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6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在运动预适应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娄国 张艳 付常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83-1288,共6页
背景:运动是防治各种心血管疾病并保护心脏免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策略,其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目的:观察有氧运动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激活(包... 背景:运动是防治各种心血管疾病并保护心脏免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策略,其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目的:观察有氧运动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激活(包括偶联和磷酸化)在其间的作用。方法:取80只成年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安静组(n=40)和运动组(n=40),运动组进行8周有氧运动,安静组在鼠笼内安静饲养。8周后进行3项实验:①实验1:末次训练后,检测大鼠心功能、心脏NO代谢物含量及心脏eNOS、磷酸化eNOS-S1177、eNOS二聚体、eNOS单体的蛋白表达量;②实验2:将大鼠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对照组、安静+eNOS抑制剂组、运动+eNOS抑制剂组,均进行体外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安静+eNOS抑制剂组、运动+eNOS抑制剂组再灌注前10 min持续灌注eNOS抑制剂,再灌注3 h后检测心功能与心肌梗死面积;③实验3:将大鼠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对照组、安静+eNOS偶联剂组和运动+eNOS偶联剂组,均进行体外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安静+eNOS偶联剂组和运动+eNOS偶联剂组再灌注前10 min持续灌注eNOS偶联剂,再灌注3 h后检测心肌梗死面积、心脏NO代谢物含量及心脏eNOS、磷酸化eNOS-S1177、eNOS二聚体、eNOS单体和3-硝基酪氨酸的蛋白表达量(其中,磷酸化eNOS-S1177/eNOS比值反映eNOS磷酸化/去磷酸化水平,eNOS二聚体/单体比值反映eNOS偶联/解偶联水平)。结果与结论:①实验1:与安静组比较,运动组大鼠心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P<0.05),亚硝酸盐和S-亚硝基硫醇含量升高(P<0.05),磷酸化eNOS-S1177、eNOS蛋白表达和磷酸化eNOS-S1177/eNOS比值上调(P<0.05),eNOS二聚体蛋白表达和eNOS二聚体/单体比值升高(P<0.05);②实验2:与安静对照组比较,运动对照组左心室发展压升高(P<0.05),心肌梗死面积下降(P<0.05);与运动对照组比较,运动+eNOS抑制剂组左心室发展压降低(P<0.05),心肌梗死面积增加(P<0.05);③实验3:与安静对照组比较,运动对照组左心室发展压升高(P<0.05),心肌梗死面积下降(P<0.05),磷酸化eNOS-S1177/eNOS比值下降(P<0.05),eNOS二聚体/单体比值下降(P<0.05),S-亚硝基硫醇含量增加(P<0.05),3-硝基酪氨酸蛋白表达量下调(P<0.05);与运动对照组比较,运动+eNOS偶联剂组左心室发展压降低(P<0.05),心肌梗死面积增加(P<0.05),磷酸化eNOS-S1177/eNOS比值升高(P<0.05),eNOS二聚体/单体比值升高(P<0.05),3-硝基酪氨酸蛋白表达升高(P<0.05);④结果表明:有氧运动预适应可诱导心脏保护效应,其机制与心脏缺血-再灌注期间eNOS解偶联以及去磷酸化进而抑制NO过度产生并降低硝基-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适应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磷酸化/去磷酸化 偶联/解偶联 缺血-再灌注损伤 硝基-氧化应激
下载PDF
高分辨率MRI成像在评估缺血预适应后颈部血管斑块变化的应用
2
作者 徐晓璐 单华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24-228,共5页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MRI(HR-MRI)成像在评估缺血性卒中患者缺血预适应后颈部血管斑块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于2023年1月-2023年9月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相关的缺血性脑卒中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3.0 T MR常...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MRI(HR-MRI)成像在评估缺血性卒中患者缺血预适应后颈部血管斑块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于2023年1月-2023年9月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相关的缺血性脑卒中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3.0 T MR常规卒中方案扫描及斑块HR-MRI检查。根据卒中症状发生至HR-MRI检查间隔,将患者分为早期组(间隔<4周)、中期组(间隔为4~12周)、晚期组(间隔>12周)各40例。分析患侧颈动脉血管的管壁特征(管腔狭窄程度、最小管腔面积)及斑块变化(斑块内成分、斑块负荷、斑块强化率、T1WI及T2WI斑块信号强度指数)。比较3组间管壁特征及斑块变化的差别,分析症状发生后时间与斑块变化(斑块内成分、斑块负荷、斑块强化率、T1WI及T2WI斑块信号强度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3组患者的管腔狭窄程度与最小管腔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斑块内成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发生后时间与斑块内成分(纤维脂质核心面积、钙化面积、出血面积)、斑块负荷、斑块强化率、T1WI及T2WI斑块信号强度指数之间的相关分析显示,症状发生后时间与上述指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31、-0.621、-0.689、-0.732、-0.714、-0.658,均P<0.01)。结论 HR-MRI能够有效地显示缺血性卒中患者缺血预适应后颈部血管斑块的变化,对于评估卒中的发生风险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MRI 缺血性卒中 缺血适应 颈动脉斑块
下载PDF
远端缺血预适应在脑梗死中的脑保护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旭东 刘萌 +2 位作者 苏颖 周艳霞 任力杰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1,共7页
