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哌卡因腰丛阻滞治疗大鼠后肢慢性缺血疼痛
1
作者 范毅敏 王黎敏 +2 位作者 郭晓姝 冯改壮 李秀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4期400-405,共6页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进行腰丛阻滞治疗大鼠后肢慢性缺血后疼痛效果。方法:分离正常SD大鼠腰神经丛,引导腰神经放电,观察0.025%、0.05%、0.075%、0.1%和0.125%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神经放电的影响,确定最佳阻滞浓度;39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进行腰丛阻滞治疗大鼠后肢慢性缺血后疼痛效果。方法:分离正常SD大鼠腰神经丛,引导腰神经放电,观察0.025%、0.05%、0.075%、0.1%和0.125%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神经放电的影响,确定最佳阻滞浓度;39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3只):正常组、缺血组、缺血+阻滞组。利用单侧股动脉套管的方法制备大鼠后肢慢性骨骼肌缺血模型,腰丛阻滞,热板法测定大鼠痛阈,ELISA法观察缺血后1周,各组外周血组胺、P物质的表达;腓肠肌石蜡切片,HE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罗哌卡因最佳阻滞浓度为0.075%;大鼠痛阈组间比较,除正常组与缺血+阻滞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阻滞组较缺血组痛阈显著提高;大鼠血清组胺、P物质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阻滞组较缺血组显著降低。结论:罗哌卡因腰丛神经阻滞能有效治疗大鼠慢性缺血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腰丛阻滞 慢性缺血疼痛
下载PDF
不同镇痛药物方案治疗下肢缺血性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谈 张杨 +1 位作者 张望德 王云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6期680-683,共4页
目的对下肢缺血性疼痛患者不同镇痛药物方案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对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0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下肢缺血性疼痛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患者镇痛药物方案进行分析,收集患者基本情况、镇痛药... 目的对下肢缺血性疼痛患者不同镇痛药物方案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对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0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下肢缺血性疼痛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患者镇痛药物方案进行分析,收集患者基本情况、镇痛药物使用情况、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结果共入组患者71例,按照镇痛方案分阿片类药物组30例、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组(NSAIDs)32例和坐骨神经阻滞组9例。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疾病及吸烟史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坐骨神经阻滞组VAS评分下降值和阿片类药物组、阿片类药物联合NSAID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667±1.658 vs 3.567±0.817,t=7.716,P<0.001;6.667±1.658 vs 3.938±0.982,t=6.271,P<0.001)。阿片类药物组和阿片类药物联合NSAID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缺血性疼痛镇痛药物方案有多种模式,相对于单用阿片类药物或阿片类药物联用NSAIDs,坐骨神经阻滞的应用在患者疼痛主诉和VAS评分下降改善明显,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缺血疼痛 镇痛药物 阿片类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 坐骨神经阻滞 疗效 不良反应 安全性
下载PDF
自拟通脉活血汤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疼痛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乔瑞英 张明炜 +5 位作者 蔡红 严焱 李丽青 郑腊萍 李烨婷 林欣欣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8期48-50,共3页
目的:分析自拟通脉活血汤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疼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福建省福能集团总医院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74例下肢慢性缺血性疼痛患者,数字表随机排序划分对照组(按照常规西医进行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自拟... 目的:分析自拟通脉活血汤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疼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福建省福能集团总医院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74例下肢慢性缺血性疼痛患者,数字表随机排序划分对照组(按照常规西医进行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自拟通脉活血汤进行治疗),各37例。