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视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阈值的报告
1
作者 刘宝玉 龚玉琴 张云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9年第5期379-379,共1页
关键词 一过性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检查 缺血阈 心肌缺血阈 最低心率 冠心病患者 变异性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阈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姚红 潘伟彪 +1 位作者 郭灼林 兰军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3年第6期68-69,共2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阈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 2 4h动态心电监测 ,检测 12 4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阈值 (MIT)、MIT的变异度 (IV)、每次缺血发作持续时间 (TMI)和ST段最大位移 (STm) ,以及昼夜缺血次数(IN)。结果 :共检出 10 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阈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 2 4h动态心电监测 ,检测 12 4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阈值 (MIT)、MIT的变异度 (IV)、每次缺血发作持续时间 (TMI)和ST段最大位移 (STm) ,以及昼夜缺血次数(IN)。结果 :共检出 10 12次心肌缺血 ,93.5 %在ST段压低时心率加快、夜间心肌缺血阈值较低 ,但缺血时间及ST段压低程度明显重于昼间。结论 :心肌缺血阈是评价冠心病患者的重要临床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心肌缺血阈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阈与总缺血负荷 被引量:6
3
作者 赵文强 李广镰 冯丽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7年第5期281-283,共3页
对124例冠心病和非心脏病者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阈、总缺血负荷(TIB)及其与心脏事件危险级(ERC)的关系。结果发现,急性心肌梗塞(AMI)组最高和最低缺血阈(HMIT和LMIT)较陈旧性心肌梗塞(OMI)组和心绞痛组降低、阈变异(V... 对124例冠心病和非心脏病者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阈、总缺血负荷(TIB)及其与心脏事件危险级(ERC)的关系。结果发现,急性心肌梗塞(AMI)组最高和最低缺血阈(HMIT和LMIT)较陈旧性心肌梗塞(OMI)组和心绞痛组降低、阈变异(VMIT)和TIB显著增加;不同AMI类型之间LMIT、VMIT和TIB有显著差异;随着LMIT降低和TIB的增加,心律失常Lown分级、左室泵功能Killip分级及最大心率变异分级的严重性亦随之增大;LMIT与ERC成负相关(r=-0.65);VMIT、TIB与ERC成正相关(r=0.45,0.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阈 缺血负荷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周智 王鑫 王权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8年第2期228-229,共2页
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值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以观察心肌缺血阈值(MIT)、MIT的变异(IV),以及每阵缺血发作持续时间(TMI)和ST段最大位移以及昼夜缺血阵数(IN... 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值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以观察心肌缺血阈值(MIT)、MIT的变异(IV),以及每阵缺血发作持续时间(TMI)和ST段最大位移以及昼夜缺血阵数(IN)。结果共检出582阵心肌缺血,92.1%在ST段压低时心率加快,夜间心肌缺血阈值较低,但缺血时间及ST段压低程度明显重于昼间。结论高心肌缺血阈与心肌耗氧增加有关;低心肌缺血阈与冠状动脉张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缺血阈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的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肖强 李元民 +1 位作者 李善英 张斌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528-529,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24 h动态心电监测,检测80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阈值、MIT的变异度、每次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和ST段最大位移,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共检出605次心肌缺血,92.5%在ST段压低时心率...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24 h动态心电监测,检测80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阈值、MIT的变异度、每次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和ST段最大位移,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共检出605次心肌缺血,92.5%在ST段压低时心率加快,夜间心肌缺血阈值较低,但缺血时间及ST段压低程度白天明显重于夜间。结论应重视十二导24小时心电图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检测中的应用,同时注意心肌缺血有不同的机制,应根据情况给予不同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 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 缺血阈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的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黄红漫 季月芬 许其倓 《心电学杂志》 2003年第1期16-17,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监测,检测62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阈值、MIT的变异度、每次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和ST段最大位移,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共检出506次心肌缺血,93.5%在ST段压低时心率加快...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监测,检测62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阈值、MIT的变异度、每次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和ST段最大位移,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共检出506次心肌缺血,93.5%在ST段压低时心率加快,夜间心肌缺血阈值较低,但缺血时间及ST段压低程度明显重于昼间。