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侧半球皮质与缺血核心区皮质TNF-α含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力仙 朴明学 +5 位作者 江涛 钟震宇 李国忠 崔美芝 谢向晨 戴钦舜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18-319,共2页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侧半球皮质和缺血核心区皮质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含量的变化。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缺血侧半球组和缺血核心区组 ,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2h ,于再灌注后 0、6、16、2 4和 4 8h处死大鼠 ,用ELISA法...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侧半球皮质和缺血核心区皮质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含量的变化。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缺血侧半球组和缺血核心区组 ,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2h ,于再灌注后 0、6、16、2 4和 4 8h处死大鼠 ,用ELISA法分别测定缺血侧半球皮质和缺血核心区皮质内TNF -α含量。结果 缺血侧半球皮质内TNF -α含量于脑缺血再灌注后 6h明显升高 ,16h达高峰 ,2 4h恢复到正常水平 ,4 8h再次明显升高。缺血核心区皮质内TNF -α含量于脑缺血再灌注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TNF -α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核心区以外皮质内的损伤反应过程 ,而与缺血核心区皮质内的损伤反应可能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缺血侧半球皮质 缺血核心区皮质 肿瘤坏死因子-Α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核心区皮质内MCP-1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力仙 赵世光 +2 位作者 戴钦舜 叶远柱 刘恩重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215-218,共4页
目的观察缺血过程中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核心区皮质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mRNA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温组(37℃)和亚低温组(32~33℃),以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法测定MCP-1mRNA的表... 目的观察缺血过程中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核心区皮质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mRNA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温组(37℃)和亚低温组(32~33℃),以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法测定MCP-1mRNA的表达,ELISA法测定缺血2 h再灌注不同时间缺血核心区脑皮质内MCP-1含量的变化,2,3,5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观察脑皮质梗死灶的变化并对大鼠进行神经病学评分。结果缺血2hMCP-1mRNA表达明显升高,再灌注后16h达高峰,此后仍维持较高水平的表达,直至再灌注后48 h;MCP-1含量于再灌注后6h开始升高,至48h逐渐达到高峰。亚低温能显著抑制再灌注后6h和16 hMCP-1mRNA的表达(P <0.05),但对再灌注后24h和48hMCP-1mRNA的表达无影响(P >0.05);亚低温能显著抑制再灌注后6h及48h脑皮质内MCP-1含量的升高(P <0.05)。亚低温组的脑梗死灶面积和神经病学评分较相应时间点的常温组明显减小。结论抑制缺血再灌注后脑皮质内MCP-1mRNA的表达和蛋白质分泌可能是亚低温发挥脑保护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缺血 再灌注损伤 缺血核心区 脑皮质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核心区NCCa-ATP通道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华 马明义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9期46-50,共5页
日的了解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磺酰脲类受体1(SURl)调控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nonselectivecationchannel,NCCa—ATP通道)表达的变化与脑缺血损伤的关系,探索脑缺血的治疗时间窗.方法以颈内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左侧中动脉梗... 日的了解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磺酰脲类受体1(SURl)调控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nonselectivecationchannel,NCCa—ATP通道)表达的变化与脑缺血损伤的关系,探索脑缺血的治疗时间窗.方法以颈内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左侧中动脉梗塞模型,缺血2h后恢复再灌注.取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3h、6h、8h、12h、24h等不同时间缺血核心区的脑组织,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技术,测定SURl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技术,观察SURl在缺血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核心区组织在缺血再灌注后3h、6h、8h、12h及24h各时间点SURlmRNA和SURl蛋白的表达量均上调,再灌注后8h达高峰(P〈0.05),缺血再灌注后12h,SURl在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非常明显.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SURl调节的NCCa~ATP通道参与了脑缺血损伤,在脑缺血再灌注后其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上调.推测应用SURl受体的特异性抑制剂最佳时机在缺血再灌注后8~1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 缺血核心区 NCCa—ATP通道 大鼠
