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压变异性对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常璐 吴天娇 +3 位作者 李梓浩 徐丹 尹昌浩 赵维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1期128-132,共5页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引起的认知障碍是血管性痴呆最为常见的亚型。近年来研究表明,血压变异性(BPV)可反映血压在一定时间内的波动程度,可能是SIVD患者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预测SIVD的进展及认知损害。本文就BPV在SIVD患者...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引起的认知障碍是血管性痴呆最为常见的亚型。近年来研究表明,血压变异性(BPV)可反映血压在一定时间内的波动程度,可能是SIVD患者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预测SIVD的进展及认知损害。本文就BPV在SIVD患者认知功能中的调控作用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予以综述,以期寻找一种能够预测SIVD患者早期认知功能改变的监测指标,及早发现、诊断和干预,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SIVD患者的认知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变异性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 认知障碍 白质高信号 腔隙性脑梗死
下载PDF
轻度认知障碍与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致认知障碍的磁共振成像比较
2
作者 李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177-180,共4页
探讨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及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在认知功能上的差异,分析其在核磁共振影像上的差异。方法 通过常规MRI检查机神经心理学检查,入组我院神经内科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认知障碍的患者及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 探讨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及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在认知功能上的差异,分析其在核磁共振影像上的差异。方法 通过常规MRI检查机神经心理学检查,入组我院神经内科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认知障碍的患者及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比较两组的腔隙性脑梗死计数、白质评分以及在认知功能上的区别。分析上述病变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在MoCA评分上区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IVD组在丘脑及白质下腔隙性梗死灶高于MCI组(P<0.05),两组在尾状核及苍白球的病灶数目几乎没有区别(P>0.05)。SIVD组的在双侧额叶、颞叶及顶枕叶白质病变评分比MCI组更高(P<0.05),两组在幕下及基底节区的评分没有统计学意义。SIVD组额叶白质病变评分与认知功能呈负相关关系,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MCI组脑部病变与认知功能无显著相关。结论 SIVD认知障碍患者跟MCI患者相比,额叶及顶枕叶、颞叶的白质损伤更为严重。SIVD认知障碍患者在丘脑及白质下腔隙性梗死灶更为多见。SIVD患者额叶白质病变与认知功能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 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弥散张量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徐群 周滟 +2 位作者 曹雯炜 林岩 李焰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35-539,共5页
目的明确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皮质下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识别作用。方法42例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esease,SIVD)患者经过认知测试,被分为无认知障碍(no cognitive impairment,NCI... 目的明确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皮质下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识别作用。方法42例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esease,SIVD)患者经过认知测试,被分为无认知障碍(no cognitive impairment,NCI)组,血管性认知障碍非痴呆(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组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组。分析其认知测试指标与DTI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VCIND组、VaD组全脑白质平均弥散度(mean diffusivity,MD)分别为(0.89±0.05)×10-9m2.s-1和(0.93±0.05)×10-9m2.s-1,与NCI组(0.84±0.03)×10-9m2.s-1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VCIND组、VaD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分别为(0.35±0.02)和(0.34±0.02),与NCI组(0.37±0.02)相比,亦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全脑白质MD与注意执行功能和记忆功能测验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38和-0.500,均P<0.01;FA值与注意执行功能和记忆功能测验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439和0.411,均P<0.01。排除VaD患者后,MD与注意执行功能的相关系数为-0.401,P<0.05。结论 VCIND和VaD组的MD和FA值与NCI组有统计学差异,SIVD患者的注意执行与记忆功能与白质完整性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 血管性认知障碍 弥散张量磁共振
下载PDF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神经精神症状临床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王龙 刘寒 +1 位作者 周霞 孙中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9-522,共4页