脑梗死是全球范围内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大量研究表明,远端缺血预适应(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能够显著提高靶器官对缺血的耐受程度,减小梗死面积,改善患者预后,但目前对其在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脑梗死是全球范围内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大量研究表明,远端缺血预适应(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能够显著提高靶器官对缺血的耐受程度,减小梗死面积,改善患者预后,但目前对其在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较少。本文将从神经、体液和免疫3个方面,结合相关信号通路对RIPC在脑梗死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并综述RIPC目前在临床缺血性脑疾病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远端缺血适应 脑保护 信号转导
下载PDF
非编码RNA在缺血预适应神经保护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闫磊 付刚 邵国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40-144,共5页
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s)是一类低编码潜能但可以调节基因功能的RNA,其在生物体生长、发育、衰老过程中发挥功能,是基因表达的重要调节方式。缺血预适应(ischemia preconditioning,IPC)是指组织或器官预先接受短暂、重复的亚... 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s)是一类低编码潜能但可以调节基因功能的RNA,其在生物体生长、发育、衰老过程中发挥功能,是基因表达的重要调节方式。缺血预适应(ischemia preconditioning,IPC)是指组织或器官预先接受短暂、重复的亚致死性缺血刺激后激活细胞内源性保护机制,从而明显提高器官甚至机体对后续致死性缺血/低氧损伤的耐受性。近年来研究发现ncRNAs可能在IPC介导的神经保护中发挥作用。综上,本文总结ncRNAs在IPC神经保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适应 ncRNAs 神经保护
下载PDF
远隔缺血预适应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脑血管狭窄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5
作者 谢凯 余正阳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4期1-4,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脑血管狭窄患者采用远隔缺血预适应(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RIPC)治疗对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及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21年5月—2023年7月...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脑血管狭窄患者采用远隔缺血预适应(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RIPC)治疗对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及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21年5月—2023年7月收治的80例AIS脑血管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给予RIPC治疗,比较两组颅内血管狭窄程度、神经功能、血清指标、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颅内血管直径狭窄程度(18.23±3.46)%较对照组(27.85±4.19)%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97,P<0.05);研究组颅内血管面积狭窄程度(17.64±4.03)%较对照组(26.79±5.02)%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89,P<0.05);研究组神经功能评分和各项血清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PC应用于AIS脑血管狭窄患者治疗中,能够降低颅内血管狭窄程度,改善神经功能、血清指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缺血适应 急性缺血性卒中 脑血管狭窄 颅内血管狭窄程度 血清指标
下载PDF
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脑小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6
作者 房林森 汪洋 +2 位作者 胡文倩 郭海霞 张桂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73-76,共4页
分析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脑小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2年2月-2023年2月。66例脑小血管病患者选入该研究。抽签法分组。每组33人。参照组接受常规干预。试验组实施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方案。对2组干预情况进行探讨。结果 干预后... 分析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脑小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2年2月-2023年2月。66例脑小血管病患者选入该研究。抽签法分组。每组33人。参照组接受常规干预。试验组实施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方案。对2组干预情况进行探讨。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炎性反应、MMP-9、NIHSS评分、BDNF、认知、智力、日常生活能力、脑功能评分、生存质量等均更为优异,P<0.05。结论 脑小血管病治疗期间,应用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方案,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炎性反应,改善其认知、智力功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肢体远隔缺血适应 神经功能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脑保护作用
7
作者 陈艳洁 赵紫烨 朱丽霞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20期4341-4345,共5页
