦虑自... 目的 研究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伤残接受度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96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伤残接受度量表、自我管理能力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伤残接受度量表得分为(65.63±11.30)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伤残接受度的主要因素为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对病情了解情况(P<0.05),自我管理能力与其伤残接受度呈正相关(r=0.557,P<0.01),社会支持度与其伤残接受度呈正相关(r=0.363,P<0.05),焦虑与其伤残接受度呈负相关(r=-0.665,P<0.01)。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伤残接受度接受水平较低,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社会支持呈正相关,与焦虑呈负相关,医务人员应给予重视,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促进伤残接受度水平的提高,改善其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伤残接受度 影响因素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旭明 柯先金 +1 位作者 孙波 孙振杰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 探讨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SHR)联合HbA1c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 目的 探讨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SHR)联合HbA1c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AIS老年住院病人共234例,依据急性期内复查CT或MRI结果,将病人分为HT组(n=50)和非HT组(n=184)。收集并比较2组病人临床基线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AIS病人rt-PA静脉溶栓后HT的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分析SHR、HbA1c及二者联合预测老年AIS病人rt-PA后HT的价值。结果 2组年龄、溶栓前NIHSS评分、FPG、HbA1c水平,房颤、TOAST分型和梗死大面积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水平SHR(OR=39.443,95%CI:1.847~842.343)、HbA1c(OR=1.777,95%CI:1.091~2.859)以及大面积梗死(OR=3.093,95%CI:1.359~7.036)是老年AIS病人rt-PA静脉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HbA1c、SHR及二者联合预测老年AIS病人rt-PA静脉溶栓后HT风险的AUC分别为:0.631(95%CI:0.541~0.721)、0.656(95%CI:0.654~0.748)、0.741(95%CI:0.665~0.816)。HbA1c联合SHR预测的AUC显著大于两指标单独预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高水平SHR和HbA1c是老年AIS病人rt-PA静脉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可更好地预测老年AIS病人rt-PA静脉溶栓后HT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出血转化 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 糖化血红蛋白 危险因素
下载PDF
>60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3个月认知障碍发生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18
作者 郝博 高建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1期41-44,共4页
目的分析>60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3个月认知障碍发生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168例>60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60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3个月发生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168... 目的分析>60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3个月认知障碍发生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168例>60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60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3个月发生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168例>60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3个月时,有认知障碍67例(39.88%);有认知障碍患者的年龄>70岁、高血压、糖尿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5分、Fazekas分级≥2级、营养不良、动脉收缩压变异率>10%、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占比均大于无认知障碍患者(P<0.05)。有认知障碍患者与无认知障碍患者的性别比例比较(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NIHSS评分>15分、Fazekas分级≥2级、动脉收缩压变异率>10%、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为>60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3个月发生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67、1.483、1.511、2.369、2.158、1.795、1.214,P<0.05),营养状态良好为>60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3个月发生认知障碍的独立保护因素(OR=0.682,P<0.05)。结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NIHSS评分、Fazekas分级、动脉收缩压变异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营养状态均为>60岁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3个月发生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需加强针对性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认知障碍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百会穴久留针法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神经功能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汪节 高婷 +2 位作者 朱婷婷 何其英 杨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6,共6页
目的研究百会穴久留针法通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B)通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神经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雄性C57BL/6J小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1组、模型1组、久留针1组、普通留针组,每组12只。后3组采用... 目的研究百会穴久留针法通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B)通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神经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雄性C57BL/6J小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1组、模型1组、久留针1组、普通留针组,每组12只。后3组采用线栓法制备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手术造模后第1天起久留针1组和普通留针组分别给予百会穴久留针和普通留针治疗,连续14 d。另选择雄性C57BL/6J小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2组、模型2组、久留针2组、久留针3组,每组10只。后3组采用线栓法制备缺血性脑卒中模型,针灸治疗前分别给予腺相关病毒100μl单次尾静脉注射。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及水迷宫实验的逃避潜伏期、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评价神经功能。结果与假手术1组比较,模型1组mNSS评分、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及缺血脑组织BDNF、TrkB表达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及裂解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1组比较,久留针1组和普通留针组mNSS评分、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及缺血脑组织BDNF、TrkB表达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率及裂解型Caspase-3表达明显降低,且久留针1组上述变化较普通留针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久留针2组比较,久留针3组mNSS评分、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及缺血脑组织中BDNF表达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及裂解型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16.41±2.25)%vs(7.59±1.09)%;1.46±0.16 vs 0.94±0.12,P<0.05]。结论百会穴久留针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激活BDNF/TrkB通路是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相关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百会 留针 神经保护 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受体激酶B通路
下载PDF
影像学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白帆 王效春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8-203,共6页
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复发患者具有更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因此,尽早确定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风险人群、筛查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可有效降... 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复发患者具有更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因此,尽早确定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风险人群、筛查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可有效降低复发风险、延缓复发进展。本文就影像学预测CIS复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加强对复发性CIS的认识,减少复发引起的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复发 影像学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