目的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神经精神症状(NPS)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中文版神经精神科问卷(CNPI)对50例正常健康老年人(NC)、101例SIVD患者[51例皮质下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损害(SVMCI)及50例皮质下血管性痴呆(SVaD)患者]进行评... 目的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神经精神症状(NPS)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中文版神经精神科问卷(CNPI)对50例正常健康老年人(NC)、101例SIVD患者[51例皮质下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损害(SVMCI)及50例皮质下血管性痴呆(SVaD)患者]进行评定,比较各组间NPS的特征以及SVMCI和SVaD组之间NPS的发生率。结果 3组间CNPI总分有显著性差异,SVMCI组CNPI得分显著高于NC组且低于SV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VaD组与NC组比较在激越、心境恶劣、焦虑、情感淡漠、易激惹、睡眠行为及进食障碍等症状得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VMCI组与NC组比较在激越、情感淡漠、易激惹症状得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NPS发生率来看,SVaD组情感淡漠、睡眠行为、心境恶劣、进食障碍、异常行为发生率均显著高于SVM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PS是SIVD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情感淡漠等症状是SIVD患者特征性的NPS表现,且随着认知损害的加重而愈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 血管 痴呆 神经精神症状
下载PDF
运用白质地图分析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胼胝体损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薛蕴菁 林霖 +3 位作者 段青 康正武 林海龙 孙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800-1804,共5页
目的采用基于白质地图的DTI分析方法(ABA)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胼胝体损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8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组)和22例无认知障碍(NCI组)的SIVD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和MR检查,采用白质地图DTI比较两组患者胼胝... 目的采用基于白质地图的DTI分析方法(ABA)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胼胝体损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8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组)和22例无认知障碍(NCI组)的SIVD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和MR检查,采用白质地图DTI比较两组患者胼胝体各分区的FA、平均扩散率(MD)的差异,并分析上述DTI参数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得分的相关性。结果与NCI组比较,VCI组在胼胝体膝部、体部、压部、右毯部和左毯部的FA值明显减低,MD明显增高(P均<0.05)。SIVD患者胼胝体膝部、体部、压部、右毯部和左毯部的FA值与MoCA得分呈正相关,胼胝体膝部、体部、压部、右毯部的MD值与MoCA的得分呈负相关。结论认知障碍的SIVD患者存在胼胝体损害,且损害与认知功能改变相关;采用ABA可以评价疾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 扩散张量成像 胼胝体 认知
下载PDF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沈春子 吴有丽 +3 位作者 周霞 张宏 游梦哲 孙中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0-244,共5页
目的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340例SIVD患者(SIVD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60例,根据头颅MRI将SIVD组分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LI)组(n=124)和脑白质疏松(LA)组(n=216),按... 目的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340例SIVD患者(SIVD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60例,根据头颅MRI将SIVD组分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LI)组(n=124)和脑白质疏松(LA)组(n=216),按照Fazekas的评分标准将LA组LA严重程度分为3级;采用血液分析仪检测所有受试者MPV值,比较SIVD组及其亚组与对照组之间MPV水平的变化,并分析MPV与LA程度的相关性。结果SIVD组MPV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校正年龄因素后,LI组和LA组MPV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LA组MPV水平显著高于L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LA组进一步分组后显示,LA等级越高者,MPV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MPV水平与LA等级呈显著正相关性(r_s=0.596,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各项危险因素后,MPV水平与SIVD的发病仍密切相关(OR=3.461,95%CI:2.653~4.515,P<0.01)。结论 MPV增高可能是SIVD的独立危险因素,且MPV水平与LA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 平均血小板体积 腔隙性脑梗死 脑白质疏松症
下载PDF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脑血管反应性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舒敏 章军建 +2 位作者 高永哲 张洪 吴光耀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737-2739,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不同脑区局部脑血管反应性(CVR)的变化及认知功能的损害,探讨SIVD局部CVR的改变在认知功能损害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动脉自旋标记(ASL)磁共振灌注技术定量测定SIVD患者与对照组吸入5%CO2前后... 目的:通过观察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不同脑区局部脑血管反应性(CVR)的变化及认知功能的损害,探讨SIVD局部CVR的改变在认知功能损害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动脉自旋标记(ASL)磁共振灌注技术定量测定SIVD患者与对照组吸入5%CO2前后额叶、颞叶、顶叶、枕叶皮质和白质局部血流量(rCBF),CVR采用前后2次各兴趣区rCBF的增加率表示。结果:(1)SIVD组额叶皮质及白质、颞叶白质、枕叶白质的CVR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2)SIVD组有认知功能损害患者和无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相比额叶皮质、额叶白质CVR下降明显(P<0.01)。结论:SIVD患者存在广泛的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受损,并且额叶皮质、白质的CVR下降与认知功能损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血管反应性 动脉自旋标记 认知功能损害
下载PDF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联络纤维的扩散张量成像分析和认知功能相关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林霖 薛蕴菁 +3 位作者 段青 康正武 林海龙 孙斌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8期614-621,共8页