比较两组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维度QLQ–C3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5 d、10 d、15 d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维度中医证候积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5 d、10 d、15 d观察组患者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下肢血流动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按照自拟通脉活血汤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疼痛患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提升患者治疗期间生活质量,提升患者活动能力,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慢性缺血疼痛 自拟通脉活血汤 阿司匹林 阿托伐他汀钙片 贝前列素钠
下载PDF
下肢缺血性疼痛的镇痛药物治疗及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雷 欧鹏 +2 位作者 朱洁婷 舒畅 李鑫 《中南药学》 CAS 2020年第5期815-821,共7页
下肢剧烈疼痛是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的常见症状。一般镇痛药物治疗的效果不理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加重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几率。本文综合已报道的文献,分析下肢动脉缺血疼痛的机制,介绍目前较常... 下肢剧烈疼痛是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的常见症状。一般镇痛药物治疗的效果不理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加重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几率。本文综合已报道的文献,分析下肢动脉缺血疼痛的机制,介绍目前较常见的可用于临床治疗下肢缺血性疼痛的镇痛药物,并结合镇痛药物的特点和下肢缺血疼痛的机制介绍适用于临床的镇痛效果较好的药物,同时对这些药物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疾病 下肢缺血疼痛 镇痛药物 疼痛治疗
下载PDF
中医护理干预对缓解缺血性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郭东梅 《湖北中医杂志》 2014年第7期53-54,共2页
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日益受到重视,在周围血管外科,疼痛是周围血管外科疾病的最常见症状之一。我院周围血管外科自2010年1月--2013年10月,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所致下肢缺血性疼痛的... 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日益受到重视,在周围血管外科,疼痛是周围血管外科疾病的最常见症状之一。我院周围血管外科自2010年1月--2013年10月,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所致下肢缺血性疼痛的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疼痛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中医护理干预
下载PDF
熏洗疗法辅助缓解肢体缺血性疼痛31例临床观察
6
作者 胡余美 《江苏中医药》 CAS 2004年第10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肢体缺血疼痛 桃红四物汤 脉络宁注射液 熏洗疗法
下载PDF
芒针深刺环跳穴辅以龙虎交战手法治疗慢性下肢缺血性疼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仝光照 张青天 +2 位作者 黄忠利 吕嘉荣 许志会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1年第13期1398-1402,共5页
目的观察芒针深刺环跳穴辅以龙虎交战手法治疗慢性下肢缺血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7月—2019年6月石家庄市中医院治疗的100例慢性下肢缺血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芒针深... 目的观察芒针深刺环跳穴辅以龙虎交战手法治疗慢性下肢缺血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7月—2019年6月石家庄市中医院治疗的100例慢性下肢缺血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芒针深刺环跳穴辅以龙虎交战手法治疗,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14 d。观察2组干预后临床症状评分、最大步行及无痛行走距离、踝肱指数(ABI)、足背动脉、腘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生活质量的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肢麻木评分、皮肤色泽评分、皮肤温度感评分及血管生存质量量表(VascuQOI)各维度(疼痛、其余症状、日常生活、社交活动、情感问题)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最大步行距离、无痛行走距离、ABI及足背动脉、腘动脉的血流量与血管内径均明显增加(P均<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5/50),对照组为72%(36/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芒针深刺环跳穴辅以龙虎交战手法治疗慢性下肢缺血性疼痛疗效确定,不仅可有效缓解下肢缺血性疼痛,改善下肢血液循环,还能提高最大步行及无痛行走距离,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跳穴 龙虎交战手法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缺血疼痛 踝肱指数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顽固性下肢缺血性疼痛的多模式镇痛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华波 张众 +2 位作者 赵彩红 王忠岳 陶高见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94-396,共3页