目的探讨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 目的探讨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DAPT,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rIPC训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 2(Lp-PLA 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检查影像学参数[标准化摄取值(SUV)、局部脑血流量(rCBF)]变化情况,并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不良结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00%(47/50)比80.00%(40/50)](χ^(2)=4.332,P=0.037)。治疗前,两组血清Lp-PLA 2、HIF-1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Lp-PLA 2、HIF-1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48±25)μg/L比(164±25)μg/L、(98±43)ng/L比(121±65)ng/L](P<0.05或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SUV、rCB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UV、rCBF值明显高于对照组[3.17±0.39比4.52±0.33、(34.56±4.01)ml/(100 g·min)比(31.48±3.29)ml/(100 g·min)](P<0.01)。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00%(2/50)比16.00%(8/50)](P<0.05)。结论rIPC联合DAPT治疗TIA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脑部血流代谢,避免不良结局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肢体远隔缺血适应 双联抗血小板 脑保护
下载PDF
肢体缺血预适应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及再发的影响
8
作者 陈艳洁 赵紫烨 朱丽霞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19期3988-3992,共5页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预适应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及再发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及药物...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预适应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及再发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及药物治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每次75 mg、每日1次,阿司匹林每次100 mg、每日1次),共治疗1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肢体缺血预适应训练,共治疗1个月。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脑血流灌注指标(脑血容量、脑血流量),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以及两组患者6个月内脑梗死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后脑血容量、脑血流量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考虑测量时间,各指标组间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和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脑血容量、脑血流量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37±0.27)ml/100 g比(1.97±0.28)ml/100 g、(22.9±1.9)ml/(100 g·min)比(19.5±1.8)ml/(100 g·min)](P<0.05)。治疗前后NIHSS、MoCA评分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考虑测量时间,NIHSS、MoCA评分组间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组间和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10.21±2.9)分比(14.56±3.2)分](P<0.05);治疗后两组MoC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7.1±2.3)分比(23.9±3.6)分](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再发率低于对照组[10.42%(5/48)比27.08%(13/48)](χ^(2)=4.376,P=0.036)。结论肢体缺血预适应训练可改善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认知功能,且可预防脑梗死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肢体缺血适应训练 脑血流灌注 再发
下载PDF
远程肢体缺血预适应通过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形成
9
作者 梁家荣 唐良秋 +2 位作者 陈云宪 刘相应 陈宝峰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238-241,共4页
目的探讨远程肢体缺血预适应(RLI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于粤北人民医院就诊因错过再灌注时间... 目的探讨远程肢体缺血预适应(RLI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于粤北人民医院就诊因错过再灌注时间窗择期行PCI的STEMI患者90例。随机分为缺血预适应组(n=45,行远程肢体缺血预适应)和对照组(n=45,术前不行远程缺血训练)。所有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及PCI当日采集静脉血,通过ELISA方法定量血浆VEGF浓度。同时记录及计算两组患者PCI术中侧支循环发生率及级别水平(0~3级)。根据术中侧支循环级别重新分组,以侧支循环2~3级为侧支循环良好组,0~1级为侧支循环不良组,分别检测及统计侧支循环良好组及不良组的VEGF水平,探讨其与冠状动脉(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结果术中发现缺血预适应组侧支循环良好的患者数量远多于对照组(19例vs.7例,P=0.016)。按侧支循环良好与否重新分组,测得两组(侧支循环良好组及侧支循环不良组)入院时VEGF浓度无明显差别[(142.42±22.24)pg/ml vs.(145.37±37.65)pg/ml,P=0.563],而手术当天测得侧支循环良好组血浆VEGF浓度较侧支循环不良组高[(236.26±28.78)pg/ml vs.(154.31±34.96)pg/ml,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远程肢体缺血预适应可促进STEMI择期PCI患者冠脉侧支循环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远程肢体缺血预适应可上调VEG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远程肢体缺血适应 冠脉侧支循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远隔缺血预适应对药物球囊扩张术后冠状动脉功能学的影响
10
