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刺激小脑顶核预处理对缺血脑损害的预防性脑保护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周洪语 徐继文 +2 位作者 邱永明 沈建康 罗其中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9期2658-2659,共2页
目的探讨在脑缺血前进行电刺激小脑顶核(FN)预处理的预防性脑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成5组,根据预处理与脑缺血的间隔时间,分为电刺激FN预处理1,6,24h3组,以及假手术对照组和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对照组,每组各10只。应用MCAO... 目的探讨在脑缺血前进行电刺激小脑顶核(FN)预处理的预防性脑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成5组,根据预处理与脑缺血的间隔时间,分为电刺激FN预处理1,6,24h3组,以及假手术对照组和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对照组,每组各10只。应用MCAO动物模型,立体定向技术将刺激电极置入病侧小脑FN,分别在缺血前1,6和24h给予电刺激1h,观察24h后脑梗死范围、脑含水量和EEG变化。结果缺血前1,6和24h行电刺激FN预处理均能有效减小脑梗死范围和促进EEG恢复,损害减小主要位于梗死灶的背内侧和尾侧部的新皮质,3组梗死范围分别为(11.8±4.0)%,(14.2±5.4)%和(12.6±4.0)%,与MCAO对照组(19.8±4.2)%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缺血前1h电刺激FN组脑保护效果较明显,梗死范围减小40.4%;缺血前1h应用还能减轻脑水肿,梗死周围脑组织含水量(80.0±2.7)%,与MCAO对照组(84.2±2.2)%之间的差异也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FN预处理对缺血脑损害具有预防性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小脑顶核 预处理 预防性脑保护 缺血 大鼠
下载PDF
肢体缺血预处理对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成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LIPC)对造影剂肾病(radio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RCIN)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我院接受造影剂检查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LIPC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两...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LIPC)对造影剂肾病(radio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RCIN)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我院接受造影剂检查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LIPC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静脉水化治疗,上肢绑血压计袖带,LIPC组充气压力至高于收缩压50 mmHg,对照组充气压力至舒张压水平,持续5 min,放气至0 mmHg,间隔5min后再次充气、放气,共4个循环。观察两组治疗前、后72 h血肌酐(SCr)、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的变化及RCIN的发生率。结果:造影后对照组SCr较LIPC组明显升高,T-SOD活性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升高:SCr(185.8±27.2)μmol/L vs.(172.6±26.4)μmol/L,T-SOD(93.24±15.69)U/L vs.(108.28±16.35)U/L,MDA(6.98±1.90)μmol/L vs.(6.01±1.98)μmol/L。LIPC组RCIN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0.9%(15/46)vs.32.6%(5/46)。结论:在行血管造影检查前,给予LIPC能显著降低RCIN的发生;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造影剂肾病 氧化应激 预防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控制性降压肾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吴灵潝 程邦昌 +2 位作者 邹捍东 周晨亮 杜大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4期4203-4205,共3页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对大鼠硝普钠控制性降压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Wa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控制性降压组(C组)、缺血预处理组(I组)。腹腔麻醉后,C组大鼠经股静脉泵注硝普钠,使平均动脉压降...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对大鼠硝普钠控制性降压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Wa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控制性降压组(C组)、缺血预处理组(I组)。腹腔麻醉后,C组大鼠经股静脉泵注硝普钠,使平均动脉压降至50mmHg并维持120min。S组大鼠只做手术操作,泵注生理盐水。I组大鼠降压前用动脉夹阻断左肾动脉3次,每次5min,间隔5min再灌注。分别于降压前、降压60min、降压后120min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Cr)、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并观察肾组织的显微结构变化。