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8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进修医师培训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2
1
作者 韩丽娟 张曦 +4 位作者 陈志斌 金佳丽 王翀 徐运 李敬伟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0-244,共5页
目的 探讨多元化教学模式在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诊疗进修医师培训质量和效率方面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脑血管介入培训的进修医师为研究对象,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即将多种... 目的 探讨多元化教学模式在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诊疗进修医师培训质量和效率方面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脑血管介入培训的进修医师为研究对象,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即将多种教学方法融合交叉的培训模式进行教学。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进修医师满意度及其在培训前后介入诊疗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共纳入55名进修医师,年龄32~50岁,其中男性51名(92.73%)。89.09%的进修医师对多元化教学模式非常满意;分别有83.64%和85.45%的进修医师认为多元化教学模式激发了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经过多元化教学模式培训后,能够独立完成颅外支架置入治疗的进修医师显著增加(41.82%vs. 12.73%,P=0.002)。结论 多元化教学模式是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进修医师培训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介入培训 多元化教学模式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 分阶段培训
下载PDF
以问题为导向联合线上学习模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专业进修中的应用分析
2
作者 杨斌 马妍 焦力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08,共7页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联合线上学习模式相比于非问题为导向的线下学习模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专业进修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对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中心接受过系统培训的152名进修医师...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联合线上学习模式相比于非问题为导向的线下学习模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专业进修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对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中心接受过系统培训的152名进修医师进行回访。根据进修时间以及学习模式的不同,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进修方式为非问题为导向的线下学习模式的进修医师纳入非问题为导向组,将2020年2月至2023年1月进修方式为以问题为导向联合线上学习模式的进修医师纳入以问题为导向组。于培训结束时以及结束2个月后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进修医师的性别、年龄,参与培训前已有的工作年限,参加进修培训的目的,培训时长,对培训的感受、建议和意见,培训结束后是否开展新手术(主要包括颅内外动脉支架置入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杂交手术、动脉旁路移植术、急诊取栓术或其他)和培训结束后开展的新手术数量。结果(1)共发放问卷调查表152份,参与问卷调查并完成反馈者136名,其中4份问卷填写不全或填写错误,排除无效问卷后,剩余有效问卷调查表共132份,回收率和有效应答率分别为89.5%和97.1%。参与培训时,进修医师的年龄为25~44岁,平均(34±4)岁。医师的工作年限分布不等,>10年者占22.7%(30/132),>5~10年者占40.9%(54/132),0~5年者占36.4%(48/132)。不同工作年限者间是否开展新手术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1,P=0.012)。(2)参与以问题为导向和非问题为导向两种培训模式的人数分别为70人和62人。以问题为导向组中,希望通过培训学习新技术和提高手术能力的进修医师占88.6%(62/70),而在非问题为导向组中,该比例为87.1%(54/62),两组进修医师的进修培训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7,P=0.796)。对培训体会进行分析显示,认为现有的培训形式合理和内容较为充实的进修医师占比为96.2%(127/132),以问题为导向组和非问题为导向组中比例分别为97.1%(68/70)和95.2%(59/6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4,P=0.552)。(3)经过培训后,以问题为导向组开展新手术的进修医师比例为80.0%(56/70),非问题为导向组的比例为66.1%(41/6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47,P=0.072)。在开展新手术的数量方面,以问题为导向组和非问题为导向组中,开展新手术数量≥30例的进修医师比例分别为70.0%(49/70)和46.8%(29/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37,P=0.007)。(4)在非问题为导向组中,开展新手术例数≥30例的进修医师进修时长为3、6、12个月者分别占13.8%(4/29)、82.8%(24/29)、3.4%(1/29);在以问题为导向组中,开展新手术例数≥30例的进修医师进修时长为3、6、12个月者分别占4.1%(2/49)、57.1%(28/49)、38.8%(19/4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31,P<0.01)。结论以问题为导向联合线上学习模式有助于中青年神经外科医师的新手术开展以及增加开展的新手术数量,但需结合既往的工作年限和进修时长作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缺血性脑血管 以问题为导向 培训模式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β淀粉样蛋白和壳多糖酶3样蛋白1水平与颈动脉病变的关系
3
作者 李艳华 李阔 +4 位作者 姬春雪 王丽轩 黄少越 郭建 李东旭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823-827,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D)患者血清β淀粉样蛋白(Aβ)和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水平与颈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5月沧州市中心医院ICD患者298例(ICD组)、健康体检者300名(对照组)。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TM...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D)患者血清β淀粉样蛋白(Aβ)和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水平与颈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5月沧州市中心医院ICD患者298例(ICD组)、健康体检者300名(对照组)。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TM)、斑块积分和颈动脉狭窄程度分别分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并检测血清Aβ、CHI3L1、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采用偏相关分析评估血清Aβ、CHI3L1水平与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ICD组血清TG、TC、LDL-C、Aβ和CHI3L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其他指标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血清Aβ和CHI3L1水平依次升高(P<0.001)。轻度硬化组、中度硬化组和重度硬化组血清Aβ和CHI3L1水平依次升高(P<0.001)。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血清Aβ、CHI3L1水平依次升高(P<0.001)。血清Aβ和CHI3L1水平与ITM、斑块积分和颈动脉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P<0.001)。结论ICD患者血清Aβ和CHI3L1水平升高,且与颈动脉病变密切相关,或可作为反映ICD患者颈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 壳多糖酶3样蛋白1 颈动脉 缺血性脑血管
下载PDF
CTA/CTP评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4