目的观察以腰交感神经毁损联合全身和局部用药对顽固性下肢缺血性疼痛的疗效。方法 21例顽固性下肢缺血性疼痛患者接受腰交感神经毁损,同时在足部局部外用扶他林乳胶剂并根据情况联合使用抗惊厥类药物和阿片类药,观察和评估患者治疗前... 目的观察以腰交感神经毁损联合全身和局部用药对顽固性下肢缺血性疼痛的疗效。方法 21例顽固性下肢缺血性疼痛患者接受腰交感神经毁损,同时在足部局部外用扶他林乳胶剂并根据情况联合使用抗惊厥类药物和阿片类药,观察和评估患者治疗前后静息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局部皮肤温度。结果行腰交感神经阻滞及局部外用扶他林乳胶剂后,21例患者疼痛均有缓解。综合治疗后有2例患者效果不佳,其余19例患者疼痛缓解至VAS〈3,其中有4例患者基本不需要全身应用镇痛药物,其余患者需全身应用镇痛药物。结论对顽固性下肢缺血性疼痛宜采取多模式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疼痛 多模式镇痛 腰交感神经毁损 局部用药 非甾体类药物 阿片类药物
下载PDF
大鼠慢性缺血性肢体疼痛模型的探索性构建
9
作者 周游 吴茗慧 +6 位作者 汪雯 杜俊英 邵晓梅 蒋永亮 刘伯一 梁宜 方剑乔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8-454,共7页
目的通过测定大鼠机械痛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s,PWTs)、足跖肿胀程度(paw thickness)、足跖部皮温(paw skin temperature)以及足跖部局部血流情况(paw blood flow),探索一种简便、可靠的大鼠慢性缺血性肢体疼痛模型的构建方法。... 目的通过测定大鼠机械痛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s,PWTs)、足跖肿胀程度(paw thickness)、足跖部皮温(paw skin temperature)以及足跖部局部血流情况(paw blood flow),探索一种简便、可靠的大鼠慢性缺血性肢体疼痛模型的构建方法。方法将16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假模型组(sham CILP组,n=8)和慢性缺血性肢体疼痛模型组(CILP组,n=8)。慢性缺血性肢体疼痛模型组采用O型圈下肢近膝关节处小压力值缓慢加压,加压强度为1.2-2.2 N,加压每日1次,一次加压30-40 min,连续3周造模。检测两组大鼠对患侧于造模前,加压后6、13、20 d的PWTs以及足跖部肿胀程度、皮温和局部血流情况。结果造模20 d完成加压后,CILP组大鼠患对侧PWTs均显著低于同期假模型组(P<0.01);CILP组大鼠患侧足跖部厚度均显著高于同期假模型组和同期对侧(P<0.01);CILP大鼠患侧足跖皮温加压后显著低于同期假模型组(P<0.01);CILP大鼠对患侧足跖平均血流量均显著低于同期假模型组(P<0.01)。结论在大鼠下肢处通过长时间缓慢加压,能够有效造成慢性缺血性肢体疼痛的情况,从而建立大鼠慢性缺血性疼痛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慢性缺血疼痛 足跖血流 足跖皮温 足跖厚度 机械痛阈
下载PDF
东菱迪芙治疗慢性下肢缺血性疼痛53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兆训 于金华 李俊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年第31期3967-3968,共2页
目的评价东菱迪芙治疗慢性下肢缺血性疼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106例慢性下肢缺血性疼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第1天予生理盐水250 mL加东菱迪芙10 BU静脉滴注,后隔日东菱迪芙5BU静脉滴注,2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静脉点... 目的评价东菱迪芙治疗慢性下肢缺血性疼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106例慢性下肢缺血性疼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第1天予生理盐水250 mL加东菱迪芙10 BU静脉滴注,后隔日东菱迪芙5BU静脉滴注,2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静脉点滴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口服培达。疗程结束后评定2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变化和下肢疼痛减轻的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降低(P<0.01)。治疗2周后,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东菱迪芙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疼痛有效,且相对安全,近期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菱迪芙 慢性下肢缺血疼痛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干扰电疗法和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对局部缺血性疼痛止痛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孔瑛 张长杰 郭正成 《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 2005年第3期113-114,131,共3页
目的:比较干扰电疗法(IFT)和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TENS)对局部缺血性疼痛模型的镇痛效果。方法:根据30名健康志愿者在IFT、TENS和假电疗法的干预下自我感受疼痛强度的改变比较止痛效果。IFT组和TENS组的作用部位都在前臂,假电疗组则是使... 目的:比较干扰电疗法(IFT)和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TENS)对局部缺血性疼痛模型的镇痛效果。方法:根据30名健康志愿者在IFT、TENS和假电疗法的干预下自我感受疼痛强度的改变比较止痛效果。IFT组和TENS组的作用部位都在前臂,假电疗组则是使用一种安慰性刺激器,无电流输出。结果:IFT组较假电疗组明显减轻疼痛,但与TENS组相比无明显的差别。结论:IFT和TENS均能减轻疼痛,并且其在减轻的程度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电疗法 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 缺血疼痛