目的运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基于白质地图的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研究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SIVD)患者联络纤维的超微结构改变,并分析DTI参数... 目的运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基于白质地图的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研究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SIVD)患者联络纤维的超微结构改变,并分析DTI参数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40例SIVD患者,分为血管性认知障碍组18例,无认知障碍组22例,另设立20例正常老年人为对照组。对三组进行MRI检查并对其白质改变进行评分,对联络纤维进行基于白质地图分析(atlase based analysis,ABA)DTI成像,比较组间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raction alanisotrophy,FA)、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MD)差异,并对SIVD患者DTI参数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无认知障碍组较正常组在右侧矢状层(下纵束/下额枕束)、右侧扣带(海马部)及左侧上额枕束的FA值减低;认知障碍组较正常组存在广泛的联络纤维FA值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无认知障碍组与正常组比较,仅左侧扣带海马部及左侧上纵束MD值无显著差异,余联络纤维的MD值均显著增高;认知障碍组较正常组存在广泛的联络纤维MD值增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比较,认知功能障碍组在双侧矢状层(下纵束/下额枕束)、双侧扣带扣带回部、海马部、双侧上纵束、双侧上额枕束及双侧钩束的FA值减低,MD值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SIVD患者双侧矢状层(下纵束/下额枕束)、扣带扣带回部、上纵束、上额枕束及钩束和左侧扣带海马部的FA值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MD值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SIVD患者联络纤维的FA值减低,MD值增高,且DTI参数与其认知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 扩散张量成像 联络纤维 认知
下载PDF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血清胱抑素C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影像学特征之间关系 被引量:6
9
作者 项亚娟 廖莉 +3 位作者 彭晓江 李奕贵 吴祥如 孙中武 《安徽医药》 CAS 2013年第5期771-774,共4页
目的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影像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76例SIVD患者和30例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运用头颅MRI对其神经影像学特征进行评估;胶乳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水平;分析... 目的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影像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76例SIVD患者和30例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运用头颅MRI对其神经影像学特征进行评估;胶乳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水平;分析SIVD患者血清CysC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影像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IVD组CysC显著升高[(1.18±0.15)mg·L-1 vs(1.04±0.13)mg·L-1,P<0.001];回归分析显示CysC和舒张压可能为SIVD的危险因素。76例SIVD患者包括单纯脑白质疏松(LA)组25例,单纯腔隙性脑梗死(LI)组23例,脑白质疏松合并腔隙性脑梗死(LA+LI)组28例;LA+LI组CysC水平最高[(1.24±0.13)mg·L-1],LA组最低[(1.13±0.16)mg·L-1],LA+LI组与LA组、LA+LI组与LI组间CysC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9,P=0.043),LA组与LI组Cys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6例SIVD中存在LA神经影像学表现53例,其中1级13例,2级16例,3级13例,4级11例;其4个不同等级间CysC差异有显著性(χ2=16.00;χ2=22.19;χ2=33.88;χ2=37.77,P<0.01),且以LA损害严重的3级、4级CysC升高最为显著。结论 CysC可能参与了SIVD脑损害的发生发展过程,且随着CysC水平升高,SIVD患者神经影像学表现更为丰富,脑白质损害程度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 血清胱抑素C 脑白质疏松 腔隙性脑梗死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静 张哲成 +1 位作者 王素红 刘娜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1期489-492,共4页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及叶酸、维生素B12缺乏与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将119例SIVD患者按照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认知功能程度的不同分为痴呆组与非痴呆组。其中痴呆组54例,非痴呆...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及叶酸、维生素B12缺乏与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将119例SIVD患者按照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认知功能程度的不同分为痴呆组与非痴呆组。其中痴呆组54例,非痴呆组65例。对所有受试者检测其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结果痴呆组血浆Hcy水平为(43±9)μmol/L,显著高于非痴呆组的(20±6)μmol/L(P<0.01);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分别为(8±4)nmol/L、(290±154)pmol/L,显著低于非痴呆组的(13±3)nmol/L、(504±141)pmol/L(均P<0.01)。采用Spearm an相关方法分析,显示不同性别的Hcy水平与MMSE分数均呈负相关(男:r=-0.685,女:r=-0.689,二者均P<0.01),与年龄均呈正相关(男:r=-0.592,女:r=0.576,二者均P<0.01);Hcy水平与糖尿病、血脂、高血压、吸烟、饮酒等其他危险因素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伴随血浆Hcy水平增高SIVD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加重,Hhcy可能是SIVD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是间接引起Hhcy,而导致SIVD重要的营养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 认知功能障碍 叶酸 维生素B12
下载PDF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的神经心理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群 曹雯炜 +2 位作者 潘元美 林岩 李焰生 《中国卒中杂志》 2009年第3期189-193,共5页