作者 周新华 陈良义 张丹彤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CT灌注成像(CTP)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在入院后接受CTA及CTP检查,分析其影像资料,探究CTA及CTP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CT灌注成像(CTP)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在入院后接受CTA及CTP检查,分析其影像资料,探究CTA及CTP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脑血容量(CBV)比较:缺血半暗带>健侧>梗死区(P<0.05);脑血流量(CBF)比较:健侧>缺血半暗带>梗死区(P<0.05);平均通过时间(MTT)、目标组织中浓度达峰时间(TTP)、目标组织中所有残余功能全部达峰时间(Tmax)比较:健侧<缺血半暗带<梗死区(P<0.05)。CTA检出左侧、右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或狭窄分别59例(29.50%)、91例(45.50%),左侧、右侧颈内动脉(ICA)闭塞分别16例(8.00%)、12例(6.00%),双侧ICA狭窄为6例(3.00%);代偿分支血管显影基本满意129例(64.50%),显影不足71例(35.50),其余16例(8.00%)患者CTA影像资料显示无异常,敏感度为92.00%。预后不良组患侧CBV、CBF小于预后良好组,MTT、TTP、Tmax长于预后良好组,代偿血管建立比例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CBV、CBF、MTT、TTP、Tmax对介入治疗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效能(P<0.05),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9、0.815、0.673、0.713、0.710,其中CBV预测效能最高,敏感性为83.20%,特异性为73.33%。结论CTA/CTP可反映大脑、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代偿分支建立情况,也可反映血流灌注情况,在介入治疗合理时机的判断方面可提供准确依据,提高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CT灌注成像 缺血性脑血管 介入治疗 指导 预后
下载PDF
平均血小板体积对血液透析患者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马丽洁 韩秋霞 +1 位作者 孙芳 孙倩美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399-404,409,共7页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血液透析患者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AICE)的相关性,评估MPV对AICE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5-01至2021-12北京朝阳医院肾内科透析室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为研究对象(n=232),根据是否发生AICE分为AICE...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血液透析患者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AICE)的相关性,评估MPV对AICE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5-01至2021-12北京朝阳医院肾内科透析室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为研究对象(n=232),根据是否发生AICE分为AICE组(n=77)与非AICE组(n=155),比较两组间MPV及临床特征等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AI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MPV对血液透析患者AICE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AICE组比较,AICE组患者MPV[10.7(10.3,11.3)fl vs.10.3(9.7,10.8)fl,Z=3.8938,P<0.001]明显升高,年龄、吸烟、CAD病史、1周平均超滤脱水量、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均高于非AICE组,白蛋白低于AICE组。多因素Cox回归显示,矫正后AIS病史、吸烟、超滤脱水量增加、白蛋白降低、MPV增高[HR1.601(1.219,2.102);P<0.001]是AI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MPV预测血液透析患者AIC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4,特异度为0.883,敏感度为0.716。结论MPV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AI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AICE发生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血小板体积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 血液透析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关系
6
作者 崔敏 杨超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488-491,共4页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关系。方法 选择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脑梗死30例(脑梗死组),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清尿酸水平...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关系。方法 选择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脑梗死30例(脑梗死组),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关系。结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低于脑梗死组(P<0.05)。Logtis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随着斑块面积增大,血清尿酸水平升高(P<0.05)。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关系密切,血清尿酸水平是患者斑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早期监测血清尿酸水平,可更好地评估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为疾病早期诊治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 血清尿酸水平 颈动脉不稳定斑块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7
作者 刘新华 邓建中 吕高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3期87-91,97,共6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ICVD治疗的患者83例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比较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颈内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神经标志物与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功能缺... 目的观察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ICVD治疗的患者83例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比较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颈内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神经标志物与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血管收缩期峰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和血管狭窄程度均呈下降趋势,且对照组的PSV、EDV和血管狭窄程度下降幅度均小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正五聚蛋白-3(PTX-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均有降低,血管扩张功能(FM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均有提升,且观察组的PTX-3、NSE低于对照组,VEGF、FM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MESSS)均降低,且对照组NIHSS评分和MESSS降低幅度小于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0%,低于观察组的9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3%和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植入术能够有效提高ICVD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血管狭窄程度,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缺血性脑血管 颈动脉狭窄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全流程护理核查单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8
作者 丁杨 陈睿 +1 位作者 叶姗 庄一渝 《护理与康复》 2024年第8期71-76,共6页