结果:C组大鼠经控制性降压60min后血BUN、Cr和尿NAG高于S组同时点值(P﹤0.05),降压120min后血BUN、Cr、β2-MG和尿NAG进一步升高,与S组同时点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I组大鼠降压60min后血BUN、Cr和尿NAG低于C组同时点值(P﹤0.05),降压120min后血BUN、Cr、β2-MG和尿NAG均低于C组同时点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对大鼠控制性降压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和创伤 降压 控制 缺血预处理 肾功能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处理联合应用对长时程心肌缺血/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叶挺梅 高琴 +2 位作者 李艳芳 王珏 夏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处理联合应用对长时程缺血引起的缺血/复灌(I/R)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方法,全心停灌60 m in,复灌120 m in复制长时程心肌缺血的I/R模型,测定心室动力学指标和...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处理联合应用对长时程缺血引起的缺血/复灌(I/R)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方法,全心停灌60 m in,复灌120 m in复制长时程心肌缺血的I/R模型,测定心室动力学指标和复灌各时间点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实验结束测定心肌组织form azan含量的变化。结果:在长时程心肌缺血的I/R模型中,缺血后处理能提高心肌细胞的form azan含量,降低复灌期间冠脉流出液中LDH含量,但对心室血流动力学无明显改善。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处理联合应用不仅能提高心肌细胞的form azan含量,降低复灌期间冠脉流出液中LDH含量,而且能明显改善心室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钙激活钾通道阻断剂pax illine减弱了两者联合应用的作用。结论:在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模型上,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处理联合应用产生加强的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钙激活钾通道的开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缺血预处理 心肌/预防和控制 心肌再灌注损伤/病理生理学 钾通道 钙激活/代谢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对肝硬化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文美 陈坚 +1 位作者 路逵阳 沈士刚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 (IP)对硬化肝脏缺血再灌注 (I/R )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采用四氯化碳复制的SD肝硬化大鼠随机按I/R前是否行IP分为预处理 (IP组 )和非预处理组 (NIP组 )。比较两组大鼠肝I/R后肝功能、肝组织的抗氧化能力、...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 (IP)对硬化肝脏缺血再灌注 (I/R )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采用四氯化碳复制的SD肝硬化大鼠随机按I/R前是否行IP分为预处理 (IP组 )和非预处理组 (NIP组 )。比较两组大鼠肝I/R后肝功能、肝组织的抗氧化能力、能量代谢、NO含量与组织学变化及大鼠术后 1周的存活率。 结果  与NIP组大鼠比较 ,IP组血清谷丙转氨酶 ,谷草转氨酶及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降低 (分别为P <0 .0 5 ,P <0 .0 0 1和P <0 .0 0 1) ;肝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 )活力明显提高 (分别为 P <0 .0 5和 P <0 .0 1) ;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 )含量降低 ( P <0 .0 5 ) ;ATP含量与能荷值 (EC)增高 (分别为P <0 .0 1和P <0 .0 5 ) ;NO合成显著增加 (P <0 .0 1) ;光镜和电镜检查显示肝损伤的组织形态学表现明显减轻。大鼠术后 1周存活率虽有提高 ,但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6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预防 血液供给 肝硬化 病理生理学 缺血预处理 保护作用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远距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与心肌保护 被引量:5
6
作者 夏强 高琴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缺血预处理、远距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提出的抗缺血性心肌疾病的三种重要手段。这三种干预方式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共享部分机制但存在差异。深入研究缺血处理的方式和机制有助于寻找防治缺血性心脏病、保护缺血心肌和... 缺血预处理、远距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提出的抗缺血性心肌疾病的三种重要手段。这三种干预方式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共享部分机制但存在差异。深入研究缺血处理的方式和机制有助于寻找防治缺血性心脏病、保护缺血心肌和促进心肌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远距预处理 缺血处理 心肌再灌注损伤 心肌缺血/预防和控制 心肌/预防和控制 钾通道 钙激活/代谢
下载PDF
吗啡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延迟相保护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卢向航 冉珂 +1 位作者 徐军美 常业恬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9-403,共5页