下载PDF
发生在心脏及末梢血管的缺血性疼痛 被引量:1
12
作者 澄川耕二 赵水华 《日本医学介绍》 2001年第9期392-393,共2页
关键词 缺血疼痛 心脏 末梢血管
下载PDF
单次静脉输注氯胺酮缓解严重肢体缺血性疼痛
13
作者 郎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32-232,共1页
关键词 单次静脉输注 氯胺酮 肢体缺血疼痛 治疗
下载PDF
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治 被引量:7
14
作者 徐肇敏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4-6,共3页
关键词 缺血性结肠炎 老年人 缺血疼痛 急性腹痛 诊治 缺血性损伤 供血不足 急性发作
下载PDF
糖尿病足溃烂:保肢治愈不是梦(之二)——疏通血管 改善缺血
15
作者 邹大进 《糖尿病新世界》 2009年第4期30-30,共1页
糖尿病下肢缺血性足坏疽较非糖尿病高19倍,50岁以上的糖尿病人可高达40倍。大多数下肢血管狭窄患者没有症状,33%的患者为间歇性跛行,而仅有10%有严重肢体缺血性疼痛。近20年来我院救治的300余例糖尿病肢端坏疽中,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糖尿病下肢缺血性足坏疽较非糖尿病高19倍,50岁以上的糖尿病人可高达40倍。大多数下肢血管狭窄患者没有症状,33%的患者为间歇性跛行,而仅有10%有严重肢体缺血性疼痛。近20年来我院救治的300余例糖尿病肢端坏疽中,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占40%,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占32%,动脉硬化闭塞占38%。动脉供血不足是影响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的最重要因素,重新恢复下肢正常血供是贯穿治疗始终的关键。早检查、早治疗的干预措施能使糖尿病足患者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因“缺血”而“失足”的伤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缺血疼痛 糖尿病足溃烂 血管狭窄 足背动脉搏动 糖尿病肢端坏疽 疏通 治愈 保肢
下载PDF
经皮交流电刺激在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文波 孙岩军 张晓明 《中华当代医学》 2007年第4期23-24,共2页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的特有体征是固定压痛点及肌肉紧张,主要临床表现为:(1)局部肌肉痛:慢性持续性酸胀痛或钝痛,疼痛呈紧束感或重物压迫感,腰、背、骶、臀、腿、膝、足底、颈、肩、肘或腕等均...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的特有体征是固定压痛点及肌肉紧张,主要临床表现为:(1)局部肌肉痛:慢性持续性酸胀痛或钝痛,疼痛呈紧束感或重物压迫感,腰、背、骶、臀、腿、膝、足底、颈、肩、肘或腕等均可发生。(2)缺血性疼痛:局部受凉或全身疲劳、天气变冷会诱发疼痛,深夜睡眠中会痛醒,晨起僵硬疼痛,活动后减轻但常在长时间工作后或傍晚时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流电刺激 治疗 慢性持续性 缺血疼痛 长时间工作 肌肉紧张 特有体征
下载PDF
心肌缺血大鼠丘脑束旁核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变化
17
作者 王利利 杨涛 +2 位作者 郭政 金烈烈 蓝仲岳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48-849,共2页
关键词 心肌缺血大鼠 丘脑束旁核 放电频率 核神经元 缺血性心绞痛 心肌缺血疼痛 实验室资料 疼痛机制 躯体痛
下载PDF
偏振红外光疼痛治疗仪临床应用
18
作者 罗守仁 胡志强 《医疗装备》 2002年第4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偏振红外光疼痛治疗仪 临床应用 医疗仪器 光疗法 神经性疼痛 缺血疼痛
下载PDF
严寒可诱发“三大疼痛”
19
作者 姚银生 《健康生活》 2010年第1期26-26,共1页
在寒冷的冬季,骨关节痛、颈椎病痛、缺血性疼痛这“三大疼痛”的发病率很高。针对“三大疼痛”病,充分认识、正确预防、合理治疗是疼痛病人的过冬三部曲。
关键词 缺血疼痛 诱发 严寒 骨关节痛 疼痛病人 发病率
下载PDF
重症肢端血管炎2例并文献复习
20
作者 史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6期168-171,共4页
背景 肢端缺血和坏死是结缔组织疾病(CTD)的常见问题,而系统性血管炎中亦可出现肢端缺血性病变。目的:分析以肢端坏疽为临床表现的肢端血管炎患者的诊疗过程,总结其临床特征,为系统性血管炎精准分类增加临床依据、提供诊疗指导。方法 ... 背景 肢端缺血和坏死是结缔组织疾病(CTD)的常见问题,而系统性血管炎中亦可出现肢端缺血性病变。目的:分析以肢端坏疽为临床表现的肢端血管炎患者的诊疗过程,总结其临床特征,为系统性血管炎精准分类增加临床依据、提供诊疗指导。方法 此次我们报告2例以肢端缺血疼痛以致坏疽为临床表现的肢端血管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探讨此类血管炎的诊治。结果 2例老年患者均以明显的指(趾)端坏疽伴疼痛症状入院,查体见双手指(足趾)端紫绀色,足底、足背血管炎皮损、网状青斑,局部色素沉着,肢端皮温低等表现,血沉、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ENA、ANCA、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免疫指标正常,2例均明确诊断为肢端血管炎,确诊后予激素、环磷酰胺相关治疗,肢端疼痛、紫绀明显改善,遗留个别手指(足趾)坏疽,血沉、CRP下降至正常,随访至今未见疾病活动及继发肿瘤征象。结论 对于肢端坏疽病变为发病特点的老年患者,主以快速进展的指(趾)端坏疽为主,并不一定出现可逆性雷诺现象,应及时完善急性时相反应物,及早诊断及治疗,避免延误病情。虽然肢端缺血性病变可能为某些特定血管炎的初始或孤立表现,但肢体缺血性病变很少作为尚未分类血管炎的主要表现,且文献报告组织学发现似乎不同,因此肢端血管炎可能代表一类血管炎,本次研究为系统性血管炎精准分类提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炎 未分类血管炎 结缔组织病 缺血疼痛 坏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