目的观察全流程护理核查单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研究小组,基于文献检索和专家会议结果制定全流程护理核查单,包括介入治疗前、中、后护理核查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29... 目的观察全流程护理核查单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研究小组,基于文献检索和专家会议结果制定全流程护理核查单,包括介入治疗前、中、后护理核查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29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的33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行介入治疗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采取普适版评估单,试验组使用全流程护理核查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准备时长、治疗前交接情况反馈率、治疗前漏服药率。结果患者病房治疗前准备时长由25.0(16.0,40.0)min缩短至15.0(11.0,23.0)min(Z=-49.691,P<0.001),治疗前漏服药率由1.7%下降至0.0%(P<0.05)。对照组7例(2.4%)异常情况反馈、试验组1例(0.3%)异常情况反馈(P<0.05)。结论使用全流程护理核查单可优化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治疗流程、规避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 神经内科 血管内治疗 核查单 护理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替格瑞洛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疗效
9
作者 畅慧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替格瑞洛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D)患者的疗效及对心理状态、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ICD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联合组(60例)。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替格瑞洛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D)患者的疗效及对心理状态、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ICD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联合组(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替格瑞洛治疗,联合组接受替格瑞洛联合丁苯酞治疗。治疗2周,对比两组疗效、心理状态、神经功能、认知功能、血清学指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药物不良反应(ADR)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33%,较对照组的80.00%高(P<0.05);两组治疗2周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DF)量表评分及血清Hcy水平均较治疗前低(P<0.05),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周后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定表(MoCA)评分及血清CGRP水平均较治疗前高(P<0.05),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对照组ADR分别为8.33%、5.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D患者应用丁苯酞联合替格瑞洛治疗,疗效较佳,可调节血清CGRP、Hcy水平,改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减轻负面心理,且ADR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替格瑞洛 缺血性脑血管 心理状态 认知功能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静脉溶栓结合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孙志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30-0033,共4页
观察并分析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静脉溶栓治疗基础上应用血管内介入的实际效果。方法 样本时间 2020年1月~2023年4月;随访时间 2022年7月~2023年6月;地点 本院;样本量 98例;样本对象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组法 阿拉伯数字分... 观察并分析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静脉溶栓治疗基础上应用血管内介入的实际效果。方法 样本时间 2020年1月~2023年4月;随访时间 2022年7月~2023年6月;地点 本院;样本量 98例;样本对象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组法 阿拉伯数字分配法。对照组(n=49)、观察组(n=49)分别给予常规治疗(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 在应用联合方案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更高(75.51%>55.10%),且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脑血流参数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静脉溶栓)基础上应用血管内介入,可使病情得到良好控制,避免持续进展,继而改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提升血管再通率,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 静脉溶栓 血管内介入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改善评价
11
作者 孙园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88-0091,共4页
分析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实施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并探究对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在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进行样本筛选,是由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患者组成样本,共收录66例样本。根据双色球随机法将样本... 分析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实施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并探究对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在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进行样本筛选,是由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患者组成样本,共收录66例样本。根据双色球随机法将样本分配至参照组、实验组,每组33例患者,分别以常规护理、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展开工作,就2组患者进行指标分析,即:神经功能(NIHSS)、生活能力(ADL)、运动能力(Fugl-Meyer)、生活质量、心理状态(SAS、SDS)、并发症(肺部感染、压疮、溃疡、尿路感染)、满意度(满意、尚满意和不满意)。结果:护理之前2组NIHSS、ADL统计无差异P>0.05;护理之后指标均得到改善,且实验组NIHSS(10.11±2.19)分更低、ADL(65.35±3.64)分更高,P<0.05。护理之前2组患者Fugl-Meyer、生活质量统计无差异P>0.05;护理之后指标均变化,且实验组(71.27±3.34)分、(84.23±3.62)分更高,P<0.05。护理之前,2组心理状态无差异P>0.05;护理之后均得到改善,且实验组SAS(31.23±3.36)分、SDS(30.39±3.26)分更低,P<0.05。观察2组并发症有差异,实验组0.00%低于参照组12.12%,P<0.05。观察2组间满意度有差异,实验组96.97%高于参照组81.82%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实施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备明显效果,可积极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促进其生活质量提高,同时利于护理工作满意程度的提升,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 缺血性脑血管 满意度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救治效率的影响
12
作者 李萍 赵春华 +2 位作者 赵岩洁 乔丽娟 杨晓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164-0167,共4页