目的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SIVD)的认知和情感特征。方法对符合SIVD标准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访谈和神经心理、神经精神检查。结果50例患者平均年龄(70±8)岁,男性占78%... 目的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SIVD)的认知和情感特征。方法对符合SIVD标准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访谈和神经心理、神经精神检查。结果50例患者平均年龄(70±8)岁,男性占78%,轻度SIVD 20例(40%),中重度30例(60%)。33例诊断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其中24例(72.7%)为血管性认知损害非痴呆(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在VCI患者中,11例(33.3%)为单一认知域损害,22例(66.7%)为多认知域受损,执行和记忆功能是损害最突出的认知域。本组患者没有语言和空间能力的单独受累。VCI患者39.3%伴抑郁,而非VCI者仅11.8%伴抑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妄想、幻觉、过度兴奋和夜间不寻常活动仅见于VaD患者。中重度SIVD中患VCI比例显著高于轻度者(P=0.002),伴抑郁的比例亦有增高的趋势(P=0.059)。结论认知障碍在SIVD中常见,但多为V-CIND,以执行功能和记忆损害最为突出,易伴抑郁,提示额叶皮质皮质下环路损伤可能是两者共同损害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 认知障碍 抑郁 心理学 医学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对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寒 王龙 +2 位作者 周霞 江婵娟 孙中武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841-845,共5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s)对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26例SIVD患者,其中Mets患者104例,代谢综合征倾向(R-Mets)68例,非代谢综合征(No-Mets)54例。Mets的诊断标准采用NCEP-ATPⅢ标准;应用简易智能精...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s)对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26例SIVD患者,其中Mets患者104例,代谢综合征倾向(R-Mets)68例,非代谢综合征(No-Mets)54例。Mets的诊断标准采用NCEP-ATPⅢ标准;应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剑桥老年认知量表中文版(CAMCOG-C)对SIVD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采用Blennow量表,按照脑损害程度分为4个亚型(Ⅰ~Ⅳ型,0~3分)。结果 Mets组和R-Mets组MMSE、CAMCOG-C均显著低于No-Mets组(均P〈0.05);Mets组CAMCOG-C显著低于R-Mets(P〈0.05)。腰围、空腹血糖(IGT)、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与SIVD患者总体认知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HDL-C与MMSE、CAMCOG-C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No-Mets组中Ⅰ、Ⅱ型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51.6%、27.8%,R-Mets组和Mets合并组中Ⅲ、Ⅳ型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36%、30.8%,No-Mets组与R-Mets组和Mets合并组Ⅰ、Ⅱ、Ⅲ、Ⅳ各亚型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ets及其各因子加重SIVD认知损害,其中腹型肥胖、IGT、SBP、DBP、TG、HDL-C是其重要危险因素;随着RMets、Mets发生率增高,SIVD脑损害愈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 认知功能 脑白质病变 腔隙性脑梗死
下载PDF
脊髓缺血性血管病临床病理学特点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磊 卢德宏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1期69-72,共4页
在临床工作中,脊髓缺血性血管病相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少见,但由于脊髓血管分布的自身特点,缺血的病因学、发病机制和病理学改变复杂多样,临床诊断比较困难,且预后不佳,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 脊髓血管解剖 脊髓缺血性血管病 病理
下载PDF
甲状腺激素对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杜超 王昀 +1 位作者 赵越 樊金宇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究甲状腺激素对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7年6月来我院就治的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180例,根据临床痴呆评定量表分为对照组(65例)为无认知损害患者、观察1组(73例)为轻度认知损害组、观察2组... 目的探究甲状腺激素对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7年6月来我院就治的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180例,根据临床痴呆评定量表分为对照组(65例)为无认知损害患者、观察1组(73例)为轻度认知损害组、观察2组(42例)为重度认知损害组。收集和整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三组患者的甲状腺素水平,运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三组的精神状态、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用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分析甲状腺激素对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对照组的受教育程度高的患者比例(58.2%)明显高于观察组1组(35.9%)和2组(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甲状腺素[(89.4±15.6);(75.3±17.9)]、游离甲状腺素[(5.2±1.1);(2.9±0.9)]、三碘甲状腺原氨酸[(0.9±0.3);(0.7±0.3)]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5.2±1.3);(2.9±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甲状腺素(108.6±18.2)、游离甲状腺素(6.0±1.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1.3±0.5)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6.8±2.1)(P<0.05);观察1组和2组的MMSE评分[(15.7±3.0);(12.8±2.5)]和Mo CA评分[(22.0±4.6);(18.4±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MMSE评分(19.8±2.6)和Mo CA评分(27.5±5.0)(P<0.05),ADL评分[(27.9±3.9);(32.5±4.5)]明显高于对照组(20.8±4.0)(P<0.05);患者的高中以上学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与患者的认知能力相关。结论患者的高中以上学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是影响患者的认知能力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下载PDF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的认知损害和抑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瑞 刘胜武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8期55-57,共3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的认知损害和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0例SIV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将其分为无认知功能损害组(NCI组)50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组(MCI组)32例和痴呆组(VaD组)18例;... 