作者 李佳 刘艳新 +2 位作者 陈杏乐 焦莹莹 刘恒道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394-399,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接受药物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扩张术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segment elevation-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人群中,远隔缺血预适应(distal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对冠...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接受药物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扩张术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segment elevation-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人群中,远隔缺血预适应(distal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对冠状动脉功能学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NSET-ACS并使用DCB治疗冠状动脉原位病变的患者120例。根据术前是否进行RIPC处理分为两组:对照组(n=60)和RIPC组(n=60)。主要结局:术前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 coronary flow reserve,FFR)的变化值。次要结局:术前FFR值和术后FFR值。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关键变量与FFR变化值的关系。结果:两组的FFR变化值[(0.26±0.03)vs.(0.19±0.03),P<0.001]和术后[(0.91±0.04)vs.(0.85±0.03),P<0.001]。两组术前FF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ACEI(β=0.11,95%CI:0.01~0.22,P=0.048)、RIPC(β=0.82,95%CI:0.71~0.93,P<0.001)与FFR变化值呈正相关。吸烟(β=-0.13,95%CI:-0.23~-0.01,P=0.027)、高血压(β=-0.14,95%CI:-0.25~-0.02,P=0.019)、回旋支病变(β=-0.12,95%CI:-0.23~-0.01,P=0.031)与FFR变化值呈负相关。结论:在接受DCB扩张术的CNSTE-ACS患者人群中,RIPC组术前术后FFR变化值及术后FFR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药物球囊扩张术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 远隔缺血适应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晚期缺血预适应(IPC)联合半乳糖凝集素-9通过上调调节性T细胞减轻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冰莹 方艺 +4 位作者 焦晓燕 刘春凤 储以微 邹建洲 丁小强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1-719,共9页
目的研究晚期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联合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Gal-9)对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的预防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75只雄性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5组。(1)IR组:d... 目的研究晚期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联合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Gal-9)对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的预防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75只雄性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5组。(1)IR组:d1仅分离两侧肾蒂,不进行预缺血,d5夹闭两侧肾蒂造成缺血35min。(2)IPC-IR组:d1夹闭两侧肾蒂造成18min预缺血,d2~d5每天PBS皮下注射,d5给药后立即夹闭两侧肾蒂造成缺血35min。(3)IPC-Gal9-IR组:d1夹闭两侧肾蒂造成18min预缺血,d2~d5每天给予Gal-9 5μg皮下注射,并于d5给药后夹闭两侧肾蒂造成缺血35min。(4)IPC-Gal9-PC61-IR组:d1夹闭两侧肾蒂造成18min预缺血,d2~d5每天给予Gal-9 5μg皮下注射,d3和d5分别给予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特异性拮抗剂PC61腹腔注射200μg,并在d5给药后夹闭两侧肾蒂造成缺血35min。(5)sham-sham组:不进行预适应,不给药,不给予IR损伤。以上5组于IR或第2次sham术后24h、72h和7天取样评价肾功能,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比较外周血、脾脏和肾脏中Treg的表达量和肾脏固有免疫系统反应程度及炎性因子的分泌。结果缺血再灌注24h及72h小鼠血肌酐IPC-IR组显著低于IR组(P〈0.01),同时IPC-Gal9-IR组显著低于IPC-IR组(P〈0.05),而给予Treg特异性拮抗剂的IPC-Gal9-PC61-IR组与I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24h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IPC-IR组显著低于IR组(P〈0.05),同时IPC-Gal9-IR组显著低于IPC-IR组(P〈0.05)。IPC-Gal9-IR组肾脏局部中心粒细胞浸润减轻(P〈0.05)且CD4+T细胞分泌的IFN-γ减少(P〈0.05)。IPCGal9-IR组外周血、脾脏和肾脏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较IR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晚期IPC联合Gal-9干预对小鼠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保护作用优于单纯缺血预适应,可能与系统上调Treg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适应(ipc) 急性肾损伤(AKI) 调节性T细胞(Treg) 半乳糖凝集素-9(Gal-9)
下载PDF
远程缺血预适应联合尼可地尔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治疗的心肌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晓飞 晋辉 +5 位作者 王中明 曾辉 韩风杰 朱艳霞 许华丽 郑海军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11期1309-1312,共4页