目的:探讨吗啡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延迟相保护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吗啡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仅行左冠脉套线而不阻断160 min,I/R组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40 m... 目的:探讨吗啡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延迟相保护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吗啡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仅行左冠脉套线而不阻断160 min,I/R组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40 min,再灌注120 min,吗啡组静注吗啡1.0 mg/kg,24 h后处理同I/R组。再灌注结束后抽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测心梗面积和热休克蛋白-27(HSP27)的表达。结果:与I/R组比,吗啡降低心肌梗死面积,上调HSP27表达和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改善细胞超微结构。结论:吗啡预处理可能通过HSP27对兔心肌产生延迟相保护作用,其机制与HSP27抗过氧化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药理学 心肌 再灌注损伤/预防和控制 心肌缺血/预防和控制 缺血预处理 延迟相保护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减轻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线粒体相关机制 被引量:28
8
作者 姜翠翠 夏满莉 +1 位作者 王敏 陈士票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6-330,共5页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及其与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mPTP)和/或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的关系。方法:分离SD雄性大鼠心脏置于Langendorff系统行全心停灌30 min,再灌注...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及其与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mPTP)和/或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的关系。方法:分离SD雄性大鼠心脏置于Langendorff系统行全心停灌30 min,再灌注120 min建立心肌I/R损伤模型,停灌前15 min给予Dex(10 nmol/L)处理。测定左心室动力学、再灌注期间冠脉流量及再灌注5 min时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实验结束测定心肌组织formazan含量以反映心肌梗死状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R组明显降低了再灌注期间的左室发展压、冠脉流量及再灌注末心肌组织formazan含量,显著升高了再灌注左室舒张末压、心肌LDH渗出;Dex预处理明显改善了I/R心脏功能及心肌组织活性(P<0.01);mPTP开放剂苍术苷(20μmol/L,再灌注前给药20min)及mitoKATP抑制剂5-羟基癸酸(100μmol/L,停灌前给药20 min)可取消Dex预处理产生的抗心脏I/R损伤作用。结论:围手术期常用的辅助麻醉药Dex具有减轻离体大鼠心脏I/R损伤作用,且该心肌保护作用可能与Dex促进缺血前mitoKATP的开放,抑制再灌注早期mPTP的开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治疗应用 缺血预处理 心肌/药物疗法 线粒体/药物作用 钾通道/药物作用 腺苷三磷酸酶类/代谢 心肌再灌注损伤/预防和控制
下载PDF
脑缺血耐受机制及脑缺血预处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巴晓红 巴彩凤 李艳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18-720,共3页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耐受机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缺血性脑血管 缺血性中风 缺血性卒中 脑血管病 死因调查 预防治疗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在急性肾损伤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许垚 丁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3507-3510,共4页
急性肾损伤在住院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常继发于重大心血管手术、造影剂使用及肾移植后。而缺血处理作为一种内源性保护机制,通过数次短暂的缺血/再灌注预刺激,增强了机体对随后严重缺血打击的耐受性,有望成... 急性肾损伤在住院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常继发于重大心血管手术、造影剂使用及肾移植后。而缺血处理作为一种内源性保护机制,通过数次短暂的缺血/再灌注预刺激,增强了机体对随后严重缺血打击的耐受性,有望成为预防和减轻急性肾损伤的新型治疗策略。本文综述了缺血预处理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可能的保护机制及其在急性肾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缺血预处理 预防
下载PDF
血红蛋白预处理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君琳 朱晓光 +3 位作者 常军英 张桂生 邵新中 张克亮 《河北医药》 CAS 2003年第1期21-22,共2页