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救治效率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急诊科2022年1月~2024年1月诊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0例,利用信封法进行分组,每组各纳入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急诊护理... 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救治效率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急诊科2022年1月~2024年1月诊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0例,利用信封法进行分组,每组各纳入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急诊护理流程,观察组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详细记录救治时间相关指标(分诊评估时间、采血时间、急诊科就诊至头颅CTA/MRI时间、入院-给予静脉溶栓时间),测定护理服务质量评分,统计护理总满意率,对比上述观察指标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救治时间相关指标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服务质量评分与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进一步提升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救治效率与护理服务质量水平,改善紧张的护患对立形势,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救治效率 护理服务质量 护患关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狭窄评估中应用价值分析
13
作者 郝萍 于小青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8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狭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1月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CDFI检查结果,以DSA结果为金...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狭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1月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CDFI检查结果,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DFI诊断颈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用Kappa检验验证CDFI与DS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一致性;根据DSA结果显示的颈动脉狭窄情况将患者分为颈动脉狭窄组与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血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舒张期血流速度(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结果:DSA结果显示,125例患者中74例存在颈动脉狭窄,设为颈动脉狭窄组;51患者无颈动脉狭窄,设为正常组。CDFI检查结果显示,125例患者中73例存在颈动脉狭窄,以DSA结果为金标准,CDFI诊断颈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97.30%、特异度为98.04%、准确率为97.60%、阳性预测值为98.63%、阴性预测值为96.15%,且Kappa检验结果显示,CDFI与DS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一致性极好(Kappa值=0.950,P<0.05)。颈动脉狭窄组患者PI、RI高于对照组,EDV、PSV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FI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狭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较高,便于临床更好地对患者进行治疗,促进患者病情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 颈动脉狭窄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诊断价值 超声指标
下载PDF
消斑汤治疗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痰热证的临床效果研究
14
作者 赵志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113-116,共4页
评估消斑汤在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HR-NICE)痰热症候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本研究筛选了100例符合HR-NICE痰热症候的患者,随机分配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疗法,而观察组则在该治疗上... 评估消斑汤在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HR-NICE)痰热症候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本研究筛选了100例符合HR-NICE痰热症候的患者,随机分配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疗法,而观察组则在该治疗上使用消斑汤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结合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常规疗法与消斑汤辅助治疗,针对HR-NICE痰热证患者,不仅显著增强了治疗成效,还成功优化了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加速了神经功能恢复及提升了日常活动能力,因此,该联合治疗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并推荐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斑汤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 痰热证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颈脑血管一体化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曼 吴桐 刘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6期1007-1010,共4页
目的:探讨颈脑血管一体化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1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颈脑一体化超声检查和CT血管造影(CTA)检查。以CTA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颈脑一体化超声... 目的:探讨颈脑血管一体化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1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颈脑一体化超声检查和CT血管造影(CTA)检查。以CTA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颈脑一体化超声诊断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的诊断效能,使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两者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11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检测血管1989支,颈脑一体化超声的诊断符合率为93.6%,灵敏度76.5%,特异度97.0%,Kappa值0.760,ROC曲线下面积0.865。对不同程度血管狭窄进行分析,颈脑血管一体化超声诊断血管重度狭窄及血管闭塞的Kappa值分别为0.813和0.887,与CTA的一致性较好。对颅内血管狭窄情况进行分析,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诊断椎动脉颅内段及大脑中动脉Kappa值分别为0.810和0.785,与CTA一致性较好。结论:颈脑血管一体化超声可准确评估颅内外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与CTA检查一致性较好,可作为首选筛查手段,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可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 颈部血管超声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CTA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尤艺 韩迪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504-1513,共10页
目的:为探究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相关性,为临床上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2021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43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NAFLD分为观察组(伴... 目的:为探究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相关性,为临床上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2021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43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NAFLD分为观察组(伴有NAFLD) 189例和对照组(不伴NAFLD) 246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影像学。