结论心肌缺血有不同的机制,应根据情况给予不同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无症状心肌缺血阈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左京生 于斌 +1 位作者 谢玉华 陈少华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0年第5期328-33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时心肌缺血阈(MIT)的发生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28例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测,观察其MIT值、MIT变异度、每次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和ST段最大位移,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共检测984阵心肌...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时心肌缺血阈(MIT)的发生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28例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测,观察其MIT值、MIT变异度、每次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和ST段最大位移,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共检测984阵心肌缺血,其中932阵为SMI,93.6%在ST段压低时心率加快,心率增快的高低与缺血的程度呈正相关,夜间MIT较低,缺血时间及ST压低程度明显重于昼间(P<0.05)。结论 DCG是临床上检测SMI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临床评估SMI的预后及给药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冠心病 无症状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阈 分析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myocardial ischemia 临床意义 检测 发作持续时间 SMI MIT 动态心电图 最大位移 心率增快 心率加快 缺血时间 临床评估 方法 发生规律 正相关
下载PDF
心肌缺血阈 被引量:1
8
作者 郭继鸿 《临床心电学杂志》 1998年第1期39-40,共2页
心肌缺血阈当冠状动脉供氧和心肌需氧间不平衡时,则可出现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和心电图表现。影响心肌耗氧量的因素很多,其中心率、平均动脉压、心肌收缩时间是三个最重要的因素,临床上采用三数据乘积的概念表示“心绞痛阈”。三... 心肌缺血阈当冠状动脉供氧和心肌需氧间不平衡时,则可出现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和心电图表现。影响心肌耗氧量的因素很多,其中心率、平均动脉压、心肌收缩时间是三个最重要的因素,临床上采用三数据乘积的概念表示“心绞痛阈”。三数据乘积(Tripleprod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阈 心电图 心率 平均动脉压
下载PDF
冠心病心肌缺血阈变化
9
作者 季英敏 王悦喜 +6 位作者 张剑 于赛华 王春燕 袁托亚 阿荣 任保军 刘小宇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6年第6期434-434,共1页
关键词 心肌缺血阈 冠心病 暂时性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 病者 变异性 运动量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的临床意义
10
作者 桑叶 寇艳 +1 位作者 张杨 徐培国 《现代医药卫生》 2009年第18期2755-2756,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MI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记录73例冠心病患者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的MIT及其变异性(IV)、每次缺血发作持续时间(Tmi)和ST段最大位移(STm)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73例冠心病患者中共检出心肌缺血6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MI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记录73例冠心病患者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的MIT及其变异性(IV)、每次缺血发作持续时间(Tmi)和ST段最大位移(STm)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73例冠心病患者中共检出心肌缺血650次,其中600次属无症状心肌缺血,92.8%在ST段压低时心率加快,夜间MIT值较低,但缺血时间及ST段压低程度明显重于昼间(P<0.01)。结论: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是临床上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临床评估SMI的预后及给药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无症状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阈 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11
作者 李琼 王侠 江薇 《实用医技杂志》 2007年第3期326-327,共2页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检测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MI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DCG记录124例冠心病患者MIT值,MIT变异度、每次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和ST段最大位移(STm)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124例中共检出次心肌缺血(SMI)960次,...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检测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MI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DCG记录124例冠心病患者MIT值,MIT变异度、每次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和ST段最大位移(STm)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124例中共检出次心肌缺血(SMI)960次,93.5%在ST段压低时心率加快,夜间MIT值较低,但缺血时间ST段压低程度明显重于昼间(P<0.05)。结论:DCG是临床上检测SMI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临床评估SMI的预后及给药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缺血阈 动态心电图 变异度K
下载PDF
平板运动试验中的“心肌缺血阈”
12
作者 杨晓村 周高峰 郑大为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5年第10期77-78,共2页