目的探讨远程缺血预适应联合尼可地尔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过程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 目的探讨远程缺血预适应联合尼可地尔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过程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且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做常规PCI,观察组在做常规PCI术前3d进行远程缺血预适应,两组患者术后均长期规律服用尼可地尔。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慢血流、低血压发生率,以及术前和术后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清内皮素(endothelin,ET)-1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结果观察组PCI术中慢血流发生率和低血压发生率均低于观察组(P分别为0.02、0.04),对照组术后cTNI高于术前水平(P<0.001),同时高于观察组同期水平(P<0.01)。对照组术后1d的VEGF和NO较入院时及术前升高(P<0.001),术后1个月VEGF恢复至入院时水平(P>0.05)。ET-1较术前及术后1d均下降(P<0.05)。观察组术前及术后1d的VEGF、NO水平均较入院时升高,术后1个月VEGF恢复至入院时水平,ET-1较入院时降低,术后1个月进一步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NO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VEGF、ET-1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MACE发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患者进行远程缺血预适应后做PCI,能降低PCI相关心肌梗死,术后规律使用尼可地尔能够有效改善PCI相关心肌梗死患者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远程缺血适应 尼可地尔
下载PDF
远隔缺血预适应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脑小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佳瑶 牛映霞 +1 位作者 岳丽 唐鹤飞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187-191,共5页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预适应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CS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盐酸多奈哌齐片联合远隔缺血预适应治疗)39例,对照组(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39...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预适应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CS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盐酸多奈哌齐片联合远隔缺血预适应治疗)39例,对照组(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39例。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的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scale,MoCA)、简化36医疗结局研究量表(36-item short form survey instrument,SF-36)生活质量评分、脑血管灌注参数[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VB)、血流速度(blood flow velocity,CBF)]、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central nervous system specific protein,S100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oCA、SF-36量表、CVB、CBF、BDNF、VEGF上升,MTT、TNF-α、IL-8、S100β水平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oCA、SF-36量表、CVB、CBF、BDNF、VEGF及总有效率更高,MTT、TNF-α、IL-8、S100β更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74%、71.7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隔缺血预适应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可显著改善CSV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脑血流灌注及炎性反应,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缺血适应 盐酸多奈哌齐片 脑小血管病 认知功能障碍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组学的缺血预适应心肌保护相关机理研究
14
作者 尼鲁帕尔·谢甫开提 阿曼古丽·如则 +3 位作者 唐婧 赵翎 赵帮豪 高晓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2-219,共8页
目的:缺血预适应(IPC)是强有力的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心肌保护措施,但其保护作用相关的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识别缺血预适应处理后小鼠心肌差异表达蛋白,为缺血预适应进一步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用雄... 目的:缺血预适应(IPC)是强有力的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心肌保护措施,但其保护作用相关的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识别缺血预适应处理后小鼠心肌差异表达蛋白,为缺血预适应进一步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用雄性成年C57BL/6小鼠建立心肌I/R损伤模型(缺血60 min/再灌注24 h)和IPC模型[3个(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循环的预适应+缺血60 min/再灌注24 h],用伊文思蓝和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双重染色的方法测量心肌梗死面积。提取各组心肌总蛋白,通过将串联质谱标签、高效液相色谱分级技术以及基于质谱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相结合,以差异表达量变化>1.2倍作为显著上调的阈值,<1/1.2作为显著下调的阈值,筛选差异表达蛋白。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同源蛋白簇功能分类统计。分别用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对差异显著的蛋白β-羟丁酸脱氢酶1(Bdh1)进行mRNA及蛋白水平上的验证。结果:与单纯I/R组相比,IPC干预后心梗面积降低33%(P<0.05)。定量蛋白质组学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表达下调的蛋白有91个,其中酮体氧化代谢关键酶Bdh1在下调蛋白中的表达倍数为0.708(<1/1.2);与I/R组相比,IPC组表达上调的蛋白有14个,其中Bdh1差异表达倍数最高(1.95倍)。qPCR及Western blot验证实验表明,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Bdh1的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降低;IPC组Bdh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I/R组明显升高,进一步验证了蛋白组学结果。结论:I/R损伤显著降低心肌Bdh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而IPC处理显著恢复了Bdh1的mRNA及蛋白表达,表明酮体氧化代谢可能参与了缺血预适应介导的缺血心肌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适应 缺血再灌注 蛋白质组学 β-羟丁酸脱氢酶1