目的 探讨血红蛋白 (HGB)预处理对肢体缺血再灌注 (IR)损伤患者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择应用止血带行膝关节关节镜手术患者 2 4例 ,随机分为 3组 :对照 (C)组 ,IR组和HGB预处理 (HGB +IR)组。缺血时间为 1.5h。于缺血前和再灌注后 2h ,... 目的 探讨血红蛋白 (HGB)预处理对肢体缺血再灌注 (IR)损伤患者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择应用止血带行膝关节关节镜手术患者 2 4例 ,随机分为 3组 :对照 (C)组 ,IR组和HGB预处理 (HGB +IR)组。缺血时间为 1.5h。于缺血前和再灌注后 2h ,采集静脉血 ,检测碳氧血红蛋白 (COHb)、磷酸肌酸激酶 (CPK)、谷草转氨酶 (AST)和乳酸脱氢酶 (LDH)和丙二醛 (MDA)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C组和IR组相比 ,HGB +IR组COHb水平显著增高 (P <0 .0 5 )。与C组相比 ,IR组CPK、AST、LDH和MDA均显著增高 (P <0 .0 5 )。HGB +IR组与IR组相比 ,四者均显著减低 (P <0 .0 5 )。结论 HGB预处理可显著降低肢体的IR损伤 ,是防治肢体IR损伤的有效手段 ,其机制与HGB对H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 预处理 肢体缺血 再灌注损伤 临床研究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黄蜀葵花总黄酮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5
12
作者 文继月 陈志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7-669,共3页
目的探讨黄蜀葵花总黄酮(TF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适应样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间断静脉推注TFA模拟预适应的实验方法,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致脑梗死面积、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以及血清中前列腺素E2... 目的探讨黄蜀葵花总黄酮(TF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适应样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间断静脉推注TFA模拟预适应的实验方法,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致脑梗死面积、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以及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TFA(160、80、40、20mg/kg)预处理明显减少脑梗塞面积并可明显降低血清中LDH活性、MDA和PGE2含量,同时明显增加血清中NOS活性和NO含量。结论黄蜀葵花总黄酮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缺血预适应样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药理学 缺血 再灌注损伤/预防和控制 大鼠
下载PDF
杜鹃花总黄酮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建华 武征 陈志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6-290,共5页
目的观察杜鹃花总黄酮(TFR)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Langendorff离体大鼠心脏模型。观察心脏冠脉流量(CF)、心肌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目的观察杜鹃花总黄酮(TFR)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Langendorff离体大鼠心脏模型。观察心脏冠脉流量(CF)、心肌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及一氧化氮(NO)等的变化。用离体器官法测定家兔主动脉环张力的变化。结果12.5、25、50和100mg/L TFR—PP可明显地抑制缺血再灌致大鼠心脏CF的减少和心肌中MDA含量的升高及NO含量和NOS活性的下降;25、50和100mg/L,TFR-PP可明显地抑制心肌中CK和SOD活性的下降;50和100mg/L TFR—PP可明显地抑制心肌中LDH活性的下降。在0.033—2.70g/L范围内,TFR可分别松弛由KCl和苯肾上腺素诱导的家兔主动脉环的收缩,TFR的血管松弛作用可被内向整流型钾通道(K IR)的阻断剂BaCl2(10^-4mol/L)及大电导Ca^2+-敏感性钾通道(BK Ca)的阻断剂TEA(3×10^-3mol/L)明显地减弱,但去除血管内皮和用前列腺环素(PGI2)合成酶抑制剂Indo(0.1mmol/L)及NO合酶抑制剂L-NAME(0.1mmol/L)预处理后对TFR的血管松弛作用无明显的影响。结论,TFR—PP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减少自由基过氧化、增加NO生成、血管松弛及开放K IR及BK Ca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科 黄酮类 心肌缺血/药物疗法 心肌再灌注损伤/预防和控制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对肝硬化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文美 陈坚 路逵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11期1319-1320,共2页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对肝硬化大鼠的肝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复制的肝硬化大鼠及肝部分I/R损伤模型,分别比较肝缺血45min后,再灌注0,1,24h,缺血预处...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对肝硬化大鼠的肝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复制的肝硬化大鼠及肝部分I/R损伤模型,分别比较肝缺血45min后,再灌注0,1,24h,缺血预处理(IP组)和非预处理(NIP组)大鼠的肝功能(AST,ALT,LDH)、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ATP含量及组织学变化。