平板运动试验目前已被公认为是一种简便,实用和相对安全的有价值的检查方法,由于其无创性和可重复性,已广泛应用于对冠心病的诊断和对预后的评价。目前世界公认的诊断标准为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或上抬(不包括AVR和有病理性Q波的导... 平板运动试验目前已被公认为是一种简便,实用和相对安全的有价值的检查方法,由于其无创性和可重复性,已广泛应用于对冠心病的诊断和对预后的评价。目前世界公认的诊断标准为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或上抬(不包括AVR和有病理性Q波的导联)≥1mm至少持续至J点后60~80mm。另还有诸如运动中出现心绞痛,血压下降,心脏泵功能不全等。本文作者将动态心电图中的心肌缺血阈概念引入平板运动试验中,其结果显示对冠心病病人内科用药,外科手术,冠脉介入等治疗方法的疗效是较好的评价标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运动试验 心肌缺血阈 病理性Q波 泵功能不全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病人 相对安全 可重复性 诊断标准 血压下降 内科用药 外科手术 评价标准 治疗方法 冠脉介入 无创性 AVR ST段 心绞痛
下载PDF
68例无症状心肌缺血阈的动态心电图观察
13
作者 熊萍 连捷 《中原医刊》 2006年第2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规律。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68例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阈及其变异度。结果共检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403次,有症状心肌缺血46次,前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后者。结论心肌缺血是冠心...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规律。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68例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阈及其变异度。结果共检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403次,有症状心肌缺血46次,前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后者。结论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因心肌缺血发生机制不同,应根据发病情况给予不同的治疗、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因心肌缺血发生机制不同,应根据发病情情况给予不同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缺血 变异度 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心肌缺血阈 24H动态心电图监测 冠心病患者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发病情况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运动处方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缺血阈和运动耐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雁 王伯忠 +4 位作者 郑玲燕 王奇男 胡伟芳 徐早仙 杨奕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1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运动处方对老年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缺血阈和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浙江医院就诊的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41例)和体外反搏(EECP)联合运动处方组(EECP组,39例);干...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运动处方对老年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缺血阈和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浙江医院就诊的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41例)和体外反搏(EECP)联合运动处方组(EECP组,39例);干预前后进行心肺运动试验,对两组患者的运动耐量和运动心电图相关指标ST段缺血型压低达0.5 mm、1.0 mm时的运动负荷量(用Met0.5、Met1.0表示),最大耗氧量(VO2max)、氧脉搏(VO2/HR max)、运动时间等进行对比。结果(1)EECP组中干预前21例运动试验阳性,伴心绞痛18例,干预12周后12例运动试验时心绞痛消失,11例运动平板转阴性;常规组23例阳性,伴心绞痛17例,消失6例,5例转阴者。(2)干预前后Met1.0、VO2max、VO2/HR max、运动时间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后组间比较,EECP组Met0.5、VO2/HR max与常规组比较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7、2.864,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结合运动处方,能有效地增加运动耐量,提高缺血阈,对于运动耐量明显降低的老年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运动处方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 运动耐量 缺血阈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抑制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脏重塑的效果及其对缺血阈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机制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连延华 高丽 张晓乐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第8期125-128,共4页
目的研究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抑制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脏重塑的效果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和缺血阈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期间125例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研究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抑制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脏重塑的效果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和缺血阈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期间125例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62例给予冠心病规范化药物治疗,观察组63例联合EECP,比较两组心脏重塑、缺血阈和血管内皮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房射血期血液由左心房进入左心室的最高流速A峰、快速充盈期血液由左心房进入左心室的最高流速E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对照组,心房收缩期末左心房内径(LA)、心室舒张期末左心室内径(LV)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T段缺血型压低达0.5 mm、1.0 mm时的运动负荷量(Met0.5、Met1.0)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一氧化氮(NO)、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FMD)均高于对照组,内皮素1(ET-1)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增加EECP治疗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抑制心脏重塑,提高缺血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心脏重塑 冠心病 缺血阈