下载PDF
远隔缺血预适应通过激活HIF-1α/VEGF通路保护大鼠缺血性脑卒中 被引量:2
15
作者 邹正 付丽丽 +2 位作者 费爽 石佐林 冯思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41-345,共5页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对大鼠脑缺血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RIPC组、缺血再灌注组(MCAO/R)组、RIPC+MCAO/R组;术前通过夹闭双侧股动脉给予相应组RIPC处理,利用大脑中...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对大鼠脑缺血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RIPC组、缺血再灌注组(MCAO/R)组、RIPC+MCAO/R组;术前通过夹闭双侧股动脉给予相应组RIPC处理,利用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法(MCAO/R)制备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神经功能评分检测大鼠的神经功能,用2,3,5-三苯四唑氯(TTC)对脑切片进行染色以评估脑梗死的程度。利用real time RT-PCR检测大脑皮质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的表达。结果:与MCAO/R组大鼠相比,RIPC处理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轻(P<0.05),脑梗死体积缩小(P<0.01),皮质中HIF-1α和VEGF mRNA的表达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RIPC处理对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激活HIF-1α/VEGF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缺血适应 大脑中动脉栓塞 缺血性脑卒中 低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大鼠
下载PDF
远隔缺血预适应对持拍类项目运动员最大累积氧亏的影响
16
作者 杨俊超 燕书婷 +2 位作者 陈名桂 陈雨扬 邱俊强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72-779,共8页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是否能通过提高持拍类项目运动员的最大累积氧亏(MAOD)延长超大强度运动(110%VO2max)时间,以及无氧代谢系统供能的具体途径。方法:招募24名持拍类项目运动员(年龄22.2±2.0岁,身高174±9 cm,体重6...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是否能通过提高持拍类项目运动员的最大累积氧亏(MAOD)延长超大强度运动(110%VO2max)时间,以及无氧代谢系统供能的具体途径。方法:招募24名持拍类项目运动员(年龄22.2±2.0岁,身高174±9 cm,体重67.1±12.4 kg),参加5次运动测试,包括1次递增负荷、1次恒定负荷(40%、50%、60%、70%和80%VO_(2max))和3次超大强度(110%VO_(2max))运动测试。采用随机交叉对照试验设计,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安慰剂组(Placebo组)和RIPC组。实施方案采用双侧上肢加压,5个循环/次,每个循环包括5 min缺血和5 min再灌注,RIPC组缺血压力220mmHg;Placebo组缺血压力60 mmHg;Control组无任何干预。结果:RIPC组超大强度运动时间和MAOD均大于Placebo组和Control组(P<0.05);三组之间的MAOD_(ALT)、无氧乳酸、无氧无乳酸和EPOC动力学曲线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PC组MAOD高于MAOD_(ALT)(P<0.05),超大强度运动时间变化值随MAOD变化值的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RIPC通过增加MAOD提高持拍类项目运动员的超大强度运动表现,糖酵解供能能力增强是运动表现改善的潜在中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适应 糖酵解供能系统 乒乓球 羽毛球 网球
下载PDF
远隔缺血预适应通过上调miR⁃21⁃5p减轻脑缺血模型大鼠细胞凋亡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丹丹 朱昆源 +1 位作者 闭士俊 高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427-432,共6页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1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MCAO/R)组、RIPC+MCAO/R组;术前利用间断夹闭双侧股动脉的方法给予大鼠RIPC处理,利用大脑中...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1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MCAO/R)组、RIPC+MCAO/R组;术前利用间断夹闭双侧股动脉的方法给予大鼠RIPC处理,利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CAO)制备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利用转棒实验检测大鼠运动功能,利用TUNEL染色检测缺血区细胞凋亡,利用real time RT⁃PCR检测大脑缺血区皮质中miR⁃21⁃5p及SPRY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mRNA的表达。结果:与MCAO/R组大鼠相比,RIPC处理组大鼠运动功能有所改善,皮质细胞凋亡减少。miR⁃21⁃5p表达增加,而SPRY1和PDCD4 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RIPC处理对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大鼠miR⁃21⁃5p表达上调,后者通过抑制靶分子SPRY1和PDCD4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缺血适应 大脑中动脉栓塞 凋亡 miR⁃21⁃5p SPRY1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大鼠
下载PDF
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联合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承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2800-2802,共3页