结果肝缺血45min未作再灌注时,IP与NIP组比较,各项检测指标,除LDH外,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肝缺血再灌注1h和24h后,IP与NIP组比较:血清AST,ALT,LDH活性(AST,nkat.L^(-1),48±12 vs 71±20,P<0.05和17±5 vs33±7,P<0.01;ALT,nkat.L^(-1),13.5±3.1 vs 35.2±8.5,P<0.01和5.8±1.6 vs 8.8±2.1,P<0.05;LDH,nkat.L^(-1),119±26 vs 264±70,P<0.01和39±9 vs 54±13,P<0.05)与肝组织MDA含量(μmol.g^(-1),4.4±0.6 vs 5.3±0.7和4.6±0.4vs 5.4±0.7,P<0.05)明显降低,而肝组织SOD活力(knu.g^(-1),152±15 vs 133±14和154±10 vs 138±11,P<0.05)与ATP含量(μg·g^(-1),396±92 vs 229±87,P<0.01和544±94 vs375±104,P<0.05)显著提高,肝I/R损伤的组织形态学表现亦明显减轻。结论 IP在肝硬化大鼠肝缺血后再灌注时对肝I/R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病理学 再灌注损伤 预防 缺血预处理
下载PDF
吗啡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延迟性心肌保护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熊玲玲 谢才娇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7期1373-1375,共3页
【目的】研究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线粒体ATP敏感性钾(Mitochondrial KATP,mitoKATP)通道与吗啡预处理的延迟性心肌保护作用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IR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mL,24h后行心肌缺血再... 【目的】研究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线粒体ATP敏感性钾(Mitochondrial KATP,mitoKATP)通道与吗啡预处理的延迟性心肌保护作用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IR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mL,24h后行心肌缺血再灌注(IR);Mor组(B组),腹腔注射吗啡3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L),24h后行心肌IR;HO-1阻滞剂(ZnPP—IX)+Mor组(C组),腹腔注射ZnPP—IX 20μg/kg,30min后腹腔注射吗啡3mg/kg,24h后行心肌IR;mitoKATP通道阻滞剂(5-HD)+Mor组(D组),腹腔注射5-HD5mg/kg,20min后腹腔注射吗啡3mg/kg,24h后行心肌IR;Mor+5-HD组(E组),腹腔注射吗啡3mg/kg,24h后行IR,但在缺血前10min腹腔注射5-HD5mg/kg。各组于缺血前、缺血25min、再灌注30、60、120min记录大鼠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肌缺血再灌注结束即刻采用EB/TTC双重染色,称重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比较各组心肌梗死面积发生情况。【结果】和A组相比,B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D组和E组心肌梗死面积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O-1和mitoKATP通道参与了吗啡预处理的延迟性心肌保护作用;mitoKATP通道既是启动因子又是效应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氧化酶(脱环) KATP通道 缺血预处理 心肌 心肌再灌注损伤/预防和控制 吗啡
下载PDF
吗啡延迟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志坚 冉珂 +1 位作者 杨东林 常业恬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9期1667-1669,共3页
[目的]探讨吗啡延迟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吗啡预处理组(M组),吗啡预处理+阿片类受体阻断剂组(N组),每组10只.C组仅行左冠脉套线而不阻... [目的]探讨吗啡延迟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吗啡预处理组(M组),吗啡预处理+阿片类受体阻断剂组(N组),每组10只.C组仅行左冠脉套线而不阻断150 min;I/R组行左冠脉阻断30 min,再灌注120 min;M组静注吗啡0.3mg/kg,24 h后处理同I/R组;N组在静注吗啡前10 min,静注阿片类受体阻断剂纳洛酮6mg/kg,其余处理同I/R组.再灌注120min后,免疫印记法测心肌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CcO)表达水平,同时测心梗面积.[结果]与C组相比,I/R组、M组和N组CcO表达水平均降低;与I/R组比,M组CcO表达水平增高,心肌梗死面积减少,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吗啡延迟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心肌CcO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治疗应用 缺血预处理 心肌 心肌再灌注损伤/预防和控制 大鼠 Sprague-Dawley 电子传递复合物Ⅳ
下载PDF
内源性组胺在小鼠缺血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中的作用
17
作者 何萍 范彦英 +2 位作者 章露易 胡薇薇 陈忠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79-583,共5页