下载PDF
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的临床分析
16
作者 韩丽香 郭桦 张立民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3期251-252,共2页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病人无症状心肌缺血阈值的临床意义。方法53例冠心病病人24h心电图检测其心肌缺血阈值、心肌缺血阈值的变异度、每阵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和ST段最大位移,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共检...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病人无症状心肌缺血阈值的临床意义。方法53例冠心病病人24h心电图检测其心肌缺血阈值、心肌缺血阈值的变异度、每阵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和ST段最大位移,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共检出468例缺血发作,以心率加快时心肌缺血居多,达91.2%,夜间心肌缺血阈值较低,且缺血持续时间及ST段压低程度明显长于及重于白昼。心肌缺血阈的变异度为22.3%,与缺血总阵数呈正相关。结论高心肌缺血阈与心肌耗氧量有关,低心肌缺血阈与冠状动脉张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阈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17
作者 张冬梅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4期246-246,共1页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检测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MI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DCG记录124例冠心病患者MIT值,MIT变异度、每次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和ST段最大位移(STm)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124例中共检出次心肌缺血(SMI)960次,...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检测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MI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DCG记录124例冠心病患者MIT值,MIT变异度、每次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和ST段最大位移(STm)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124例中共检出次心肌缺血(SMI)960次,93.5%在ST段压低时心率加快,夜间MIT值较低,但缺血时间ST段压低程度明显重于昼间(P<0.05)。结论:DCG是临床上检测SMI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临床评估SMI的预后及给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缺血阈 动态心电图 变异度K
下载PDF
心肌缺血阈的临床相关因素 被引量:1
18
作者 鲁端 陈宝仙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57-358,共2页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缺血阈 心电图
原文传递
124例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丽华 谭泳梅 王忠德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1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记录心肌缺血发作的初始心率(IT)、最高心率(HMIT)、最低心率(LMIT)、持续时间(TMI)和ST段最大位移(STM)以及24h总缺血阵数(TIN)、时间(TIT)和ST段压低幅度,并计...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记录心肌缺血发作的初始心率(IT)、最高心率(HMIT)、最低心率(LMIT)、持续时间(TMI)和ST段最大位移(STM)以及24h总缺血阵数(TIN)、时间(TIT)和ST段压低幅度,并计算心肌缺血阈变异度(IV),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类、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果124例中ST-T改变960阵次,其中768阵次属SMI,192阵次为有症状心肌缺血(SYMI);SMI发作86.98%与活动有关;SMI日间发作多于夜间,以上午(6∶00~12∶00)为发作高峰期,占全天发作的41.93%,夜间心肌缺血阈值(IT)较低,但缺血时间及ST段压低程度明显重于昼间:混合型心肌缺血的IT显著低于单纯型心肌缺血。结论DCG是临床上监测SMI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临床评估SMI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无症状心肌缺血 发作规律 心肌缺血阈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对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宏峰 周弘 张煜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7年第5期358-360,共3页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发生机制及规律。方法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记录系统,对116例冠心病(CAD)患者连续监测48h,结合生活日志分析诊断。结果①79.6%SMIST段下移发生于轻体力和脑力劳动时,发作高峰位于上午6:0...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发生机制及规律。方法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记录系统,对116例冠心病(CAD)患者连续监测48h,结合生活日志分析诊断。结果①79.6%SMIST段下移发生于轻体力和脑力劳动时,发作高峰位于上午6:00—12:00时(P〈0.01);下移程度及阵次以日间为著;②夜间心肌缺血阅变异性增高、ST段下移持续时间延长(P〈0.01);③心率增快的高低与缺血的程度成正相关,心率越快,ST段下移越明显,诱发的心肌缺血越严重。结论①二级预防的CAD者仍有较高的SMI发生率,应和有症状心肌缺血同样给予足够重视;②缺血阵次、ST段移位幅度和持续时间、心肌缺血阈、心肌缺血总负荷等指标是评估心肌缺血有价值的指标;③心肌缺血有不同的机制,应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治疗。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主张给β-受体阻滞刺。冠脉张力增加与副交感神经张力异常引起冠脉供血不足,主张给钙离子拮抗剂或硝酸酯类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12导动态心电图 心肌缺血阈 昼夜节律 变异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