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危险因素对T2DM合并NAFLD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 0.001);观察组年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观察组(P < 0.05);观察组人群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率大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未形成组(P < 0.05);高龄、吸烟、颈动脉斑块形成、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空腹血糖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以及C反应蛋白升高是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P均<0.05);年龄、吸烟史、颈动脉斑块形成、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以及C反应蛋白单独应用预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7、0.669、0.623、0.741、0.668和0.759,联合应用预测的AUC为0.900。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七项危险因素联合预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 非酒精性脂肪肝 缺血性脑血管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和肾小球滤过率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郭亚杰 王萌 +2 位作者 常瑜 拱忠影 张绪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012-1017,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其交互作用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96例ICVD患者。记录入院时患者基本信息、疾病...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其交互作用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96例ICVD患者。记录入院时患者基本信息、疾病史、实验室检查指标等信息。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神经功能良好组(0~1分)和神经功能障碍组(2~5分)。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相加交互作用模型分析Hcy和eGFR对ICVD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在496例患者中,神经功能障碍组患者有236例,神经功能良好组患者有260例。调整了混杂因素后发现,eGFR、Hcy是ICVD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Hcy升高且伴有eGFR降低的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是两项指标均正常患者的4.38倍(OR=4.38,95%CI 2.72~7.14,P<0.001),Hcy与eGFR对入院时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具有相加交互作用(RERI=2.01,95%CI 0.02~4.01;AP=0.46,95%CI 0.13~0.79)。结论Hcy和eGFR是ICVD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并且二者在ICVD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障碍发生风险中存在相加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 同型半胱氨酸 肾小球滤过率 改良Rankin量表 交互作用
下载PDF
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评《脑血管病诊治决策》
18
作者 李郭茜 吕强 +2 位作者 肖树强 王胜 魏卿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I0002-I0002,共1页
《脑血管病诊治决策》由[美]莱昂纳多·兰格尔-卡斯蒂利亚主编,王玉海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ISBN:9787547858714。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又称中风,是神经科极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特点为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中医将其归... 《脑血管病诊治决策》由[美]莱昂纳多·兰格尔-卡斯蒂利亚主编,王玉海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ISBN:9787547858714。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又称中风,是神经科极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特点为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中医将其归类为“中风病”。据现代研究,痰瘀互结在中风病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静脉溶栓,但受限于严格的治疗“时间窗”,其临床应用有所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科学技术出版社 诊治决策 静脉溶栓 脑血管 痰瘀互结 卡斯蒂利亚
下载PDF
不同来源外泌体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天池 宁丹丹 周哲屹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82-87,共6页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是指局部脑组织由于供血障碍发生的变性、坏死或是一过性的功能丧失,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外泌体是细胞外囊泡的一个亚群,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毒性和免疫原性低、可设计性强等特点。外泌体的成分包括蛋白质、脂...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是指局部脑组织由于供血障碍发生的变性、坏死或是一过性的功能丧失,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外泌体是细胞外囊泡的一个亚群,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毒性和免疫原性低、可设计性强等特点。外泌体的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质、遗传物质等,其来源广泛,可由多种细胞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分泌。不同来源的外泌体在ICVD治疗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不同。本文综述了间充质干细胞、脑细胞、血液、内皮细胞、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ICVD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以期为ICVD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缺血性脑血管 治疗作用
下载PDF
丁苯酞对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相关分子标志物及ABCD2评分的影响
20
作者 崔浩 卢慧敏 刘娜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8期940-943,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丁苯酞治疗对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ABCD2评分、相关分子标志物等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于该院住院治疗的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通过乱数表工具以随机抽样法分...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丁苯酞治疗对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ABCD2评分、相关分子标志物等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于该院住院治疗的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通过乱数表工具以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脑血管病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BCD2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变化,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S100A1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BCD2评分、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RP、Hcy、S100A1蛋白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00%(47/50)vs. 84.00%(42/50)]、不良事件发生率[12.00%(6/50)vs. 10.00%(5/50)]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脑血管病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应用丁苯酞,可有效降低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卒中风险,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有利于炎症、氧化应激水平降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 丁苯酞 ABCD2评分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