目的观察和分析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的认知损害和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0例SIV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将其分为无认知功能损害组(NCI组)50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组(MCI组)32例和痴呆组(VaD组)18例;根据患者是否具有抑郁症状,将患者分为抑郁组33例和无抑郁组67例。评价和比较所有患者的Framingham血管危险因素量表评分、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剑桥老年认知量表中文版(CAMCOG-C)评分、老年抑郁量表(GDS-30)评分。结果 NCL组MMSE评分和CAMCOG-C评分显著高于MCI组,MCI组MMSE评分和CAMCOG-C评分显著高于Va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266~4.823,P〈0.05);抑郁组GDS评分显著高于无抑郁组,CAMCOG-C评分显著低于无抑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16、7.053,P〈0.05);患者的认知损害程度和抑郁症状与CAMCOG-C评分中语言总分、语言理解评分、注意评分、执行评分相关(F=3.292~6.374,P〈0.05)。结论 SIVD患者的认知损害程度与其抑郁症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两者对于患者的某些认知功能损害互相影响,临床应密切注意患者的症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 认知损害 抑郁 交互影响 协方差分析
下载PDF
糖尿病性下肢缺血性血管病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欣 奚如 +1 位作者 卢微 李捷 《生物磁学》 2006年第1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下肢缺血性血管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4例Ⅰ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39条肢体体进行了手术,其中动脉旁路手术31例,占79%。对3例患者进行了下肢截肢处理。结果:接受动脉旁路手术的患者出院时动脉血流均...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下肢缺血性血管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4例Ⅰ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39条肢体体进行了手术,其中动脉旁路手术31例,占79%。对3例患者进行了下肢截肢处理。结果:接受动脉旁路手术的患者出院时动脉血流均保持通畅。一例51岁男性患者四肢肿胀、变黑,经治疗无效死亡。结论:糖尿病性缺血性血管病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如下肢远端动脉旁路移植、腔内血管成型术等。外科治疗的方法正在探讨阶段,研究方法不断进展。外科治疗不仅可以挽救肢体或降低截肢平面,而且可为足部创面的愈合提供较好的营养环境,有利于创面的愈合和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 缺血性血管病 外科治疗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血管病的临床表现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春永 潘妍婷 白惠荣 《张家口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63-65,共3页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 缺血性血管病 临床症状 Benedike综合征 帕里诺综合征
下载PDF
TCD、BAEP随访观察对脑干缺血性血管病的临床价值
18
作者 宋和凤 彭军 张文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脑干缺血性血管病 缺血 TCD BAFP 随访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晓文 宋维伟 +1 位作者 郑海非 陈金波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30-33,37,共5页
目的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认知功能与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关系。方法收集130例SIVD患者(SIVD组),依据认知损害程度分为皮质下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组(SVMCI组)及皮质下血管性痴呆组(SVaD组),另选取60例认知功能正... 目的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认知功能与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关系。方法收集130例SIVD患者(SIVD组),依据认知损害程度分为皮质下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组(SVMCI组)及皮质下血管性痴呆组(SVaD组),另选取60例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采用MMSE、蒙特利尔认知测评量表(MoCA)及临床痴呆量表(CDR)评价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痴呆程度测定。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Hcy浓度。然后,对指标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SIVD组受检者血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IVD组受检者血Hcy水平随着痴呆程度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SIVD组患者的血浆Hcy水平与自身痴呆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MMSE及MoCA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水平Hcy与SIVD的发生、发展相关,高Hcy血症是SIVD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 痴呆 同型半胱氨酸 认知功能 相关性
下载PDF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针刺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徽星 肖伟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3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SIVD)是指由于颅内小血管病变(多发性腔隙性梗死、腔隙状态)和血管狭窄或脑部血液低灌注状态(脑白质疏松、Binswanger病)而导致的,以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或痴呆为主要...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SIVD)是指由于颅内小血管病变(多发性腔隙性梗死、腔隙状态)和血管狭窄或脑部血液低灌注状态(脑白质疏松、Binswanger病)而导致的,以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或痴呆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 针刺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