目的:利用组氨酸脱羧酶敲除(HDC-KO)小鼠,研究组胺是否参与缺血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的形成。方法:分别将野生型(WT)小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BCCAO)6、10、14 min,再灌注48 h后,再持续BCCAO进行永久性前脑缺血,观察其缺血耐受时间。部... 目的:利用组氨酸脱羧酶敲除(HDC-KO)小鼠,研究组胺是否参与缺血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的形成。方法:分别将野生型(WT)小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BCCAO)6、10、14 min,再灌注48 h后,再持续BCCAO进行永久性前脑缺血,观察其缺血耐受时间。部分小鼠取脑、冰冻切片、进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神经元损伤情况。比较BCCAO预处理10 min对WT和HDC-KO小鼠永久性前脑缺血耐受时间的影响。测定WT小鼠再灌30 min、5 h、48 h脑内组胺含量。结果:缺血预处理各时间点均可延长WT小鼠在永久性前脑缺血后的存活时间,其中预处理10 min有显著性差异,并且未引起海马和纹状体神经元的损伤。但预处理10 min不能诱导HDC-KO小鼠脑缺血耐受的形成。WT小鼠预处理10 min再灌30min、48 h时脑内组胺含量升高,但再灌5 h时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内源性组胺可能参与缺血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的形成,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防和控制 缺血/病理学 缺血预处理 组胺/药理学 疾病模型 动物 缺血耐受
下载PDF
亚低温对肝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的增强效应
18
作者 何劲松 祝文锋 +2 位作者 姜立华 吕新生 陈积圣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370-372,共3页
目的 探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亚低温 (MH )对缺血预处理 (IP)保护作用的增强效应机理。方法 观察非缺血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和亚低温缺血预处理组 4组犬肝上下腔静脉血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乳酸脱氢酶... 目的 探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亚低温 (MH )对缺血预处理 (IP)保护作用的增强效应机理。方法 观察非缺血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和亚低温缺血预处理组 4组犬肝上下腔静脉血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 )以及丙二醛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 PX)活性及总抗氧化 (TAX )能力变化。结果 肝缺血再灌注后ALT、AST、LDH和MDA含量明显上升 (P<0 .0 1) ,SOD、CAT、GSH PX活性及TAX能力明显下降 (P<0 .0 1) ;缺血预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及亚低温缺血预处理组与缺血预处理组比较 ,ALT、AST、LDH和MDA含量均明显下降 (P<0 .0 1,P<0 .0 5 ) ,SOD、CAT、GSH PX活性及TAX能力明显上升 (P<0 .0 1,P<0 .0 5 )。结论 缺血预处理能增强肝组织自身抗氧化能力 ,减轻肝缺血再灌注后氧自由基对肝脏的损伤 ;亚低温对缺血预处理的这种保护作用具有增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预防 缺血预处理 肝脏缺血 MH IP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诱导的心肌血管再生
19
作者 程劲松 柯元南 郑金刚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9年第5期298-300,共3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是西方发达国家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在发展中国家,CHD对人们健康的危害亦日益突出。虽然近年来我国对CHD的一级预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CHD的发病率仍居高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是西方发达国家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在发展中国家,CHD对人们健康的危害亦日益突出。虽然近年来我国对CHD的一级预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CHD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预测死亡率有进一步增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血管再生 缺血预处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西方发达国家 人类健康 发展中国家 CHD 一级预防
下载PDF
硫酸腺嘌呤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20
作者 朱怀荣 赵家坤 +4 位作者 吕冬梅 张凤英 刘瑞芳 张玉环 罗德生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探讨硫酸腺嘌呤预处理对大鼠心肌IRI心律失常及血液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心肌IRI模型。将 32只Wister雄性大鼠随机配对分为A、B、C、D组 ,观测各组动物的心律失常发生率、ASI和血清SOD活性及MDA含量作为评价... 目的 探讨硫酸腺嘌呤预处理对大鼠心肌IRI心律失常及血液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心肌IRI模型。将 32只Wister雄性大鼠随机配对分为A、B、C、D组 ,观测各组动物的心律失常发生率、ASI和血清SOD活性及MDA含量作为评价硫酸腺嘌呤预处理效应的指标。结果 与I/R组相比 ,D组具有C组同样的效应 ,均能显著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和ASI ,能提高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腺嘌呤/药物作用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预防和控制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