下载PDF
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核心区皮质内IL-1β和MCP-1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力仙 江涛 +4 位作者 刘恩重 林成海 李庆国 杨富明 戴钦舜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41-543,共3页
目的 探讨缺血过程中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核心区皮质内白细胞介素1β(IL 1β)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MCP) 1含量的影响。 方法 选用 80只雄性Wistar大鼠 ,随机分为常温组 (37℃ )和亚低温组 (32~ 33℃ ) ,用ELISA法测定缺... 目的 探讨缺血过程中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核心区皮质内白细胞介素1β(IL 1β)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MCP) 1含量的影响。 方法 选用 80只雄性Wistar大鼠 ,随机分为常温组 (37℃ )和亚低温组 (32~ 33℃ ) ,用ELISA法测定缺血 2h再灌不同时间缺血核心区脑皮质内IL 1β和MCP 1含量变化 ;用 2 ,3,5三苯基四氮唑 (TTC)染色法观察脑皮质梗死灶的变化。 结果 常温组再灌注后各时间点缺血核心区皮质内IL 1β含量无明显变化 ;MCP 1含量于再灌注 6h后开始升高 (2 2 5± 8 7)ng/g ,是假手术组的 17 0倍 (P <0 0 5 ) ,4 8h逐渐达到高峰 (110 9± 4 7 0 )ng/g ,是假手术组的 83 7倍 (P <0 0 0 1)。与常温组相比 ,亚低温组再灌注后缺血核心区皮质内IL 1β含量没有明显变化 ,但MCP 1的含量于再灌注后 6h为 (8 7± 7 6 )ng/g(P <0 0 0 5 ) ,再灌注后 4 8h为 (5 6 0± 4 0 3)ng/g(P <0 0 5 ) ,明显低于常温组 ,皮质梗死灶也显著小于常温组。 结论 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脑皮质内MCP 1的含量 ,可能是亚低温发挥脑保护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缺血再灌注 缺血核心区 皮质内 IL-1Β MCP-1 含量
原文传递
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杨民 李海歌 +1 位作者 吴亚红 朱建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8期1428-1431,1436,共5页
目的联合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进行研究。方法纳入45例发病48h内临床疑似AIS患者。所有患者接受磁共振常规序列、血管成像(MRA)、DWI和3D-PCASL检查。根据MRA和DWI表... 目的联合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进行研究。方法纳入45例发病48h内临床疑似AIS患者。所有患者接受磁共振常规序列、血管成像(MRA)、DWI和3D-PCASL检查。根据MRA和DWI表现,上述患者确诊为AIS病例。在患侧DWI高信号区和对侧镜像脑区勾画感兴趣区(ROI),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并在同一层面勾画同样大小感兴趣区,测量脑血流量(CBF)。采用配对t检验,观察患侧区与镜像区ADC、CBF值的差异;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ADC和CBF值的相关性;回归分析结合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以比较不同参数及参数组合对AIS诊断的效能。结果患侧DWI信号增高,ADC值较对侧下降:0.50±0.15 VS.0.80±0.13um^2/ms,P<0.001;患侧区ASL灌注减低,CBF较对侧下降:17.04±6.97 VS.(34.14±13.53)ml·100g^(-1)·min^(-1),P<0.001。ADC及CBF呈统计学正相关,(r=0.583,P<0.001)。回归分析及ROC曲线显示,联合ADC及CBF值对AIS诊断效能最高(特异性=93.3%,敏感性=86.7%,曲线下面积=0.955)。结论供血中断会导致细胞代谢紊乱,表现ADC值降低,联合DWI和3D-PCASL成像有利于AIS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 表观扩散系数 脑血流量 缺血核心区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钙超载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方珉 谢瑞满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08年第4期245-247,共3页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机制十分复杂,各种细胞内外因素如兴奋性氨基酸、自由基、钙超载、相关凋亡基因的表达及炎症反应等起重要作用。缺血后的神经元死亡包括坏死和凋亡两种方式,缺血核心区以坏死为主,而半暗带内的迟发性神经元死...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机制十分复杂,各种细胞内外因素如兴奋性氨基酸、自由基、钙超载、相关凋亡基因的表达及炎症反应等起重要作用。缺血后的神经元死亡包括坏死和凋亡两种方式,缺血核心区以坏死为主,而半暗带内的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则以凋亡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钙超载 分子机制 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病理生理机制 兴奋性氨基酸 凋亡基因 缺血核心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