目的:探讨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LRIC)联合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NDACI)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凝血纤溶指标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收治的NDACI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3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入院4.5h... 目的:探讨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LRIC)联合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NDACI)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凝血纤溶指标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收治的NDACI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3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入院4.5h内予以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LRIC干预,持续干预7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凝血纤溶指标和近期预后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75%,与对照组8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SAA)水平和纤维蛋白原(Fbg)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Rankin修订量表(m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颅内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结论:LRIC联合早期溶栓治疗可以降低NDACI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凝血功能,使患者获得良好的近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早期溶栓 肢体远隔缺血适应 炎症 凝血纤溶 近期
下载PDF
远隔肢体缺血预适应护理对神经外科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研究
19
作者 孙家蓉 万婷 +2 位作者 熊丽莎 朱美连 刘啟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30期26-28,共3页
目的研究远隔肢体缺血预适应护理对神经外科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82例神经外科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红黄双色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试验组在... 目的研究远隔肢体缺血预适应护理对神经外科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82例神经外科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红黄双色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加用远隔肢体缺血预适应护理。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肌张力、肢体功能、自理能力、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后,相比对照组的肌张力,试验组显著更优(P<0.05)。治疗后,相比对照组的肢体功能,试验组显著更优(P<0.05)。干预后2组进食、穿衣、步行、如厕、个人卫生评分均显著提高,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显著更高(P<0.05)。2组干预前注意与集中、执行功能、语言、视结构技能、抽象思维、计算、定向力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均显著提高,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显著更高(P<0.05)。结论应用远隔肢体缺血预适应护理对神经外科偏瘫患者进行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肌张力、肢体功能、自理能力、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肢体缺血适应护理 偏瘫 神经外科 功能恢复
下载PDF
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吕淑珍 郎燕 +4 位作者 刘仲秋 张伦顺 陶清华 李娜 张正春 《医药前沿》 2023年第15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limb 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LRIP)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3月山东省巨野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住院的60例AIS患者... 目的:探讨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limb 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LRIP)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3月山东省巨野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住院的60例AIS患者,随机将其分为LRIP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LRIP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LRIP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功能评分(ADL)、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B100-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ADL评分、SB100-β水平、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SB100-β水平、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而AD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LRIP组NIHSS评分、SB100-β水平、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而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RIP治疗对AIS患者神经功能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适应 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